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雜談|八十年前中國從歐洲簽下一塊不毛之地,如今竟成寶地

博古雜談|八十年前中國從歐洲簽下一塊不毛之地,如今竟成寶地

自近代以來,清朝閉關鎖國,導致長達一百多年的屈辱血淚史, 簽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國作為協約國之一,也獲得了瓜分資源的機會,然而以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所得到的自然是冰天雪地的不毛之地,對此北洋政府也無可奈何。

博古雜談|八十年前中國從歐洲簽下一塊不毛之地,如今竟成寶地

冰天雪地

這個地點是哪裡呢?它就是歐洲挪威之北,北極圈地區的斯瓦爾巴群島。

斯瓦爾巴群島東四面環海,是巴倫支海,西是挪威海,北是格陵蘭海,面積有6.1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寧夏自治區那麼大。以前根本無人居住,12世紀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首先發現該島,於是將此島東邊的海命名為巴倫支海,此後漫長的歲月裡只有少數的捕鯨船在此落腳。直到20世紀之後,島上陸續發現煤炭、石油和許多其他礦產資源,於是各大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將目光投至此地。

博古雜談|八十年前中國從歐洲簽下一塊不毛之地,如今竟成寶地

斯瓦爾巴群島

從地理位置上說,斯瓦爾巴群島距離挪威和俄羅斯更近一些,當斯瓦爾巴群島上發現礦產資源以後,挪威、俄國、英國、法國、包括北歐的丹麥、瑞典,甚至美國都想染指此島,於是於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簽訂了《斯瓦爾巴條約》,此條約規定,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歸屬挪威,但群島上的所有礦產資源歸各締約國共同所有。

博古雜談|八十年前中國從歐洲簽下一塊不毛之地,如今竟成寶地

斯瓦爾巴群島

然而,當時簽訂的只有18個國家,1925年,中國、蘇聯、德國、芬蘭等33個國家也加入了該條約。此時的中國是北洋軍閥主政時期,雖然有這塊極北之地,中國卻沒有實力去經營。

博古雜談|八十年前中國從歐洲簽下一塊不毛之地,如今竟成寶地

科研考察船

時光悠悠,八十年彈指即過,當新中國踏入21世紀時,科學經濟迅速發展,想要來到北極考察,卻苦於沒有立足之地,直到意外發現《斯瓦爾巴條約》時期的締約國中國,我們的視野就來到了這跨越萬里的極北之地。

根據這一條約,我們有權在斯瓦爾巴群島上進行任何非軍事性活動,於是2004年中國北極考察站黃河站正式落足此地。

博古雜談|八十年前中國從歐洲簽下一塊不毛之地,如今竟成寶地

黃河站

憑藉著八十年前的一紙條約,中國在北極地區擁有了話語權,而且捕魚、狩獵、工業、礦產、商業活動和科學研究等各項權力統統向我們開放,不得不說這是前人留給後代的一筆財富。

而且,這個地方和南極一樣,不需要簽證,你如果乘飛機飛到這裡旅遊,想呆多久,就待多久。


感謝觀看關注!

小手札 | 國學,詩詞,藝術,文學,歷史,民藝,雅事

編輯:沽酒居士 | 陝西穆誠林國學文化研究院

博古雜談|八十年前中國從歐洲簽下一塊不毛之地,如今竟成寶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