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 01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段我們熟知的中學課文就出自於魯迅先生著名的文章《紀念劉和珍君》。

究竟是什麼事件使魯迅先生如此悲憤呢?那就是1926年震驚全國的318慘案。

318慘案產生的背景是,劉和珍和學生們為了抗議日本帝國主義炮轟我塘沽的暴行而去遊行請願,不幸遭到當局鎮壓致死,共計死亡47人,傷200餘人。作為當時有些知名度的公共知識分子,魯迅也適時的以戰鬥的姿態亮明自己的態度,強烈譴責政府鎮壓學生運動。

執政段祺瑞在意外得知政府衛隊打死請願的學生之後,立即趕到現場,面對劉和珍等死者的屍體,他就地長跪不起,從此終生食素,表示懺悔。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學生動動

而此時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媒體表現出極高的社會良知和空前的團結,著名知識分子,如周作人、林語堂、聞一多、蔣夢麟、朱自清、梁啟超、林淑華等人紛紛同仇敵愾譴責段祺瑞政府。許多媒體加入譴責屠殺暴行的行列,如《語絲》《國民新報》《世界日報》《清華週刊》《晨報》《現代評論》等,特別是邵飄萍主持的《京報》,大篇幅的連續的發表消息和評論,廣泛而深入的報道318慘案真相。

半個月之後,段祺瑞政府就在遍佈全國的抗議聲中倒臺了。一世英名的段祺瑞因為這一事件而聲譽掃地。這次事件後,同樣遺臭歷史的還有”北京女師大校長楊蔭榆”。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段祺瑞

很多人是從魯迅的這篇文章《紀念劉和珍君》中知道楊蔭榆的。因為劉和珍在1926年的“318慘案”中殉難,大家便誤以為楊蔭榆是此次鎮壓學生的兇手。而實際上在1925年8月,楊蔭榆已經被免除北京女師大校長一職,早回蘇州兄長家了。所以,此事是與楊蔭榆無關的。

時至今日,我們再看這篇《紀念劉和珍君》,不禁會產生疑問,明明事件因為日本帝國主義暴行而起,魯迅文中卻無一字譴責日本軍國主義,他的文章通篇只罵軟弱的臨時執政府。而且魯迅在寫的這篇影響較大的文章後,可能很擔心造成日本方面的誤會,很快發表了《藤野先生》一文,反而詳述了自己對日本人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而這個常被魯迅痛罵、甚至辱罵成性變態而遺臭歷史的人北大女校長楊蔭榆,這位被魯迅罵黑的柔弱女子,為什麼日後卻成為反抗日軍暴行的勇士!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楊蔭榆

02

楊蔭榆,女,1884年出身於無錫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是一名律師,家中有弟兄6人,姐妹3人。比她大6歲的兄長楊蔭杭(楊絳先生的父親),曾以南洋公學的官費留學生身份於1899年赴日本,進入早稻田大學學習。1900年清末革命團體之一的勵志會在東京成立,楊蔭杭參加並與其中數人以留學生的身份首次刊行雜誌。他所翻譯的盧梭的《民約論》孟德斯鳩的《萬法精義》等,曾在留學生和國內學生中風行一時、是我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啟蒙者、法學家。

小時候楊蔭榆並不起眼,家中三個女兒,她很有可能是最不受父母疼愛的那一個。楊絳對此曾回憶道:“聽說我的大姑母很美,祖父母十分疼愛。他們認為二姑母三姑母都醜。兩個姑母顯然從小沒人疼愛,也沒人理會;姊妹倆也不要好。”其中的“三姑母”就是楊蔭榆。而且楊絳還在文中說,有一次祖母取笑楊蔭榆生得難看,可能也是半認真半開玩笑,可這孩子的反應非常大,她氣呼呼地對母親說:“都是你生出來的,都是你生出來的,都是你生出來的!”一連說了好多遍還不解氣。

