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蜀水:香山红叶传承着红色的基因

红叶是人们的笑脸,洋溢出心中的喜悦;而人们的笑脸,又是灿烂的红叶,它以红色的基因,演绎出无限的美丽。

—— 题 记

作家蜀水:香山红叶传承着红色的基因

观赏香山的秋色,已是我几十年来的心愿。

中学时代,读了杨朔先生所写《香山红叶》的课文,我就开始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前些年,我虽然在京城工作,但是每次安排去香山的计划都没有实现,要么因为有事情而耽搁,要么有空闲却又不合时宜,总是留着这个很大的遗憾。

听人说,国庆节过后的十月,枫叶开始变红了,也就是香山秋色最美的时候。

昨日,我路过长安街时,便仔细寻找着季节变换的讯息。路旁梧桐树茂密的叶子还显现着深深的墨绿;隔离带花圃里的月季也依旧表现得很精神,红的,黄的,粉的,它们笑迎着来往的人们。

蓦然,几株身姿高挑的银杏树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的叶片有如姑娘们绿色的裙子被镶上了金黄的边儿。它们是在告诉我:深秋已经到来了!

作家蜀水:香山红叶传承着红色的基因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香山,它那迷人的秋色也该露脸了吧。

清晨,窗外的喜鹊把我从梦中叫醒。我拉开窗帘,明亮的天空呈现出辽阔的湛蓝,那一轮弯月还没来得及退场,这太阳就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台前。

这样日月同辉的好时日,我和友人洪宇约好去香山赏秋的,也算得上是天公作美吧。

我们驱车出发,约莫半小时就驶入郊区。建筑物越来越低越来越少,而树林则越来越密越来越多。

地面,笼罩着淡淡的雾,它们缓缓地升向天空,很快又被阳光融化。一些柿子树悬挂着红红的灯笼般的果实,好像从薄纱般的幕后飘移而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境。

我们来到山麓的大门口,远处高大的山岚呈现巨大的圆环形状;近处姿态各异的松柏挺拔屹立,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跨进山门,走过精巧的石拱桥,便是被称为“勤政殿”的复古建筑。它的门口左右各有一棵枫树,高约丈余。不过,它们叶子大多还泛着深绿,只有极少的略黄而夹杂着微红。

作家蜀水:香山红叶传承着红色的基因

我望着这满树的枫叶,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前年出差旧金山,定居于此的一位朋友邀请我去她家做客。原来,她办了一个音乐学校,专门给华裔孩子们上音乐课。

晚饭间,她的女儿托我回国后给她邮几片香山的红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高兴地为我唱了好几首中文歌曲以示感谢。她唱得最好听最动情的当数那首《我和我的祖国》。但是,我至今还欠着她的这份人情。

我发现地面有一片枫叶,于是弯下腰去捡起它。我一抬头,发现面前站着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她左手拿着一个塑料袋子,里面已装了不少的枫叶,右手还拿着一片枫叶。

她朝着我笑,笑得很甜很甜。我问她:“小朋友,你捡这样多枫叶啊?”她回答:“还不够呢,我要捡到七十片才算完成任务!”她嘟起小嘴。我和她对话时方得知,原来这是她的太爷爷(曾祖父)布置的任务。

作家蜀水:香山红叶传承着红色的基因

她说:“我太爷爷当过红军,几年前去世了。太爷爷说他自己看不到今年的阅兵式了,就要我来香山捡七十片红叶放在他的照片面前。”她高举起手中的枫叶对我说:“我太爷爷说,枫叶就是他当年军帽上的红五星”,我顺着她变换的角度看过去,果然就是红五星的形状。 “不过,太爷爷说,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帽子被打了十几个窟窿……”她给我讲起了她的太爷爷的故事。

我虽然没有见过这位小姑娘的太爷爷,但那硝烟弥漫、炮火纷飞、战旗飘扬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那冲锋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在我耳边萦绕。

我满怀敬意,将手中的枫叶小心翼翼地放到了小姑娘的手心里。

我们从“勤政殿”向右朝双清别墅的方向走去,行至几百米的地方,左下方的一个荷花池边的小山坡上,一棵几丈高的枫树,以它全新的身姿和面貌吸引着我。

作家蜀水:香山红叶传承着红色的基因

它所有的叶片都是深红的,被四周碧绿的松柏烘托着,那金色的阳光从对面的天空斜照而来,所有的叶片被照射得通透发亮。我走近仰视,每一个叶片的脉络都清晰可见。阵阵清风吹来,它们犹如一面面红色的旗帜,在飘扬中发光,在发光中飘扬。

我来到树下,几片红红的叶片从树上飘然而下,然后停歇在地面。我拾了几片红透的枫叶,打算兑现我对大洋彼岸朋友女儿的承诺。

突然,那位捡枫叶的小姑娘的身影也出现在这棵枫树下,于是,我用相机拍下了这张最美的《香山秋色图》。我想,一定要将这张照片和枫叶,连同这小女孩和她太爷爷的故事一同传送到大洋的彼岸。

我们来到双清别墅和它上方的一个简朴的院落,几位斜披着“志愿者”红绸带的少年迎接我们,一位小姑娘主动上前来给我们热心地讲解。她把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当年在此指挥解放全国的历史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她的解说如行云流水,声情并茂。

“当时,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运筹帷幄……”她称毛主席为同志,我听到这里倍感亲切。我想,如果毛主席在场的话,说不定也会称她为小同志呢。

作家蜀水:香山红叶传承着红色的基因

我望着这位小姑娘,聆听着她的精彩讲解,那红的领巾,那红的脸蛋,还有那红的枫叶,它们相互映衬着,光彩夺目,焕发出红色的光辉。

告别双清别墅,我们向至高点香炉峰攀登而上。

我们到达顶峰时,已是人潮沸腾。我们发现,还有另外几条陡峭的道路上,成群结队的青少年正不断地奔赴这个目的地。他们有的脸上贴着红五星,有的手舞着国旗,还有的戴着用枫叶妆扮的帽子……

我目睹此景,感慨万分:

红叶化红泥,

春来更护花;

红色代代传,

江山美如画。

这,就是香山的秋色;

这,就是首都的秋色;

这,就是中国的秋色。

我相信,未来的秋色,一年更比一年美!(蜀水)

作者:蜀水原名张一彪,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曾供职《鄂西报》、《三峡晚报》、《中国三峡工程报》、《深圳法制报》、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现任北斗猎头及红铅笔(集团)董事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