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敏感脆弱的华裔少女,被排挤与期待摧毁的生命

2014年《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一个讲述华裔女孩自杀背后故事的长篇小说作品《无声告白》,成为最具冲击力的黑马,收获当年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

《无声告白》:敏感脆弱的华裔少女,被排挤与期待摧毁的生命

作者伍绮诗,是一个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和俄亥俄州长大的香港移民后裔。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少数族裔人群,伍绮诗很了解华裔家庭在美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况,想要融入白人社会的决心与努力,被排挤与不解时的委屈与不甘等等。广博见识与听闻影响了她的思考,思考又反过来让她重新深入理解自己的所见所闻,终于成就了这部鞭辟入理的长篇小说。这个令人悲伤的故事,从华裔少女莉迪亚的失踪说起,通过对她的父亲詹姆斯李、母亲玛丽琳两人过去的经历以及他们另外两个孩子内斯和汉娜的描写一点点地展开,酣畅淋漓的将自己对于华裔家庭融入美国社会的种种艰难,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无声告白》:敏感脆弱的华裔少女,被排挤与期待摧毁的生命

1、 自杀的少女,悲恸而一无所知的父母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开篇第一句,作者刻意留下的一声沉重的感叹。死亡本身就已经足够悲伤,不被亲人知道的死亡则更加凄凉而充满疑惑。

当警察最后遗憾的告诉莉迪亚的父母詹姆斯李和玛丽琳,莉迪亚事实上死于自杀之时,他们的悲伤与不解无法抑制。父亲原以为她是离家出走了,就像警察最初怀疑的一样,青春的少女一时闹点情绪过几天就会回来,她学校朋友多少应该了解一些情况;母亲原以为她藏在家里的某个角落躲着,或者在户外遇到了坏人,比如绑架者。

短短几页,在第一个章节,作者就把莉迪亚父母在她失踪之后的诸多心态都描绘了出来——他们想到了各种可能性,从来没有想到女儿活得不快乐——她的父母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不相信女儿在学校根本没有朋友的事实

但他们的一无所知并不是来源于不关心这个女儿,相反,来源于一种特殊的,极为强烈的关注。莉迪亚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她继承了来自母亲玛丽琳的蓝色眼睛和父亲詹姆斯李的黑头发,也因此最得父母的欢心,更是承载了父母自己未能完成的广交朋友融入白人社会以及成为医生的夙愿与理想。因为过于期待和关注这个女儿的生活,过于希望女儿活成他们两个人想要的样子,夫妇二人被女儿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和自以为是的美好蒙蔽了双眼。

生活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当人们过度于关心一个事物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为它蒙上一种想当然的色彩,一种自己理想中的、非常希望是那样子的色彩,后来,凝视越来越多,希望越来越深沉,便再也看不清楚事实本来的面目了。

《无声告白》:敏感脆弱的华裔少女,被排挤与期待摧毁的生命

2、 悲剧起源于父亲和母亲各自不完整的前半生

詹姆斯李的父母多年前偷渡来到美国,在一所学校的后厨里面帮工,做着最为苦累低人一等的工作。当他偶尔得到上学的机会后紧紧的把握住了并最终考上哈佛大学,而后成为一所地方大学的终身教授,还很意外的被白人女孩玛丽琳爱上,两人迅速结婚生下了三个孩子。看似顺利的人生,暗礁深藏于心,詹姆斯李过得并不舒畅,他潜意识里,始终认为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和父母卑微的工作影响了自己的人生,一是没能留在哈佛教书,二是无法真实的融入美国社会。于是他把彻底融入这里的希望寄托在有一双典型的白人蓝色眼睛的女儿莉迪亚身上,不停地督促她跟美国白人女孩交朋友,督促她找个白人男朋友,督促她参加各种白人热衷的活动。可是,事实上,在学校里面,莉迪亚的蓝色眼睛没有用,大家依然觉得她就是个中国人,和他们并不一样,排斥她笑话她并不太喜欢跟她交往。