楊蔭榆主要是不愛打扮,有一種壓抑感和苦相,容貌絕對不醜,臉型好看、雙眼皮、眼睛有神(也是楊絳說的),生活在大家族中這樣的女孩大都結局悽慘。當時大戶人家的女孩兒雖然作興讀書,但主要目的其實是趕時髦,學學洋文,身價也水漲船高,沒有人真的指望女孩兒家做學問。她的父母為她挑選的未婚夫雖然也是大家族出身,但對方卻是智障,實在令人詫異。楊絳的母親在婆婆(楊蔭榆母親)面前曾反對這門親事,可是白捱了幾句訓斥,楊蔭榆母親當時看重的只是蔣家的門當戶對。

在楊蔭榆十七歲的時侯,由母親之命定親結婚。夫家姓蔣,蔣公子智障,紫紅色的牙肉顆顆外露、口角流涎,形容醜惡。楊在新婚之夜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丈夫尊容,又和這位智障公子好一番糾纏斯打,不肯就範,第二天就回了孃家,夫家帶了家著幾次上門要人,她只好四處躲藏,終日驚惶。

因蔣公子是家中獨子,她不肯為這樣一個人生兒育女,終於落得一個“滅門婦”的渾號,這可憐的女子總是逃跑,然後被兇悍的婆婆拎回家,然後再跑。有一次她躲入嫂子的臥室,嚇得渾身戰慄,只盼能逃過一劫,但婆婆依然無所顧忌破門而入,她終於撕破了臉皮和婆家人大幹了一場,且聲明她不再回蔣家了,從此就和夫家斷絕了關係,這樁封建包辦婚姻也終於告吹。而這時的楊蔭榆,只有18歲。從此以後,楊蔭榆終生獨居,再也沒有結過婚。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楊蔭榆

楊蔭榆這種出嫁了又回孃家這種情況,在舊時並不多見,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她的孃家人日子也不好過,即便有兄嫂庇護,她所面臨的依然是一片生存維艱。那麼就只有讀書一條路了,讀書於她,是逼上梁山。從此以後,她開始發奮讀書,加上天資頗高,進步神速。

楊蔭榆先是進了哥哥辦的理化會,1907年又考取了官費到了日本留學,她先入青山女子學校,後在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理化博物科學習。據說那所學校 ,很少有達到合格畢業的,三十多個人,只有一兩個學生能拿到畢業證,而她不但輕鬆地結業,並且還得到了該學校的一枚金質獎章,不可謂不優秀。1913年楊蔭榆從日本歸國。

回到國內後,楊蔭榆就開始了她的教師生涯。1913年,她被聘為江蘇省第二女子師範(新蘇師範前身)教務主任,教生物學課程。1914年,她到了北京,任國立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簡稱“女高師”)的學監兼講習科主任。

1918年,教育部首次選派教授赴歐美留學,她應選赴美,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專業。在留美期間曾任留美學生會會長,留美教育會會長,並與杜威、孟祿等接觸頻繁,深受大師們的薰陶,1922年楊蔭榆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專業碩士學位後回國,後楊蔭榆一度在上海教書,不久便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召至北京,於1924年2月她被任命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留美歸國的楊蔭榆深受歐風北雨的薰陶,準備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好好做貢獻!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身為大學校長,楊蔭榆強調校風校紀反對女生分心於功課之外。她尤其不喜歡學生搞運動,斥之為“學風不正”,只願學生好好讀書,畢業後教書育人,她撰文說,“竊念好教育為國民之母,本校則是國民之母之母”,一時間這句話被女生當成笑談暗地裡譏諷她為“國民之母之母之婆”。

1924年秋季開學之際,由於南方發大水以及江浙戰亂的影響,部分學生回校耽誤了一兩個月,沒有按時報到。楊蔭榆決定進行整頓校風,她在學生回來以後,制定一個校規,說凡是逾期返校的都要開除,但在具體處理時只嚴厲處置了平時不聽話的國文系三名學生,要求他們退學,而對於其他學生卻放過不問,這一顯失公平的做法引起了師生的嚴重不滿,女師大開始“驅羊(楊)風潮”。

