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撒母耳立了一塊石頭在打勝仗的地方,又稱那石頭“以便以謝”。以便以謝原是他們二十年前打敗仗的地方的名字。二十年後打勝仗舊名重提。舊名字“以便以謝”意義是幫助之石。那名字沒有提到神和百姓的關係。新立的石頭,雖然仍叫“以便以謝”,但卻賦予新意義,意思是“到如今神都幫助我們”。說明了幫助是從神而來的,還幫助直到如今。

以色列百姓二十年前出去和神的仇敵非利士人打了兩仗。第一次打敗,死了四千人。第二次打敗,死了三萬人,還被仇敵壓制了二十年。聖經交代了那二十年前後從失敗到得勝的原因和過程。

百姓敗在不認識神

第一仗敗了之後,百姓互相對問:

“耶和華今日為何使我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撒上4:3)

問“為何”顯出對神的作為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在於他們本身對神的想法和遭遇的實際情況不符。

他們想耶和華神一定不會讓信祂的百姓敗給那些不信的仇敵的。那些仇敵不是神的選民,而他們則世代與神有約,受過割禮屬於神的。他們也會想攻打與神為敵的仇敵,乃是要作屬神的大事業,為神作大事業怎會不得神支持?就好像我們奉主名趕鬼,派單張,傳福音,作教會服事工作那樣。既出師有名,又有聖經經文應許,我們服事的也都會認為神不會讓我們失敗的。

他們還想著有了祭司同行參與打仗,那勝仗就有把握了,可他們卻沒搞清楚參與打仗的那兩位祭司是否認識神,也不理會他們生命是否聖潔公義。這又像教會聘請牧師,只要有牧師頭銜的就屬靈了,有他們在場辦事就有神的幫助那樣。所以今日還有人以為有了牧師證婚,家庭就和諧;有牧師為新屋入夥和新店開業禱告,房子店鋪就諸事大吉。

他們甚至還以為只要有信心,信約櫃帶到軍營裡就必定打贏。他們對自己提出“為何”問題,也按自己的想法給了答案。“不如將耶和華的約櫃從示羅抬到我們這裡來”。(撒上4:3下)。他們以為失敗原因乃是因沒抬約櫃前來壓陣。約櫃是神吩咐摩西用木做的櫃子,內放兩塊刻著十誡的石版。那是神臨在的標記。所以他們以為有了約櫃就有神同在。也就像我們今日許多象徵神同在的標記,像聖餐禮,洗禮,禱告會,傳福音活動等等。我們也會認為只要有了這些宗教活動,教會就可以興旺發達。

所以約櫃運到他們營中,那幅大聲歡呼、連地都震動的場景(撒上4:5)就能看見他們的信心內涵。他們的信心其實和非利士人的相同 。非利士人也以為約櫃到了,就是耶和華神也到了。這位耶和華神曾幫助他們打垮過信奉其它神明的鼎鼎有名埃及帝國的,所以非利士人聽見約櫃到了也都懼怕起來。

百姓對約櫃是那樣有信心和對作神的事業有熱心,神竟然不幫助,讓他們吃敗仗!連代表神臨在的約櫃也讓仇敵拿去。“為何神使我們敗在仇敵面前”這個問題,在第二次敗仗之後就更叫人費解了。

難道神存在不真實?要是不真實,又怎麼會讓他們的祖宗從埃及勢力下逃脫移民到這塊迦南地?連非利士人都知道是神領他們進迦南的。既然神是真實的,那是否所信的神比不上非利士人所信的神?可是當百姓打敗了,約櫃被擄了,約櫃在那裡沒有以色列人的保護,神卻在非利士人當中大發神威,斷非利士人神明大兗的頭和手(撒上5:1-5)。又叫非利士人無論大小都長痔瘡,叫他們都懼怕(撒上5:6-9)。

神既是又真又能,那還有什麼理由解釋他們敗在仇敵面前?

