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報】“既然到了村上,就要多幹實事” ——記安塞區鐮刀灣村第一書記賀海平

距離安塞城區47公里的鐮刀灣村,是鐮刀灣鎮政府所在地。2017年5月,賀海平被安塞區委組織部、區自來水公司選派到鐮刀灣村擔任第一書記。

【延安日報】“既然到了村上,就要多幹實事” ——記安塞區鐮刀灣村第一書記賀海平

● 工作中的賀海平


從城區到村裡,從公司到基層一線,賀海平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既然到了村上,就要多幹實事。”剛到村時,賀海平跟自己說。

鐮刀灣村村主任王如銀對初到村上時的賀海平印象深刻。2017年“五一”剛過的一天,他一大早就聽說從城裡下來個幹部,要住在村上,要他準備好被褥。當天中午,王如銀在街上看見一個身穿藍色襯衫、高個子的人正往村民家裡走。一打問,他就是新來的第一書記賀海平。

“這書記一來就到村民家,和以往的幹部不太一樣。”王如銀心裡有些感動。

賀海平說,他要去村民家吃一頓飯,讓王如銀先陪他去張七興家。

一聽要去張七興家,王如銀犯了難:“賀書記,他家條件比較差,吃的也不好。”

“村裡人不願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他家是啥樣。”賀海平說。

到張七興家吃了飯,賀海平了解了他家的基本情況。不久,張七興的低保戶手續辦理了下來。

兩個月時間,賀海平把全村509戶人家裡都跑了一遍,摸清了鐮刀灣村的家底。

“靠石油開發越過了溫飽線,但十多年還沒進小康門。”一些人用這句話形容鐮刀灣村。也有一些人用“偏、窮、亂、散”描述鐮刀灣村。村裡竟然沒有選出村黨支部書記,只能由鎮政府幹部兼任。

“鐮刀灣村的工作不好搞,但既然來了就得幹些事情。我還有三年就退休了,這是我站的最後一班崗,不能退!”賀海平在工作筆記中寫道, “要想得到村民的擁護,就必須融入鐮刀灣村,幹幾件群眾期盼的事。”

【延安日報】“既然到了村上,就要多幹實事” ——記安塞區鐮刀灣村第一書記賀海平

修建文化廣場 ——賀海平幹了來鐮刀灣村的第一件大事。

村黨支部門前有一片地,大夥眼巴巴地盼著能改成健身休閒廣場。賀海平跑上跑下爭取支持,終於得到62萬元資金。

修廣場的日子,賀海平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放線、搬磚、拌砂漿。一個下雨天,開完會的賀海平來到工地。看到剛剛運來的水泥卸載在地上,他脫去外衣就往房子裡搬,全身都是水泥,肩膀和手被灼傷。大家歎服:賀書記不是來養老的。

看到忙前忙後的賀海平,一些村幹部提出,村“兩委”班子成員每人支工兩天,這與賀海平的想法不謀而合。

口說千言不如身體力行。賀海平說:“跟群眾講些大道理,不如一起幹些小事情。”3個月後,工程完工。一算賬,比預算少花了20萬元。全村來打工的勞動力每人掙了4000多元工錢。

不久,賀海平又幹了一件大事 ——發展村集體產業。

村集體有幾間門面房,一年下來能收一萬多元租金。村民想致富增收卻沒有門路,大家都瞅著新來的第一書記。村黨支部引領成立了鐮盛農業專業合作社,賀海平又籌措 65 萬元資金,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172畝荒地,建設蘋果種植基地,村裡 42 戶貧困戶以“零股金”加入合作社。2018年秋季套種蕎麥,每戶分得 450 斤蕎麵和391 元小雜糧補助。

除了分紅,貧困戶還可以在合作社打工獲取勞務工資,每個貧困戶至少能在合作社獲得“分紅+務工薪金”兩份收益。

【延安日報】“既然到了村上,就要多幹實事” ——記安塞區鐮刀灣村第一書記賀海平

● 賀海平為村上合作社果園修剪樹木


“賀書記為咱們貧困戶栽下了‘搖錢樹’,這些蘋果樹是村裡脫貧致富的希望。”給合作社看大門的村民劉生平指著果園說道。因為貧困,41歲的劉生平至今單身。“加入合作社,我的收入提高了,日子越來越好,娶媳婦也有希望了。”

【延安日報】“既然到了村上,就要多幹實事” ——記安塞區鐮刀灣村第一書記賀海平

現在,劉生平給合作社看大門每個月有1500元的固定收入。此外,他還在合作社打工,給果樹施肥、除草、鋪膜賺取務工費,一年下來也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熟悉賀海平的人說,他從“城裡人”到“村裡人”的角色轉變很快:渴了餓了,誰家的剩米湯端起來就喝,誰家的剩飯菜端起來就吃。

2017年,村民徐長榮、張志東鬧著要到區裡上訪,被賀海平攔在了半路上。經過了解,他倆因為家裡沒有自來水,要到區裡討說法。

“你們的問題我解決,如果解決不了,你們再去上訪,上訪的路費我給報銷!”這句話讓徐長榮和張志東吃了一顆定心丸。

隨後,賀海平找到自己“孃家” ——安塞區自來水公司,僅用了40多天就給徐長榮和張志東家安上了自來水。

【延安日報】“既然到了村上,就要多幹實事” ——記安塞區鐮刀灣村第一書記賀海平

為了給村上找到新的富路,賀海平通過與安塞區光伏開發公司協調,利用鐮刀灣幼兒園廢棄的校舍,在村裡建起了四期 150 千瓦光伏發電站,預計每年可以收入15萬元,村裡將收益的60%用於貧困戶發展產業,40%用於村級公共事業發展。

河壩溝村組溝口有一片壩灘地,種植農作物產量低,賀海平與區交通局、水保隊協調,打造了鄉村休閒垂釣為一體的生態河谷。河谷內建有涼亭、休閒長廊、圍欄、小木屋、摩崖石刻等,明年春天就可以開門迎客。

還有幾個月就要退休的賀海平,第一書記的“使命”也即將結束。鐮刀灣村民非常希望賀海平能留下來,留下來與他們一起向更好的日子奮鬥。(尚文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