1925年1月,女師大學生自治會向楊蔭榆遞交要她去職的宣言。

1925年5月上旬,女師大召開“五七”國恥紀念會,有學生不承認楊蔭榆為校長,驅趕她退席。

1925年5月9日,楊蔭榆宣佈開除“劉和珍、許廣平”等6名學生自治會成員。而此時許廣平是魯迅的女朋友,兩人正在熱戀中。學生自治會則召開緊急大會,堅決驅逐楊蔭榆。學生們將校長辦公室與寢室貼上封條,在校門口張貼開除校長等佈告,值班把守,不準楊蔭榆進校,她不得已只好和行政人員到校外租房辦公。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許廣平

1925年1月以來,學生們發佈數次驅楊宣言,指斥楊蔭榆“劣跡昭彰”:資格淺薄不學無術,不諳禮節墜落校譽,越俎侵權徇私舞弊……其中有“蟊賊”“喪心病狂”“不知人間尚有羞恥”“楊氏之肉,其足食乎”等激烈之語。

1925年5月20日,楊蔭榆在《晨報》發表《“教育之前途棘矣!”楊蔭榆之宣言》。一週後,《京報》發表魯迅、周作人、沈尹默等7人聯名的《對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風潮宣言》,聲援學生,指出楊蔭榆的感言以及致學生家長書,“大概諄諄以品學二字立言,使不諳此事始末者見之,一若此次風潮,為校長整飭風紀之所致……殊有混淆黑白之嫌”。許廣平在她保存的這一宣言的鉛印件旁寫有附註:“魯迅擬稿,針對楊蔭榆的《感言》仗義執言,並邀請馬裕藻先生轉請其他先生連名的宣言。

1925年7月底,楊蔭榆以整修宿舍為由,要求暑假拒絕離校的學生搬出學校,被斷然拒絕。

1925年8月1日,她率領職員們在京師警察廳巡警護衛下進入學校,勒令學生即刻離校,學生則堅決反抗。楊蔭榆下令截斷電話線,關閉伙房,並解散預科甲、乙兩部的4個班級。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澆油,明令停辦女師大,以國立女子大學取而代之,此舉徹底激怒了北京學界眾多知名人士(魯迅、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錢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楊氏惹火燒身,成為頭號“標靶”,遭到口誅筆伐。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魯迅先生

楊蔭榆焦頭爛額,再難執掌學校,教育總長章士釗1925年8月8日批准她辭職。此事對熱愛教育的楊蔭榆打擊很大,傷心至極的她決定她回到蘇州,回到兄嫂家。

教育部宣佈停辦女師大,章士釗在《停辦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呈文》中肯定了楊蔭榆“明其職守,甘任勞怨”,隨後感嘆“綱紀蕩然”。他說京師各校因校方開除學生而驅逐校長,已非一例。最後大抵是“革生留而校長去”。

擔任女師大校長僅一年半的時間,這是楊蔭榆事業的頂點。在北師大這一段教學經歷中,她在校內有曾很高的威信,也曾得到同學們的擁戴。據許廣平回憶:“關於她的德政,零碎聽來,就是辦事認真、樸實,至於學識方面,並未聽到過分的推許或攻擊,論資格,總算夠當校長的了。“

但自從學潮事件後,她不但被撤職,而且在此後的二十多年,一直生活在各種漫罵中。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魯迅與許廣平

03

楊蔭榆之所以能夠出名,不是因為她早年大膽的抗婚之舉,也不是因為她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而是因為女師大風潮。更準確地說,是因為魯迅對她在女師大的所作所為進行的譏諷嘲罵。

魯迅始終堅定地支持女師大學生反對楊蔭榆的鬥爭。在一片討伐聲中,以魯迅為首,也數他最厲害,筆戰的持續的時間最長。一連數十篇文章,尤其是從《華蓋集》到《華蓋集續編》,從《寡婦主義》《忽然想到(七至九)》《“碰壁”之後》《並非閒話》到《我的“籍”與“系”》《補白》《答KS君》《女校長的男女的夢》《咬文嚼字(三)》《記念劉和珍君》等文章,一線穿珠、累累不絕,罵得那叫一個暢快,當中屢屢涉及人身攻擊。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魯迅先生

