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

甜美系追剧社


T-800这次也许真的‘I won’t be back’了

这次是由卡梅隆亲自监制并编剧,总算有始有终,前几部续集没了老卡,实在无法入眼,这次由《死侍》导演提姆·米勒执导,阿诺·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回归主演。作为《终结者2:审判日》的直接续集,在豆瓣上这部片子以8.0分高分开局,成为20年来评分最高的终结者系列续集,老卡的手笔确实没让人失望。

州长退休后还能在银幕上再次挂帅,虽然廉颇老矣[捂脸]作为T-800战斗最激烈壮阔、最为夸张的一次,他不仅是队伍的精神领袖,也是几位女性角色的后盾,戴上墨镜象征着他往昔英勇的回归,他们从高速公路打到空中对撞的“银河C5”运输机,再到水坝的涡轮大厅。一个是公认的“无法战胜的敌人”,一个外表年迈却仍旧是地球最强的战士,这次的故事是施瓦辛格和汉密尔顿的终极一战。电影中,阿诺·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携手回归IMAX大银幕,让影迷们万分激动,“原班团队悉数回归,当通过顶天立地的大银幕,看到汉密尔顿扛着火箭筒出场的时候,相信很多老影迷都会润湿眼眶,熟悉的配方要搭配巨幅银幕,才能真切感受满满的情怀。”

陪伴观众35年之久的阿诺·施瓦辛格在片中依然狂暴硬气,由他饰演的T-800此次在片中的告别之战让影迷们感慨万千,“T-800这次说‘I won’t be back’,感谢施瓦辛格多年的陪伴。”除了片中弥漫的满满情怀,炸裂场面的强烈冲击也值得到影院一看。

记得刚接触阿诺的时候我们才读初中,转眼年近40了,银幕中的他也老去了[捂脸][捂脸][捂脸]无限感慨……

终结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也终于给了许多影迷一个圆满的交待了, T-800终于圆满谢幕!






我们一起来关注


看完《终结者:黑暗命运》,最大的感慨无疑就是——这是一部真正重情怀、而非简单贩卖情怀的续集。

从片头电影厂牌与《终结者2:审判日》中莎拉·康纳的梦境阐述片段对切剪辑开场,就奠定了一份复古怀旧的基调,也一下子就将我的记忆带回到小时候看《终结者》前两部的那些夜晚。

作为个人最早接触的科幻巨制,在我眼中,《终结者》系列的前两部,都能在“影史最佳科幻动作片”的最前列排得上号。它们不仅在当年风行全球,更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科幻经典——美国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在票选“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电影作品”时,《终结者》就在众多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中获得了最高票数,一举摘下了桂冠。

可惜,从第三部开始,没了卡梅隆的这个系列开始渐趋式微、口碑不佳。尤其是在电影院中观看的第四部和第五部,着实让我失望,感觉它们就是“为续集而续集”,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结者》续集。

幸而,《黑暗命运》在卡梅隆的把控之下,重新回到了正轨。《黑暗命运》算是这个系列IP的第六部电影,但它实际上属于《终结者》的“正传三部曲”,是《审判日》的直接续集。不仅故事上直接抛弃了第三部到第五部,而且最初两部的主角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也都双双回归。

电影在开篇就开启了一个大胆的转折——《审判日》之后,莎拉·康纳和儿子约翰·康纳阻止了“审判日”的降临,但在双线时间流的交错下,有一批终结者被“错误派送”,任务仍旧是狙杀约翰·康纳。

1998年,约翰没有逃过一次终结者T-800的追杀,不幸去世。而这也彻底让莎拉绝望,自此,她转变成了一名“终结者猎人”,在一条条神秘短信的指引下,去杀害那些“错误派送”的终结者。这样的生活持续了22年。

2020年,是《黑暗命运》发生的“主时空”,两个来自2042年的终结者穿越而至。“审判日”消失了,并不代表未来只剩一切光明的可能——如同州长所言,人类还是会走向74%的毁灭可能。治表不治里,取代“天网”的是相差无几的“军团”,而且它们的机器人们更加强大。于是乎,电影回归了系列最经典的创意,“军团”派遣了最新型号的REV-9,前来杀害未来的重要人物丹妮。丹妮、格蕾丝、莎拉和州长饰演的T-800,组成了一支小型的“反抗同盟”。

《黑暗命运》对于州长和琳达·汉密尔顿而言,是一部意义重大的新作。他们从这个系列的第一部起便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在《审判日》中又再度联手创造辉煌,如今回归,35年的时光流转变迁,给我们带来一波回忆杀。电影在开篇的时空中,很叫人感动的一点,就是对年轻的琳达·汉密尔顿和年轻的州长的“技术还原”。

