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0歲,程序員,每天假裝上班:運用“路徑依賴”不做溫水青蛙

千萬別等到中年才發現沒有建立好自己的護城河,這個時候才想到努力。

“袁哥,最近好嗎,你有什麼工作機會給我介紹嗎?”

有段時間沒有聯繫的陳工給我打了電話,聲音很低沉,我有些不敢相信,那個當年意氣風發、從不求人的高級技術開發經理,居然會開口向我請求給介紹工作。

“陳工”,我問道,“您怎麼會……怎麼會這樣了?”電話那頭半分鐘沒有聲音,我還以為信號不好。

“我已經有半年沒有工作了。”聲音微弱並且能聽出來說出這句話難以啟齒。

天!陳工竟然大半年沒工作!這要是放在當年我和他剛認識時,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經瞭解陳工上家公司改革,高層鬥爭厲害,他作為某一方的陣營被清退了出去,服務16年的公司,也熬到了技術經理崗,處於往高層發展的上升期,誰知人到中年奔4的時候,竟然失業了。失業半年一直碰不到合適的管理崗,原來年薪80萬,面試的工資一個比一個低的離譜,沒法接受,荒了半年。

我將他介紹到熟悉的隔壁公司試試,HR進行了面試跟我抱歉說沒幫上忙。

首先公司不缺管理崗,尤其是空降兵領導,另外說到陳工之前年薪太高80萬請不起,但是公司確實缺一線程序員年薪8萬,如果陳工能接受隨時上崗。

陳工謝謝我的好意,說回去認真考慮一下是繼續待業在家,還是先工作起來,原來他每天假裝上班持續半年了,裝得太苦了,再沒工作家人要發現了。

2天后的一個上午,陳工遠遠的笑臉盈盈的向我走來,跟我打招呼“早上好”!他正式入職,與95後成為了同事,成為一名一線程序員。

我,40歲,程序員,每天假裝上班:運用“路徑依賴”不做溫水青蛙

01

人到中年,職場半坡,可我不想滑坡

中年面臨失業,我究竟犯了什麼錯?

你沒錯,公司也沒錯,就像那部電影《我不是藥神》,裡面徐崢扮演的藥販子後面的出發點沒錯,他後來沒有想要多賺錢的念頭,只是為了幫助別人;那些病人也沒有錯,因為吃不起高價藥;警察呢?更沒有錯,因為販賣假藥是違法的。結果,這就是一個死循環。

一個即將失業的中年男人,突然有一天,被叫到辦公室,老闆遞來一張辭退通知,鐵面無情的要求你簽字,然後交接、滾蛋。

中年男人不僅不敢辭職,甚至不敢生病請假。每天醒來,發現自己的背後無人,整個世界都在靠自己支撐,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都壓在自己身上。中年男人的快樂,也許就是在下班進家門前,躲在車裡發呆一支菸的時間。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去保護好自己的家庭和身體,最大限度提高自己能力!

我,40歲,程序員,每天假裝上班:運用“路徑依賴”不做溫水青蛙

02

你不會永遠年輕 ,但永遠有人年輕。程序員這碗“青春飯”還能吃多久?

不要大聲責罵年輕的程序員,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程序員,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有數據表明,百度平均年齡26歲,阿里平均年齡28歲,騰訊年齡27歲,華為29歲。

以下均來自程序員身邊真實的故事:

  • 1個多月前Facebook高級軟件工程師陳勤38歲跳樓轟動全國,由於工作上受到批評與領導發生激烈爭吵,情緒失控縱身一跳。原因說白了,人到中年工作被邊緣化。
  • 知乎上37歲程序員老兵:真的徹底瘋了,失業第4個月,投了500封簡歷,就收到3個面試,開始考事業單位,各種限制35歲,為何要對我們35+趕盡殺絕嗎?
  • 裸辭68天的背後是辣麼大的悲傷,慫的不敢跟家裡人說,還假裝每天帶飯上班,沒有地方吃自己帶的飯,只好假裝土豪點了個1+1。
我,40歲,程序員,每天假裝上班:運用“路徑依賴”不做溫水青蛙

