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在高考数学试卷上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会发生什么?

阅读量489万


高考试卷上为什么要写哥德巴赫猜想的解题过程,你是要证明什么,我不知道。



但是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就会发生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你若是把哥德巴赫猜想的解法写在高考数学试卷上,那么你的试卷被判零分是铁定无疑的了。

真正能看懂哥德巴赫猜想的人,估计没有几个,阅卷老师肯定也是看不懂的,当然,他们也无暇去看懂。

因为阅卷是一件很繁忙的工作,而哥德巴赫猜想又是一道难解的题,所以老师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看你写的与题无关的计算,到底是什么。

高考是有制度规定的,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是一定不能出现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在考场中,学生不以完成试卷的内容为主要任务,反而做着与考试无关的内容,这有刻意取宠之嫌。

若是这样的行为不被处罚,那么就会形成不好的示范,引起其他人的模仿,从而破坏了高考的制度。



第二:哥德巴赫猜想并不是那么的简单,你会被认定为有刻意取宠之嫌

仅凭高考的一张数学试卷就想把哥德巴赫猜想的论证过程全部写出来,这是不现实的。

当年陈景润解决这个问题,花费了多少时间,演算了多少过程,光是草稿纸就用了几麻袋。

而现在的你却想着用一张试卷就把这个题解出来,未免太天真了。即便你能算出来,试卷上也写不完你的演算过程,那么你依旧不能得到认可,而且会被媒体以典型的违规进行报道。



第三:哥德巴赫猜想若是真的被一位高中生解了出来,那么你必定会受到一定的质疑

一个高中生没有任何的数学积淀,也没有任何的被人信服的过人之处,却突然解决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很难不引起人们的质疑。

要知道,当年哥德巴赫把这个猜想交给欧拉去解决的时候,欧拉一直到死也没能给出答案。像欧拉这么有名气又专门研究数学的人,尚且不能如此解决。

而一个普通的高中生,还没有到研究数学的份上,却用一场数学考试的时间解决了这个猜想,谁又会相信呢?

最后:在高考中,遵守制度是必须的。至于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问题,有比高考更适合的地方。


行止将将


从事实上讲,全屋的纸都不够你把公式写出来。从小说意淫自嗨上讲,应该监考老师看到你的卷子后,震惊到跪在地上满脸热泪(虽然监考可能是体育老师,但是嗨么,就得让他看得懂)。然后举着你的卷子上报中央,你所在的考场高考都停止了。所有学生都来你的教室拜膜你这大神。清华大学亲自到考场,在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诚挚邀请你加入清华大学。在你走出考场前,转身对在你身后一脸崇拜看着你的你暗恋了三年的校花韩梅梅说:这才是真实的我。我不装了!我摊牌了!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杨诺夫


你会醒来。

兄弟做梦呢?你以为世界难题就这么水,让你两个多小时写完?

首先看看什么事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其次,出于以下理由,我有权认为你在做梦而且这个梦结果也不是什么好结局:

1.你觉得你比欧拉牛逼吗?就算你有天分,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你觉得数学就是个高中水平?讲句实话,要是你能够整出来,你走的不是高考这一条路,特招吧!想去哪你说!或者说特聘也行,你想去哪里教书或者研究?

2.这个东西肯定不是你考试的时候临时突发奇想想到的吧?就算是你早有预谋,再给你两个小时估计也写不完!另外,你觉得这种世界级证明是三分之一张答题卡就能够写完?

3.就算你简写在三分之一张答题卡(为什么是三分之一张,因为一个阅卷老师最多看一道题,而一道题最多占比1/3篇幅,没头没尾的谁也看不懂),就算是写的天花乱坠,过程有理有据,你觉得阅卷老师会看完,真正阅卷几十秒一份试题;就算是看完,几乎所有的老师也看不懂啊!

综上,你该醒了。


树木也要树人


发问者,你好!