但与此同时,《黑暗命运》也并没有沉迷于这种对情怀的“重塑”中。

戴上墨镜、火速切换着手头的步枪和火箭筒的莎拉,显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莎拉。

不戴墨镜、在岁月洗礼后选择直视自己苍白鬓角的T-800,也显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T-800。

州长再度以《终结者》时经典的T-800身份亮相,“廉颇老矣”的形象,真是令人动容。而影片也对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入的刻画——他不再是一个会火爆杀人的机器战士,而是误杀(在此就不剧透了)后选择归隐,慢慢生发出自主意识的“普通人”,平平凡凡地度过了一生。

这个T-800比起此前的所有版本,都显得更加“人性化”。这一层“人类意识”让他有了家庭观,有了世俗的情感,也有了爱好的事业(卖窗帘...)。这些超越了T-800本身的机器人设定,让人产生些许时移世易的感慨。也许,这个形象也是卡梅隆的自比,曾经有着“少年狂”,如今则趋于沉稳。

三位女性角色,真正地扛起了整部电影的大旗,是整部电影的核心人物。相比之前由男性角色主导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成为了系列中最颠覆、最“WOMEN POWER”的一部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曾经不再”、发生重大转变的莎拉外,新加入的两个角色亦可圈可点。

格蕾丝(麦肯兹·戴维斯饰)是来自未来的“改造加强版”人类。在一次抵抗行动中身受重伤,所以她选择了肉体改造,把自己变成了“人机器”。某种意义上而言,她是介于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终结者,能与终结者们直接进行正面对抗。

丹妮·拉莫斯(娜塔利娅·雷耶斯饰)则是这部电影中人物成长弧线最丰满的一个角色,有着前后递进式的自我觉醒历程,并非是简单的救世主。她其实综合了第一部中的刺杀目标莎拉和第二部中的刺杀目标约翰的双重身份。这也是为什么莎拉刚见到她时说她是“另一个莎拉·康纳”,而在电影的后半段又改口道:“你就是约翰”。

也许有人会觉得《黑暗命运》的剧本,在时间旅行的设计上稍显传统,不够创新。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剧本其实是非常工整且不缺巧思的。

三个时空中的故事线索,其实紧密地联结在一起——1998年的仇恨、2042年的恩情,让四个主要人物之间不断地产生因为时空错位而造成的“情感落差”。这种落差暗藏在大量的动作戏码之下,却一直在持续发热,令人无法忽视。

剧本中的人物设置也下了不小的心思。“I won’t be back.”这句话,是这部电影的题眼。无论是有了人性、与家人共度一生的T-800,还是年轻的新角色“改造人”格蕾丝,都说了这句台词。那两个段落不仅是电影的动情时刻,同时也构成了这两个人物双重的对于牺牲与告别的互文,两种不同却又何其相似的“回不去”。而这也让系列的粉丝如我,感受到了这部有着“谢幕意义”的电影中所包含的情感力量。

当然,《黑暗命运》的动作戏是值得一提的,它还原了整个《终结者》系列的精髓。其中有四场打斗场面特别突出,分别是开篇的高速追车截杀、监狱的多方缠杀、结局的密室大战,以及全片最酷炫精彩的——上天入地下水大乱斗。这一长段动作戏的容量极大,在整个系列中,都算得上是质量很高的动作戏。

本部中的反派人物REV-9,堪称整个系列的“最强反派”TOP3。他是具有金属骨骼的T-800和具有液化金属的T-1000的“究极混合”版,不仅浑身上下都是武器,而且可以分身成两个不同的实体。REV-9饰演者加布里埃尔也表示,他“在李小龙的身上寻求角色灵感”,演出目空一切的霸气感,给人冷绝的印象,还是够来劲的。

作为系列正统重启的新开端,《终结者:黑暗命运》在情怀和品质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它值得被每一个曾经被《终结者》震撼的影迷,当作真正意义上的《终结者3》。






港剧乌蝇哥


一分给打斗。这次的动作戏绝对是一大亮点。IMAX大屏幕的冲击力也是无与伦比的,我不知道其他观众怎么样,但是我每次看到打斗戏的时候,紧张得脚趾头都勾在一起了,气氛确实做得很好。

一分给莎拉康纳的出场。全片里我唯一的泪点就在老年莎拉康纳的出场了。虽然是情怀加分,但是可以制造情怀点,也是影片本身实力之一。她拿着机关枪,戴着墨镜出场的瞬间,伴随着那句:I'll be back,眼泪瞬间就出来了。

一分给阿诺德施瓦辛格。作为我一直以来尊敬的偶像之一,不管是他的身上的肌肉带给我的触动,还是他为我们留下终结者T-800这一经典形象所带给我的感动。施瓦辛格的出场当之无愧的成为本片最大的荣誉。在这里我已经没有资格去评价演员本人和角色本身了,因为他,就是终结者,而且不再会回来。

