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大隅首是亳州古城的制高点

亳州大隅首是亳州古城的制高点

据古《亳州志》载:城内大街凡二:自东门至西门、南门至北门,直街各一,合为“十”字大街。当“十”字街中,为四隅总路之冲,曰“大隅首”。

大隅首是古城中心的一个十字街口,今人民东、西路,南、北路在此交叉,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亳州最繁华的地方。听老人讲,它四下的建筑雄伟,又经历年整修,地基渐次增高,形成亳州城内地面的制高点。立于隅首中心,四望如立山头。它最高时,四下的坡度近45度,一般的车子,不经特别修理不敢往下放。有专家测度:亳州大隅首的海拔高度和蚌埠附近的塗山山尖一般高,虽在修路时经几次削低,现在仍然是亳州古城内地面的制高点。

据年近百岁的老人讲,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明白只要控制大隅首,就便于控制全城,他们占领亳城之后,就在大隅首这个城市中心的制高点建了一个很大的炮楼,高约10米,四面留有炮口和枪眼,日军终日在上面站岗放哨。日本投降后,炮楼立刻被群众夷为平地,大隅首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大隅首地面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已经削低两米左右。新中国成立后,几次扩街修路,大隅首都得以修整,1982年对其路面进行彻底整修时,又被铲平了两米。这时人们发现,两米之下的地方,出现了古代的石板路面。据考证,这层路面是元朝以前的路面,为青石铺成。在大隅首东南侧,修路工人还挖出一块巨大的石碑,但仅剩碑头,碑头上刻篆字,标题《亳州兴造碑记》,可惜没有找到碑身文字。估计是元朝初期,汝南王张柔重修亳州时立的。上世纪90年代,路面硬化,成了现在宽阔美丽的街道,新修的谯望楼就耸立在大隅首的西南角,放眼望去,巍峨,典雅,壮观。

今日大隅首美丽壮观,东南西北各形成独具特色的商业区。徜徉今日大隅首,深深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现代化都市气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