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賞曹雪芹對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人物環境的絕妙描寫

《紅樓夢》偉大之處的重要表現之一是不僅讓每一處環境,如園林、居室、用品等都能緊貼人物形象,讓環境和人物形象之間形成奇妙的契合關係,而且,還能根據情節發展和人物情感的變化來巧妙的描寫環境,做到境與人統一,情與景協調或相襯、對比的奇妙效果。

其中,作者對賈寶玉兩次夢幻神遊太虛幻境的描寫,就有非常絕妙的環境描寫。作者為了描寫賈寶玉的情色體驗,揭示賈寶玉在夢幻中由情色經歷深悟塵世的虛幻,體驗情色的苦痛,以便悟出離棄紅塵的歸真之路,作者採用了非常高超的描寫方法,精彩描繪環境,襯托人物形象的內在心理,作者的語言文字充分表現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統一的奇妙效果。

其實,作者所要揭示的是“寶玉”是假(賈)的,這“寶玉”其實只是青埂峰下的一塊“頑石”,它是一塊“痴頑”的石頭才是真的,它誤入塵世,經歷情色體驗,悟到苦痛,最後才解脫。所以,王國維認為,《紅樓夢》中的“玉”乃“欲”也。

可是,作者並非直接講述解脫之道,並未直接傳播悟道成佛、彼岸歸真的道理,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先高調、濃豔地描寫了賈寶玉的情色體驗,寫得極有情色氛圍,而後再寫悟的事。

比如,第五回描寫賈寶玉第一次夢遊太虛幻境,作者描寫的是警幻仙姑受榮、寧二公的靈魂所託,要“先以情慾聲色等事警其痴頑”,望“能使他跳出迷人圈子,入於正路”。實際上,警幻仙姑也是想讓賈寶玉體驗悅色戀情的“雲雨之歡”,以便讓賈寶玉從“好色即淫,知情更淫”的情慾聲色中走出來,去追求純真的精神愛戀,由色入情,由情而空,由空而悟,由悟而歸真。

作者對環境、聲色、氣氛和格調的描寫實在太厲害了,把“情慾聲色”寫得非常到位,寫出了賈寶玉此次神遊太虛幻境時所遇到的非常有刺激性的情色體驗。

首先,在賈寶玉入夢之前,被帶到秦可卿的臥室裡,而秦可卿被認為是兼有寶釵、黛玉之美的,這就很有深意了,或許意味著寶玉同時愛戀著寶釵和黛玉,而作者對其環境氣氛的描繪是相當具有誘惑力的:

寶玉一進入房中,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讓他覺得眼餳骨軟,他不由自主地連說:“好香!”房中的壁上,掛著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雲:“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趙飛燕立著舞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寶榻,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連珠帳。(參看《紅樓夢》第五回)

品賞曹雪芹對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人物環境的絕妙描寫

寶玉入可卿臥室

讀者不妨仔細看看,秦可卿臥室裡的這些擺設和佈置,所陳列的都是些什麼樣的物件?

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秦太虛的“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對聯;武則天鏡室中設的寶鏡;趙飛燕立著舞的金盤,盤內還有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寶榻;同昌公主制的連珠帳……。這些物件都與“悅色戀情”有關的,所蘊含的都與“雲雨之歡”有關。

寶玉畢竟是“情種”的化身,骨子裡是喜歡情色體驗的,他對秦可卿臥室的這些擺設當然是非常欣賞和喜愛的,因而,他含笑地說:“這裡好,這裡好!”秦可卿很瞭解寶玉,她笑著說:“我這屋子,大約神仙也可以住得了。”(《紅樓夢》第五回)

讀者不難看出,作者著意在刻畫環境中的物件與環境中的人物形象在情調和氣氛上的統一性,即均與情色體驗有關。

其次,作者對環境中人物形象在行為、話語上的描繪也很具有情色上的誘惑力:

頗有情色風韻的秦可卿親自為寶玉展開了西施浣過的紗衾,移來了紅娘抱過的鴛枕,眾奶姆伏侍寶玉臥好了,款款散去,只留下襲人、晴雯、麝月、秋紋四個丫鬟為伴。而且,很會挑逗的秦氏還讓小丫鬟們好生在簷下看著貓兒打架……。

