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整改 南大一附院主题教育初显成效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找差距、抓落实,立行立改,在便民、利民、惠民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掌上看“片”更便捷电子影像受追捧

近日,来南大一附院就医的王女士发现,她在该院影像科做的CT检查电子胶片及报告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后,直接在自己手机上进行调阅。“虽然自助打印机也很方便,但还是要到机器这来打印,通过手机查阅就更加减少了排队和跑路的时间。”王女士表示,这种“移动终端+二维码+电子影像”的方式,是方便患者就医的一项良措。

该项业务于今年7月在南大一附院上线,并于9月进行升级,患者通过手机或PAD等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调阅电子影像。电子影像服务没有地域限制,患者既往检查信息都在自己手机里,只要掏出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找医生看病,不用再为胶片损坏和丢失而发愁,大大方便了前来就诊或复诊的患者。

精准扶贫种菊花小水村里采摘忙

“野菊西风满路香”,走上小水桥头,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虽是深秋,放眼望去,铜鼓县小水村井弯子地段漫山遍野金黄色的野菊花却开的正艳,层层叠叠,竞相怒放。11月1日,小水村的中药材基地野菊花开采,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采摘野菊花,洋溢着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在家门口就能摘花赚钱,82岁的阙最良老奶奶脸上乐开了花,连连道:“我也报名参加!”

野菊花是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秋冬季花初开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是多种中成药和凉茶的主要原料药材。该项目是南大一附院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结合定点帮扶村小水村的实际情况而建设的中药材野菊花种植示范基地。据悉,为做好小水村的脱贫工作,南大一附院不仅围绕健康扶贫,为贫困户送医送药,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特点和当地特色,开展中草药种植工作。医院为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中草药销售渠道,并派驻医院药学部工作人员担任扶贫队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指导种植工作。

目前该基地已吸纳全村23户贫困户入股,贫困户可在基地学习种植技术和务工增收,同时获取收益分红。随着遍地金黄的菊花丰收,这也将为小水村的贫困户们带来一笔可观收益。

干事创业惠民生象湖院区劲头足

“家门口就有三甲医院,看病方便了很多!特意过来道一声感谢,感谢一附院为我母亲解除了病痛折磨。”10月31日,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区收到患者段某家属的一面锦旗。一周前,年过八旬的段某突发心塞,胸闷而且喘不过气,情况危急。家人把她送往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区就诊,急诊科的值班生周从阳、刘诗文立即对患者进行检查,并救治。在精心的治疗下,患者的症状逐渐改善。经过数天留院观察,患者体征平稳,并于11月1日痊愈出院。

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区占地490亩,是医院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缓解省内医疗资源不足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院区于今年6月30日开始门诊试运行,10月8日该院区的急诊和儿科正式开诊,截至目前急诊共收治住院患者58例。

为加快象湖院区建设,真正落实好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要求,9月以来,医院多次深入开展学科规划“一科一策”调研,并通过领导班子专题研讨、内外科分片区专题研讨等方式,召开调研会8次,针对象湖院区功能定位、科室设置、学科建设等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医院中层干部主人翁意识,为医院发展建设积极建言献策。院区项目指挥部每天一次调度会,每周一次运行会,积极推进医院建设及运营工作。同时,象湖院区的工作人员也积极发挥干事创业的精神,尤其急诊科的医务人员,他们不分白天黑夜,24小时坚守岗位,以确保送来的病人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医院多渠道、多方式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及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党总支、党支部、各处(科)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义诊、健康宣教等送医送药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具体目标,不断增强主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南大一附院通过“健康大讲堂”、“健康百事通”等医院健康科普品牌,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宣教工作。“健康大讲堂”分别走进南昌市公安局、江西省电信等单位,为相关单位职工讲解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干预。医院还推出“健康中国行一附院在行动——你‘造’吗?”科普宣传海报,围绕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推出系列科普知识海报。

10月17日,在国家第六个扶贫工作日来临之际,医院党委书记舒明,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敏华带领40多位医护专家赴定点帮扶村——铜鼓县永宁镇小水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扶贫日大型义诊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