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破马其顿方阵?

小坤001



马其顿方阵被证明是古代最好的防御编队之一,这要归功于它细长的长矛(从亚历山大统治时期的5米长到公元前274年的7.5米长),而且它的队形非常紧凑。长矛可以让方阵将敌人挡在攻击范围之外,不知疲倦毫不费力地击退对方部队的冲锋,以无与伦比的效率打破骑兵和步兵的每次正面进攻,同时几乎没有伤亡。方阵可以用他们长矛的青铜尖来阻挡最强大的敌人冲锋(大部分是骑兵的,但有时战车和大象),而且马其顿方阵以正面攻击几乎不可战胜而闻名。



马其顿方阵是坚守阵地的理想部队,因为只要他们保持良好的凝聚力,他们就能把对手击退,让他们在几乎无限长的时间内保持在攻击范围之外。在公元前198年罗马军团的塞萨利围攻战中,马其顿方阵被证明在冲锋时几乎是不可渗透的,即使是由训练有素的罗马士兵也是如此。罗马人在突破城墙后设法闯入了这座城市,但随后面临着马其顿征方阵的密集队形。罗马人试图进入长矛中间,但最终被前排士兵牵制住了,他们用短剑与闯入方阵的古罗马军队短兵相接。



马其顿方阵从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到希腊、现代土耳其、埃及、叙利亚和波斯,一直到西印度边境,统治了欧洲、北非和亚洲战场大约两个世纪,从公元前358年创建到公元前2000年,马其顿方阵一直保持着完全不被任何非马其顿军队打败的地位。

但是马其顿方阵的形成也有它的缺点。虽然马其顿方阵从正面冲锋时几乎是不可战胜的,但其后方和侧翼非常薄弱,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装甲和盾牌非常轻,在近战战斗中提供的保护非常低。像这样的轻装部队保护方阵的侧翼,不太可能防止危险的敌人包围行动。 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和他的帝国的崩溃后,导致了第一次相同训练和武装方阵之间的战斗。



两个马其顿方阵之间的交战只取决于交战部队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被证明是非常漫长、犹豫不决和致命的。作战往往会延长,以获得相对方阵的优势,从而引发军备竞赛,这只会限制方阵的耐力和武器本身的抵抗力。亚历山大死后的五十年里,长矛的长度增加了一半,在公元前274年的埃德塞围攻战达到了7.5米。步兵的盔甲和盾牌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重,因为他们的敌人不再是重装步兵或波斯轻步兵,而是其他马其顿方阵,他们可以用同样长的长矛攻击他们。这种新装备在战斗中非常不舒服。但是由于当时对机动性和灵活性的需求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整个已知的世界都在使用越来越重的马其顿式步兵,所以方阵放弃了机动性和对抗更灵活部队的效能,以提高方阵作战的效率。

马其顿方阵成为问题的时间越长,士兵的机动性现在由于武器过长而受到极大限制。后来的方阵不得不在非常理想的条件下战斗,因为它不能像过去那样反应迅速。与早期马其顿方阵不同,马其顿方阵在东部恶劣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作战,人数远远超过对手,但总是获胜,而后来的方阵现在凝聚力非常脆弱。较重的方阵面临着亚历山大方阵从未经历过的问题,这只能用他们的装备太重而无法正常战斗来解释。经过长时间的训练,5米长的沙里沙看起来轻巧,但是7.5米长的长矛,不管士兵们准备得多充分,都不能轻易使用。


方阵不能像过去那样自由机动,他们的速度大大降低,为了保持整齐的队形,他们必须在完全平坦的战场上战斗。如果战斗的地形不平坦,方阵的队形非常容易崩溃。在罗马军团中向后撤退之后,方阵不得不在罗马军队后面泥泞的山坡上追击撤退的罗马步兵。方阵被他们过长的长矛弄得杂乱无章,组织变得混乱,最后被他们更灵活的对手屠杀了。这样的问题似乎从未在亚历山大的方阵中发生过(格兰尼克斯战役,海因斯佩斯河之战)在战斗中保持良好的秩序,例如在梯队中采用危险的队形(高加米拉战役),后来的方阵被证明几乎无法掉头。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马其顿方阵看上去就像是人肉坦克一般,令人心惊胆寒。然而,尽管它称雄一时,但终究还是存在着诸多弊端,在敌人了解了这一阵型后,很快就找到了破解的方法,打破了马其顿方阵坚不可摧的神话。