讀者該知曉,貓兒打架可是有性暗示的意味的,貓打架的叫聲很有騷動性。作者是描寫性暗示的高手,在小說中,曾描寫過,當時妙玉“走火入魔”時也聽到了房頂上有兩個貓兒在嘶叫。顯然,在寶玉身邊的這些行為和聲音正在不斷地喚起寶玉的性衝動,果不其然,寶玉便恍恍惚惚睡去,悠悠盪盪跟隨著秦可卿到了太虛幻境。

品賞曹雪芹對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人物環境的絕妙描寫

寶玉與秦可卿

寶玉在歌聲中遇到了神仙姐姐,這位神仙姐姐即是“居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虛幻境警幻仙姑”。她專“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痴”。這位仙姑請寶玉品嚐她親制的美酒,她“自採仙茗一盞,親釀美酒幾甕”,讓寶玉品嚐,並準備著,要讓寶玉欣賞“素練魔舞歌姬數人”所表演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

品賞曹雪芹對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人物環境的絕妙描寫

表演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

而作者如此濃情豔色地描寫環境和行為氣氛,為的是讓寶玉在進入“太虛幻境”之前先有充分的“情色體驗”。

接著,寶玉跟隨著仙姑,走過了寫著“太虛幻境”和真假、有無對聯的大牌坊,又到了一宮門前,門眉上寫著“孽海情天”,門柱上寫著“古今之情”“風月之債”等對聯。寶玉繼續往前走,又進了第二道門,他看到了“薄命司”等,寶玉還看了《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和《又副冊》,對此,他不甚瞭解,正要再看時,警幻仙姑知他天分極高,怕洩露天機,便掩卷引開他。

後來,寶玉又到了一處,眾仙子本以為是迎接貴客絳珠仙子的,不想卻等來了一濁物,認為會汙染清淨女兒之境。警幻解釋說,原是去榮府迎絳珠的,但因從寧府過,遇到榮、寧二公之靈,要求以情慾聲色等事來警示其嫡孫,以便能使他走入正途。

看來,寧、榮二公之靈和警幻仙姑都深諳“物極必反”的道理,他們都先讓賈府的“嫡孫”寶玉充分地體驗“情慾聲色等事”,而後讓他能“從痴頑中醒悟”,因此才能讓他走入正途。而寶玉在夢中所遇到了種種表現“情慾聲色”的環境、物件、行為和聲音等,就是為了烘托寶玉的體驗的。

品賞曹雪芹對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人物環境的絕妙描寫

警幻仙姑

警幻仙姑對眾仙子解釋之後,便攜寶玉入一室,陰寶玉聞一縷幽香,喝百花香酒,寶玉遇到了痴夢仙姑、鍾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等,並欣賞新制的調曲《紅樓夢》十二支。

寶玉所見的這些幻境中的神仙的名字很有意思,稱為“痴夢”“鍾情”“引愁”“度恨”,其寓意不言而喻,都是在描繪寶玉在經歷著“情慾聲色”,仍是“痴頑”而未悟。

看完調曲《紅樓夢》十二支的表演之後,警幻送寶玉至一香閨繡中,向他講一番“意淫”的道理,並說明:“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雖可為良友,卻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今既遇爾祖寧榮二公剖腹深囑,吾不忍子獨為我閨閣增光而見棄於世道。故引子前來,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將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許配與汝,今夕良時即可成姻。不過令汝領略此仙閨幻境之風光尚然如此,何況塵世之情景呢。從今後萬萬解釋,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紅樓夢》第五回)

警幻說完,便秘授寶玉以“雲雨”之事,推寶玉入房中,將門掩上自去了。

這裡說的很明白,警幻對寶玉“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並將“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許配給寶玉,為的是讓寶玉能從塵世情景中醒悟,“改悟前情”,留意孔孟,“委身於經濟之道”,即要認真攻讀經書,爭取能建功名立大業。

可是,正當寶玉與可卿正難解難分之時,忽然到了一個地方,那裡荊榛遍地,狼虎同行,而迎面有一道黑溪阻擋住路,又無橋樑可通。寶玉忽見警幻從後追來,喊他作速回頭!

