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作为突破口 华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视界”新业态

曾经,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平板电脑=iPad”。在辉煌的时期,iPad的市场占有率曾接近80%。而安卓阵营里做平板的不在少数,国外大厂有谷歌、三星,民族品牌有小米、联想等,但一度都没能有谁形成与苹果分庭抗礼的大气候。

而个中原因,也是迄今为止安卓平板依旧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应用生态的适配问题。因为平板和手机具有相同的架构,所以鲜少有开发者们费劲心力为平板专门开发适配的软件,而是简单粗暴地将手机端的应用直接移植到平板上,最多加上一些自适应设计,但是这对于已经被智能手机养成了竖屏阅读习惯的消费者来说,体验非常糟糕。安卓平板被调侃为“大号手机”,但是又远远不及真正的手机的软件生态适配体验,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鸡肋的存在,无法激活大众的购买欲。

以体验作为突破口 华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视界”新业态

当然,还有一个连iPad都存在的重大瑕疵就是,大量APP在平板电脑上没有做横屏适配。这对于平板来说,其本身占据大屏优势无法凸显。安卓平板厂商不是没有与开发者勾兑过,但是,因为不舍得为相对“小众”的平板市场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能够供给平板的横屏应用几乎是一片荒芜——大家都忙着帮受众更广的智能手机开发各种应用,销量连年下滑的平板还是先靠后吧。 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体验糟糕——人们购买欲下降——市场收窄,开发者更不愿意投入应用生态建设——体验更恶化。

基于这样的现状,有的人选择退缩,比如惠普放弃低端平板业务,戴尔停销安卓平板,也有人则选择迎难而上,并且市场份额保持逆势增长,这股逆流就是华为平板。

平板市场连续十几个季度下滑下,华为能保持双位数增长,这是市场对华为平板的肯定,而华为平板在用户端能够“收买人心”,主要就是在体验上做得比别家更极致,比如前述的横屏生态问题,华为就给出了超行业认知的方案。

以体验作为突破口 华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视界”新业态

独创平行视界 引领平板颠覆性交互体验

为解决横屏状态下平板更好的显示体验,华为历时2年,投入大批工程师攻坚克难,研发出的“平行视界”功能终于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地理解,就是在华为平板在横屏状态下,同一个应用,可以显示两个不同的“落地页”,这样就实现了一个应用显示两个不同的竖屏加载页面布局效果,比如打开今日头条,左边是头条信息流主页,右边可显示某一条具体的新闻消息;打开微信,左边是微信对话框,右边可以刷朋友圈;打开淘宝,左边看淘宝逛双十一主会场,右边看具体的商品详情......除了观感的直线提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看到这里,或许有些对数码有所了解的朋友会说,这跟分屏显示有点像。没错,二者有相似之处,但是平行视界是针对同一个应用,而分屏功能是针对不同应用,某种程度上,“平行视界”需要克服的技术难度更大一些。

以体验作为突破口 华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视界”新业态

平行视界功能对应用分屏有一定的借鉴,但是核心灵感是来自于平行世界的理论。平行世界指从某个空间脱离出来,与原空间既相似又有所不同另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华为就围绕这个目标,研发出了以左右窗口分离显示技术、双窗口生命周期管理、双窗口显示模式和切换逻辑为核心技术的“平行视界功能”。

首先,我们直观看到的左右分屏显示效果的技术基础就是左右窗口分离显示技术。华为投入大量资源,以安卓系统四大核心组件之一的Activity为目标,通过EMUI系统针对安卓的显示框架作了扩展,最终实现了应用的每一个Activity都可以独立分离显示在屏幕的不同位置。这大概可以理解为实现了平行世界理论里的“将某个空间脱离出来”。

以体验作为突破口 华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视界”新业态

竖屏显示

以体验作为突破口 华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视界”新业态

横屏显示

其次,要实现一个应用不同层级界面同时分屏显示,并且在两个窗口之间操作互不影响,需确保两个显示窗口都在resume状态,必须对Activity窗口堆栈进行改造。华为研发出了一套强大的Activity堆栈管理系统,其中的Activity双窗口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是核心,工程师们针对Activty其中的各项指令的所有生命周期进行了优化和改造,实现了双窗口内容可交互联动又互不干扰。

在底层解决了技术路径实现的问题,那么最终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才是和消费者直接对话的关键,也是影响直观体验最重要的一环。这个时候需要寻求一个符合大多数用户习惯的交互最优解,在大数据用户调研和人机交互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华为工程师对三方应用的深入研究,最后确定了3种双屏窗口显示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应用下用户的场景需求:

导航栏模式下,左侧窗口始终保持应用主界面,右边窗口实时显示左边点击的内容。目前主要是一些社交类软件适用这样的模式,比如微信、QQ、微博等。

购物模式下,两块屏幕会显示最新近点击的窗口,左边是次新,右边为最新。这样的好处是方便用户对商品的价格以及其他参数进行比对,货比多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适用于淘宝、京东等购物类软件。对于购物达人来说,没有比这个更贴心的设计了!