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希腊方阵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阵型,称为“钻锤战术”,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马其顿方阵。这种阵型共设16排,每排设16人,共有256名士兵,方阵中的士兵均装备有厚重的盔甲。

为了提升攻击和防御效果,方阵中的士兵采用长短相间的武器。外围士兵配备盾牌、短剑、短矛,内部士兵手中的长矛依次加长,使得整个方阵就像一个行走的巨型刺猬,以密集阵型跑步向前推进,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不过,步兵方阵在战场上机动性差,容易遭到敌方弓箭和骑兵的冲击,所以在方阵后方还设有八排轻装长矛病,在方阵两翼也有骑兵和长矛并进行保护。如此一来,整个方阵最具攻击力的部位就是正前方,其左右和后方主要其防护作用。

就马其顿方阵的阵型来看,其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其左右和后方,尤其是两侧的骑兵。因为一旦驱散了方阵防御的两翼,手持长矛、配备重甲的士兵,很难灵活调转方向,将瞬间暴露于敌方的攻击之下。

马其顿方阵还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它合适在平原作战,可一旦遇到山地、丘陵,便会使得其杀伤力大打折扣,很容易陷入被动挨打的窘境。

也正因如此,在公元前168年时,曾经骄纵一事的马其顿方阵,在于罗马军团交战时遭遇了滑铁卢。由于罗马军团掌握了马其顿方阵的弱点,所以在交战时先避其锋芒,重点进攻其左右两翼的骑兵,在驱散了骑兵后,整个方阵内的步兵便只能被动挨打了。

另外,在应对这种步兵方阵时,还有一个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那就是用远程武器进攻。比如投石器、弓箭,都是对付步兵最为有效的攻击性武器。对于马其顿方阵而言,尽管士兵配备有盾牌和重甲,但由于阵型密集,更容易成为对方的活靶子。

其实,在军事史上,并没有哪一种方阵能够占尽一切优势。马其顿方阵是在希腊方阵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在其诞生之初,确实如同人肉坦克一般,在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可是,一旦敌人熟悉了这一阵型,它的优势也就不再具备了,势必要退出历史舞台。


史海烂柯人


首先为亲们科普一下什么是马其顿方阵?只有了解了其中的奥秘,才能有办法破之。

这好比穆桂英得到降龙木之后,“天门阵”很快也就破了;三国时,诸葛亮的老丈人了解“八卦阵”的秘密,他能轻松把困在阵中东吴大都督陆逊从生门领出去。

这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马其顿方阵是古希腊重步兵的一种作战阵法,它的特点和优势就是能有条不紊作战,士兵可以一抵十(见下图)



在荷马时代(前1100~前800年,对应我国的周朝时期),双方开战都是一窝蜂的互砍厮杀,场面很混乱,无从指挥、作战效率很低。

另外由于青铜器和铠甲的出现,这些东西被武装到了士兵身上,防御能力提高了,但笨重限制了单兵的活动,灵活性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古希腊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想出一个办法,假如把单兵排列在一起过,士兵之间就能够起到相互保护和共同进攻的目的,然后安排骑兵保护好两翼和后翼,这岂不是一个攻无不克的阵法吗?

经过演练,公元前七世纪,令罗马军队闻风丧胆的马其顿方阵就此。诞生了。

马其顿方阵中的士兵都携带长矛和盾牌,长矛长度在14到18英尺(1英尺=0.3048米)14英尺相当于4.3米。

常规阵法是每64名士兵为一排,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半蹲着,将长矛对准前方。第二排的士兵则是讲长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见下图)

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补上,与此类推。如此看来头一排或边上的是最危险最重要的位置,所以一般有经验丰富的士兵站位。

马其顿方阵能否大显神威,靠的就是士兵之间的相互配合,齐头并进,不能临阵逃跑,对于临阵逃跑的士兵基本是就地砍死,旁边的骑兵有保护和监督的作用。

“方阵”刚开始时发挥了惊天地泣鬼的作用,毕竟是一个新的作战方式,杀敌效果相当显著,它能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

随着敌人对方阵的深入了解,破阵的方法也就出现了。



我们来看方阵有那些漏洞?

