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西班牙王國,簡稱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處,西鄰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

該國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9954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240平方公里,其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以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數量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居歐洲第五位,本土最北端到最南端大約830公里,東西方向最長1000公里。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西班牙地勢以高原為主,間以山脈。海拔3718 米的穆拉森山為全國最高點。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個山脈環繞的閉塞性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3/5,平均海拔600米~800米。北有東西綿亙的坎塔布里亞山脈和比利牛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是西班牙與法國的界山,長430多公里,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

西班牙的最高點在南部的內華達山,主峰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亞半島的屋脊。

由於山脈逼近海岸,平原很少而且狹窄,比較寬廣的只有東北部的埃布羅河谷地和西南部的安達盧西亞平原。

西班牙全國海拔200米以下的土地佔11%,201米至600米佔31%,601米至1000米佔39%,1001米至2000米佔18%,海拔2000米以上佔1%。北部山區:包括比利牛斯山脈、坎塔布連山脈。

中央高原:包括科迪勒拉山脈、舊卡斯蒂利亞高原、新卡斯蒂利亞高原。阿拉貢平原。地中海沿岸山地。安達盧西亞平原。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西班牙中部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

西班牙氣候可分作下列部分:

地中海氣候:西班牙東部與南部、加納利群島多屬亞熱帶氣候。高溫紀錄:梅西亞47.2℃,馬拉加44.2℃,巴倫西亞42.5℃,阿利坎特41.4℃,馬略卡40.6℃,巴塞羅那39.8℃,特內里費42.6℃。低溫紀錄:加隆拿-13.0℃,巴塞羅那-10.0℃,巴倫西亞-7.2℃,穆爾西亞-6.0℃,阿利坎特-4.6℃,馬拉加-3.8℃,特內里費8.1℃。

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西班牙北部地區擁有寒冷的冬季(通常會降雪)及炎熱的夏季。高溫紀錄:塞維利亞47.0℃,科爾多瓦46.6℃,巴達霍斯45.0℃,阿爾瓦塞特與薩拉戈薩42.6℃,馬德里42.2℃,布爾戈斯41.8℃,巴利亞多利德40.2℃。低溫紀錄:阿爾瓦塞特-24.0℃,布爾戈斯-22.0℃,薩拉曼卡-20.0℃,特魯埃爾-19.0℃,馬德里-14.8℃,塞維利亞-5.5℃。

北大西洋沿海氣候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氣候和暖,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冬季。高溫紀錄:畢爾巴鄂42.0℃,拉科魯尼亞37.6℃,希洪36.4℃。低溫紀錄:畢爾巴鄂-8.6℃,奧維耶多-6.0℃,希洪與拉科魯尼亞 -4.8℃。

北部和西部沿海一帶雨量充沛、氣候溼潤,其他大多數地區氣候乾燥,嚴重缺水。年降水量:西北沿海地區800毫米,中部及東部沿海地區600毫米,南部地區300毫米。

西班牙主要河流有埃布羅河、杜羅河、塔霍河、瓜迪亞納河和瓜達爾基維爾河。最長的是塔霍河,長1007公里,下游在葡萄牙境內。埃布羅河長910公里,全程在境內,有時被看作西班牙第一大河。這些河流由於跌宕曲折,只有瓜達爾基維爾河下游可以通航,其他河流均無法航運。


原始時期

80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據考古推測可能是非洲人在追捕獵物時穿越直布羅陀海峽或來自歐洲其他地區的獵人越過比利牛斯山來到這裡並定居下來,被稱為伊比利亞人。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西班牙北部的阿爾達米拉洞穴留下的舉世聞名的巖畫生動地記載了原始人生活情況。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異族統治時期:

從大約公元前3000年開始,外來民族開始向伊比利亞半島大規模移民。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