母亲玛丽琳原来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结婚生子让她没能完成学业的事情,是她一生的心结。她甚至为此离家出走过一次,当最终还是舍不下孩子,彻底放弃学业回来的时候,她也把自己的人生希望投注到了聪明的女儿莉迪亚身上。她不停的督促女儿学习,学习,不停地跟她讲将来要考上医学院,完成学业,做个医生,不停地质问她的学习情况。莉迪亚学习进步了没有,考得好与不好,简直就成了她唯一的关注点。可让她失望的是,莉迪亚是个普通的孩子,功课还好,只能是还好,算不上优秀,玛丽琳很苦恼,莉迪亚也充满不安。

最终,夫妇两人对孩子过度而不且实际的期待,让莉迪亚跟他们的心越来越远,越来越隔阂。莉迪亚开始了自己无声的反抗。

《无声告白》:敏感脆弱的华裔少女,被排挤与期待摧毁的生命

3、最激烈又最消极的反抗,便是“堕落”

邻居家那个貌似风流成性的坏小子杰克,也是莉迪亚、内斯他们学校里的同学,他被广泛的当做一个玩弄女孩的坏小子来看待。叛逆之心已起的莉迪亚觉得,跟杰克作朋友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他的风流和狂傲不驯,在学校里许多同龄人看起来是件很疯狂很酷的事情,于是,她主动要与杰克交往。

从这里,我们读懂,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在莉迪亚的思想里,她想要表明自己也能和别的女孩一样跟杰克睡上一觉,仿佛这样自己就和别的白人女孩就没有区别了。青春是一个标新立异的年龄,但莉迪亚一点也不想标新立异,她太想和别人都一样了。

美国校园里,有很多貌似生活狂拽的女孩热衷以放荡谈恋爱交男友为荣,莉迪亚选择了在这一点了,向那些女孩看齐。一是向别的女孩看齐,二则是,那段时间她的父亲每天都在问她,有没有男孩约她啊这类的问题。面对父亲的期待,她已经躲无所躲了,正常的男朋友交不上,就与这个谁都跟谁乱来的杰克交往。

对抗父亲毫不顾忌实际情况的期待,最激烈又最消极的方式便是,选择“堕落”与“疯狂”,貌似顺应父亲,实则充满对父亲期待的叛逆和对抗。

《无声告白》:敏感脆弱的华裔少女,被排挤与期待摧毁的生命

4、 压倒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但压倒骆驼的一定不只这一根。

杰克辜负了她。杰克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随便,莉迪亚的一再靠近,把杰克也逼到了墙角。他没有拒绝跟她相处,却狠狠拒绝了她的投怀送抱。莉迪亚终于解读出来,杰克是个同性恋者,他爱上的是莉迪亚的哥哥内斯。

这一点,让莉迪亚感到了极大的戏弄。莉迪亚和哥哥内斯的关系其实是很特殊,他们是兄妹,也是能够深刻理解对方的知己。共同的东方身份,让他们两个在学校其实都有被排挤的一面,命运一体,相依相伴。内斯考上哈佛,选择离开自己的时候,莉迪亚的心态就已经失衡,杰克又如此。利迪亚觉得自己看起来就像个笑话。

所以,在内斯第一次从哈佛大学回来,眉飞色舞的说着学校的故事时,莉迪亚的心理终于崩溃了,她失望透了,她觉得自己不仅失去了在杰克这里以“堕落”彰显自己的机会,也彻底的失去了自己唯一的朋友,哥哥内斯。

崩溃是一瞬间的事情,很多时候甚至发生在无声无息当中,很多时候,一些看起来根本不起眼的小细节,在某一个特殊的时间就成了最后的一根稻草,引燃的导火索,最终让事情的走向崩盘。然而,谁又能说,这是偶然发生的故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从前一天一天的凝结,怎么可能突然量变到质变?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有了解到此,才懂得很多事情不能只看结果,也不能只看距离结果最近的那个原因,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事实隐藏在从前很琐碎,很琐碎的平凡岁月当中,根本从未为人所知道。

《无声告白》:敏感脆弱的华裔少女,被排挤与期待摧毁的生命

5、最终决定命运的依然是,性格。

比较莉迪亚和内斯两个人,同父同母兄妹,两人在学校的处境也很相似,为何,结局大相径庭呢?