“方阵”在整齐统一指挥上无懈可击,士兵也不敢轻易逃跑。当时前进的方阵就像一具超级坦克,无坚不摧。但是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那就是笨重不灵活。

假如换做我破阵,我命令士兵不要和“方阵”正面交战,避其锋芒。方阵前排都是近5米的长矛,硬碰硬无异找死。

首先不要理会方阵,第一目标是消灭方阵的护翼骑兵,这好比是消灭航空母舰的护航和补给,航空母舰威力巨大,没有保护和弹药等于一尊废铁。同理,方阵失去了护翼骑兵等于任人宰割的羔羊。

方阵护翼骑兵被我消灭后,下令第二梯队士兵手持宝剑和盾牌杀入阵中心,越往里杀越安全。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方阵士兵手持长矛无法转身。此时“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说法发生了逆转,宝剑发挥了它的灵动性,笨重的长矛反倒成了累赘。(见下图)



亲们脑补一下《三国演义》中,赵子龙手持宝剑在曹营杀的七进七出的场景。



假如我能用上诸葛亮发明的连弩,破方阵易如反掌,免去了士兵持短刃的肉搏战,埋伏一支强弩军,等方阵进入埋伏圈,万弩齐发,方阵士兵再不逃跑身上就成了马蜂窝。

事实上,当弓箭出现后,威力无比的“马其顿方阵”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秉烛读春秋


不得不说,从互联网在中国普及以来,代表着西方古典军事顶峰的马其顿方阵和罗马军团与咱们中国的大秦、大汉的军队在虚空中已经无数次的交锋,战况之“惨烈”,至今相互仍然难以征服对方。估计早已作古的亚历山大和嬴政等人都没有想到吧。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打遍欧亚大陆,差点就杀进华夏的马其顿军队吧。

正面战场的无敌“坦克”

亚历山大大帝继承了腓力二世通过军事改革后遗留的强大军队,一路东征,几年之内就击败了庞大的波斯帝国,领土从本部马其顿横跨到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中主要依靠的就是马其顿军团,即著名的“马其顿方阵”与“伙伴骑兵”,通常采取步兵方阵线性排列在正面战场,骑兵为侧翼的布阵方式。其以希腊重步兵构建的马其顿方阵在正面战场中无往不利,几乎没有一合之敌,堪称古典战场中的“坦克”。


马其顿方阵一般是64个人组成一个排,128个人分为一个连,256个人为一个营,1024人为一个团,4096人为一个师,还包括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总计8192人。每个联合方阵由四个初级方阵组成,相当于现代一个小型的军或野战军,约32,000人。其中每个重步兵身着重甲,手持6米左右的长矛,在乐手打出的乐曲下,有节奏的缓步向进,给予敌人巨大的杀伤。不得不说在两千年前的古战场,这样一只军队对任何敌人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如何破解马其顿方阵

我们必须要承认马其顿军团是一只世界范围内的强军。那么,要破解马其顿方阵,我们必须用同一个时代范围内的军队去试着设立战术,纵观世界,特别是亚历山大宏大的东征之役之后,能有与之一战的,也只剩下我们中华诸夏了。那么,我们就依然试着用巅峰始皇帝时期的秦国军队来阻击亚历山大吧(实际亚历山大东征在秦始皇以前一百余年)

首先,两支东西方的军队交战前,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的兵器比亚历山大落后了一个时代。是的,亚历山大的军队的冷兵器已经铁器化,而秦军军团则是青铜兵器,虽然秦军的兵器以达到了青铜冶炼的高峰,其硬度已达80左右,但对比铁器依然有先天的劣势。但无论如何,毕竟是冷兵器时代,此种差距可以忽略不计。

马其顿军团的作战力量全部由职业军人和军事贵族组成,有良好的战斗素养和军事纪律。这也是其轻松战胜由奴隶和农民组成的波斯大军的原因之一。同时的秦军虽然也主要由农民组成,但秦以军功封爵,秦人闻战而喜,而在春秋战国连绵不断的战火中,也淬炼出了秦军过硬的军事素质,同样,秦军也有严峻的军法制度保障了严格的军事纪律。

两军对垒,就战术而言,马其顿军团作战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马其顿方阵的正面碾压和侧翼骑兵的牵制与寻找空挡突击为主。对于秦军来讲,中原几百年的风雨,产生了无数的军事天才,各种计谋层出不穷,如果打持久战,那么可以说马其顿军团是应付不了的。但我们这里只对正面硬刚做假设,所以什么放火、决水、断粮、虚实等计谋就派不上用场。

