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土尔扈特人回归中国,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程

土尔扈特人东归是一次伟大的征程,借用英国作家德昆赛的一句名言:“从有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鞑靼民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并不是笔者忘记了使用标点符号,而是作家原本就没有停顿。用一口气去说一句话,足见其汹涌澎湃的内心。土尔扈特人的豪迈壮举在外国友人心中尚且掀动如此波澜,更别说会令那个远在东方翘首以盼的大清国多么的悸动。因此,我们有必要掀开尘封的历史,再次感受土尔扈特人演绎的那段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

17万土尔扈特人回归中国,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程

土尔扈特人的前世渊源

寻根问祖,土尔扈特人的祖上是蒙古人。1368年,明军进攻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弃城而逃,标志着元朝统治中国历史的结束。随后,朱元璋又对残元势力发动了数次打击,并且先后在辽东、山西、漠南、嘉峪关外及哈密设置了蒙古卫所。

至此,一条行走在长城脚下,并与或其相伴而行,或遥相呼应,东西绵延数千公里的防御体系形成。中原的繁华已经是蒙古人遥不可及的旧梦,与他们朝夕相伴的又是那个曾经最熟悉不过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军在呼伦贝尔将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彻底击败,名义上的北元彻底消失。二十年后,混乱无序的蒙古草原终于形成两大势力,东部蒙古称“鞑靼”,西部蒙古称“瓦剌”。瓦剌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重新统一了蒙古,随后挥师南下,剑指明朝。

17万土尔扈特人回归中国,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程

1449年,明英宗正统十四年,蒙古与明军大战土木堡。战争的结果是,以明朝30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明英宗被俘虏的惨痛代价换来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后来,经过大臣于谦的巧妙周旋,在将英宗之弟朱祁钰拥立为皇帝不久,原本打算狠狠捞上一笔的也先美梦落空,无奈将明英宗放还明朝。由此又在明朝廷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政变,史称夺门之变。

政变之后,极不情愿做了六年太上皇的明英宗复位,重新执掌大权,而远在草原上的也先却被知院阿刺和丞相特穆尔合谋刺死。由此,瓦剌如一辆负重下坡而刹车失灵的卡车,一路烟尘滚滚驶入不复之地,再也没有挽回颓败的局面。此消彼长,鞑靼一跃成为草原霸主。

明朝末年,瓦剌改名为卫拉特,并分裂为四部,即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部,伊犁河一带的准葛尔部、塔尔巴哈台地区(塔城)的土尔扈特部和乌鲁木齐附近的和硕特部。不久,准葛尔部迅速崛起,不久,准葛尔部迅速崛起,迫使和硕特部进入青藏高原,逼迫土尔扈特部辗转西迁。由此为土尔扈特东归埋下伏笔。

17万土尔扈特人回归中国,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程

土尔扈特为什东归

东归不是无奈,而是最好的选择。由于不堪准葛尔部的欺凌,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于1629年率25万部族离开塔尔巴哈台,踽踽西去。最终,越过哈萨克草原和乌拉尔河,在伏尔加下游定居。在邻居巴什么基尔人眼中,土尔扈特部落像一群流浪者,于是被称为“卡尔梅克”,他们的居住地被称为“卡尔梅克草原”。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疯狂扩张的俄国人就打破了卡尔梅克草原的安宁。因为它们把这里视为了一块垂涎三尺的蛋糕,几欲张口吞下。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早有东归意向的土尔扈特四代汗王阿育奇派侄子阿喇布珠尔到内地试探清朝对其东归的态度。不曾想在得到康熙皇帝准许后,阿喇布珠尔在返回复命时被准葛尔部隔断归路。无奈阿喇布珠尔向清朝救援,康熙准许其留在嘉峪关与敦煌之间。雍正年间,他们又迁居到今内蒙古西部一带。土尔扈特人的第一次东归以失败告终。

17万土尔扈特人回归中国,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程

七十年后,随着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土尔扈特人再次被推入水深火热之中。俄国政府不仅强迫土尔扈特人改信东政教,而且不断征发土尔扈特军人对奥斯曼作战。在接下不堪回首的10年中,近8万土尔扈特人沦为了战争的炮灰。无奈之下,背井离乡近140多年的土尔扈特人终下定了东归的决心,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坎坷艰辛的回归之路:近十七万土尔扈特人踏上漫漫归途,近七万土尔扈特人目断伏尔加河

公元1771年1月17日(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初二),这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因为伏尔加河东岸168083名土尔扈特人踏上了东归之路,踽踽前行,而河西岸近七万名兄弟同胞却被本该封冻而没有封冻的河水阻隔。因此,时年27岁的首领渥巴锡只能向河对岸叩首作别,十几万土尔扈特人扶老携幼、掩面哭泣,在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草原上画出一条黑色的长龙,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迈开了铿锵的步伐。

然而,土尔扈特的归途好似末路,雷霆震怒的女沙皇一面派人封锁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防止他们伺机东行,一方面派大批军队对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围追堵截,痛下杀手。在经历追杀、寒冻、疾病等诸多磨难后,九死一生的土尔扈特人历时7个月时间,行程一万余里,终于在伊犁河畔的察林河与前来接应的清军会合。让人悲痛的是,当初出发时的17万浩荡大军仅存66013人。他们满脸风尘,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脚上连鞋子都不剩。

17万土尔扈特人回归中国,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程

东归的土尔扈特人重获生机,乾隆皇帝亲自接见了首领渥巴锡,封其为卓里克图汗,并拨出20万两白银和大量的衣物、粮食、牲畜等生产生活资料,将土尔扈特部落安顿于水草丰美的伊犁河畔。而处于遥远的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无时不在寻找和创造着浴火重生的机会。

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

没有踏上的土尔扈特人被沙俄死死围困于伏尔加河西岸,为了表达对沙俄的不满,他们还参加了反抗沙俄的普加乔起义。起义失败后,土尔扈特人失去了原本就很微弱的政治权力,就连大于五卢布的诉讼案都不可以自行审理。于是土尔扈特人又掀起了新的武装抗议,而且愈演愈烈。沙俄政府为了避免事态恶化,只好又给了土尔扈特人有限的自治权,换取了一定的相安无事。

俄十月时期,土尔扈特人参加了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此,苏联于1920年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十五年后,又将自治州升格为自治共和国。二战爆发后,德国入侵苏联,一万余名土卡尔梅克人死于反法西斯战争,基辅与卡尔梅克相继沦陷。令人悲催的是,三名卡尔梅克领导人投降德国,并组建伪了政府,2000多名卡尔梅克子民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之下成为德国雇佣兵。

17万土尔扈特人回归中国,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程

1943年,苏军取得聂伯河战役后,极“左”的苏军政府将全体卡尔梅克人扣上通敌叛国的帽子,共和国也被撤销,全民族无论老幼都被迁入中亚及西伯利亚地区,就连一些参加过十月革命时的老布尔什维克也不能豁免。为了洗刷“罪名”,无数卡尔梅克人走上了起诉、上访、控告的漫漫历程。

好在经历了15年的调查取证,苏联政府于1958年5月正式对卡尔梅克人做出平反裁定,他们是英雄,不是叛徒。因此,大多卡尔梅克人重新回到伏尔加河西岸故地。同年11月7日,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得到恢复。苏联解体后,卡尔梅克成为俄罗斯联邦中的一员。

总结:土尔扈特人是一个坚强不屈的部族,他们身上流淌着蒙古人沸腾不息的热血,无论是回归中国,还是扎根于异乡,他们都在历史上书写了壮丽的诗章。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