很痛心地讲,莉迪亚太多的继承了来自于父亲的敏感与自卑,也继承了来自母亲的渴望扭转生活的内心的反叛精神,但却丝毫没有继承父亲为争取自己人生而勤奋努力的那份斗志。

而内斯继承更多的是则来自父亲的坚强与隐忍,他有自己的关于宇宙的理想并付诸于行动,以学习来改善自己人生的追求。他开始的时候,在父亲的期待之下,生活也是非常苦闷,然而面对这种日子,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命运抗争。当他为考哈佛开始拼命努力的时候,他的人生就和妹妹一点一点的拉开了距离。

《无声告白》:敏感脆弱的华裔少女,被排挤与期待摧毁的生命

6、

黑暗之处,仍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生活呈现一丝光亮

值得欣慰的是,被莉迪亚自杀阴云弥漫的家庭里还是出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小女儿汉娜,这个从不曾为父母所重视的小女儿实则是一个性格较为圆满的孩子。

她出生最晚,在哥哥姐姐之后,没有背负起实现全家人心愿的沉重负担,也没有进入学校,受到来自校园的同学间有意无意的疏远与恶意。她从小目睹了哥哥姐姐受到的关注与压力,这种压力因为从来没有被直接施加到她自己身上,从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冲,汉娜明白应该怎样来理解这种感觉。她不像哥哥内斯那样,选择通过掩盖自己想要与人交往的心境和努力学习这种较为消极的方式面对人生,也不像姐姐莉迪亚那样,通过歇斯底里的反抗与疯狂叛逆对对抗命运,她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温和的理解所有人,理解父亲骨子里面压抑着的自卑与辛苦努力,理解母亲当年为了生孩子放弃学业的不甘,也理解内斯为了上哈佛还顾不上疼爱她们两个妹妹的忙碌,更是对杰克作为同性恋爱上内斯的事实一眼看透。她用这种透彻的理解来完成了,自己与生活之间的和解,从而将自己的心灵保护了起来,没有遭遇到过分痛苦的心理创伤。

汉娜的存在,是作者给予这本书的最明亮的色彩。因为汉娜与生活的和解,骨子里从未被驯服的父亲詹姆斯李放下过于骄傲的自尊与自己的妻子玛丽琳和解;玛丽琳也被这个小女孩的温暖与明亮所感染,重新扬起生活的勇气与丈夫、与生活和解;内斯也最终可以直面杰克,用一场歇斯底里的打架来完结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和误会。一家人的生活在经历了痛失一个至亲之人之后,终于因为冷静了下来、坐下来细细思量,生活终于有了一丝丝光亮的模样。

《无声告白》:敏感脆弱的华裔少女,被排挤与期待摧毁的生命

莉迪亚的命运是可悲的,固然她自身的性格缺陷极大的影响了自己的人生,她的家庭对她过度的关注与期待,也是带给她伤害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华裔家庭在美国社会,尚不能为广泛接纳的社会人文环境,更是一个不诤的事实,它带给整个华裔阶层太多的局促、困惑与不安,更是造成其中脆弱者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还好有汉娜这样的孩子,还好有这样明亮的性格,勇于直面人生的精神的存在,人生的前景依然充满希望。

这本《无声对白》,用这样一个简单又如此让人痛心疾首的故事,探索了美国社会上人的身份、人生成绩、种族、性别以及思想性格特征之间的联系,深情直白力透纸背,惊心动魄刺痛人心,不失为上乘佳作,愿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都能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