秦军正面击败马其顿军团的方法,就只能以击破马其顿重步兵方阵为基础,但很遗憾,正面的步兵硬刚,同样的人数下,我并不认为秦军有击溃马其顿方阵的能力。但是,秦军可以预先在现场设置陷坑、壕沟等,迟滞其方阵的机动能力,同时以骑兵对骑兵,牵制马其顿侧翼骑兵,估计可以和对方斗得难解难分,但如何彻底击破其步兵方阵,这里必须要用到此时秦兵的独有兵种——弩兵。

今天很多人对秦弩兵的作用有怀疑的态度,有很多人还复原了秦国的弓弩,认为其射程只有50多米,只能做骚扰之用。我不知道这些专家怎么还原的秦国弓弩,你看看出土的秦国弓弩的器件,标准化的配件就不说了,每一件都配有“望山”,这是可以在不同射程调节瞄准的器具,除非是秦国富得不知道怎么花钱,才能在物资紧缺的时代为每一架有效射程只有50米的弓弩配一个“望山”。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比较严谨的文章,秦弩的拉力应该在45公斤左右,也就是100磅左右,上面也列出了几个数据:30磅弓,10米穿武警防爆盾; 40磅层压传统弓,15米穿1毫米铁板,箭支透入20多厘米。秦弩为100磅左右,射程应该在两百米以上,破亚历山大早期的铁甲应该在70到100米。

其实想想也知道,弩的威力非弓箭所能及,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中世纪时期,十字弩被运用于战场后,被视为“魔鬼的武器”,一度被教会禁用。幸运的是,亚历山大的时代,弩为华夏特有的武器,而秦国的弩兵就是马其顿方阵的天然克星,可以想象,当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踏着缓慢的步伐向秦军袭来时,在秦军的弩阵下,只


配有小圆盾的马其顿士兵会作何感想,而弩箭过后,秦军同样也有重步兵的长矛方阵,还有阵前的轻装“锐士”,步兵两翼,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也会惊讶的发现,秦国的骑兵背上都有一副可怕的秦弩,正对他们虎视眈眈……硝烟过后,有史书记载“有金毛夷至西来犯,其势壮,王遣将击之,尽坑”。


历史小兵感悟未来


马其顿局限性太大了,虽然正面防御效果以及推进能力极佳,但太死板,缺乏机动和灵活性。

就看这个刺猬一样的阵,只有傻子才会想从正面去和他对刚。这个阵全员都配置了一种被称之为莎丽莎的长6米的双头矛(后边的金属头子是用来配重的)

阵前面五排人放矛刺击,后边的45度朝天等前面的扑街之后顶上。这种阵最大优点在于这个矛足够长,而且第一排的敌军会遭到4-5支矛的同时刺击,根本hold不住。


但前边就说了,只有傻子才会想去从正面和他对刚,这种阵虽然正面猛,但侧翼很薄弱且机动性太差。

侧翼薄弱就得靠骑兵保护侧翼,这增强了配合的难度,而如果地方直接正面牵制,然后猛打侧面,那马其顿方阵就特别难受了。

机动灵活性差就更要命了,直接被一些掷矛手之类的轻步兵吊打。打又打不到,追也追不上,尤其投射性武器在战场上逐渐普及,这种缓慢、需要各兵种补充配合、缺乏灵活性的战术就几乎是被血虐了。


疯狗的轻武


兵法有云:“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马其顿方阵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由马其顿人在希腊方阵的基础上改良而成。此方阵由纵横64名长矛兵构成,外围两翼辅以同等数量的轻步兵和重骑兵进行策应。该方阵成型后,在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率领下,在地中海地区所向披靡,先后两次以少胜多击败了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进而占领波斯,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亚历山大帝国。

而此时,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名将辈出,军事思想不断革新,攻防器械也日益繁多,动辄数十万的大战。而反观亚历山大所面对的对手,无不是军事思想落后,战术单一。

那么,我就以与亚历山大同时代的春秋战国为背景来歼灭亚历山大的方阵!