原來,前方是一萬丈迷津,又無舟楫可通,只有一個木筏,由“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撐篙”,“不受金銀之謝,但遇有緣者渡之”。若寶玉墜落其中,便將深負警幻從前之諄諄警戒。可是,此時寶玉只聽迷津內響如雷聲,許多夜叉海鬼冒出來將寶玉拖將下去……。

頓時,寶玉被嚇醒了,大聲喊著:“可卿救我!”

對於寶玉在秦可卿房裡做的這個夢,仔細分析,便能知道其中包含多種意味:

首先,這個夢闡述寶玉被引入風月情色之中,體驗雲雨之事,初嘗溫柔鄉的快樂,而這快樂其實並非是真正的快樂,只是夢中虛假之樂,所以說是“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酬。”作者的目的是以性愛經歷、“情慾聲色”“雲雨之歡”來提示寶玉解脫、悟道,所以,警幻才告訴寶玉,要超越肉體情色的體驗,進入到精神契合的“意淫”之中。

其次,這個夢其實是揭示了寶玉在塵世經歷的二重追求:一方面,因他原是“情種”,所以一遇到了有誘惑力的環境,便很快醉心於溫柔夢鄉,聞幽香,嘗美酒,聽貓兒叫聲,在同昌公主制的連珠帳內,享受西施浣過的紗衾和紅娘抱過的鴛枕,與“可卿”體驗著雲雨之情。而在這種情色的沉溺中,寶玉是讀不懂金陵十二釵的正、副冊的,同時,對溫柔之鄉其實就是悲傷地的這一真意,他是悟不了的,他依然很“痴頑”。

在另一方面,寶玉作為名門望族之後,家族的責任,功業的需要,承繼祖業的重擔,又需要他走出沉迷的風月情愛,走在建功立業的正途上,警幻聽榮寧二公的囑託,想以極端的方式來喚醒他,讓他盡情享受“雲雨”之樂,希望能“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

可是,寧、榮二公之靈和警幻都沒有能如願,在與可卿難解難分的關鍵時刻,寶玉被夜叉海鬼拖入萬丈迷津中,既違背了警幻的諄諄警戒,也未能由“木居士”掌舵度過迷津。因而,風月情愛難以真正快樂,建功立業又未能如願,剩下的就只有悟道而解脫這一條路了。

後來,當賈寶玉第二次夢遊太虛幻境時,寶玉便覺悟多了,他不僅看到了“假去真來真勝假,無原有是有非無”的對聯,知道“智賢”(儒家聖賢)不能打破“過去未來”,“親近”(愛、孝等觀念)因“前因後果”未能讓人真正相逢,於是,寶玉悟到了世間一切都是虛,“喜笑悲哀都是假,貪求思慕總因痴”。

此時,寶玉對自己,對黛玉,對冊子中所說的他的親近的人,對“十二釵”等的身世經歷及命中的使命,已知了大概,他彷彿看到了佛法大門已開,於是,他想起了“青燈古佛旁”的詩句,他出家的決心已定了,只是感到對身邊的女子依然有些難捨。

最終,離棄紅塵,走上悟道歸真之路,已經是假(賈)玉真石(頑石)的必然選擇。

顯然,曹雪芹通過對寶玉的夢的描寫,通過對寶玉“情色體驗”的描繪,通過對夢幻境界的描寫,揭示了人生是一場夢的解脫哲理,他所要表現的是一種佛禪觀念:塵世是空,情愛是痛,悟道歸真才是最終能走得通的路。有“紅評者”說“紅樓”有佛影,說的就是《紅樓夢》的佛禪哲理含義。

當然,這只是從佛學哲理的角度去解讀《紅樓夢》的一種看法,對深刻理解《紅樓夢》的哲學思想是有一定意義的,但是,這裡所要注意的是:曹雪芹能以他的妙筆,通過對“情慾聲色”的描寫,通過對人物所處的“風月情色”環境氣氛的描繪等,來巧妙地烘托人物心理,並闡述其解脫之道,這樣的環境描寫,真的是棒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