剩下的四分留给电影。其实电影除了三大亮点之外,我个人认为是没有什么亮点了,即使有卡梅隆的回归监制,我依然觉得剧情非常鸡肋。影片节奏断断续续,所有的话都不一次性说完,感觉不像在看电影,而是再玩一款闯关游戏,并且过程磕磕碰碰。

作为施瓦辛格的告别作,终结者最后一章,本片确实值得一看


时钟电影


久违的经典IP《终结者》终于和卡梅隆、施瓦辛格一同回归,卡梅隆的监制和编剧身份,意味着这一版才是所谓“正统”续集、天然具有“法统合理性”。

这一次,他还请回了昔日女神,也是现实中他的前妻。

28年后琳达·汉密尔顿再度持枪而立,网友神总结“你大娘还是你大娘”!

两代女主正面对峙A气爆棚,谁还需要什么男主角?

有意思的是,电影里戏份最多的两个男性角色,都不是“人”。

2019年版本的重点明显更女性化。

淡化生育价值、突出个体意义

从前那版“因你的子宫中会诞生未来领袖”而被追杀的故事,变成了“你就是未来的威胁”,女性的角色功能被从“生育载体”中剥离出、以更独立的个体意义存在。

1984年的版本中,琳达饰演的莎拉,是一个毛手毛脚的餐厅女招待、职业能力专门给客人添堵的那种,端个盘子都能端出大型事故现场。

2019年的版本里,女主角丹妮依然是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面对追杀数次不解:为什么是我?

平平无奇如我,真不值得这么贵的追杀。

虽然都是做着平凡工作的普通女生,但35年之后的另一个“被追杀女生”,在原处点的打开方式更清晰、独立、有条理。

轻车熟路照顾着父亲和弟弟,在得知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之后自觉为工友们的利益抗争,虽然薪水少但个性里清晰埋着“刺儿头领袖”的因素。

三位小姐姐老姐姐合体之后,见神杀神遇佛杀佛slay全场。

不谈爱情,专注打架几十年。

《终结者:黑暗命运》里唯一一丝丝爱情戏的小苗头,是施瓦辛格的角色因爱而产生自我意识,虽然这份情感很重要、但戏份篇幅很少,整部电影都在认真打架。

你看,这届女性角色不再需要通过情感关系来获取保护、来强化自我认知,电影越来越有将his story(history)改变成her story的趋势。

当然,《终结者:黑暗命运》延续着一贯的“科幻动作片”画风,打戏易燃易爆炸、动作镜头硬核硬品相,荷尔蒙爆棚、大场面非常有看点。

场面好看,但并不止步于“好看”。

机器之心与人之意识

电影中的反派小哥哥让人印象深刻,“机器”的目标感映射在真人演员身上,有一种非常持重的关注感,似乎自带零度屏蔽效应。

这个角色明明应该是“面瘫”的,因为机器没有人类的自主意识和七情六欲,但演员的脸上偏偏有着恰到好处的淡淡的阴邪之气。寡淡、冷清、凶残,配合着骷髅一般一个“人”就走出一个军队既视感的踩踏之声,整体视听效果非常出众。

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能有如人一般的情感,一直是这类题材热衷探讨的古老母题。

施瓦辛格的角色,体会到了人之为人的温度,开始做“程序外”的事情。

所谓单薄的机器理性和丰满的复杂人性之间,当真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么?

比起那些更热衷于探讨“技术爆炸引发文明荒漠”的作品,《终结者:黑暗命运》给出的答案似乎更二元化、更黑白分明。

学会了人类爱的T-800,曾一度获得现世安稳的小确幸。

而眼中只有机器设定目标的REV-9,不过是漫长时空穿梭历程中的一个机器、一个孤魂野鬼。

Almost human,在这个逼近临界点的身份之上,电影承载了颇有反思余地的悖论和启示,值得关注。


舒心酱


你好!2019年电影《终结者:黑暗命运》正式回归,其作为全球影迷期待已久的经典科幻电影IP《终结者》,本片不但由著名科幻电影大师詹姆斯·卡梅隆监制,由实力导演蒂姆·米勒(代表作《死侍》)执导,

荧幕硬汉阿诺·施瓦辛格也将携手最初的“莎拉·康纳”琳达·汉密尔顿重磅回归!而且在剧情方面更是《终结者2:审判日》的直接延续。所以关于观看《终结者:黑暗命运》电影的观后感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看完《终结者:黑暗命运》,最大的感慨无疑就是——这是一部真正重情怀、而非简单贩卖情怀的续集。从片头电影厂牌与《终结者2:审判日》中莎拉·康纳的梦境阐述片段对切剪辑开场,就奠定了一份复古怀旧的基调,也一下子就将我的记忆带回到小时候看《终结者》前两部的那些夜晚。这部《黑暗命运》对于很多终结者粉丝来说,这是承接《终结者2:审判日》的续集,也是一点没让我失望。

