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雲:孔子第三十七代嫡孫戰死於東平

孔萱,孔子第三十六代嫡孫。《闕里文獻考·世系》:“三十六代萱,襲封文宣公,兼兗州泗水令。子一,齊卿。”《孔氏祖庭廣記》所記亦同。《孔子世家譜·卷一》又載:“萱,襲封文宣公兼泗水令,年五十八卒,葬寧陵祖墓東。子一,齊卿。”囿於文獻闕如,無從稽考,其生平難徵其詳。

李冠雲:孔子第三十七代嫡孫戰死於東平

孔齊卿,孔子第三十七代嫡孫。《闕里志》、《闕里文獻考》、乾隆《曲阜縣志》均載:“三十七代齊卿,德宗建中三年,襲封文宣公,兼兗州功曹轉青州司兵參軍。時遭叛亂,陷於東平。”《孔氏祖庭廣記》則記孔齊卿襲封時間為建中十四年,其餘均同《闕里志》和《闕里文獻考》所記。《孔子世家譜》卷一又載:“唐德宗建中三年,襲封文宣公,除青州司兵參軍,遷兗州司馬。會淄青節度使李納叛於東平,公罹難,歸葬寧陵。”

安史之亂是李唐王朝的重要轉折點和分水嶺,經此之變,盛唐氣象不復存在。安史叛軍的主力干將,搖身一變已是大唐功臣。在經歷了七年有餘的戰亂後,內憂外患的李唐王室已無力收拾殘局,只好以姑息為代價匆匆招降安史舊部,唐代藩鎮割據的局面也就此而形成。而安史之亂平息後所帶來的最大惡果,正是這歷史上著名的藩鎮割據,而後來五代十國的形成也正是藩鎮割據和武將反水的延續。藩鎮勢力在當時極其強大,各自割據一方,傳位靠父子相繼或軍將擁立,恃武力要挾朝廷,與其他勢力合縱連橫、勾心鬥角,關起門來儼然“國中之國”,意欲與中央分庭抗禮。錢穆先生在《中國歷史上的國防》一文中亦論曰:“每一節度使都蓄有精兵八萬、十萬以上,再就其中挑選一萬或幾千人為衛兵,常駐衙內,稱為衙門兵。更於衛兵中挑出二三百最精銳部隊,收為養子。如是遞分等級,層層統制。衙門裡每日宰牛殺羊,犒勞士卒。軍隊馬鞍旗幟均用錦制繡花,更有加以金銀嵌飾的,遠望如雲錦霞彩,光耀奪目。地方的全部經費都耗在養兵上。節度使間又互通姻親,聯成一氣,中央對之無可奈何。如此般的擁兵割據,各自世襲。所以唐代藩鎮,實是中國歷史上最可痛恨的軍閥。”而作為李唐方面,在平息了安史之亂後則自然是要維護帝國的大一統,努力恢復盛唐氣象,以圖再造盛世。在此局面下,遂有了唐代宗、德宗、憲宗時期中央和藩鎮產生的激烈衝突和對峙。孔齊卿之死正是由這種衝突和對峙所致。

李冠雲:孔子第三十七代嫡孫戰死於東平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一月,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原名張忠志)臨終前上遺表,請求讓其子行軍司馬李惟嶽領軍。李惟嶽也遣使上表請求承襲父位,朝廷不允。魏博節度使田悅上章保薦,請賜旄節,朝廷仍不準。李惟嶽遂與魏博節度使田悅、平盧淄青節度使李納、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聯合起兵反唐。而當時的李寶臣父子佔據恆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州)、易州(今河北易縣)、趙州(今河北趙縣)、深州(今河北深州)、冀州(今河北冀州)六州之地,後來又得到了滄州(今河北滄州)。擁有步卒五萬,戰馬五千,在河朔諸鎮中勢力最為強大,與田承嗣、李懷仙並稱為“河朔三鎮”。李寶臣父子依靠這六州之地,聚集軍糧,招納亡命,修繕兵甲,並與薛嵩、田承嗣、李正己、梁崇義等軍閥結為姻親,相互呼應。魏博節度使田承嗣駐地魏州(今河北大名),擁兵十萬,本即“河朔三鎮”之一,田悅是田承嗣的侄子。此時的淄青節度使李納,其父李正己,本高麗人,代宗永泰元年(765),任命李正己為平盧淄青節度使、兼海運押新羅渤海兩蕃使,負責山東與遼東和朝鮮的口岸貿易、海道運輸以及國事往來等事務,其經濟實力可見一斑。李正己後來不斷擴展地盤,除原先佔有的青州、淄州等六州之地外,又先後攻佔其他藩鎮的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今山東萊州)、德州(今山東陵縣)、棣州(今山東惠民)、曹州(今山東曹縣)、濮州(今山東鄄城)、徐州(今江蘇徐州)、兗州(今山東兗州)、鄆州(今山東東平)等十五個州的地盤。囊括了今天山東大部地區,並佔有江蘇北部、河北南部部分地區,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藩鎮。《資治通鑑》也記載說:“平盧節度使李正己先有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德、棣十州之地,及李靈曜之亂,諸道合兵攻之,所得之地,各為己有,正己又得曹、濮、徐、兗、鄆五州,因自青州徙治鄆州,使其子前淄州刺史納守青州。正己用刑嚴峻,所在不敢偶語;然法令齊一,賦均而輕,擁兵十萬,雄據東方,鄰藩皆畏之。”山南東道節度使的治所則在襄州,下轄襄州(今湖北襄陽)、鄧州(今河南鄧州)、房州(今湖北房縣)、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復州(今湖北天門)、郢州(今湖北鍾祥)等地。

李冠雲:孔子第三十七代嫡孫戰死於東平

李惟嶽、田悅、李納、梁崇義之叛,史稱“四鎮之亂”。德宗遣兵平亂,後來李惟嶽雖敗被誅,但幽州節度使朱滔又聯合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納和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等再次舉兵叛亂,造成了平亂者與作亂者聯合的局面。四鎮之亂是繼安史之亂後唐代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李唐政權再經此亂,已是江河日下。自此,藩鎮們割據一方,在未來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多次起兵對抗大唐,他們名義上歸順朝廷,實際上並不服從,各自署置兵將官吏,自握強兵,自徵租賦,而朝廷亦無力過問,只是一再採取姑息之政,最終演變成後來的“元和四十八藩鎮”。

而孔齊卿正是四鎮之亂的直接受害者,適逢淄青節度使李納之叛罹難於東平,這是孔族歷史上的不幸之一。

孔齊卿三子:孔惟晊、孔惟昉、孔惟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