在一篇名叫《寡婦主義》文章中,魯迅寫道:“在寡婦或擬寡婦所辦的學校裡,正當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應當天真爛漫,非如她們的陰沉,她們卻以為中邪了;青年應當有朝氣,敢作為,非如她們那們萎縮,她們卻以為是不安本分了,都有罪。只有極和她們相宜,——說得冠冕一點罷,就是極其‘婉順’的,以她們為師法,使眼光呆滯,面肌固定,在學校所化定的陰森的家庭裡屏息而行,這才能敷衍到畢業;……”

魯迅在《“碰壁”之後》中有過一個比喻:楊蔭榆視校長學生之關係為婆媳關係,以婆婆自居,視學生為童養媳。

在《女校長的男女的夢》中,他指責“楊氏的誣妄”,“誣衊是她的教育法的根源”。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魯迅先生

魯迅對楊蔭榆的打擊絕對具有毀滅性質,使她身敗名裂,從此與“反動”一詞有了洗脫不淨的干係。

女作家蘇雪林曾經不滿地說:“她(楊蔭榆)原是已故某文學大師(魯迅)的對頭,而某大師欽定的罪案是從來沒人敢翻的。”此大師指的便是魯迅。

04

1925年8月後,楊蔭榆回到蘇州,重新住到了的兄嫂家。楊絳父母對她很好,特意為她騰出兩間新房。這個時侯,楊絳和三姑母相處的時間較多,後來的回憶錄,也大多是這個時侯的事情。

楊絳的母親是楊蔭榆的同學,對她的遭遇非常同情,不管是她當年抗婚還是被撤職後回家,這位嫂子對她的庇護一如既往。生活在大家族,坐臥行止都有人冷眼旁觀,楊蔭榆還當是在國外一樣,大大咧咧,吃飯時第一個上桌,也不退讓,而嫂子卻墨守著大家的習俗,很少去桌上吃飯,每次等一家子吃完了,她才去吃剩下的。

楊絳兄妹幾個心疼母親,就想法子刁難這位厲害的姑母,一來二去, 楊蔭榆也開始和他們作對。有一次,家裡養的一隻貓無意中抓破了楊絳妹妹的臉,幾個孩子同仇敵愾,此後對這隻貓討厭至極,還為它取了個外號“強盜貓”,可楊蔭榆偏偏對這貓兒喜歡得很,故意忽著貓兒對侄兒侄女說:“我們這麼好,他們欺負我們。”有時出門半天,回到家裡,還抱著這隻貓說:“他們欺負我們了嗎?”

孩子們越發討厭三姑母,買了栗子就偷偷藏起來不讓她看見,可楊蔭榆還是發現了。為此,她還有小孩子慪氣了一陣子,嫌他們排擠自己,還不讓自己吃栗子。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楊絳

她高興的時侯,就帶著侄子侄女去看電影,因為孩子們年紀還小,她就只為孩子們買半票,可楊絳那時侯個子已經長得很高了,電影院的人不予放行,於是就這樣吵吵鬧鬧,讓孩子們很很尷尬。

這些事寫出來實在讓人失笑,但可以看到楊蔭榆確實不是什麼有城府的人,人情世故也毫不知。而且從後一個故事可以看得出來,她是比較認死理的,或者說因循守舊,不懂得如何應對突發狀況,這樣的人,實在很容易成為靶子,等到侄兒侄女們大了,她的憨直性格卻絲毫未改。

首先是楊絳的姐姐要出嫁,本來按照風俗像她這類情況,不宜湊場,可是她不但去了還幫著新娘梳頭,她挖空心思,將新娘子的頭髮,梳成了各種幾何形狀:三角形、長方形、扁方形、正圓形、橢圓形等各種形狀的辮子,然後一股腦堆在頭上。

