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楊方清史精講」​朔方長城:多倫諾爾會盟與外蒙古納入版圖

元朝滅亡後,元順帝率部眾逃回蒙古高原,史稱“北元”,不久政權滅亡,蒙古高原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分裂狀態。原來居住於蒙古高原西部、被稱為“林中百姓”的蒙古人一支厄魯特(又稱“瓦剌”、“衛拉特”、“卡爾梅克”)人興起,甚至一度替代了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成為了全蒙古的統治者,並佔領了伊犁河流域以及中亞地區。15世紀晚期,成吉思汗、忽必烈的嫡系傳人達延汗(大元可汗)開始了長達70餘年的統治,在位期間,他驅逐了厄魯特人,統一了整個蒙古高原。

1543年,達延汗去世前,將國土分封給眾多子孫,其中察哈爾各部落歸長孫首博迪汗,他擁有蒙古最高汗位,駐於張家口和多倫諾爾;第三子巴爾斯博羅特,以及巴爾斯博羅特之子袞必裡克墨爾根統率鄂爾多斯部,駐地在黃河河套;袞必裡克墨爾根的弟弟阿勒坦汗(《明史》稱作“俺答汗”)統領土默特部,駐於河套東北部,中心在歸化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達延汗的幼子相呼森札斡惕赤斤統治喀爾喀各部,包括了今整個蒙古國以及西北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後來又分為土謝圖汗部(今蒙古國烏蘭巴托一帶)、車臣汗部(今蒙古國東部)和札薩克圖汗部(在今蒙古國西部),整個蒙古又回到了分裂狀態。清朝以戈壁為界,戈壁以北為喀爾喀各部的漠北蒙古,以南諸部為漠南蒙古(今內蒙古),以西為厄魯特諸部的漠西蒙古。

「侯楊方清史精講」​朔方長城:多倫諾爾會盟與外蒙古納入版圖

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時的亞洲形勢

因漠西蒙古的準噶爾汗國入侵,喀爾喀諸部流亡到清朝境內要求保護,康熙皇帝趁機提出臣服是保護的前提,因此在準噶爾被清軍擊敗後,定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月,在多倫諾爾舉行(今內蒙古多倫縣)新歸順的喀爾喀各部會盟與朝見臣服儀式,康熙皇帝親自前往主持,他身邊的法國傳教士張誠也一同隨往,留下了第一手細緻的觀察,與清朝官方的《清實錄》記載比較一下,非常有趣。

據法國傳教士張誠記載,公曆1691年5月9日黎明,康熙皇帝離開北京,當天晚上曾向張誠學習《實用幾何學》,還做了幾道證明題。第二天晚上康熙皇帝不僅向張誠詢問了星體運行,還做了十幾道三角證明題。13日到達古北口,康熙皇帝檢閱了800多名駐軍的演習,並詢問與法軍相比如何。張誠認為這些步兵抵擋不了100名法國騎兵的衝擊,但他並沒有透露實情。這天晚上康熙皇帝向張誠詢問利用星座測量北極高度和羅盤針角度偏差問題,後一日仍在古北口,張誠用半圓儀測量太陽子午線高度,引起康熙皇帝濃厚的興趣。《清實錄》對此僅有簡單的一句話:“上駐蹕古北口,閱總兵官蔡元標下官兵,賜蔡元袍褂一襲,銀五百兩,馬一匹,官兵銀兩有差。”

「侯楊方清史精講」​朔方長城:多倫諾爾會盟與外蒙古納入版圖

出了古北口就是塞外,康熙皇帝豪情頓起,日日打獵。據張誠觀察,康熙皇帝可手不扶韁繩,快馬疾馳于山間林地,彎弓射獵,技藝超群,獵殺了大量的狍、鹿、虎、豹。張誠認為康熙皇帝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射手,可以左右開弓,宮廷侍衛無人能比,他不停追獵,每天要騎垮8至14匹馬。但這段精彩的狩獵旅行,《清實錄》除了時間、地點外,沒有任何記錄。

「侯楊方清史精講」​朔方長城:多倫諾爾會盟與外蒙古納入版圖

清朝皇帝圍獵圖

5月27日,康熙皇帝抵達多倫諾爾草原,張誠用半圓儀確定了營地位置。在康熙皇帝的黃幄外環繞著八旗兵的營帳,喀爾喀部、漠南蒙古四十九旗從百里外內移至五十里,環繞行營排列。28日晚,康熙皇帝檢閱了軍隊,29日正式會盟,為此特地搭建了一個巨大的黃帳蓬。康熙皇帝首先召見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和他的哥哥土謝圖汗,並沒有讓他們下跪,而是親自將他們攙扶起來,隨後向土謝圖汗頒發印章和證書;但《實錄》記載他們均“跪奏”感謝康熙皇帝寬恕他們殺害札薩克圖汗的罪行以及拯救他們的“大沛洪恩”。會見後,康熙皇帝接受所有喀爾喀蒙古首領的三跪九叩,至此喀爾喀蒙古正式納入了清帝國的版圖。土謝圖汗和眾喇嘛只是肅立沒有叩首。

《清實錄》的記錄明顯不同:“丁亥。上命土謝圖汗、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進行幄朝見,土謝圖汗跪奏曰:蒙聖主殊恩,臣等垂死之軀,今得更生,不能縷析敷奏,惟願仰賴聖主恩庇,自此安樂得所。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跪奏曰:仁德高峻養育群生弘施利益者謂之佛臣等蒙聖主大沛洪恩特加拯救是即臣等得遇活佛也。惟祝 皇上萬壽無疆 上賜二人茶又賜土謝圖汗數珠一串。上御行宮前黃幄升座,喀爾喀汗、臺吉等行三跪九叩禮畢,以次序坐。樂作大宴喀爾喀車臣汗及第二班次,扎薩克之墨爾根濟農、古祿西希等十四濟農臺吉。