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創建了加迪爾(加的斯城)。腓尼基人與西班牙建立了貿易關係。為進一步開發半島資源,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永久居留地。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鬥爭。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新迦太基”)。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很快佔領整個半島。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公元前6世紀,來到伊比利亞半島的凱爾特人和伊比利亞人相互通婚、融合,產生了後來的塞爾梯貝里亞人。腓尼基人聯合卡塔戈人抗擊塞爾梯貝里亞人,後來卡塔戈人成為半島的主人。

公元前218年,羅馬人大舉入侵西班牙。

公元前206年,羅馬人將卡塔戈人逐出伊比利亞半島。羅馬人在征服塞爾梯貝里亞人的過程中遭到英勇抵抗。

公元前19年,羅馬人才徹底征服整個伊比利亞半島。

此後,在長達500年的時間裡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開始走向崩潰。公元409年,西哥特人入侵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國,從而開始了長達300年的統治。

公元711年,西哥特人的結束了對伊比利亞半島的統治。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穆斯林統治:

公元710年,由於爭奪王位,西哥特人的一位王位競爭者尋求阿拉伯人(又稱摩爾人)的幫助,從而開始了摩爾人的入侵歷史。

公元711年,摩爾人入侵西班牙,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只用了7年時間就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從而西班牙開始了為期近800年的伊斯蘭統治,稱做“安達盧斯國”,中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初期,西班牙有幾個酋長國並存,隸屬於大馬士革哈里發帝國。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公元722年,在阿斯圖里亞斯地區的科瓦東加山打響了光復運動的第一役。在這場戰鬥中,基督教軍隊在領袖佩拉約的領導下戰勝了阿拉伯軍隊。歐洲其它國家的基督教徒也紛紛響應教皇的號召,到西班牙參加反阿聖戰。在同阿拉伯人征戰的同時,基督教形成了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大王國。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公元10世紀,摩爾人統治達到鼎盛時期。後來,科爾多瓦哈里發帝國分裂為若干個王國。面對阿拉伯人對西班牙的侵略和佔領,基督教人開始進行反抗。

1085年,基督教軍隊收復了托萊多,卡斯蒂利亞將該城定為首都。

1212年,在阿方索八世的領導下,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軍隊在拉斯納瓦斯德託洛薩取得了戰勝摩爾人的決定性勝利;此後,又收復了科爾多瓦、塞維利亞、赫雷斯、加的斯等城市,最後只剩下格拉納達王國。

1469年,伊莎貝爾嫁給了阿拉貢的王子費爾南多,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個王國聯姻,為兩個王國的最後統一奠定了基礎。

1474年,23歲的伊莎貝爾被立為卡斯蒂利亞女王,她建立起新的法庭和城鎮行政制度。

1479年,費爾南多繼位,成為阿拉貢國王,兩國正式合併為統一的西班牙王國,夫婦二人被稱為“天主教雙王”。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海洋強國時期:

1492年1月2日,摩爾人首都格拉納達陷落,西班牙光復運動宣告完成,西班牙最終實現統一。

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由西班牙加迪斯出發,10月12月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並登上巴哈馬的聖薩爾瓦多島,然後帶了幾個土著人及一些物品返回西班牙。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此後,西班牙殖民者開始了對拉美的征服和佔領,將疆土擴展到大西洋的彼岸和菲律賓。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1516年,胡安娜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納瓦拉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

1519年,埃爾南·科爾特斯等從古巴抵達墨西哥,征服了阿茲特克部落的首府特諾奇蒂特蘭。

1530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人從巴拿馬出發,幾個月後到達印加帝國,征服了印加帝國的首府庫斯科。許多部落被消滅、印第安人文明被毀滅。

1588年,腓力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班牙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出身海盜的德雷克率領的英國海軍擊潰,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開始衰落。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1648年,西班牙對法國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意大利與荷蘭的領土,西班牙逐漸走向衰落。