然後她整頓精神,準備說點吉利話,一開口就是“新娘子的大床漂亮,將來賣了很值錢”。

接下來輪到楊絳和錢鍾書結婚了,大喜的日子她卻穿著一身雪白的夏布衣裙和一雙白色的皮鞋去參加酒席,讓周圍的賓客大為詫異。如果在西方,結婚穿白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在中國,不管是中式婚禮還是西式婚禮,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會穿一身白的,那是孝服。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楊絳與錢鍾書

她有個相識的人善“灌米湯”,常請她吃飯,她很高興,不知道那人請飯不是白請的。他陸續問楊蔭榆借了好多錢,造了新房子,前面還有個小小的花園。楊蔭榆要他還錢的時候,他就推諉不還,有一次晚上楊蔭榆到他家去討債,那人滅了電燈,放狗出來咬她。楊蔭榆吃了虧,先前不肯與兄嫂講,大概是自愧喝了“米湯”上當,後來忍不住才講出來的。

她就是如此鈍感,不太懂禮數的,還有點天真的人。

在她人到中年時,曾對一個叫作潘東藩的男子有過朦朧的好感,那人相當有文彩,曾做過狀元,因對清政府不滿,辭官還鄉、寫文度日。她從沒見過他,但欣賞他的文字,他的所有新書她都買,他的所有文字她都讀,終於有一天,她寫信給他,他並不知道她是誰,只知是一個才情極高的女了,不敢唐突,恭恭敬敬地寫了回信,兩人書信往來良久,都未曾提出過見面。她知道他早已有家眷,也明白自己的名聲已如臭泥塘,不可能有什麼未來,相見不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雖然她那時只有四十二歲。

此後她在教育界浮浮沉沉,一直想有所作為,一直鬱郁不得志,一則是她本身的性格確實大大咧咧,不善與人相處、比較以自我為中心,而且不怎麼掩飾;二則也是魯迅讓她順順當當地成了全民公敵,實在處境維艱。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楊絳與錢鍾書

1927年,楊蔭榆重出江湖,赴蘇州女子師範學校任教,並在東吳大學兼授外語。由於她聲名狼藉,蘇州女子師範學校的學生並不待見她,更談不上應有的尊重。

當時《蘇州日報》文藝副刊編輯是魯迅的學生,多次在報紙上重提女師大舊事,指斥楊蔭榆為“專制魔君”“女性壓迫者”“教育界蟊賊”“反革命分子”,弄得楊蔭榆在蘇州的處境極為狼狽,整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探沸湯、如坐針氈。魯迅先生的筆,早就對她的教育事業判了死刑。

這段時間她相當孤獨,沒有朋友,只有貓狗作伴,還幫助學校一個綽號叫“怪物”的學生。這學生喜歡別出心裁,引人注目,學校要開除此人,她說這樣會影響這個青年的前程,最後,竟然為此事而辭職了。

1935年,楊蔭榆辭去教職,但她對教育事業的熱情絲毫未減。她回到家,自掏腰包,利用私宅,開辦了一所叫作“二樂”的學校,自任社長,招收女生。學校位置處於蘇州盤門小新橋巷十一號住宅裡,這是她的一次教育壯舉,學校裡的一切設施,都採取西洋化的結構,抽水馬桶、草皮、自來水浴盆、花園等全部是西方的格局,學校後來遭遇到資金問題,她給當時的特派員孫丹忱寫信,當然,沒有後話。學校只維持了一個學期就關門了。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東吳大學照片

近代史學家 羅先明在紀錄片《 真的勇士楊蔭榆》中講到:

1937年,日軍侵佔蘇州,侵華日軍要楊蔭榆出任偽職,遭到她的嚴詞拒絕。這一點必須要大大地讚揚一下,她是那種不拘小節,可大節上相當明白的人。古往今來敢於嚴詞拒絕侵略者的,也沒幾個人,能夠做到像梅蘭芳那樣蓄鬚明志,就已經是大大的不容易了。