我是中国精神病院第七十五分院的汪院长,从网上看到你的发言后,我院十分重视你目前的病情,你的突然发病让我院全体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感到十分的惊讶。

王医师(我院的主治医生)看到你的情况后表示愿意尽最大能力为你治疗,鉴于你目前的病情,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因此我们希望你能主动来我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相关工作。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你要树立起坚强的信心,我们一定会让你走出阴影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期待你的病情早日恢复,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丑的人看不到这名字


100%会被判0分。 因为看都不用看,高中生肯定不可能证明歌猜。

别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不承认天才存在,我相信未来有一个16岁的天才少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这是绝对有可能的事。

但是,这个16岁的天才少年,绝对不可能是高中生。

因为不管你是多么厉害的天才,就算是你的智力比全世界人的总和都高,你也的按部就班的学习初等数学,高等数学,数学分析,数论,图论,只有你掌握了所有数学知识,才具备证明歌猜的基础条件。

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无非是普通人需要6年去学习初等数学,天才可能只需要1年。

所以,一个能解决歌猜的少年天才,怎么可能上高中?怎么可能去参加高考?

少年天才的轨迹有应该是这样的,小学的时候,就完成高中的学业,被破格录取到大学少年班。初中的时候学习完高等数学。等待你高考的时候,人家可能已经在读博士了。这样的天才有可能证明哥猜。

而你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高考之前的数学水平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你花了6年去学习初等数学,还学的不是很好,跳不了级别,没被大学破格录取,高等数学都不懂,然后突然高考就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了? 你骗傻小子呢?

不好意思,高考阅卷的老师都不是弱智,一定会给你打零分。

如果一个人是世界短跑冠军,比博尔特跑的都快,那么他之前一定是国内冠军,洲际冠军,最后才是世界冠军。

如果一个人给你说他跑的比博尔特都快,却连一块省级比赛的金牌都没有,那他不是骗子就是神经病!


shawn25


你会成为电子竞技领域的最强者,没有之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1+2情形,震惊世界。

打个比方,哥德巴赫猜想是个大魔王,那1+2就相当于魔王的一个分身或者投影。为了打败这个投影,陈景润的证明用去200多页纸,近十万字。几十年过去,数学家前仆后继,魔王本体却安然无恙。

打败大魔王的难度可想而知。保守估计,20万字怕是打不住。好吧,就算你的证明直击要害,惊才绝艳,起码也得5万字吧。一篇博士数学论文大致也要5万字以上,堂堂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没有5万字就太不像话了。

高考答题是手写的。手写5万字是什么概念?姑且算一个字三笔,总共15万笔,大约相当于15万次鼠标或者键盘操作。

数学高考时间120分钟。就算你不写名字,不答其它题目,全部用来写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最后你的平均APM(每分钟操作数)是1250!

APM1250是什么概念?普通人能有100就不错了,职业电子竞技选手能上200,能保持300以上的,即使在职业选手中也属于抽筋派非正常人类。迄今为止,APM能上500的,在整个电竞圈里是凤毛麟角,而且即便是这些大佬,也不是每盘游戏APM都能上500。

你倒好,两小时内,保持平均APM1250……这特么还是人么……这操作速度,去打任何一个即时竞技游戏都是绝对第一人。在你眼中,对手的操作就像蜗牛爬……

世界顶级电竞玩家的年薪至少七位数。美元。

至于你的证明对不对,老师看不看得懂,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青涩小椒


在高考试卷上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会怎么样?

一定可以被挖掘的,但不是通过常规的阅卷方式,奇人用奇招。

先说个大学的例子:

清华大学一个大一学生,期末考试的时候高数老师出了6个大题做为测试,阅试卷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个同学只做了一个题,但是给出了7种做法,于是赶紧找到同学,问清什么原因。同学淡定地说,对其它几个题没有兴趣,只有这个题出的还不错,就只写了这一个题,老师后来直接向学院申请给这个学生出国留学的一个名额。

原来该学生平时看起来很少认真听课,并且经常逃课,更重要的是那个题,老师也只想出了6种解法,此学生必定可以在数学方面有大的成就。


大学发生这样的事情很好解决的,只需要拉过来看看是不是优秀的人才就可以了,而高考试卷上来看就太冒险啦。

阅卷老师凭借5秒钟的时间判断你这个试卷是否值得申请报批,这也太为难阅卷老师了,臣妾做不到呀。

这样通过阅卷的方式被挖掘的概率太小了,目前来看只有一个机会:

分数下来之后,申请查阅试卷,然后向国家申请试卷出错,争取可以找到优秀的数学家关注这件事,如果没有人发掘你,只能是想办法把这件事宣传出去,让媒体报道,让社会发现你这个人才,那样才会找到更多的机会,最后成功的被国家发掘,成为数学家。



别做梦了,这样的你不存在,如果你可以发现哥德巴赫猜想,那数学肯定选高于你的数学老师,那这样肯定早就被发掘了,也可能早就被各种大学下通知书了,肯定等不到去高考冒个险,如果你是深藏不露,只等高考一次展露头角的机会,那很可能你小时候有什么心理阴影,才做出这样极端的行为。

每年总会出现一些学生写一些不按常理写作文的学生,写个诗、写个辞藻优美的文章都是蛮容易出现的,但是数学想要出现个天才的话是非常困难的,这由理科自身的性质决定,虽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几乎为0,但也是蛮值得思考一下高考制度的。

有趣、有价值、有思想的你可以点个关注!