1700年,查理二世去世,其姐瑪麗亞·特里薩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世的孫子費利佩繼位(腓力五世),從此西班牙王位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轉到法國波旁家族手中。儘管費利佩當上了西班牙國王,但為爭奪西班牙王位,法西與奧地利(英、荷支持)開始了一場戰爭,並於1713年簽訂了烏德勒支和約,奧地利得到了佛蘭德、米蘭、撒丁島和那不勒斯,英國得到直布羅陀等地,荷蘭得到佛蘭德的許多要塞,西班牙只剩下本土,換取的是各國對腓力五世的承認。

19世紀初,拿破崙奪取法國政權後,將擴張的目標對準西班牙。以借路攻打葡萄牙為藉口,派軍隊佔領了西班牙並安排自己的兄弟任西班牙國王。西班牙人民奮起抗法。1808年5月2日,獨立戰爭爆發,西班牙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沉重代價,西班牙喪失了絕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併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ña”(源於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共和國時期

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24日王朝復辟。

1898年,爆發的美西戰爭以西班牙失敗而告終,古巴獲得獨立,西班牙向美國割讓了波多黎各、關島並廉價出售了菲律賓(2000萬美元)。西班牙喪失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國際大國地位不復存在。 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市政選舉中,左翼勢力獲勝;14日在巴塞羅那、聖塞瓦斯蒂安等地宣佈成立共和國;在馬德里,革命委員會宣佈成立臨時政府;阿方索十三世自願流亡國外。同年6月28日,共和派舉行全國大選,宣佈宗教自由。同年12月,西班牙通過了新的《憲法》,新政府著手進行農業、教育、區域自治等方面的改革和立法;與此同時,一些右翼政黨相繼成立。

1932年,政變軍人被赦免,中央政府與加泰羅尼亞地區政府發生衝突。

1933年11月的大選中,右派政黨獲勝,一些新法律(如農業改革基本法)被廢止。

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發動叛亂,引發三年的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1947年7月佛朗哥宣佈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1日,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道弗·蘇亞雷斯·岡薩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1978年12月新憲法正式出臺。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約。1986年,西班牙加入歐共體。

1996年至2004年,人民黨連續執政。

2004年至2011年,工社黨重新上臺執政。

2011年11月,工社黨在大選中失利,人民黨重掌政權。

2017年10月19日,西班牙政府宣佈暫停加泰羅尼亞地區自治權,並於21日正式執行。

2017年10月21日,西班牙政府宣佈:解散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議會、自治區政府並罷免其領導人,6個月內選出新的自治區議會。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區劃

西班牙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50個省、8000多個市鎮,在摩洛哥境內另有休達和梅利利亞兩塊飛地。

自治區: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里亞斯、巴利阿里群島、巴斯克、加那利群島、坎塔布利亞、卡斯蒂利亞-萊昂、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馬德里、穆爾西亞、納瓦拉、拉里奧哈和巴倫西亞。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是歐洲著名的歷史名城,市區面積為607平方公里,市區人口323.3萬人,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的政治、文化、經濟和金融中心。馬德里是西班牙中央經濟區的綜合性經濟中心,運輸、物流、研發、消費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中心。市內通訊、交通發達,市區13條地鐵線總長226公里;市內有規模名列歐洲榜首的馬德里自治大學,36個古代藝術博物館、100多個博物館、18家圖書館和100多個雕塑群。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主要城市

巴塞羅那,位於西班牙東北部地中海沿岸,是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首府。是伊比利亞半島的門戶,全市面積91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51萬,連同外圍地區人口為400萬,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巴倫西亞,西班牙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人口79.7萬,面積135平方公里。是西班牙最大、歐洲第五大集裝箱港口,2009年總吞吐量5779萬噸,集裝箱吞吐量365萬標準箱。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塞維利亞,安達盧西亞自治區首府,人口70.2萬,是全國第四大城市,南部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西班牙唯一有內河港口的城市,西班牙南部經濟、貿易、旅遊和文化重鎮。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科爾多瓦,人口32.88萬,是馬布德拉曼一世建立的科爾多瓦王國首都,迄11世紀初為止是伊斯蘭教主要都市之一。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國旗

