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注意 不要再亏待优等生了 他们更需要关注挫折教育

相信许多教师和我一样早就发现了这个问你, 那就是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我们常随口称呼的差生待人热情、诚恳、宽容, 而且他们走入社会后一般都能很快适 应环境, 能尽快展示个人才能; 而某些优秀学生却待 人冷淡刻薄、斤斤计较,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极差, 尤其是在挫折面前, 他们往往惊恐万状, 茫然失措, 甚至容易因绝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老师请注意 不要再亏待优等生了 他们更需要关注挫折教育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反省我们的教育, 发现 我们对这些省心的优等生的关爱和花费的精力大大少于差生是重要原因, 我们在某些方面亏了优等生。

一、我们在知识上亏待了优等生

我们在班级授课中, 照顾了中等生与后进生: 以中等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进行授课, 对于后进生做课外辅导, 而恰恰忽略了优等生, 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快, 剩余的时间便白白浪费。因此我们亏了优等生, 不能让这些千里马吃饱。如果我们在备课时也能照顾到这些优秀学生, 为他们及时准备新的、深一层的 知识, 尽其能及时授予新东西, 使他们在知识上吃的 饱; 在作业上不仅增加分量更增加难度, 使其才能得 到充分运用、锻炼、提高, 就可能使他们尽力博学、多才, 出类拔萃, 真正成为驰骋在知识沃野上的千里马。即使如此, 由于他们接受能力较强, 在他们身上所花费的这点精力也会远远少于差等生, 实行起来 并不会增加教师太多的负担。

老师请注意 不要再亏待优等生了 他们更需要关注挫折教育

二、我们在挫折教育上亏待了优等生

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将会经历无数 的困难和挫折, 时代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 的耐挫要求, 未来世界的主人必须学会竞争才能生 存。而面对竞争只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 更需要坚强的意志、饱满的自信和适应社会、承受挫折的能 力。差生接受教师的批评、引导较多, 经受的挫折多, 人格、品质相对健全, 明辨是非能力、耐挫折能力强, 他们不畏险阻、勇于探索、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优秀学生一般遭受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 或多或少存 在虚荣的人格缺陷, 这种学生在顺境中应对自如, 但 在现实生活中, 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 他们一旦遭受挫折, 一蹶不振, 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说, 我们在挫折教育上亏了优等生。

老师请注意 不要再亏待优等生了 他们更需要关注挫折教育

给优等生增加挫折教育

在挫折日益普遍的今天, 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人格的不断完善, 增长才 干和取得成就,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优等生我们更要从严要求, 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 有时甚至要在鸡蛋里挑挑骨头。

1.要防止优等生骄傲自满情绪的产生。古语云: “谦受益, 满招损。”优等生由于学习成绩突出, 很容 易自满。对此我们应为优等生多组织一些阶段性比 赛, 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 扩大比赛规模范围, 校内 比, 学区比, 乡镇比, 市区比……以此使他们清醒地 认识到“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使他们排除自己骄傲 的情绪, 戒骄戒躁, 互相激励, 懂得只有不断学习, 勇 于攀登, 才能不断进步。 我们要及时发现优等生的缺点, 及时给予批评、 引导。“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古有伤仲永、今有童星的夭折, 原因是没有给他们逆耳的忠言, 人为的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与创新, 使他们偏离了 正确的轨道。小学十一册语文课本中《“精彩极了”与 “糟糕透了”》一文, 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巴迪之 所以能成为作家, 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越来越 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 她常 常对我说‘巴迪, 这是你写的吗? 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 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 应该说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都需要 来自母亲的力量, 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造的源 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 他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需要有人时常 提醒你:‘小心, 注意, 总结, 提高。’”我们既要看到优 等生的优点, 又要发现他们的缺点; 既要对他们有慈 祥的爱, 又要有严格的爱。

不要使他们因少了批评而 骄傲自满, 产生惰性, 满足现状; 经不起批评, 甚至即 使对正确的批评也闹脾气, 耍性子, 产生抵触情绪, 学习下降, 一蹶不振; 更不能使他们因缺少了逆耳的 激励、鞭策停滞不前。我们要给他们一面明鉴自己的 镜子, 使他们正确认识到人无完人, 只有不断取人之 长补己之短, 从小立下鸿鹄之志, 长大才能翱翔于浩 瀚之宇。

老师请注意 不要再亏待优等生了 他们更需要关注挫折教育

2.要人为制造阻力、挫折, 以训练其对逆境的承 受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 在这样的 社会中, 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

如果优等生在学校 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 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 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 就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如果他们在学校中就遭受许多挫折 ( 无论这种挫折 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 使他们面临不测时能保持冷 静的头脑, 积极乐观地、勇气地面对, 能够理智地处 理和认识问题, 对社会、对人生进行辩证思考认识, 永远不消极颓废。那么, 他们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 中就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

所以, 我们对优等生要给予适当的风雨、坎坷和挫折, 有意识地培养其顽强的意 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使他们成长得更坚强, 从而提 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给优等生应有的关爱吧! 不要在我们的“全员关 注”中忘了他们, 不要使我们的教育出现盲点, 出现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