楊蔭榆面對日軍在蘇州燒殺搶掠的暴行,曾幾次到日軍司令部提出抗議。當時,楊蔭榆居住在盤門,四鄰的小戶人家飽受日軍蹂躪,她開辦的二樂女子學術社是女學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無法倖免。楊蔭榆忍無可忍,跑去日本軍營,遞交用日文撰寫的抗議書,並當面斥責日本軍官縱容部下姦淫擄掠,肆意違反國際公法。日本軍官見楊蔭榆氣度不凡,日語講得十分流利,估計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數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還了他們從楊蔭榆四鄰搶走的財物。

如此一來,街坊上那些被日本獸兵視為“花姑娘”的婦女都將二樂女子學術社視為首選的安全庇護所,楊蔭榆出於正義感和鄰里之誼,對她們來者不拒,悉數收留,為此她拿出積蓄,擴建房舍。這種情形顯然不是敵人所樂見的,於是他們想出毒招,徵用楊蔭榆的住宅。楊蔭榆怎肯搬家,於是雙方形成激烈對抗的局面。

1938年元旦,兩個日本兵來到楊蔭榆家中,用一番鬼話哄她出門。在吳門橋上一名日兵突然朝她後背開槍,另一名日兵則猛然將她踹入寒冷的河水裡。他們發現楊蔭榆落水後還在繼續撲騰,又連發數槍,直到河水泛紅,這才揚長而去。

楊絳也在《回憶我的姑母》一文中寫道,

一個為楊蔭榆造房子的木工將她從河裡打撈上岸,裝殮遺體時,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倉促加釘一層厚厚的木板,既沒刨光,也沒上漆。那具棺材,好像象徵了三姑母坎坷彆扭的一輩子。

楊蔭榆就這樣慘烈的方式死了,終年54歲。

楊蔭榆:被楊絳刁難,被魯迅辱罵的大學女校長,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楊蔭榆照片

作家蘇雪林,在上世紀30年代末的一篇紀念文字《楊蔭榆之死及其它》中寫道:數月前一位舊同學從桂林來信告訴我說:“女教育家楊蔭榆先生已於蘇州淪陷時殉難了。”說蔭榆先生辦了一個女子補習學校,蘇州危急時,有家的女生都隨父母逃走了,還有五六個遠方來的學生因為歸路已斷,只好寄居校中,蔭榆先生本可以隨其親屬向上海走的,因要保護這幾個學生,竟也留下了。“皇軍”進城,燒殺淫擄,有數兵闖入楊校,見女生欲行非禮,蔭榆先生正言厲色責以大義,敵人惱羞成怒,蔭榆先生被敵軍踢下橋去,又加上一槍致命的。死狀之慘烈,我想誰聽了都要為之髮指,為之心酸的吧。

05

觀楊蔭榆的一生,可以說曲折,也可以說傳奇。她掙脫不幸婚姻,走出封建家庭,半生奮鬥,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成為中國現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

她留學歸來,一腔熱血,一生致力於女子教育,曾經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但後來被自己的學生所拋棄。身處亂世,在女師大風潮中,楊蔭榆在理念付之於實踐的過程中,和中國實際的脫節,於是一切都走了樣。但在她的晚年,她給自己的一生畫了一個壯烈的句號,為自己人生作了最後的註腳。

民國時期,大部分知識分子都把學術研究當成救國工具;而一些著名的學者、作家、主要是以宣言、歌曲和新聞報道等方式,宣傳抗日救國理念。

而同樣作為知識分子的楊蔭榆,一介女流,卻選擇了另一種更激烈的方式。她直面日軍,為鄉鄰維護權益,義正嚴辭,她挺身而出保護女性不受欺辱,最終死在日軍的子彈下。

楊蔭榆,她才是真的勇士!

謹以此文,向楊蔭榆先生致敬!

《民國那些人》徐百柯著

《因孤獨而閃閃發光》嶽越著

《回憶我的姑母楊蔭榆》楊絳著

閱讀公社《抗戰中的中國知識分子》

紀錄片《 真的勇士楊蔭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