西班牙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2。旗面自上而下由紅黃紅三個平行長方形組成。中間黃色部分佔旗面1/2,左側繪有國徽。紅、黃兩色是西班牙人民深愛的傳統色彩,象徵著人民對祖國的一片赤膽忠心。西班牙於1785年使用了紅、黃、紅的旗幟掛在船上,成為西班牙的代表色。黃色部分偏左側繪有西班牙國徽。分別代表組成西班牙的四個古老王國。

國徽

西班牙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左上角是紅地上黃色城堡,右上角為白地上頭戴王冠的紅獅,城堡和獅子是古老西班牙的標誌,分別象徵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左下角為黃、紅相間的豎條,象徵東北部的阿拉貢;右下角為紅地上金色鏈網,象徵位於北部的納瓦拉;底部是白地上綠葉紅石榴,象徵南部的格拉納達;盾面中心的藍色橢圓形中有三朵金百合花,象徵波旁-卡佩家族的統治。盾徽上端有一頂大王冠,這是國家權力的象徵。盾徽兩旁各有一根海格立斯柱子。亦稱大力神銀柱,左、右柱頂端分別是王冠和帝國冠冕,纏繞著立柱的飾帶上寫著“海外還有大陸”。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國歌

西班牙國歌最早源於18世紀查理三世(卡洛斯三世)時期的格拉納達軍隊進行曲,皇家名稱為《西班牙榮譽進行曲》,民間則稱為《步兵進行曲》。王室曾多次組織音樂家譜寫新歌,但無一能夠超過這個曲子,於是這首有曲無詞的國歌便延續下來,直至2007年年底,全國發起徵集歌詞的活動,確定了西班牙國歌歌詞。但是這段歌詞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西班牙國歌的歌詞問題還是被擱置了下來。

政體

根據西現行憲法,西班牙的政體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國王為國家元首與武裝力量總司令,首相則是政府最高首腦,由議會多數黨提名後由國王任命。行政權由政府掌握,立法權則由兩院制的議會行使。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憲法

西班牙現行憲法於1978年12月6日全國公民投票通過,同年12月29日生效。憲法規定西班牙是社會與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議會民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直系後代世襲。最高元首(國王)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代表國家。政府負責治理國家並向議會報告工作。憲法承認並保證各民族地區的自治權。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議會

西班牙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行使立法權,審批財政預算,監督政府工作。立法權以眾議院為主,參議院為地區代表院。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4年。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司法

西班牙司法領導機構是司法總委員會,由20名成員組成,最高法院院長兼任主席。司法機構分司法法院和行政法院兩大系統。

西班牙最高檢察機構是國家總檢察院,下轄各級檢察院及派駐各司法部門的檢察官。

鐵路

西班牙以陸路交通運輸為主,鐵路交通系統十分先進,在歐洲乃至世界都居於領先地位。高速鐵路里程2900公里,位居歐盟第一、世界第二。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公路

西班牙公路網由高速公路、國家級幹道、自治區公路、地方公路等組成,交通便利,開車可以到達西班牙任何一個地方和任何一個城鎮。西班牙公路總長16.6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4萬公里,位居歐盟第一。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水運

西班牙水運客運量和貨運量分別為3020萬人次和4.8億噸。主要港口53個,其中最主要的有巴塞羅那、畢爾巴鄂、塔拉戈納、阿爾赫西拉斯等。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空運

西班牙飛機共有47個機場,班次194萬架次,客運量和貨運量分別為2.09億人次和6.07億噸。全國有機場105個。主要機場有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帕爾馬-德馬略卡機場和巴塞羅那機場。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西班牙主要礦產儲藏量:煤88億噸,鐵19億噸,黃鐵礦5億噸,銅400萬噸,鋅190萬噸,汞70萬噸。

森林總面積15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0%,軟木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西班牙全國總人口為4650.78萬人。

