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遭貶謫,寫《小石潭記》,200多字都在圍繞一個“清”字

柳宗元一生崇尚儒學,素有兼濟天下的抱負。貞元年間“二王八司馬”革新失敗,使他

一貶再貶、遠謫邊地。仕途從此一蹶不振,完全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希望。妻子亡故,不得已而續絃了一位農家姑娘,尤其是他生性敦厚內向,“不合於俗”,無知音可覓。為了排遣心中鬱結,他“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柳宗元遭貶謫,寫《小石潭記》,200多字都在圍繞一個“清”字

柳宗元

人生的慘淡、性格的深沉,使他無法以閒情雅緻純客觀地欣賞山水之美,描繪山川之麗。他自我吟唱:“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參之《離騷》以致其幽”,是他為文最好的註腳,嚴羽認定:“唐人唯柳子厚深得騷學。”《小石潭記》的自然山水和《離騷》中的芳草香蘭一樣,對於作者都不是冷漠的存在而是親切的知己。

柳宗元遭貶謫,寫《小石潭記》,200多字都在圍繞一個“清”字

小石潭

作者不是用筆去描繪大自然,而是用整個的心靈和大自然傾談。因為欣賞這石潭風光的唯有痛苦的柳宗元,能夠給他以慰藉的也只有這冷落寂寞的奇水異石。景色的幽靜、潭水的清冽,都與他抑鬱的心情相吻合。對於游魚過分細緻的觀賞,也顯露了他為世俗人所棄的境遇。這一點與屈子的行吟澤畔頗為相似,只不過因為柳宗元性格內向、不似屈子,因此行文與意境也有別於《離騷》。但悲憤激越、憂國憂民的心情卻是完全相同的。

柳宗元遭貶謫,寫《小石潭記》,200多字都在圍繞一個“清”字

小石潭

《小石潭記》全篇以“其境過清”作結,為其“文眼”,以鳴佩的水聲,反襯“境清”,以“水尤清冽”,正面概寫“境清”,以游魚“影布石上”虛寫水“清”;以魚與“遊者相樂”反寫“境清”。寫流水、岸勢,寫竹樹環合,寫寂寥無人,最後和盤托出“其境過清”。兩百來字,捨棄一切枝蔓,無一處閒筆,處處照應一個“清”字,正寫、側寫、實寫、虛寫,做足文章。

柳宗元遭貶謫,寫《小石潭記》,200多字都在圍繞一個“清”字

小石潭

作者寫小石潭的“境清”,實際上就是寫內心的“境清”。一竹一石,一水一魚都滲透著作者強烈的個人色彩,這就賦予自然山水與作家性格、感情相和諧、相統一的美。而這種美又藉助作家對大自然色彩、聲音、形狀的洞察幽微的精細刻畫生動展示出來。例如作家寫水選用“清冽”,而不用“清澈”,一字之差,意境迥異,清得寒氣逼人,既表山水之神,也傳內心之神。

柳宗元遭貶謫,寫《小石潭記》,200多字都在圍繞一個“清”字

石潭映照著作者的心境

再如他對游魚的摹寫:“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以實寫虛,以少勝多,形成了一種情景交融、引人入勝的“化境”。這種詩化散文的語言簡潔有力、凝練含蓄。含情不露是柳宗元山水遊記的一大藝術特色,也是他性格、稟賦的最好寫照。

柳宗元遭貶謫,寫《小石潭記》,200多字都在圍繞一個“清”字

小石潭中的游魚

清人劉熙載說:“文以煉神煉氣為上半截事,以煉字煉句為下半截事”,“柳州天資絕高,故雖自下半截得力,而上半截未嘗偏絀焉”。其實,豈止未嘗偏絀,實乃是兩全其美,相得益彰!總之,他筆下的景物是通人性,有“靈”氣的。

小石潭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