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龙在天然洞穴口挖山施工,石雕滚龙浑身溜光,扒山洞引水流


河南省浚县,水穿石甲龙鳞动,两条神龙用力扒开山洞引来山泉水。

河南省浚县大伾山东侧半山腰处的丰泽庙,庙的石雕神龙及龙王、龙母。河南省浚县大坯山,是一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青石山峰,海拔只有135米,相对高度70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因此历代又称其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家级保护文物1处10项,省级保护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460处,汉唐古柏400余株。

丰泽庙仅此一座建筑,建筑依山就势,将龙洞保护起来。在大坯山东侧半山腰处,有一处仅有一座建筑物的丰泽庙,庙内的山洞由山间罅隙构成,最大的洞口直径约1 米。


眉山苏轼书写的“龙洞”匾额。丰泽庙始建年代为宋朝,面阔3间,庙内石壁上有3个天然洞穴,洞穴四周雕刻蟠龙5 条。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庙内石壁会出现白云出岫的自然景观,因此,当地人给它了一个俗称叫龙洞。

东侧山腰崖壁最大的天然洞穴,直径约1米多,洞口左右各有一石雕神龙,洞上雕刻三条神龙。庙内的天然洞穴,洞壁呈旋纹状,似有神龙栖居出入,相传在龙洞求雨,非常灵验。庙内的《康显侯告》碑记录了当时皇帝亲封龙洞之神为侯爵的情况:宋代政和八年,尚书郎徐公在浚州体察民情,时值大旱,徐公率部下到龙洞祈雨。

洞口两侧的石雕滚龙巧夺天工,呼之欲出,两条神龙好似要用力扒开山洞,引来山泉水流。当晚,阴云密布,大降甘霖。这一年“麦秀两歧,一禾四穗”获得了好收成。于是,徐公上书皇帝为龙神请封。一向信奉道教的宋徽宗欣然准奏,封大伾山龙洞之神为“康显侯”。 有保民安康,国泰民安之意。


半山腰一座建筑成就了一座丰泽庙。据《浚县志》载,清末至民国期间,浚县旱灾就有30余次。旱情、旱灾几乎年年发生。旧县志中不乏“大旱、大饥”、“禾苗绝收,赤地百里”、“饿殍载道,人相食”的悲惨境况。

大坯山是一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青石山峰,海拔只有135米。宋代以前,浚县水灾频繁,宋代以后,旱灾不断,或许这跟宋代以后的黄河向南改道有关。这也许就是龙洞拜殿内,有关祈雨与修建龙祠的碑刻都是宋代之后的原因。

龙洞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标志牌。浚县当地顺口溜:摸摸老龙洞,常年不生病;摸摸老龙鳞,事事都顺心;摸摸老龙头,日子不发愁……从头摸到尾,夫妻不吵嘴。人们相信,抚摸龙洞与龙身就可以把福气带回去,位置稍低处的两条神龙被游客摸得溜光锃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