马其顿方阵的优劣势

严格来说马其顿方阵是步骑协同作战,不是单纯的步兵方阵,成建制的马其顿方阵大约在3.2万人左右,其中长矛兵约2.4万人,辅助轻步兵和重骑兵各约8000人,那么它的优劣势就很明显。

1、马其顿方阵的优势

由于成建制的马其顿方阵拥有约8000人的重骑兵,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机动性。

在作战时辅助轻步兵守住两翼与后方,长矛方阵以完整的横队冲向敌阵。而此时,重骑兵则绕到敌军后方发起猛烈攻击。

只要长矛方阵突破敌阵,就会向两翼展开,与重骑兵一道形成围歼的局势。

马其顿人称之为“砧板战术”。步骑协同作战发挥出了两个兵种的最大效能。

2、马其顿方阵的劣势

虽然马其顿方阵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但是仅限于它的重骑兵部分。且这个时期是没有马镫的,重骑兵的灵活性非常差,同步兵方阵一样,也是依靠紧密的阵型进行冲锋。

同时,马其顿方阵步兵方阵与重骑兵队伍相互高度依赖,其互相脱离后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所以,它的重骑兵队伍不能够进行大范围的迂回作战。

马其顿方阵对地形的适应能力非常差,遇到崎岖不平的地形,方阵阵型很容易打乱。

更致命的是,马其顿方阵高度依赖整齐的阵型,所以决定了它不能进行长时间的战斗,时间一长,士兵疲乏,阵型必然松乱。

歼灭马其顿方阵上策——绝其粮道,守其归路,攻其君主

1、不与其正面交战。分两队轻骑兵,分别袭扰其步兵方阵与重骑兵队伍,日夜不止,实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劳之乏之。

2、再分一队轻骑兵,断其粮道、绝其水源。

3、因为亚历山大喜欢指挥重骑兵,常随重骑兵出动。所以,再设一队奇兵,配以强弩,专门伏击亚历山大,将其击毙。

4、待亚历山大身死、其军缺粮缺水,欲退去时,于其退路沿路设伏,分段以箭矢阻击,箭矢耗尽即走。下段如故阻击。

5、等其卒丢盔弃甲,争相逃命时,汇骑兵冲杀,步卒手持刀斧随后掩杀。

歼灭马其顿方阵中策——诱敌深入,围而歼之

1、选取附近一个谷地,步兵设伏于盆地四周待敌。

2、分一队轻骑兵,佯攻敌阵。待其重骑兵出动时,即退。如此反复,将敌阵引入谷地。

3、马其顿方阵进入谷地后,以战车载石堵住前后出口,使之逃离不得。

4、四周只以打退马其顿军突围即可,不得进入谷内厮杀。待其粮尽。

5、马其顿军粮尽后,往谷中投粮,首日十人食一,次日减半,后日再减半,待其军乱。

6、其军乱后,刀斧手入谷剿杀。

歼灭马其顿方阵下策——以其之道,还施彼身

1、以轻骑兵为前军,步兵为中军,战车队为后军。

2、先出一队扰其方阵前锋,待马其顿重骑兵迂回后,我军轻骑兵携火油、硫磺分队而出,抛掷于马其顿方阵中点燃。

3、后军将战车结成车阵,以弓弩阻挡马其顿重骑兵。

4、马其顿步兵方阵混乱后,中军倾巢而出,弓弩手掩射。步兵逼近后,快速穿插,将马其顿军分割包围成数块,刀斧手突入其阵中,贴身砍杀。

5、在中军出动后,前军轻骑兵迅速由两翼大迂回,包围正在围攻战车队的马其顿重骑兵。

6、一个时辰后,马其顿军人马俱灭。

让大家见笑了,我对军事是外行的不能再外行了。但我相信,在战争中,没有灵活多变的军事思想,光凭一个阵法就想百战百胜是不可能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猛人们有一万种方法灭掉马其顿方阵。


欲何之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马其顿方阵是亚历山大东征时期战无不胜的杀手锏,在当时的世界来说,马其顿方阵是最为优秀的重步兵方阵。

马其顿方阵的特点

马其顿方阵是古代最好的重步兵方阵,特点就是攻防能力极强,弱点就是移动速度非常慢。

马其顿方阵的士兵手上都有6米多的长矛,前排士兵配有坚硬的盾牌,基本是在对方冲过来的时候,前排的士兵用盾牌挡住对方,然后后面的士兵用长矛刺杀敌人,从而造成敌人的大量杀伤。