最后一种是自定义模式,主要针对开发者,在这个模式下开发者可以根据业务场景对窗口显示模式进行自定义。开发者只需集成UIKit开放框架,通过配置即可支持,如今日头条、好看视频等应用。

长期以来开发者们囿于成本原因,而对平板应用版本开发优化不积极,为了提高平板整体使用体验,降低开发者重写代码的繁重工作,华为主动出击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横屏适配方案,开发者通过华为提供的两种模式可以简单地实现横屏。

其一是基础横屏集成模式,EMUI提供默认的基础横屏能力,眼下约60%的主流应用无需任何修改即可支持平行视界,而部分应用只需要少量的开发即可实现,工作量大概能从之前的“人年级”降到“人月级”甚至“人天级”。

其二是能力开放模式,开发者通过集成华为UIKit框架,根据自行业务选择窗口是全屏还是分屏显示,通过简单配置即可,相当于前面说的自定义模式。

可以说,平行视界不仅是消费者福音,还充分考虑到第三方开发者的现实状况,动用较少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维护,就能实现较好的横屏生态下应用落地显示。

不止是娱乐工具 更是生产力工具

曾经平板为诟病“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平板电脑功能上的短板。但是华为平板的平行视界将大为改观这一现象。在3种窗口显示模式下,不仅弥补了很多APP对大屏设备适配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一个APP里享受你的专属的Moment。

比如,打开哔哩哔哩查看动漫新番时,左边屏幕可以任意切换直播、热门、推荐、追番,而右边可以直接播放选中的新番视频,而且,切换新视频不用返回首页,边看边刷,挑选视频方便更不会有所遗漏。同时还可以切换到视屏全屏领略更震撼的视觉效果。

在百度网盘里的海量内容里查找资料是一件麻烦事,点击退出再找等多重操作让人苦不堪言。而平行视界功能下,可以实现左侧是主页导航栏,右侧显示实时点击的文件,在线播放百度云视频,做到边看视频边记笔记,简直是考研党福利。

目前平板还有一个主要的用途就是在教育领域,而孩子上学而思课程的时候,平行视界也能带来非常舒适的体验。左屏显示课程列表,右边直接显示选中的在线视屏课程,可以方便地复习课程,主动跳过已经学得很熟悉的课程等。

说到底,平行视界独一无二的双屏显示功能,为用户减少了操作步骤,用户不需要反复退出界面再进入,效率倍增。并且获得更多重要信息,避免信息的错漏和延时,并及时对消息做出反馈。

平行视界极大的提升了APP页面交互功能,将平板的大屏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将极大地提升用户对平板的使用效率。10月21日升级新版本后,华为平行视界覆盖的主流应用已多达84款,预计今年底Top 100的横屏应用覆盖率将会达到80%。相信这一解决用户痛点的功能将越来越被市场认可。

当然,抛开平行视界这一专属功能,华为平板M6也是一部生产力十足的工具。比如华为平板M6 10.8英寸版有经过优化的电脑模式,加上全新设计的磁吸键盘,M-Pen lite手写笔及蓝牙鼠标,满足大部分用户的轻办公需求。它还支持四扬声器和四声道,是业界首款四声道环绕立体声,充分满足消费者挑剔的口味。华为M6平板还有专为儿童定制的儿童乐园功能,多重护眼功能呵护孩子用眼健康。而6GB闪存起步的华为平板M6高能版,在麒麟980芯片和GPU Turbo 3.0技术加持下,软硬一体,可以满足年轻用户的重度游戏需求。可见华为平板M6针对不同消费人群提供了精准的服务,可以说,通过系统、软件、硬件的科学调试,华为已经将M6转化为了可以满足影音娱乐、课堂教学、商务办公等功能的生产力工具。

引领安卓平板从黑暗 走向光明

曾经形容平板电脑有这样一句话,“这世上有两种平板电脑,一种是iPad,一种是其他平板电脑”。回溯平板电脑发展之路,早期安卓寨板冒头,后来微软、英特尔联合补贴的Windows平板杀入市场,导致安卓平板定位失焦,存在感越来越低,而iPad成为最大赢家。但是这样的局势已经开始松动。据IDC公布的2018年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数据显示,iPad份额占比下滑至37.8%,华为上升至28.3%,与苹果份额差距缩小在10个百分点内,华为平板也凭借18.9%的同比涨幅成为唯一高速增长的主要品牌。其实,华为的增长不是运气也不是偶然,是华为对平板的系列“压强式”创新技术所驱动的。

在平板电脑领域,华为不断融入自己对行业发展的思考。而依靠创新推动安卓平板滚滚向前后,已经俨然形成“安卓平板里分两类,一种是华为平板,一种是其他平板”的格局。

以平行视界为例,它是华为推动安卓平板行业软件生态的变革,跨越了横屏体验的门槛,深刻地影响了平板电脑的交互体验,让平板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挖掘,这或许将成为平板电脑行业新的竞争起点,它不仅是华为平板的成功,也代表安卓平板的竞争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