百姓要吃了二十年苦頭,回頭看完整個事件前後經過,才看見他們打敗仗的目的。之前百姓作了許多以為為神作的,神卻幫助他們認識祂的可畏,讓他們失敗。

百姓不認識神,所想所作的都不是神喜悅的。你看他們經過二十年才丟棄的偶像:亞斯他錄和巴力(撒上7:4),那說明這些百姓拜耶和華的心並不專一。他們的心靈讓世界汙穢的偶像沾染。他們的長老也不認識神,發動戰爭並不求問神的心意。當時撒母耳已經在他們當中,全國也知道耶和華立了他作先知的(撒上3:20)。他們就是沒找撒母耳代他們求問神的心意。連那該認識神的獻祭祭司,也是個不認識神的惡人(撒上2:12)。利未人也不認識。按理說那利未人聚居的城市伯示麥,應該知道神的約櫃不該隨便觀看的,他們卻擅自觀看約櫃(撒上6:19)。

神喜悅人認識祂。

何西亞先知傳神的話說:“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神,勝於燔祭。”(何6:6)

以色列百姓不認識神,以為有了宗教活動,有領活動的人,有信心和熱心,就有神同在。至於神怎麼想法,心意如何,卻不管不問;他們生活裡如何冒犯,又不知不理;他們為自己發熱心,還以為服事神;甚至以為神可以隨意擺佈,所以抬了約櫃去打仗,是以為拉著神支持他們的行動。他們卻不知道尋求明白祂的法令,遵守祂的法則,是得以存活的途徑。就因為這些百姓如此愚昧無知,神就讓他們失敗,使他們知道神是可畏的,不是可用的。

他們問“為何”的問題和我們遇到生活挫折時候問的相似。

“神為何使我們婚姻失敗?”

“神為何使我在職業生意工作失敗?”

“神為何不用我作福音的工作?”

“神為何不幫助我……”

我們不認識神的時候,就像蠻橫無理的孩子,不問自己有什麼要改變,只求神按我的想法作。祂沒按我們的想法,我們就疑惑神的真實和能力。

神要祂所愛的兒女認識祂,可認識祂的代價不菲。第一次代價是約四千人喪生(撒上4:2);第二次是以色列的步兵仆倒了三萬(撒上4:10),第三次是死了七十加上五萬人,見(撒上6:19)的小字。

神管教以色列百姓讓他們心存敬畏。你今日覺得苦頭吃盡了,日子實在苦的過不下去了,認識神是可畏的了,那你其實已經得了神的幫助,你真存敬畏的心行祂的道,祂還是要幫助你解決你的難處的。

“以便以謝”:到如今神都幫助我們

百姓得神的幫助,吃過苦頭之後就認識了,知道了神的可畏了。可他們和那些同為約櫃吃苦頭的非利士人卻有不同的結果。非利士人雖然認識耶和華神可畏,但卻得不到神的幫助,不能進一步認識神。以色列人卻得了,而且最後還有神出手,為他們解開仇敵的壓制。結果不同乃在於他們吃了苦頭之後的回應。

一、百姓丟棄外族人的偶像,單單事奉耶和華

撒母耳對以色列說:

“你們若一心歸順耶和華,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亞斯他錄從你們中間除掉,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地事奉祂,祂必救你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以色列人就除掉諸巴力和亞斯他錄,單單的事奉耶和華。”(撒上7:3-4)

以色列人知道了耶和華是不可以輕慢的,也知道約櫃是神同在的表記,是可畏的,就歸向神了。非利士人知道耶和華厲害,也知道要向祂送賠罪的禮物,但他們得不到耶和華的幫助。他們還是拜他們的偶像,把約櫃送走。

只要屬神的百姓才會歸向神,就好像兒女歸向爹孃一樣。父母再責罰自己的兒女,沒有一個兒女會說“我要找另外的爹孃”。二十年痛苦受壓制的生活經歷,還有那臺放在山上的約櫃不斷提醒著他們:神是真實可畏的。那約櫃曾經被擄到非利士地,又自動地被送回來,還殺了伯示麥許多人隨意亂摸約櫃的,正是神可畏的證據。