西班牙有20多個民族。主要有: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約佔總人口的73%,加泰羅尼亞人(約佔總人口的15%)、加利西亞人(約佔總人口的7%)和巴斯克人(約佔總人口的5%)。

西班牙在大西洋上有加那利群島,在地中海有巴利阿里群島,在非洲擁有梅利利亞和休達(摩洛哥聲稱擁有主權)。而英國在半島南面佔有直布羅陀。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和安道爾接壤,高聳的比利牛斯山把這幾個國家分隔兩邊;東面和東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過只有14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便能達到非洲的摩洛哥;長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邊的鄰居。

西班牙三面環海,海岸線長約3904公里,另外有巴利阿里群島和加那利群島,海岸比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費羅爾、蓬特維德拉和維哥等。卡塔赫納是唯一地處地中海的天然港灣。東南部的海岸線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風景旖旎的海灘勝地聞名。西班牙著名的海灣有加的斯灣和瓦倫西亞灣。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文化遺產: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和赫內拉利費花園、布爾戈斯大教堂、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巴塞羅那的圭爾公園、圭爾宮和米拉大樓、阿爾塔米拉洞窟、塞哥維亞古鎮及高架引水渠、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時期教堂、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 、阿維拉古鎮及城外教堂、特魯埃爾的穆德哈爾式建築、歷史名城托萊多、加拉霍奈國家公園、卡塞雷斯古鎮、塞維利亞大教堂、阿爾卡薩爾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古城薩拉曼卡波布萊特修道院、梅里達考古遺蹟、瓜達盧佩的聖瑪麗亞皇家修道院、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多尼亞納國家公園、有城牆的昆卡城、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市場、拉斯馬德拉斯、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和聖帕烏醫院、聖米蘭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巖畫藝術、埃納雷斯堡大學和歷史區、伊維薩島景觀、拉拉瓜納的聖克里斯托瓦爾、阿塔皮爾卡考古遺址、加泰羅尼亞的維爾德布伊羅馬式教堂、塔拉科考古遺址、埃爾切的帕爾梅拉爾、盧戈的羅馬城牆、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群烏韋達和巴埃薩。

西班牙王國簡介(一)

埃庫萊斯燈塔是一座建於古羅馬時期並仍在使用中的燈塔,迄今已有約1900年的歷史。燈塔塔高55米,屹立在西班牙拉科魯尼亞附近的一個半島上。2009年6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埃庫萊斯(即古羅馬神話中的大力神)燈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演員: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佩內洛普·克魯茲、哈維爾·巴登

建築師 :安東尼·高迪

作家: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貝尼託·佩雷斯·加爾多斯,馬特奧·阿萊曼、 費德里科·加西亞·洛爾卡、路易斯·德·龔果拉、弗朗西斯科·德·克維多,弗朗西斯科·阿亞拉

探險家/征服者 :埃爾南·科爾特斯、弗朗西斯科·皮薩羅

政治家:伊莎貝爾女王、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胡安·卡洛斯

音樂家:帕科·德盧西亞、伊薩克·阿爾貝尼茲、保·卡薩爾斯

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何塞·卡雷拉斯、亞歷杭德羅·桑斯

畫家:巴勃羅·畢加索、薩爾瓦多·達利、弗朗西斯科·戈雅

哲學家:邁蒙尼德、喬治·桑塔亞那

科學家:伊薩克·培拉爾

體育拉斐爾·納達爾薩馬蘭奇,保羅·加索爾,勞爾·岡薩雷斯,伊戈爾·卡西利亞斯·費爾南德斯,費爾南多·耶羅,大衛·比利亞,費爾南多·託雷斯,哈維·埃爾南德斯·克雷烏斯,安德烈斯·伊涅斯塔,維克托·巴爾德斯·阿里瓦斯,哈維·阿隆索,何塞·曼努埃爾·雷納,費爾南多·阿隆索,大衛·費雷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