  


动作戏全面升级,不愧是《死侍》的导演,从开头打到结尾,各种场面可谓是还原了《终结者》系列的精髓。 突出Rev-9压迫感的同时,贡献上天入地大乱斗。Rev-9真是《终结者》系列的最强反派,恐怖程度不输《终结者2》中的T1000液体骨骼也弥补了T-X的遗憾,可以分身,灵活自如,

同时Rev的霸气气场有时候让我想起李小龙,就差把双截棍。 剧情方面,人物的宿命感和跨越时代的亲情纽带都在这部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通常被认为是机器的T800也有不少人性的体现。我最喜欢那句i wont be back,可谓是对t800角色最好的告别。阿诺这次确实诠释一个有愧疚感的终结者,不同于他以往演一个只会露白牙的可爱机器人。格蕾丝和莎拉也有不少互动,作为丹妮的母亲,关于怎么保护她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后面提一嘴节奏和老调重弹的问题,其实节奏快到无法呼吸,这是《死侍》的时候米勒就设定下来的基调,也是现在快餐文化的必然产物。老调重弹我不这么认为,虽然同样的ai敌人,救世主命题,但是这就是命运的轮回,你能抵制一时,但是不能防御一生。


AA岁月久伴


电影在开篇就开启了一个大胆的转折——《审判日》之后,莎拉·康纳和儿子约翰·康纳阻止了“审判日”的降临,但在双线时间流的交错下,有一批终结者被“错误派送”,任务仍旧是狙杀约翰·康纳。

1998年,约翰没有逃过一次终结者T-800的追杀,不幸去世。而这也彻底让莎拉绝望,自此,她转变成了一名“终结者猎人”,在一条条神秘短信的指引下,去杀害那些“错误派送”的终结者。这样的生活持续了22年。

2020年,是《黑暗命运》发生的“主时空”,两个来自2042年的终结者穿越而至。“审判日”消失了,并不代表未来只剩一切光明的可能——如同施瓦辛格所言,人类还是会走向74%的毁灭可能。治表不治里,取代“天网”的是相差无几的“军团”,而且它们的机器人们更加强大。于是乎,电影回归了系列最经典的创意,“军团”派遣了最新型号的REV-9,前来杀害未来的重要人物丹妮。丹妮、格蕾丝、莎拉和施瓦辛格饰演的T-800,组成了一支小型的“反抗同盟”

女英雄们的表现很飒,不敢说够格接过施瓦辛格衣钵,但也算是为经典注入鲜活血液。

尤记得《终结者》系列第一部、第二部,在特效方面是犹如“天兵天将”一般的存在,这部续作特效依然可圈可点。比如影片里空中撞机的场景震撼非凡,幕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历程。“银河C5”运输机是美国军用的世界上最大的飞机,为了呈现C5运输机的空中撞机场景,特效组耗时7个月,制作出重达85吨的模拟机。再用5个月时间在其内部铺设衬垫、布置机位,让机器可以360度翻滚,演员和道具在内部配合,保证摄制组可以拍摄出飞机失控坠向地面的“零重力效果”,特效总监尼尔·科博尔德得意地把这套装置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滚筒洗衣机”。

目前,《终结者:黑暗命运》在豆瓣电影评分为7.4分,微博大V推荐度高达100%,被誉为“20年来最佳续作”


梁山伯与伏地魔


如果说演员们演绎悲欢离合时,仿佛被命运之手操纵而变化出一出出悲喜剧的话,那么作为导演,一定是隐在故事之后的“命运之手”。

  无论是画面,表演情绪,还是配乐,都是在故事的创作者手上综合调配出的一樽精酿。

  卡梅隆,无疑是当今世界上创作故事的顶级“命运之手”。

  从赚足眼泪,让多少儿女都情愁满结的《泰坦尼克号》,到拥有着瑰丽奇景,开创3D电影先河的《阿凡达》,卡梅隆将电影技术和艺术结合得恰到好处,让一个又一个绝顶精彩的电影故事在银幕上熠熠生辉。

  可以说,在卡梅隆创造的经典中,《终结者》是与众不同的那一款。

  1984年,卡梅隆自编自导《终结者》,并凭借着这一部科幻概念超前的电影一举成名。

  随后,他又涉猎了类似题材,自编自导了《异形》,让未知命运和未来科技牢牢绑在一起,带给后人无限的思考和畅想。

  1991年,他凭借电影《终结者2》获得第18届土星奖最佳导演奖以及最佳编剧奖。

  可以说,《终结者》系列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是卡梅隆一手打造的科幻经典电影,以超前先进的科幻思维,探索人类未知而恐惧的命运主题,一手开启了后世好莱坞科幻电影在人类命运课题上的探索之路。

  直到2017年,《终结者》依旧是电影周刊评选出来的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电影第一位。

