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精真的挺煩的


學人精真的挺煩的


學人精真的挺煩的


前幾天微博都在轉發一個討論,“女生哪個行為特別掉價“,先不說這個討論本身有沒有必要,看大家反應特別激烈的就是:特別討厭學人精女孩

什麼是學人精?百度搜索出來,有解釋說是,自己沒有主見,別人用什麼幹什麼覺得好就跟風學。

比如跟別人買一樣的衣服,用一樣的口紅,還學別人口氣說話,放到現在,互聯網學人精還會把別人的微博原封不動搬到自己朋友圈。


別人有的她也要,又愛攀比又愛模仿,甚至有很多越界和過線的行為,反正還挺讓人心裡不舒服的。


學人精真的挺煩的

朋友小陳就碰到過這種事兒,那會兒班裡有個女孩主動接近她,身邊的其他朋友暗戳戳提醒過,說這個女生挺奇怪的,老在背後說別人壞話,還是別走太近了。

女孩表達友誼無非是買一樣的手鍊或者小掛件兒,這倒是沒什麼,可凡是小陳穿了什麼新衣服,買了什麼新玩意兒,她都要問個仔仔細細。

那時候淘寶還沒有呢,打聽完買東西的地方,隔天自己就會穿上一模一樣的衣服。畢業後倆人又都到了北京,她執意要跟小陳住在一起,就在芍藥居那邊合租了一間兩室的房子。

住一起後更嚴重了,小陳60%的衣物都出現在她的朋友圈,直到有一次,倆人共同的朋友發過來她的朋友圈截圖,說這不是你那件吊帶睡裙嗎?

原來趁小陳不在家的時候,女生溜進房間,穿上了睡裙襬拍,還特意設了朋友圈屏蔽小陳。

學人精真的挺煩的

不止是偷穿衣服,小陳戀愛那會兒,在微博發過不少甜甜的話,記錄自己跟男友相處的細節之類,卻發現這個女生把小陳微博的內容,都發到了自己的微博小號,別人發生的事情跟她又有什麼關係呢?

阿飄有個不怎麼聯繫的同學,經常不打招呼拿她的圖發,去臺灣拍的民俗,去日本拍的居酒屋,就這麼明目張膽拿去發到自己朋友圈,阿飄又氣又不知道該怎麼說,後來主動回覆了她以後,得到的回答卻是,就覺得你拍的挺好看用用怎麼了?

小陳的學人精朋友被質疑時也說過差不多的話,我的衣服都在朋友圈出現過了,穿穿你的怎麼了?

模仿終究是模仿,總覺得別人的什麼都好,自己打扮不出那麼好看的樣子,挑選不到有品味的東西,朋友圈文案都要憋上半個小時,竊取別人審美和思考的成果,終究不會對自己有所提高。

學人精真的挺煩的

想起《奶酪陷阱》裡也有個這樣的女孩,起初戴著黑框眼鏡扎著馬尾辮,怯怯地偷看女主,但女主忙著搞對象根本沒怎麼注意這位普通的同班同學。

結果再開學就看到座位前排有個跟女主一模一樣的女孩,金黃色的羊毛卷,黃色系的寬鬆外套,跟自己很像的那種感覺真的揮之不去。

女主包上的掛件被她撿到,明明看到東西在她手裡,但她居然就理直氣壯地說,這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撿的。

謊話連著謊話,等到被戳穿的那刻,兩個穿著相似衣服的女孩扭打在一起,複製女孩大哭。

“你什麼都有了,你那麼好看,學習又好,還有有錢優秀的男朋友護著你,可我有什麼?為什麼連跟你做朋友的資格都沒有?”

學人精真的挺煩的


學人不是圖一時好玩,學人的習慣是潛在心理誘導的結果,多數都有點邊緣型人格,自卑因素下引發嫉妒甚至是偏執,久而久之會出現可怕的後果。

親密關係裡的模仿者,會穿一樣的衣服,用一樣的東西,你剛說完某種食物還不錯,轉頭她就能立刻愛上,連說話的語氣都越來越相似,你對很多事情的感悟和看法也都會被理所當然地拿走。

想起之前關注的博主,在微博掛了一個自己的模仿者後就清空了微博,那條內容我已經找不到了,大致是說,在關注她的幾萬人裡,有一個女孩100%照搬她微博出現過的內容。

把人家每張照片裡出現的餐具食物和小擺件都買了一模一樣的,擺放的位置相同,甚至連ipad播放哪個視頻播到了多少分鐘都一樣。

學人精真的挺煩的


仔細想想這得是個什麼工作量,想到有個人成天拿放大鏡研究自己的生活,一鍵生活同款,博主本身是熱衷分享內容的工作,但想到這個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都完全復刻實在是有點可怕。

沉浸在別人的審美和生活方式,就會喪失自己的特色。靠模仿別人來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虛構的世界早晚也是要崩掉的。

攀比嫉妒偏執會滋長非理性的行為,真正的好姐妹當然會有東西是一式兩份,但那是建立在兩個人彼此真誠以待的基礎上,而不是一方擅自去模仿。

網絡像張鋪天蓋地的網,外形穿搭生活態度和意見看法都掛在上面,你可以拿,為自己所用,可以有同款,這都很正常,但千萬千萬,別活成了同款。

頭圖/ 阿仁Aaren

插圖 / 《親密姐妹》

「今晚22:22的報時員」



學人精真的挺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