禮儀過後是宴會,因人數太多,坐墊不夠,以至不少喀爾喀貴族只能坐在地上。康熙皇帝依次召見喀爾喀重要的首領,詢問他們的姓名、年齡,他們則跪著回答。席間還表演了雜技,喀爾喀人從未見過,以至絕大多數人竟忘記了吃東西,只有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一人保持著莊重的風度,《實錄》對這些細節均沒有記錄。

張誠詳細記錄了會見的情況:

他們建起—個黃色大帳篷,長8碼,寬6碼,在大帳篷內有一個兩英尺高的臺座,上面鋪有兩塊氈毯,一為白色,一為紅色,上面的黃龍圖樣。臺座中央不過5平方英尺面積,有—個黃緞墊子,上面繡有不同配色的花及葉子,及象徵帝國的金龍圖案,刺繡顏色並不鮮明,這是皇帝用的坐墊……有特意從北京帶來的四隻大象,套有豪華的馬具,在象身上駝著的巨大鍍金銅瓶裡也沒有珠寶。大喇嘛胡圖克圖和他的兄弟土謝圖汗(三位喀爾喀王中之最顯要者)被召見。喇嘛中等身材,雖然五十開外,卻是面色紅潤,這是我見到的唯一肥胖的喀爾喀人。他身穿黃緞長袍,肩上放著深紅色的麻布披巾,光頭剃鬚。他頭戴一頂象徵主教的黃緞子帽子,四角捲起,上面鑲有我從未見過那樣好、那樣黑的貂皮。他的哥哥土謝圖汗,中等身材,長臉,灰鬍須,尖下巴,身穿寬大的金色中國絲綢袍子,但很髒。他頭上戴著皮帽子,遠不如喇嘛戴的美觀和值錢。皇帝不要他們下跪,而用手將他們二人扶起。

「侯楊方清史精講」​朔方長城:多倫諾爾會盟與外蒙古納入版圖

清朝皇帝營地

第二天康熙皇帝又召集所有的首領們宴會,觀看雜技,分別冊封他們為親王、郡王、貝勒等爵位,並賞賜禮服、財物。宴會持續了三個半小時,康熙皇帝與他們親切交談,與身旁的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交談最多,這說明康熙皇帝精通蒙古語。

張誠觀察到窮困的喀爾喀人看到精彩的雜技驚訝到忘記吃東西,只有胡圖克圖保持了鎮定的風度。

在這次宴會上,康熙皇帝將喀爾喀各部編為七旗,與早已歸順臣服的內蒙古四十九旗“一例編設,其名號亦與四十九旗同”,實行扎薩克制(札薩克,官名,蒙古語“執政官”,是清朝時一種主要對蒙古族和滿族人授予的軍事、政治官職爵位,等級依次為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均由朝廷冊封,受當地辦事大臣或參贊大臣節制);保留了土謝圖汗、車臣汗的名號,廢除扎薩克圖汗號,將擅自稱汗的策妄扎卜封為和碩親王,其他汗、濟農、諾顏等稱號一律廢除,按清朝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的爵位重新分封。

31日康熙皇帝身披盔甲檢閱軍隊,下馬親自射箭,發十矢九中,然後與喀爾喀眾首領一起登上高地觀看演習,軍隊“依次列陣鳴角,鳥槍齊發,大呼前進,聲動山谷,喀爾喀土謝圖汗、臺吉等悚懼失措、有欲趨避狀”,《實錄》與張誠的記載很一致。康熙皇帝見此情景笑問土謝圖汗有什麼好怕的。土謝圖汗回答說,皇帝的軍威顯赫,所以害怕。一問一答之間,康熙皇帝完全達到了演習的目的。隨後康熙皇帝挑了一張硬弓,喀爾喀眾首領無人能拉開,然後他用這張弓射出了10至12支箭,中靶三、四次——只有最強弓才能射到的靶標。據康熙皇帝晚年自述,他在壯年時可“彎十五力弓,發十三握箭”,一力為十斤,一握為一個拳頭的長度。隨後是射箭、雜技、賽馬、摔跤、歌舞表演,康熙皇帝還親自去喀爾喀營地視察,並賞賜財物、牛羊。他故意不讓一向隨從左右的張誠前往,張誠認為這是康熙皇帝怕他看見喀爾喀人逃亡中的窮困潦倒之相,實際上康熙皇帝肯定覺察到了張誠有意無意流露的表情。康熙皇帝同時拒絕了科爾沁土謝圖親王沙律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旗上尊號的請求。


「侯楊方清史精講」​朔方長城:多倫諾爾會盟與外蒙古納入版圖

康熙皇帝戎裝像

6月3日,康熙皇帝起駕回京,內蒙古49旗的首領跪在路左,喀爾喀蒙古的首領則跪在路右,共同恭送,喀爾喀首領“皆依戀不已,伏地流涕”。當晚,康熙皇帝對隨從大臣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一語道破康熙皇帝招納懷柔喀爾喀蒙古的根本用意,這也是康熙皇帝反對下屬重修長城建議的原因所在。

「侯楊方清史精講」​朔方長城:多倫諾爾會盟與外蒙古納入版圖

古北口長城

「侯楊方清史精講」​朔方長城:多倫諾爾會盟與外蒙古納入版圖

喀爾喀蒙古與唐努烏梁海入版圖


多倫諾爾會盟標誌著漠北蒙古自此納入了清帝國的版圖,但要實際控制這一廣大的疆土,必須要解除準噶爾的威脅。



請關注 喜馬拉雅《侯楊方清史精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