  在1984年,设置了穿越时空,人机大战的新奇设定之外,卡梅隆带给《终结者》的是最为深刻的命运探讨。

  在大多数的科幻片还在以机器人的噱头推出俗气的感情戏或者以惊悚的特效来吸睛之时,卡梅隆赋予了他一手打造的《终结者》在商业和艺术性之间平衡的极大可能。

  一代男神施瓦辛格身穿黑衣,冷酷俊美地出现在过去时,以各类高科技和漂亮的动作戏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科技和人类的关系,人类如何把控科技这把过于锋利的双刃剑,这样的问题在T-800开启创造,并不断推动故事走向高潮,同时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但是卡梅隆没有给予观众一个明确的回答。

  无论是《终结者1》里基本与反派类似的终结者T-800,还是《终结者2》里被修改程序,终于有了近乎人类情感的机器人,都在卡梅隆的人物设置里担当了矛盾而富有魅力的反差角色。

  卡梅隆没有片面地对待他手下任何一个角色和人物,使得整个故事全面而自然地重现了人和科技之间的分与和,善于恶,将对于科技双刃剑的思考留给了观众自己,将故事的核心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

  所以,人们对于后面几部没有卡梅隆的《终结者》总归抱有遗憾。

  这一次,是由卡梅隆监制,《死侍》导演执导,《终结者:黑暗命运》在施瓦辛格的回归中,再次诞生,于11月1日上映。

  故事直接对接卡梅隆《终结者2》的世界结局。

  也就意味着不仅仅是那些经典角色,比如施瓦辛格,琳达·汉密尔顿的归来,卡梅隆的归来。

  这个称得上天纵奇才的导演,在担任完《阿丽塔:战斗天使》的编剧和制片以后,再度担当《终结者:黑暗命运》的制片人。

  话题重新回到卡梅隆手上的《终结者》系列,悬念除了不老男神施瓦辛格如何重新回到银幕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卡梅隆,将如何把他近些年来对人和科技关系的思考再次带入故事当中,让角色们替代他演绎命运,带来新一轮的思考。

  这无疑是让粉丝,尤其是《终结者》第一部,第二部的粉丝最为期待的部分。

  这个曾经看到《星球大战》第一部,从此痴迷电影,辞去工作进入最为奇幻美丽的艺术行业的导演,他曾经带来过电影业内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风潮。

  而这一次,他又将带来什么?

  也许就像是卡梅隆自己曾经说过的:“创造一个新的事物和新的系统的感觉是非常诱人的,是又爱又恨的感觉,我的电影就是讲这样的故事。”

  新的故事,新的体验,这才是卡梅隆能给人带来的新体验。

  也许,只有看过电影,我们才能知道这一次《终结者:黑暗命运》给予我们怎样的惊喜。





柯基柯基


看完《终结者:黑暗命运》,最大的感慨无疑就是——这是一部真正重情怀、而非简单贩卖情怀的续集。

从片头电影厂牌与《终结者2:审判日》中莎拉·康纳的梦境阐述片段对切剪辑开场,就奠定了一份复古怀旧的基调,也一下子就将我的记忆带回到小时候看《终结者》前两部的那些夜晚。

作为个人最早接触的科幻巨制,在我眼中,《终结者》系列的前两部,都能在“影史最佳科幻动作片”的最前列排得上号。它们不仅在当年风行全球,更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科幻经典——美国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在票选“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电影作品”时,《终结者》就在众多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中获得了最高票数,一举摘下了桂冠。

可惜,从第三部开始,没了卡梅隆的这个系列开始渐趋式微、口碑不佳。尤其是在电影院中观看的第四部和第五部,着实让我失望,感觉它们就是“为续集而续集”,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结者》续集。

幸而,《黑暗命运》在卡梅隆的把控之下,重新回到了正轨。《黑暗命运》算是这个系列IP的第六部电影,但它实际上属于《终结者》的“正传三部曲”,是《审判日》的直接续集。不仅故事上直接抛弃了第三部到第五部,而且最初两部的主角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也都双双回归。

电影在开篇就开启了一个大胆的转折——《审判日》之后,莎拉·康纳和儿子约翰·康纳阻止了“审判日”的降临,但在双线时间流的交错下,有一批终结者被“错误派送”,任务仍旧是狙杀约翰·康纳。

1998年,约翰没有逃过一次终结者T-800的追杀,不幸去世。而这也彻底让莎拉绝望,自此,她转变成了一名“终结者猎人”,在一条条神秘短信的指引下,去杀害那些“错误派送”的终结者。这样的生活持续了22年。