老季聊物理


你会被送入实验室,很多很多身穿白大褂的人,手里拿着各种仪器围着你转来转去。你最后还能记得的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白大褂给你打了一针,然后,一个非常高大帅气的白大褂手里拿着手术刀在你的头盖骨上比划了几下,然后你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九狼图腾


首先不得不佩服这个提问的同学高大上的脑洞,接下来我们就顺着这个高大上的脑洞来畅想这件美好的事情吧。

首先,高考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对所有参与的人来说都是一场重大的考验。不光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对于出卷者,阅卷者都是巨大的挑战。任何一场数学方面的考试考的都不会是某一领域极端深刻的问题,考的是广度,如果带有选拔性质的考试,那就稍微再加一点点深度。所以哪怕你是数学博士,拿到高考数学试卷,恐怕也不一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满分。

高中数学

其次,高考数学考的领域繁多,从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概率,空间几何等等。要想拿到高分,你在每个领域的问题上就不能花费太多时间,要不然,很可能,你丢的分会比你得到的分更加吓人。

大家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证明:

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2个奇素数之和。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实则蕴含天机,如果不是天纵奇才,是绝对不可能有什么突破了。然而这个问题却让很多自认为是民间数学家看上了,给出了那么多自以为是的证明,声称不用高等数学技巧,仅用初等数学,几页纸就可以搞定这个看起来像是初等问题的数学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初稿

曾经有很多年,每年中科院数学研究所都要收到几麻袋类似的民间证明。后来实在不堪重负,都懒得回信了。

陈景润先生当年与于师兄潘承彪所著《哥德巴赫猜想》中说到,许多人想去证明数论中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是却不知道研究这些问题,首先要掌握高深的数学技巧,以及长年累月的训练才有去攻克这些重大问题的可能,希望一些有志于此但是没有数学功底的同志们不要错过地将自己的时间放在这些问题上,免得浪费大好年华。

陈景润

陈景润先生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获得了最好的结果,他苦口婆心地去劝慰那些企图用几页纸以及入门数学知识就想解决哥猜的人一个良好的提醒。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真的不是开玩笑。不信?那我们来看几页1973年,陈景润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和不超过二个素数之积》这篇论文。

第1页

第2页

这篇论文是改进了1966年取得的初次成果,已经精简到只有18页了,原来的论文据说长达200多页,他的师兄王元看到之后都觉得思路正确,但是过程太复杂晦涩了,于是就有了这精简过后的18页论文。如果一个仅仅掌握了入门数学知识的人看到这篇论文正文,有什么感想么?大概就是符号大致认识,但是内容完全不懂的阶段吧。

这篇论文证明了1+2,远远不是最后的结果1+1,虽然我们已经等了50年,但是仍然没有跨过这条横沟。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再过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终极的1+1论文出来,绝对要比陈景润的1+2还要艰深百倍,千倍不止!

王元 陈景润 潘承洞

高考数学120分钟,哪怕你就是事先已经完全掌握了证明过程,开考你就在试卷上奋笔疾书,恐怕2个小时你也写不完整个证明过程。更别说,在这份证明里,你要一个符号,一个数字都不出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还是洗洗睡吧。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不是做奥数题,这是一项重大的研究项目,绝对不是几张纸就能完成的。所以想用几个小时,几张纸就能完成它,恐怕也就只能在天马行空的想象里出现了。


徐晓亚然


一切顺利的情况下,默认你能写完所有推导,也默认试卷能写的完。在此前提条件下,合理的可能性是:

第一:不按要求做题,数学零分!!

第二:但是你的研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基于你强大的数学能力和成就,百分百会被超级名校预订。

第三:拿个数学届的顶级大奖菲尔兹奖也是小菜一碟。恭喜你超越了现今所有大牛,走上人生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