35歲+對程序員來說可能更為殘酷,程序員們除了埋頭寫代碼,並沒有什麼組織管理經驗,是裁員的高危人群。更何況互聯網公司大多遍平化管理,需求更多的是能幹活的。

針對35歲+大齡程序員是否吃青春飯,是否還有戰鬥力這個問題,真的是因人而異。這個世界上是根本沒有一種行業是又能給你高於同齡人兩三倍的起薪,又能給快速上升空間公司氛圍一團和氣還能讓你快樂工作到60歲的。

我,40歲,程序員,每天假裝上班:運用“路徑依賴”不做溫水青蛙

03

真正的危機:正確的時間做不正確的事,沒有為下一步做出積累

人生只有三天,迷惑的人活在昨天,奢望的人活在明天,只有清澈的人活在今天。

當你正邁向35歲,能力還侷限於程序的範圍,也沒有積累好自己的深度以及視野。如果真是這樣,你真的該檢討過去究竟每天都幹了什麼。在自己努力的階段,不僅不努力反了選擇了縱容自己,這才是危機的根源。

晚醒不如早醒,有些事情真的需要提前佈局,尤其是35歲之前的一個職業規劃,一步錯步步錯,越往後越容不得你出錯。

22-27歲:技術積累階段

提升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本科22歲畢業,那麼工作的前5年對你來說是打基礎的階段。在這5年時間裡面,你要積累足夠的代碼量,打磨自己的技術實力,成為某一個技術細分領域的牛人。既然總有一天大家都會進入 35 歲,不如樂觀面對,倒推自己的職業生涯,選擇一個方向深入下去,提升技能的專業度 。

28-35歲:形成思維方法論和知識體系的階段

適度跳槽,提高學習、適應能力。當你積累足夠的代碼量,例如超過10萬行代碼以後,你應該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技巧,任何新的技術在你眼中都能迅速吸收成為你的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在保證專業度的前提下,不要害怕去嘗試新的工作,可充分利用職場黃金時間適度跳槽,最大限度的提升適應能力,保持活躍的職場競爭力。

除此之外,還要思考更多的問題:如何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什麼技術在什麼樣的場合能夠發揮最大的價值;技術團隊應該怎樣構建;在一家公司裡面,我怎樣才能將自己的技術能力最大化的發揮出來?

35歲以後:瞭解自己,把自己變現的階段

拓展眼界,瞭解相關行業及業務。35歲以後你的一線coding能力一定是下降的,你寫代碼絕對不如25歲的程序員快,效率高。但是你的視野,你的架構能力,你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遠遠不侷限於技術這個領域。除了敲好代碼,更要關注業務和對行業的理解。要知道,方向比選擇更重要。

我也一直相信這樣一段話,當你把你的眼淚流乾了,你唯一剩下的就只有行動,只有行動和努力了千萬別等到中年才發現自己沒有建立好自己的護城河,這個時候才知道努力。

我,40歲,程序員,每天假裝上班:運用“路徑依賴”不做溫水青蛙

04

拒絕做溫水的青蛙,
正確利用路徑依賴理論,提前面對35歲+職場危機

從前有一則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中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會縱身而出;如果把一隻青蛙放進溫水中,它會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後你再慢慢升溫,即使升至80度,青蛙也仍然會若無其事地待在那裡,隨著溫度繼續上升到90-100度,青蛙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在此種情況下,青蛙已經失去自我脫險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為止。

這種只能感應出激烈的環境變化,而對緩慢、漸進的環境變化不能及時做出感應,這就是“青蛙效應”。

當我們只是盯著眼前的一畝一分地,你的思維、眼界就只能侷限在此。如果我們只是習慣於一張嘴就吃到嘴邊上的肉,那不就是跟溫水中的青蛙一樣,遲早會死,不怪別人,都是自己一步步走上去直到被煮死的那一刻才晃然大悟。沒人能保證你能幹到退休,企業不是做慈善,老闆始終會考慮成本收益先於情分。

