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從10月31號到今天,有一首歌燃爆了整個港樂圈。

它就是麥浚龍+黎明的《忘記和記》。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單從歌名上理解,似乎跟從前和記電訊廣告以及當初的廣告代言人黎明有關,所以立馬一干公眾號即刻推了好多當年的和記廣告。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但似乎又不是,因為這首歌10月21號推過麥浚龍本人獨唱的一個版本和一首MV.,並且麥浚龍本人在10月1號微博已經預告又有新曲。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那麼31號這個版本是不是借題炒作?又抑或是Juno一時的靈感?(傳說有這首歌四個版本......但沒看到Juno微博分享文案)

既然要解讀這首歌的背景與動機,不得不從麥浚龍那張《The album part one》說起。

董折與浦銘心

麥浚龍、謝安琪這個組合,緣於15的《Addendum》專輯裡的那首《羅生門》。三年後,Kay短休復出後簽入Juno公司旗下,兩人化身為董折、浦銘心一對戀人,展開至少兩年、多達十幾首歌曲的連續劇故事,並於18年11月商臺拉闊音樂會拉開故事的序章 。這一切未有“讓前塵沉澱於福島某地方”,反而從另一核輻射災區——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爆事件開始,產生了這兩個角色。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今次拉闊以故事出發為主,主題正正是1986年開始,嘗試透過別人的歌、不同年代的歌,加上我們本身歌者的歌,將會是另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就算我們的專輯有多仔細,但拉闊能夠利用不同歌曲,展示角色的不同心境、不同發展,是另一種的喜悅。大碟概念如「一張電影」,每首歌曲交代著不同階段男女主角的成長及情感描寫,Juno 更執筆為每一首撰寫如劇本般的千字方案,令故事好比小說般添上強烈的追看性,隨著兩位角色的成長,遇上不同的人和事,由初相識到一段感情的崩壞,進入人生另一段的路程,由17歲到70歲,這不是一個單向的愛情童話故事,而是把虛構的人物放在真實的年代背景,透過角色年紀的增長,一章一章道出人生感情上的育成與糾結。

《The album part one》由2018年首回,2019年緊接續下回。

不過2019年開始,麥浚龍這個概念換了一首又一首的單曲。

例如2019年2月的《黑盒》;2019年3月的《寂莫如舊》。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寂寞就如》與《其實寂寞》,就好像是林夕為浦銘心,董折專門烹調的“一雞兩味”。浦銘心,董折,自兩人離婚後,終於恢復到一個人生活的狀態。

表面上雖然過得自在快樂,實際上二人卻是同一時間在不同空間做著同樣的事情。一個人打火鍋,一個人煲劇,一個人唱K,試問有誰失戀失婚後又沒試過?

又很喜歡在微博分享的他的文案及感受,例5月的《廢話》。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那麼有人會說,你講了這麼多,到底麥浚龍為何要扯上黎明,真的就是為了炒作?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其實你看微博上這張《黑盒》的分享,就知道董折喜歡用BB機,並且關注麥浚龍的人會發現他很愛聽90年代的歌曲,例如7月的《情感的廢墟》。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上世紀和記電訊的那些故事


現在可以講講90年代及00年代初那些和記廣告歌了。

從去年開始,不知怎麼大眾開始懷念和記那些廣告,或許是懷念港樂曾經燦爛那個時代。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事實上當初和記電訊找廣告代言人,並沒有直接起用黎明,那個時候還考慮過郭富城,但是和記的高層當年曾講過一句話:黎明對這事是比較積極。

93年和記分別用了《夏日傾情》和《夏日燒著了》製作了兩個廣告。第一個《夏日傾情》當時請了800個粉絲,但女主卻不是粉而是18歲的梁渝。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故事講述因腳意外扭傷而不能去現場看秀的阿May,在家失落時卻意外接到現場借同粉手提打來的黎明問候語,“May,你點呀?”令和記廣告誕生了第一代“阿May ”。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第一代「阿May」,扮演者叫梁渝

有人說阿May並不是黎明初戀那個女孩,錯!他86年的初戀就是這個英文名字。

在商業味相當濃厚的90年代,偶像即“神”一樣的人物,“神”都在用和記電訊的產品,粉絲豈有不用之理,立馬掀起購買熱潮——良好的開端才有下一次更好的合作。

94年和記乘勝追擊,由於93年的兩個廣告是借用歌曲,這次量身訂做了三分半鐘罕見加長版的《那有一天不想你》。借用軍用機場方便直升機起落,導演是廣告界的名導徐佩侃(拍過鐵時達“天長地久”等廣告)又動用了一千名臨記,場面夠曬墟冚,製作費是600萬加上廣告播放費,預算竟有兩千萬!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這個電影版的和記廣告成了一代經典。臺詞“有緣嘅,我哋會再見。”同樣成了標誌。