2020年,是《黑暗命运》发生的“主时空”,两个来自2042年的终结者穿越而至。“审判日”消失了,并不代表未来只剩一切光明的可能——如同州长所言,人类还是会走向74%的毁灭可能。治表不治里,取代“天网”的是相差无几的“军团”,而且它们的机器人们更加强大。于是乎,电影回归了系列最经典的创意,“军团”派遣了最新型号的REV-9,前来杀害未来的重要人物丹妮。丹妮、格蕾丝、莎拉和州长饰演的T-800,组成了一支小型的“反抗同盟”。

《黑暗命运》对于州长和琳达·汉密尔顿而言,是一部意义重大的新作。他们从这个系列的第一部起便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在《审判日》中又再度联手创造辉煌,如今回归,35年的时光流转变迁,给我们带来一波回忆杀。电影在开篇的时空中,很叫人感动的一点,就是对年轻的琳达·汉密尔顿和年轻的州长的“技术还原”。

但与此同时,《黑暗命运》也并没有沉迷于这种对情怀的“重塑”中。

戴上墨镜、火速切换着手头的步枪和火箭筒的莎拉,显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莎拉。

不戴墨镜、在岁月洗礼后选择直视自己苍白鬓角的T-800,也显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T-800。

州长再度以《终结者》时经典的T-800身份亮相,“廉颇老矣”的形象,真是令人动容。而影片也对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入的刻画——他不再是一个会火爆杀人的机器战士,而是误杀(在此就不剧透了)后选择归隐,慢慢生发出自主意识的“普通人”,平平凡凡地度过了一生。

这个T-800比起此前的所有版本,都显得更加“人性化”。这一层“人类意识”让他有了家庭观,有了世俗的情感,也有了爱好的事业(卖窗帘...)。这些超越了T-800本身的机器人设定,让人产生些许时移世易的感慨。也许,这个形象也是卡梅隆的自比,曾经有着“少年狂”,如今则趋于沉稳。

三位女性角色,真正地扛起了整部电影的大旗,是整部电影的核心人物。相比之前由男性角色主导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成为了系列中最颠覆、最“WOMEN POWER”的一部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曾经不再”、发生重大转变的莎拉外,新加入的两个角色亦可圈可点。

格蕾丝(麦肯兹·戴维斯饰)是来自未来的“改造加强版”人类。在一次抵抗行动中身受重伤,所以她选择了肉体改造,把自己变成了“人机器”。某种意义上而言,她是介于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终结者,能与终结者们直接进行正面对抗。

丹妮·拉莫斯(娜塔利娅·雷耶斯饰)则是这部电影中人物成长弧线最丰满的一个角色,有着前后递进式的自我觉醒历程,并非是简单的救世主。她其实综合了第一部中的刺杀目标莎拉和第二部中的刺杀目标约翰的双重身份。这也是为什么莎拉刚见到她时说她是“另一个莎拉·康纳”,而在电影的后半段又改口道:“你就是约翰”。

也许有人会觉得《黑暗命运》的剧本,在时间旅行的设计上稍显传统,不够创新。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剧本其实是非常工整且不缺巧思的。

三个时空中的故事线索,其实紧密地联结在一起——1998年的仇恨、2042年的恩情,让四个主要人物之间不断地产生因为时空错位而造成的“情感落差”。这种落差暗藏在大量的动作戏码之下,却一直在持续发热,令人无法忽视。

剧本中的人物设置也下了不小的心思。“I won’t be back.”这句话,是这部电影的题眼。无论是有了人性、与家人共度一生的T-800,还是年轻的新角色“改造人”格蕾丝,都说了这句台词。那两个段落不仅是电影的动情时刻,同时也构成了这两个人物双重的对于牺牲与告别的互文,两种不同却又何其相似的“回不去”。而这也让系列的粉丝如我,感受到了这部有着“谢幕意义”的电影中所包含的情感力量。

当然,《黑暗命运》的动作戏是值得一提的,它还原了整个《终结者》系列的精髓。其中有四场打斗场面特别突出,分别是开篇的高速追车截杀、监狱的多方缠杀、结局的密室大战,以及全片最酷炫精彩的——上天入地下水大乱斗。这一长段动作戏的容量极大,在整个系列中,都算得上是质量很高的动作戏。

本部中的反派人物REV-9,堪称整个系列的“最强反派”TOP3。他是具有金属骨骼的T-800和具有液化金属的T-1000的“究极混合”版,不仅浑身上下都是武器,而且可以分身成两个不同的实体。REV-9饰演者加布里埃尔也表示,他“在李小龙的身上寻求角色灵感”,演出目空一切的霸气感,给人冷绝的印象,还是够来劲的。

作为系列正统重启的新开端,《终结者:黑暗命运》在情怀和品质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它值得被每一个曾经被《终结者》震撼的影迷,当作真正意义上的《终结者3》。


