浙系房企涉诉牵4.5亿信托暴雷,光大信托“一夜间”地产类消失

浙系房企涉诉牵4.5亿信托暴雷,光大信托“一夜间”地产类消失

◎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 编辑 | 密探君

11月4日,曾号称“浙系新锐黑马房企”的新光圆成对外公告一则重大诉讼案,在当前国家对房地产与金融严厉监管的紧张气氛下,该诉讼案内容让地产资本圈人士倒吸了一口凉气。

从公告看,10月16日,华融证券作为原告将义乌世茂、新光圆成、新光建材城、周晓光、虞云新成告上浙江金华中级法院,涉诉金额近5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浙系房企涉诉牵4.5亿信托暴雷,光大信托“一夜间”地产类消失

密探君查询,2016年10月11日,新光圆成曾公告一则信托借款重大事项,称其及二级全资子公司义乌世茂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于当年9月26日与光大信托签署一份贷款合同,贷款金额为4.5亿元,年利率7.17%,主要用于项目建设,期限截止2018年9月28日。

浙系房企涉诉牵4.5亿信托暴雷,光大信托“一夜间”地产类消失

另据悉,2016年4月下旬,浙江新光集团一度迎来高光时刻,主要是成功借壳A股上市公司“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装入商贸类优质商业地产,然后将其更名为新光圆成,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引全国媒体追捧,成为浙系新锐房企的代表。

新光集团官微介绍说,2016年7月,前述提及的义乌世茂将向北京东信瑞成投资有限公司出售义乌世贸中心商品房总金额27亿元,宣称该订单额是上市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的12.44倍。

义乌世贸中心项目是新光圆成当年借壳方案中的募投项目之一,销售均价不菲,一度卖到10万元/㎡,风光无二。据媒体报道,这笔交易毛利高达21.57亿元,毛利率超80%。

浙系房企涉诉牵4.5亿信托暴雷,光大信托“一夜间”地产类消失

注:义乌世贸中心概念图

2016年底,同样是光大信托,但贷款方换成了新光圆成另一个二级子公司——建德新越置业,双方一致敲定了5.5亿元贷款合同,信托资金将用于旗下千岛湖皇冠度假村项目建设,利率也为7.17%,期限截止2018年底,也就是2年。

另据悉,2016年6月份,借壳上市不久且踌躇满志的新光圆成让全资子公司浙江万夏房产斥资6000万元收购建德新越置业30%,实现对其间接全资控股,开启业务整合快速路。

整个2016年,新光圆成迎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暴增,到2017年业绩却遭遇下滑,2018年净利润罕见亏损2个多亿元,涉违规担保和资金占用等,被深交所严厉问询,证券简称也变成“ST新光”。

据权威媒体报道,2018年9月新光集团自曝两只合计30亿元的债务出现违约,这家横跨房地产、饰品及贸易、农业、旅游等板块的企业集团从此陷入风雨飘摇。新光圆成作为新光集团最核心的资产,被指让该集团实控人周晓光家族莫名其妙神秘“掏空”。

新光圆成三季报对外披露:前9个月,该公司净利润亏损2.66亿元,同比暴跌-3.15%,扣非后净利3.15亿元,同比暴跌-403%。在房企阵营中业绩之差,让外界匪夷所思。

截止9月底账面现金只有1.17亿元,短期借款则高达5.18亿元,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额约21.2亿元,可以说已经陷入严重的资金链危机。不过,新光圆成的存货价值48.78亿元。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新光圆成借壳后向光大信托的第一笔信托借款原本去年9月要按其偿还,却被拖延至今罕见暴雷而被诉至法院。另一只5.5亿元的信托借款,具体是否偿还,外界虽不得而知,但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

密探君查询光大信托官网发现,目前涉及房地产类信托的热销、存续及历史产品,但无一例外,全部消失。

浙系房企涉诉牵4.5亿信托暴雷,光大信托“一夜间”地产类消失

此外,2017年6月中旬,新光圆成曾向中江信托(如今的雪松信托)借款合计总额7亿元,期限1年半,年利率9%,所募资金主要用于义乌世贸中心项目建设。

2017年底,新光圆成又向中江信托举债1亿元,期限1年,开发东阳市红椿巷区域A-19、A-20地块项目开发。该信托产品实际名为“金龙131号新光圆成股份有限公司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蹊跷的是,雪松信托官网显示无论是管理报告还是清算报告,均没有该产品。

从某报昨日报道来看,监管层针对信托公司已开始第二轮进场巡查,重点依然是通道、地产业务,其中对地产业务监管的范围会扩大,而保障房、房屋装修等泛地产类融资以及地产类通道业务也将被监管收紧。

浙系房企涉诉牵4.5亿信托暴雷,光大信托“一夜间”地产类消失

加群、交流,请添加密探君微信:drljjx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