自1993年始,到2005年,黎明與和記合作長達13 年,本身就是一種奇蹟。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但這個系列的成功不止一個經典廣告那麼簡單,它開創了“CF+MTV”時代的先例,也是唱片公司與廣告商雙贏的最佳局面,並且每首廣告歌幾乎都成了四大頒獎典禮當紅歌曲。

“目下最新趨勢,是讓歌手與商品掛鉤。當紅的歌手都要拍廣告。我們看見黎明‘笨豬跳’,滑雪,郭富城與Gigi握手,張學友在廣告裡手執電話向父親報信。”——資深音樂製作人鄧潔明抱怨明星“不務正業”。

在當初沒有微博微信這種電子媒質的時代,這種才是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流量明星。而當年拍攝的廣告構思之巧妙,那種緊隨潮流時尚的大製作,也是現在這種靠著截視頻和美圖秀的頭條抖音等一干軟件製作出來的流量新星無法比的。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歷代「阿May」

那年在電視日播夜播的,是和記電訊的廣告歌《我這樣愛你》:「就算天涯海角,都可能覆蓋。將愛情套在電話網絡,和記的高層很喜歡。(不覺得歌名很爛?)要一個歌名包容性大,就要用最簡單的文字...意思很簡單:我咁愛你,原來都系唔得。」”——林夕

其實每個和記廣告都有特定的故事情節,如今覺得就是一部微電影,能在這麼短的幾分鐘內,把故事和電訊產品有效結合,創作過程是十分艱辛的。

為何當年林慕德為《一生最愛就是你》被人惡評會暴怒,因為這可是他從二十多首歌曲裡挑出來的。Mark 和黎明為了錄好《情深說話未曾講》,在錄音室待了五六天。

至於上面夕爺的這段話,充分反映和記電訊商看重歌詞對廣告本身的含義,既便當初他填的是失戀歌,可廣告出來卻成了另一種意思。還有那些有深意的臺詞,都是團隊苦思的成果。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再看麥浚龍現在這些概念的思路,在某種程度上跟當年和記廣告不謀而和。

只不過,和記廣告的女主有香港、韓國以及各路混血美女,可他的女主角永遠只得謝安琪一個。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1998年的全智賢

那麼如何會有“天與地重新接起”?

麥浚龍在2013年導過一部片子,叫《殭屍》,是一部向傳統殭屍片致敬的電影。

其實這部片子,用的是香港本土殭屍片的梗,打的就是懷舊的牌子。

而90年代的和記電訊,用的是“天地線”這個名字,那個時候主推產品就是BB機和手機。

很顯然,他這次想到了“和記電訊”這個懷舊梗,並且請出當年的品牌代言人,又是打了一把溫情牌。

仔細那段故意流出的電話錄音,在末了,對話是這樣的:

Leon: 首歌講咩?

Juno:「忘記」和「記」。

Leon:「忘記」和「記」,呢啲嘢有時唔到我哋選擇。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這位成長於千禧年的演手兼導演麥浚龍,幼時到成年看到聽到的都是港影港樂那段最繁華時光,那種想挽留輝煌時代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是“呢啲嘢有時唔到我哋選擇”。

上次《情感的廢墟》是致敬劉德華,這次《忘記和記》是黎明,那下次會是誰?張學友或郭富城?90年代香港最有文化標籤的不就是“四大天王”麼?

這讓我十分想念“人山人海”。

曾經有不少探究香港迴歸港人心態的作品,也有過無數各有千秋的翻唱,卻沒有一次能像“人山人海”那樣承載了許多的同時,又那麼出色,具備強烈的末世情懷。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之前的翻唱作品,都是歌手從歌曲本身出發,用自己的理解來詮釋歌曲本身的內涵。只有“人山人海”能夠用獨到的顛覆性手段,深度挖掘作品內部的情緒,用電子的手法表現自己需要的內容。

所以,“人山人海”從本質上來說,根本不是翻唱而是全新創作。然而其中的情結,卻很容易就為聽眾所抓住。

在如今港樂早已式微的情況下,經典的重溫固然重要,但並不是/不能像麥浚龍這樣一次又一次打著懷舊的溫清牌。

最後,想對Juno講,不管怎樣,還是佩服你有這種勇氣。

可如今港樂需要的,不是這種靠著財力支持的小眾概念音樂,更需要的是,可以打動大中華地區“心”的復甦作品。


當黎明遇見麥浚龍,這首歌讓港樂迷嗨了


如同你的“董折、浦銘心”故事,或許換一個方位思考,就可以充分發揮你能請到的“兩個偉文”及一個耀輝,畢竟他們是80年代至今,仍有能力可以支撐港樂的。

“誰可以揀~忘記或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