当然,虽然这是一种攻击和防御完美结合的阵型,但是很多时候也要看指挥官的水平,好的战术只有在优秀的指挥官手里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这个阵型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发挥到了极致,当然,马其顿方阵只是亚历山大获胜的一个方面,亚历山大能够赢下一场又一场的战役,还在于他完美地运用了骑兵,在他的部队当中,往往配有大量的骑兵,他的战术就在于,把马其顿方阵放在中间,骑兵在两翼,有的时候也会大部分骑兵安排在一侧,敌人的正面进攻由马其顿方阵挡住,然后他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在对方露出间隙的时候亲自带领他的精锐骑兵杀向对方的主将,或是杀到对方背后,打乱对方的布局,实现正面马其顿方阵,后面骑兵冲杀的效果。

所以马其顿方阵能够获胜,其实只是一半,另一半的原因就在于骑兵的运用。

我们看一个战例

如高价米拉战役战役,是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帝国时候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一场主力对决。

图中这个形状代表步兵,粗线条为重步兵,细线条为轻步兵。

图中这个形状代表骑兵。

红色为亚历山大方,紫色为波斯帝国军队。带星号的是国王亲自带领的军队。

这是战役开始的情况,亚历山大把骑兵布置在两侧,中间是马其顿重步兵。刚开始的时候,是由亚历山大亲自带领的伙友骑兵在右翼对战波斯帝国的左翼骑兵。

然后波斯帝国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亚历山大在面对对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主要靠马其顿方阵稳住了阵线,防住了对方的进攻,在这个过程中,波斯帝国的阵线出现了空档,亚历山大亲率精锐的伙友骑兵杀向了波斯国王大流士。

大流士三世在好几次和亚历山大对战中,都丢下了部队独自逃跑,这次面对亚历山大亲自向他冲来也认了怂,逃跑了,战场局势也就是瞬间发生了变化,波斯帝国军队从战场溃退,亚历山大获得了胜利。

所以,很多人认为是马其顿方阵厉害,其实是亚历山大的战术厉害,马其顿方阵并不能独自获得战争的胜利,只是其中一半的因素,另一半因素是在于骑兵。

对付马其顿方阵的最有效方法——轻骑兵

对付马其顿方阵的方法有很多,网上也说了很多情况,那么我只说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轻骑兵,当然是能够骑射的轻骑兵。

在冷兵器时代,不论是对付重装步兵还是重装骑兵,轻骑兵从来都是最有效的应对手段,当然这也需要指挥官有足够的能力指挥作战。

具体作战战术就是轻骑兵冲到马其顿方阵面前就放箭,放完了就跑,这样马其顿方阵根本追不上。然后再折回来再放箭,然后再跑,如此反复,马其顿方阵虽然防御力强,但是也经不住不断的弓箭袭击,打的时间长了就会精疲力尽,而且伤病满营,在精疲力尽的时候再发动进攻,就基本职能被屠杀了。

这样的战例是有的,如公元前53年的卡莱战役。

当时是罗马帝国对战安息帝国,罗马帝国主要是重步兵,有50000人,安息帝国触动了10000人,都是骑兵,其中重骑兵1000人,弓骑兵(轻骑兵)9000人。

安息帝国的战术就如上我所说的,接近了就放箭,然后就跑,如果反复下来,罗马帝国的重步兵基本都被打残,而罗马帝国的军队也追不到安息帝国的骑兵部队,就这样等到罗马帝国的军队都精疲力尽的时候安息帝国军队发动突击,一举歼灭了罗马帝国军队,此战罗马帝国死亡45000人,被俘5000人,全军覆没,而安息帝国仅仅伤亡3800人。

这种战术就等于是一场不对称战争,只有轻骑兵打到重步兵,重步兵打不到轻骑兵,所以战争的结局一开始就注定了,只可能是轻骑兵获胜,而重步兵没有获胜的可能。


老威观史


无解。

首先要明确,马其顿方阵最适合的战场是平原作战,这一点看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路线就明白了。

相比之下,罗马军团的三线阵列,相比马其顿军团还要简单,局限也非常明显,仅仅适合地中海沿岸的丘陵地带,向东到欧亚平原,向北去中欧森林,全都适应不开,也都有相应战例印证:

卡莱战役中,克拉苏带5万大军远征安息帝国,被2万游牧骑兵打得全军覆没;

条顿堡森林战役,罗马军团在德意志森林中,只能在狭窄的小路里行走,无法布阵,在身高马大,轻装小盾的日耳曼战士突袭下,很快全军覆没。

这一点你看帝国疆域就明白了,它地图边界就是罗马军团战术失效的地方。

而罗马军团战胜马其顿,也不详细说了,就是开始马其顿进攻,罗马节节败退,而后在丘陵地带马其顿人出现破绽,罗马人抓住机会突入,战胜了马其顿。



而实际上,罗马并没有战胜马其顿,仅仅打败了马其顿本部安提柯王朝,其他三个继业者帝国——托勒密埃及,塞琉古帝国和印度仍然存在,罗马人根本无力在平原上战胜马其顿人。

其他后续补充。


用户5388247920362


马其顿方阵严格说来是一种阵法,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流行于当时的马其顿国,由国王腓力二世创建,经腓力二世国王的儿子亚力山大发扬光大,让马其顿方阵达到顶峰,创造了辉煌的马其顿文明。

马其顿方阵鼎盛时期对应中国的战国晚期,差不多相当于秦国的秦孝公到秦惠文王时期,马其顿方阵虽然在欧洲非常历害,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拿到战国时期的华夏大地来,就是一个笑话,分分钟被吊打。



首先来了解一下马其顿方阵的原理和结构,是如何动作的。

简单的说,马其顿方阵就是由一个一个的方阵组成的军阵联盟,一个方阵差不多是8192人,其中包括:4096名重装步兵,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1024人的骑兵团。



其中4096名重装步兵是主力,重装步兵的武器就是将近4米长的长矛,长矛需要用两只手才能握住,左臂上用皮带挂着一个盾牌,盾牌的直径差不多是60厘米,作战时,重装步兵在最前,用近4米长的长矛组成方阵迎敌,与其它兵军协同作战。

轻装盾兵是辅助重装步兵作战的部队,由于重装步兵的武器太长,机动性非常差,因为轻装盾兵在作战时负责对付冲到跟前的敌军,协助作战,轻装盾兵配备短兵器及盾牌。



辅助兵配备标枪、弓箭等武器,也是辅助重装步兵作战的部队。

骑兵团主要配备长矛的骑兵,机动性最好,负责对付侧翼及后方的敌军,协同其它部队共同作战。

四个方阵组成一个方阵联盟,一个方阵联盟差不多就是32768人。



马其顿方阵的主要优点就是协同作战,步骑配合,在正面战场从正面攻击,很难击败马其顿方阵,因为方阵4米长的长矛阵,就算是重装骑兵冲锋也难以伤害到马其顿方阵,4米长的矛骑兵根本无法近身就被长矛刺穿身体。

但是马其顿方阵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机动性极差,虽然方阵两侧有骑兵护卫,但是如果敌方从两翼或侧后,冲破了马其顿方阵的骑兵阵地,剩下的重装步兵就只有被屠杀的份。



马其顿方阵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弱点就是对地形非常敏感,适合在平原地区野战,因为马其顿方阵要发挥最大效果,必须保持阵型完整,而阵型完整在平原地区是好保持,可是一旦进入山区、丘陵或沼泽地带的话,阵型无法保持,只能乱成一团,一乱就无法保持阵型,就容易被敌方冲散。

回到题目上来,怎么破马其顿方阵?



一、谋略完胜

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军事思想不知道领先马其顿方阵多少年,一部孙子兵法完虐马其顿方阵,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军事思想已经大行其道,你马其顿方阵不是阵法历害嘛,不与你硬碰硬,而是使用各种计谋来对付。

可以将马其顿方阵引入地形复杂的山区、丘陵或沼泽地带,让其队形展不开,先来一阵箭雨,尤其是把秦军的箭阵拖出来,你盾牌再历害,总有护不住的地方,再用步兵攻击重装步兵,骑兵攻击骑兵,让其彻底完蛋。