當他們歸向耶和華,神也歸向他們。

神要歸向祂的兒女單單敬拜祂。

這是十誡的第一條誡命:“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神。”

耶穌說:“你要盡心儘性盡力愛主你的神。”“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保羅說:“拜偶像的,都不能進神的國。”

神向人啟示祂自己的屬性是古今一致的。祂是忌邪的神,祂不容許拜祂的人又拜其他的偶像。很多人沒法理解,說神真狹隘。我們要問說這話的人,你的太太和你睡覺,又和別的男人睡覺,你生氣到發顛,我們能說你狹隘嗎?你的兒子看到別人就叫爸爸,還跟別人走,你管教你的孩子一頓,我們又能說你狹隘嗎?嫁了人的妻豈能和別人勾搭?有爹的孩子怎能離棄父親,誰給糖吃就叫誰爹?屬於神的就不能和世界的偶像東西相混!

得到神的幫助,就要單單事奉祂。百姓要單單事奉祂,就得除掉叫他們靈魂黑暗的東西,斷絕所有偶像的聯繫。若還留戀那些屬偶像的,世界的,對它們還有期望的話,神就會管教的。有人信主了,還藏著那些從廟裡請回來的東西,說只是當作紀念品。那有什麼好紀念的?紀念什麼?還是怕得罪它們教你受損失?除掉有型的偶像和偶像關連的符咒,也要除掉那些和拜偶像相同的邪惡淫亂的東西。

二、為罪哀慟

“他們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當日禁食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撒上7:6)

非利士人懼怕耶和華,就作了金老鼠、金痔瘡去賠禮道歉,卻不知道為自己得罪神的罪哀慟。以色列百姓知道神管教,是因為他們得罪了神。他們認罪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他們的祖宗都經歷過神的管教,認罪之後又得到神的拯救。

許多屬神的人都有體會的:“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篇66:18)倒是向神承認自己的過犯的時候,就能體會祂的饒恕和釋放: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51:17)

主耶穌又向那些門徒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得著耶穌赦免的是哪些人呢?豈不是那些知道自己得罪神、向神求赦免的兒女麼?孩子向作爸爸的說“我知道錯了”,你這作爸爸的怎麼還能恨兒女?豈不給你兒女安慰,又給他們大大鼓勵嗎!

三、呼求神的幫助

“以色列人對撒母耳說,願你不住的為我們呼求耶和華我們的神,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撒上7:8)

百姓認罪了。但仇敵要來攻打,對剛認罪的百姓來說,那是何等大的信心考驗。認罪了之後,還有仇敵攻打。已經敗了二十年了,又如何能勝過仇敵?看他們聽到仇敵來攻打的反應,和以前的作風不同了。以前他們是還沒有神的命令就自己出兵,現在他們知道靠自己不行了,只有靠那位看不見的神。他們求撒母耳不住地禱告神,神就為他們出手。

神一直幫助祂的百姓。神的幫助,是在他們敬畏神、專心依靠神、離棄偶像,為自己的罪哀慟呼求幫助時,神才出手的;也只有如此,他們才認得出那真是神的幫助。

我們靠人的能力可以作許多事,可以當什麼專家,知道天上,地下,海洋,和各樣生物的知識。但是人的能力不能解決的事情,比能解決的事還要多。像我們內心的罪念就去不掉,家庭和睦也做不到,人的前途壽命更不能自控,天災人禍都無法預防。

神真是會出手幫助那些投靠祂的人嗎?你這作父母的,會不會幫助一個回到你身邊,無依無靠只有靠你的兒女呢?你會出手幫助求你的兒女,我們的神更會幫助我們。

撒母耳在打勝仗的地方,賦予了“以便以謝”新意義:“到如今神都幫助我們。”那意義裡有神和百姓的關係,和神不斷絕的慈愛。這段反敗為勝的歷史,豈不是我們這些經歷過慘痛失敗的人的借鑑呢?

耶和華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