一旦做了溫水青蛙,一旦我們選擇了自己的跑道,我們的人生軌道可能就只是腳下那2尺寬的路,我們也就很難擺脫這種路徑依賴。

什麼叫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又譯為路徑依賴性。它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之前的35年你的職場能力,一旦陷入路徑依賴,將很難去改變它了。它會讓你在一定程度上固步自封,錯了也無力跳出。所以,我們最有效方法是,在開始時慎重選擇自己落腳地。

一、職場之初,在做選擇或決策時,慎選擇自己的行業和跑道。

1、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正確方向:

  • 三維交叉法:將自己喜歡的、賺錢的、擅長的這三個領域進行交叉分析,這三個交叉度越高,選擇的方向越接近自己的本心,越容易走下去。
  • SWOT戰略選擇法:如果分不清是否喜歡,那就從自身的優勢S,劣式W,機遇O,威脅T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然後定出前進的方向。要給自己選擇一個好的開始,一個能看見光明前途的開端,一個能看見未來的道路。在正確的路上,深化前行,一步步走向專業和非凡。

2、不慎選錯了路,請保持清醒的頭腦,及時糾正路徑,拉回到正確的軌道。

如同在《肖申克的救贖》電影中,一位在監獄中呆了50年的老犯人,適應了監獄的生活,出了監獄後竟無法適應外邊生活,他甚至想過再犯罪重回到監獄,最終因適應不了外邊的生活,上吊自殺了。

但男主角在殘酷的環境下,始終沒有放棄自己,沒有放棄對自由的嚮往,,他用了20年挖通通向自由的通道,而且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合法的身份和一筆可以保障生活的財富。

假如你迫於生計的問題,選擇了一份沒前途的工作,也只能可以暫時當作跳板。不要對眼前的這份工作產生絕望依賴,要另外著手準備一條道路,讓走自己順利過渡到正確的依賴路徑上來。

我,40歲,程序員,每天假裝上班:運用“路徑依賴”不做溫水青蛙

二、利用路徑依賴理論,選擇好跑道,提高專注,不斷精耕細作。

斯坦福大學通訊學博士克利福德·納斯曾經給出過一個顛覆了我們認知的結論:

一個人,在網上不斷切換注意力,是會對大腦產生長久負面的影響。

因為注意力長期分散,他們會啟用更多的與當前任務無關的大腦功能。就像醫生測試小孩的智商,看他是不是盯著一個東西能夠很專注地看。通常智商低的小孩,哪裡有一個響動,他的頭就轉到哪邊去。也就是說,人們以為的“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陷阱。

一旦你的大腦習慣了多任務切換,想要專注起來會越來越難。這也就是為什麼智能手機出現之後,人們專注的時間竟然變得越來越少。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古往今來,但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能在一個領域專注下去的人。一個成功的人,必須是在原有的路徑上一步步強化、不斷精耕深作,而不能總是來回切換路徑。

三、在工作中,讓你的優秀和專業變成領導和客戶的依賴路徑

在職場上,領導和客戶願意將工作交付於你,如果你每次都完成的出色,那麼在一次次強化之後,領導和客戶就會對你形成一個依賴,交與別人時會感到不放心,只有在交給你的時候,才有安全感。

其實,這正是一種依賴路徑。

你要做的就是用你的優秀和專業,去強化這種依賴路徑。比如,工作中我們的合作方,合作的一直很好,對方各方面的服務做得專業又周到時,你不會再願意去換合作方。因為,如果另換合作方,即意味有風險,也意味著要再投入時間和精力上的成本。

在職場中,每個人的能力密度也是不同的,大家所獲得的財富也是不一樣的。有句話說:哪有什麼中年危機,那是因為中年人肩上扛起的擔子更重而已只是因為你年輕時努力得不夠。越是不思進取的二十歲,才越會在三四十歲面對危機無力應對。

如果想過得不算太差,就得提前避免35+職場危機。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一定要腳踏實地地去做,但奮鬥歸奮鬥,一定要有方向的去奮鬥!

我,40歲,程序員,每天假裝上班:運用“路徑依賴”不做溫水青蛙

我,學習委猿,10年高管,各種自由,各種知識技能,現在全職頭條寫職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