一计不成,再来一计,九九八一计,看你马其顿方阵再历害,也只能被攻破。

二、正面野战

除了使用计谋,就算是正面野战,我大秦铁军也是完胜马其顿方阵,就不说别的,就拿秦国来说,只要用战车兵+箭阵+骑兵+步兵就能攻破马其顿方阵。

中国人从来不傻,不会拿正面去冲击马其顿方阵,采用迂回+强攻的方式,马其顿方阵两侧不是有骑兵吗?我用秦国战车兵冲击骑兵,战车兵通常是由2到4匹马组成,有3个士兵,一个负责驾马,一个手持弓箭,一个拿枪或矛,冲锋时,一人射箭,战车兵简直是早期骑兵的克星,三打一,骑兵肯定被冲散。



紧跟着战车兵身后的是秦国骑兵,马其顿骑兵一被战车兵冲散,秦国骑兵就开始冲击马其顿方阵侧翼的轻装盾兵和辅助兵,简直是屠杀啊,哪里敌得过秦国骑兵,骑兵身后还跟着大量的弓箭手和步兵,只要突破了马其顿的侧翼,那整个方阵就是被屠杀的份,因为马其顿的重装步兵不善长近战。

三、阵法对阵法

马其顿方阵不是阵法很历害吗,我现在就用阵法对阵法,就用秦军方阵对战马其顿方阵,都知道马其顿方阵的长矛有4米长,可有人知道秦军方阵的长矛有7米长吗?秦始皇兵马俑中已出土近7米长的长矛,说明当时已经有这么长的武器了。



秦军方阵最前面是步兵手持近7米长矛,长矛兵身后是弩箭阵,弩箭有效射程达150米左右,两侧是骑兵、战车兵及步兵。

长矛对长矛,谁的更长,谁的赢会更多一些,而且秦军的弩箭射程在当时无人能及,放眼整个欧洲,也没有射程这么远的弩箭,两阵对战时,接近射程,秦军弩阵先行发射,弩的力道远远大于箭,马其顿人的盾牌都不一定挡得住,搞不好被射穿。



马其顿人射程不够,伤不到秦军,秦军已靠弩阵大量射伤马其顿人,再靠近时,长矛对长矛,马其顿人同样占不到便宜,接下来的战争可想而知了,马其顿人完败。

而且秦军是军功授爵制,虎狼之师,最喜欢抢首级,拿去换爵位,无法是武器,还是激奋及纪律性,秦军不输马其顿人,战胜马其顿简直是易如反掌。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马其顿方阵

一种早期步兵作战时的战术,希腊重步兵方阵的改良方阵。在荷马时代以前,步兵打起仗来像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所以,具有严格阵法的马其顿方阵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战术上的创新。

马其顿方阵是小团体军事战斗力整合的一种方式,虽然优点显著,但同时缺点也非常明显,移动性出奇的差,只要敌人不和你在正面硬拼,马其顿方阵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至于破马其顿方阵的方式方法那就太多太多了,如下:

第一、壕沟

壕沟是用于军事防御并且通常将挖掘出来的泥土堆在它前面作为土方的狭长沟。

只需要战前提前做好工事,在阵地上挖好横七竖八、杂乱无章的壕沟,无需攻击,马其顿方阵自然破解。

第二、战车

在战争中用于攻守的车辆。

拥有基础防御能力的战车,在战场上的冲撞,可以直接将马其顿方阵打乱。

就算战车只能冲杀一次,遗留在战场上的战车自然形障碍物,任然可以破坏马其顿方阵的移动。

第三、拒马

一种木制的可以移动的障碍物,阻止和迟滞敌人军马的行动,并可杀伤敌人。

拒马可以完美的破坏马其顿方阵,在拥有拒马的阵地上拼杀,马其顿方阵自破。

第四、箭阵

普通男性的力量射出的弓箭,初速度在40米每秒左右。在这样的射程以内,完成穿过铠甲,射穿人体的过程。弓箭的最远射程是400米。

弓箭手和弩车的方阵,在双方地面战斗人员接触以前,就可以对地方造成大量伤害,而马其顿方阵,阵型可以完全打破。

第五、轻骑兵

轻骑兵作为移动作战力量,配备弓弩得长距离攻击武器,是马其顿方阵的克星。这也是成吉思汗征服欧洲的绝强战术。

所以说,马其顿方阵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特殊地形下才可以使用,使用范围范围太过于狭窄不说,还得看对方是否配合,一旦对方采用袭扰战术,马其顿方阵在战场上将毫无意义。

知晓更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欢迎关注道人,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历史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