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城河道清淤現刻字條石 有人猜測或與曾經的婁門普福寺有關

蘇州古城河道清淤現刻字條石 有人猜測或與曾經的婁門普福寺有關

  昨天,古物愛好者嚴先生聯繫蘇報記者反映,他在姑蘇區婁門路附近張香橋邊發現一塊刻有文字的條石,旁邊的河道正在清淤,條石是工人在河道中發現並撈起的。嚴先生猜測,條石或為曾經在婁門附近的普福寺的舊物。

  嚴先生告訴記者,張香橋位於婁門路南側的石板街上,蘇州古城河道分為四縱三橫,張香橋是第一橫河上東邊的第一座橋,始建於唐代,在《平江圖》也能找到。這塊條石沉在橋下的河水裡,近日清淤時被工人打撈起來,擱在駁岸邊。

  昨天上午,記者在河岸邊找到了這塊條石,條石長約1.2米、厚約50釐米,有斷裂的痕跡。條石一面有雕花,還刻著“普”“張”兩個字。嚴先生猜測,這塊條石可能是從附近某處搬到張香橋上當橋板使用、後墜入河中的。“這附近曾經有一座叫普福寺的廟宇,我從上面的字推測,這會不會是這座廟裡的東西?”嚴先生說。

  記者就此諮詢了蘇州文史學者施曉平,他看過照片後認為,這塊碑顏色偏紫,顆粒比較粗,很像武康石。武康石產自浙江,採石始於唐代,盛於兩宋,一直使用到明代初期。主要用於江南建築和園林。其中的武康紫石還被廣泛地用於其他古建築,比如古寺廟臺基、石塔、古鎮駁岸,甚至佛像。施曉平告訴記者,根據民國時期編撰的《吳縣誌》記載,婁門附近確有一座建於元代的普福禪寺。

  目前,這條石已被施工人員挪到駁岸邊的臺階上。附近很多居民表示,能夠將這塊條石保留在張香橋邊挺好的。“把這些文保價值不高,但充滿歷史厚重感的老物件留在發現它的原始位置,通過照片和錄像記錄下來,很有意義,說不定以後對古蹟研究會有幫助。”嚴先生說。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吳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