情话绵绵


《终结者:黑暗命运》给全球影迷带来的最大期待是:卡梅隆以监制身份回归,参与了最终剪辑,甚至还力邀《审判日》的女一号莎拉·康纳(琳达·汉密尔顿饰)重返银幕,与施瓦辛格联手带来一部货真价实的《审判日》正牌续集。但是,就如同老年“莉亚公主”和“天行者卢克”强行回归《星球大战》一样,我们宁愿让一切记忆都停留在逝去的时光中。

这确实是一部让人不忍苛责,但又无法进入状态的电影,即便本着回味童年、找寻情怀的目的去看,也很难从中得到基本的审美愉悦。归结起来,《终结者:黑暗命运》讲述的依旧是一个末日救未来的常规故事,升级版的Rev-9机器人,论本事确实比28年前的液体帅哥长进了八丈高的段位,但全片,充其量只是一场无比漫长的追逐大战和一篇匆忙的时空概念大注解。至于到底是谁承受了“黑暗命运”,相信我,没有一个人会在意。

影片由曾执导过《死侍》的蒂姆·米勒坐镇,但这位擅长将恶搞喜剧与动作元素完美结合的导演,并没有为《黑暗命运》带来什么有趣的干货,他所做的,只是想尽办法烧掉预算,扔出海量疯狂镜头和爆炸场面。

当开场的追杀戏几乎让电影情节停摆时,琳达·汉密尔顿出现了,她依旧是个沉默、强悍、如谜一样的女人,她似乎可以扭转影片跌落俗套的局面,但可怕的是,琳达阿姨和之后出现的施瓦辛格,都只是这条单一、苍白、潦草的叙事轴上的糖葫芦而已,决战之后尘归尘土归土,施瓦辛格那句“I won’t be back”竟没勾起一丝泪点。




虎娃娃看电影


《终结者:黑暗命运》的热映再次引发一波怀旧潮,很多老粉看完后都热泪盈眶地表示:这是最“原汁原味”的“终结者”。这个评价引人深思:“原汁原味”一方面说明续作完美复制前作的风格,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没有任何新意。

豆瓣评分印证了这一想法:从最初7.7高评分降到了7.2分,票房也不尽如人意,上映三天总票房1.47亿元,这对于一部经典电影来说并不算一个好成绩。

举个例子,今年热映的动作大戏《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首日票房即破亿,同样是IP衍生品高下立判。

从中也能看出,虽然很多观众愿意为情怀买单,但《终结者:黑暗命运》的含金量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好,下面就来分析分析这部电影:

|《终结者》为什么成为经典IP?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人愿意为《终结者:黑暗命运》买票的主因是奔着《终结者》这一经典IP,这就不得不探讨《终结者》为什么会在众多科幻片中脱颖而出。老实说,如果《终结者》在今天上映,我并不觉得它会成为经典,但如果在1984年上映,则注定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当时,它的创意与特效都是超前的,给了观众前所未有的震撼感,还有巅峰时期施瓦辛格的肌肉也为这部电影大大增色,与角色完美契合。

时间退回到1984年,卡梅隆与施瓦辛格在电影圈都默默无闻。卡梅隆有一颗脑洞奇大的大脑,而施瓦辛格有一身无与伦比的肌肉,结果,两人一组合便创造了影史奇迹——《终结者》。

那时,连智能手机都不存在,年仅30岁的卡梅隆却脑洞大开构思出了“未来世界智能机器人与人类大战引发世界末日”以及“时空穿梭”这种奇葩剧情,这种富有新意的设计顿时吸引了无数观众,而施瓦辛格冷酷的面庞与彪悍的身姿一看便是“终结者”的不二人选,只需本色出演便能令人肾上腺飙升。加之,卡梅隆利用艺术手法为电影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真实感、紧张感,使电影获得空前成功。

所以,《终结者》第一部成功的关键可归为两点:“新奇的剧情”与“施瓦辛格的肌肉”。

影片爆火后,卡梅隆与施瓦辛格在好莱坞声名鹊起,六年后,合作第二部《终结者:审判日》。

剧情换汤不换药,但不同的是,鉴于施瓦辛格在第一部中的优异表现及商业价值,将他由坏蛋变成了好人。

此外,为了吸引观众卡梅隆还做了两点创新:其一,特效全面升级,一改首部因控制成本而造成的画质粗糙感;其二,设计了一款拥有变身能力、化手为刀的液体合金机器人——如今,大家在科幻片中看到太多骇人的怪物,但在当时这种液体合金机器人的设计还是蝎子拉屎毒(独)一份,唬住了很多观众。

而施瓦辛格皮衣、墨镜、机车、长枪的炫酷造型也不出意外的再次引发粉丝尖叫。

由此,《终结者:审判日》成为“终结者系列”不可逾越的巅峰,不仅评分最高,而且在全球揽获五亿美元的超高票房。

所以,《终结者:审判日》的成功可归因为:“升级的特效”、“创新的液体合金机器人”以及“施瓦辛格的肌肉”。

抛去乏善可陈的3、4、5部赝品,总结完前两部的成功原因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卡梅隆力捧的正宗第三部《终结者:黑暗命运》含金量不高。

|科幻片的成功在于“前卫”与“创新”,否则,将失去吸引力

不难看出,《终结者》第一、二部成功的根本原因可概括为两个词:“前卫”与“创新”。

当然,不可否认,施瓦辛格也是“终结者”成功的关键,但从电影成就来讲,终结者之所以成为经典与其前卫的构思与不断创新分不开。

无论是第一部新颖的剧情设计,还是第二部的视效、液体合金机器人,它们都是超前的,是那个年代的观众所前所未见的,而作为一部科幻片,前卫与创新是生命力的源头,这也是为什么卡梅隆后期作品《阿凡达》成为爆款的原因。

卡梅隆科幻力作《阿凡达》

可《终结者:黑暗命运》在这两点上明显没有任何突破,完全没达到卡梅隆作品的及格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电影就是好莱坞贩卖情怀、收割票房的“鸡肋”作品。

其一,在剧情上仍是老套路。

讲得都是未来世界智能机器人与人类大战引发世界末日,终结者与守护者穿梭时空展开较量,唯一不同的是智能机器人的组织由“天网”变成了“军团”,刺杀对象由人类领军者的母亲,变成了人类领军者本人。这样的设计在科幻题材越来越多元的今天并不出奇,莫说电影,就是网络小说也把这类题材写得近乎泛滥;

其二,终结者REV-9综合实力令人失望。

影片中的终结者REV-9仍然是液体合金机器人,虽然老是打不死,看着挺吓人,但在性能上与第二部中的终结者T-1000没有太大区别。唯一多了分身、控制电脑的技能,所以并不能给观众更新鲜刺激的感觉——毕竟这个年代的观众已见过太多的科幻怪物,REV-9显得很寻常,如果编剧能够发挥脑洞,赋予REV-9更加前卫、更加意想不到的技能,效果应该会更好;

其三,虽然视效有所升级,但在科幻片日新月异的今天并不算出类拔萃。

这点显而易见,单同我国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相比,《终结者:黑暗命运》的视效震撼感就差了不止一个档次。飙车、飞机上的打斗戏更没有“速度与激情”系列来得过瘾。

所以,《终结者:黑暗命运》在今天的科幻片中实属寻常,唯一剩下的就是“施瓦辛格”、“琳达·汉密尔顿”再次回归的情怀牌了。

但实事求是地说:施瓦辛格自打成为肯尼迪家族女婿,并一门心思当州长后就压根没怎么用心拍过电影。从《终结者》第三部以后,州长基本上就是打酱油,本部电影也是如此,除了拿起墨镜又放下,在结局说了一句“I won’t be back”之外,再无亮眼表现。

这让我想起成龙大哥,同为动作明星,敬业精神迥然有别。

当年,成龙大哥声称拍最后一部玩命动作戏《十二生肖》,为了拍好,一把年纪真刀实枪搏命,跳伞、从山上滚落等惊险戏份不用替身,亲自完成,令人动容。虽然,施瓦辛格的年纪比那时的成龙大哥要大,但作为影迷还是很希望他在谢幕时展现更多的风采,而不是在电影中打打酱油,从这点看,成龙大哥要实在得多。

《十二生肖》里搏命的成龙

反倒值得表扬的是琳达·汉密尔顿,63岁的她风采不减当年,完美演绎了一个酷逼老太太,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电影一大亮点。

除此之外,硬要说亮点的话,那就是女性取代男性成为绝对主角,从中体现了女性解放、女权独立的思想。尽管如此,整部影片的综合质量仍远远低于预期。

这就引发了又一个问题:经典IP改编的续作是否真的无法超越前作?如果这个魔咒是真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成绩不理想,倒是有情可原。

但答案是否定的。

拿“速度与激情”系列为例,这部电影是典型的商业片,并且剧情套路相似,但通过动作场面的持续升级、肌肉型男的碰撞,不断给观众感官上的新刺激。

同时,为了给观众更好的心灵感受,导演不断升华故事的主题,探讨“友情”、“亲情”、“家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续作中也出现了超越前作的高评分作品。

所以,《终结者:黑暗命运》并不是无法成为上乘佳作,而是片方压根没想花功夫将它打造成精品,而走了更简单的“情怀路线”。

这就不得不说现今片商的鸡贼 :老是拿情怀割韭菜,却不出真东西,不断榨取经典IP的价值,可惜的是,很多电影连“情怀”也没卖好,虎头蛇尾,毁灭了观众的美好印象。

当然,不可否认,“情怀”也是亮点,毕竟能让观众想到很多童年回忆,从这点看《终结者:黑暗命运》是及格的,但对于卡梅隆这样优秀的大师来讲,却是远远不及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