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2019中西部优势特色学科管理高峰论坛暨渭南市第二医院建院75周年(光明廿载)学术论坛侧记

渭南日报 记者郑直通讯员李璐 雷牧云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1月2日,位于渭南市城区朝阳大街东段的渭南市第二医院内人流如织,比肩继踵,胜友如云。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渭南市第二医院、渭南市医学会联合主办的“2019中西部优势特色学科管理高峰论坛暨渭南市第二医院建院75周年(光明廿载)学术论坛”在该院学术会堂隆重举行。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全国知名医院的专家和管理者及西部省份各级医院管理者逾30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学科发展、眼保健与眼病预防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度讨论,力求为万千眼疾患者点亮“光明世界”。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论坛现场

精心办盛会开门“迎远亲”

今年正值渭南市第二医院建院75周年,同时也迎来了“院中院”眼科医院建院20周年。高峰论坛开幕仪式上,渭南市第二医院院长徐兆宏,卓信医学传媒集团副总裁、《中国医院院长》杂志副社长黄向东,渭南市医学会会长田生华先后致辞。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渭南市医学会会长田生华致辞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公立医院改革与管理研究室主任黄二丹授课

风雨磨砺二十载,励精图治为光明。作为高峰论坛东道主,徐兆宏向与会领导、嘉宾和医学大咖等人员介绍了渭南的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简要回顾了渭南市眼科医院发展历程。他饱含深情地说:“在20年的时间里,渭南市眼科医院从一个小科室成长为专科医院,从带动渭南市第二医院各学科发展到引领推动渭南地区乃至秦东地区专科发展,直至成为中西部地区专科实力雄厚的医院之一,每一个稳健步伐的迈进,每一个医学成果的取得,均体现着二院人的团结和拼搏,均凝聚着眼科人的心血和智慧。”谈到医疗行业日后发展,徐兆宏信心百倍地说,历经70年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迈入发展的新时代,迎来了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医疗新发展。他坚信,在各位专家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只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挽起袖子加油干,“健康中国”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西安市第四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李兴洲授课

卓信医学传媒集团副总裁、《中国医院院长》杂志副社长黄向东对渭南市第二医院建院75周年暨“院中院”眼科医院光明二十载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学科建设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在医院的发展中起着榜样性、带动性的作用,是医院的品牌标志,也是医院的实力担当。渭南市第二医院的“院中院”模式,经过20年的励精图治,已经成为地市级医院以学科建设推动全院发展的新模式、新样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科建设的发展精髓,在优势学科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高峰论坛活动既是优势学科建设的一次集中研讨,也是中国医影节定期开展标杆学习的一次有益尝试,殷切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医学界形成一股力量、一种势能,助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卓信医学传媒集团副总裁、《中国医院院长》杂志副社长黄向东致辞

渭南市医学会会长田生华代表医学会对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近年来,渭南市第二医院无论是内涵建设还是外延建设,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渭南市眼科医院作为渭南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有效推动了全市以及周边地区眼科学的发展,受到了学科同仁和社会各界大力赞扬。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将全市医院的综合管理和眼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服务百姓,助力健康渭南作出新的贡献。同时,他强调并勉励渭南市第二医院要站在新时代新的征程上,有效运用当前抓好眼科事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和条件,紧紧围绕服务政府、服务百姓、服务会员三大任务开展学会工作,把全市的眼科事业做实做好、做大做强,奋力书写眼科行业发展的新华章。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高手抛高招管理论坛“有特色”

特色学科管理高峰论坛会上,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公立医院改革与管理研究室主任黄二丹、西安市第四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李兴洲、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邢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原党委书记宋茂民、渭南市第二医院院长徐兆宏等眼界医学大咖围绕学科建设与发展,根据个人丰富经验,纷纷倾囊支招。

在“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卫生服务下,大医院经济运行和行为模式将发生剧烈变化。业财融合的精细化管理、调整学科重点、大专科设置、作为平台开展对外合作都将是重要方向。黄二丹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学科建设不再是医院自己的事,而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

李兴洲认为,临床学科发展正面临以重大疾病、重要器官、关键技术为引领,向综合化、亚专业化两极发展;由重点发展技术特色和临床应用,向科研、教学、学术平台化方向发展;由注重学科带头人与梯队建设,向人才队伍多元化发展;由注重资源投入与经济效益,向学科规范化发展。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原党委书记宋茂民授课

多学科协作(MDT)日渐成为学科建设与管理的一大利器。“多学科诊疗一定是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获益最大化,确保治疗的科学性、一致性、协调性和最优的效价比。”邢沫以肿瘤诊疗为例分析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意义。她认为,肿瘤诊疗的特点决定了其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多学科协作模式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

好的学科成就知名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无疑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宋茂民认为,院党委肩负学科定位与规划、选拔(引进)和培养人才、支持学科带头人开展工作的重担,应该负起学科建设的责任。而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则负有主动建设的主体责任,包括团队建设、确定专业方向、制定学科发展战略等。

“突出特色学科建设,引领医院全面发展。”徐兆宏向与会人员解读了渭南市第二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密码。他说,渭南市第二医院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设备配置、全面开展业务等助推眼科医院发展。目前渭南市眼科医院已形成由5个临床科室、1个手术室、1个门诊部(8个诊室)、1个激光近视治疗中心和1个视光学中心组成的亚专科齐全、技术领先、设备一流的发展格局。当前医院正以“1+2+X”模式为引擎,着力培植重点学科,强力打造特色学科,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授课

近视咋防控专家“有说道”

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基线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3.6%,全国近视防控形势严峻。青少年近视已成为影响整个中华民族下一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学术论坛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副院长魏文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张文芳、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副主任孙伟、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伍晓艳等眼界大咖,紧扣眼科学术前沿、技术诊疗等课题共同论道。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眼科可门诊开展的手术项目较多,住院手术相对时间短、出院快,患者全身情况相对稳定,以显微手术为主,护理简单。这些特点决定了眼科手术更适合日间开展。魏文斌介绍了北京同仁医院自2012年起探索的眼内注药、白内障、小儿全麻查眼底等日间手术的经验,为眼科行业医院(专科)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眼科领域新技术同样引起关注。张文芳带来以“多光谱在PCV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初探”为题的报告。她分析后认为,多光谱成像技术在妊高症视网膜病变各个阶段均具有诊断价值,尤其在硬性渗出、视盘水肿、视网膜脱离等方面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副主任孙伟授课

孙伟结合山东省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推进计划》,分享了如何探索建立中西医结合近视防控临床协作模式及长效机制指导学校和家庭共同推进近视防控工作的经验和感悟。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快速流行?”伍晓艳表示,虽然目前近视病因远未阐明,但可以明确的是健康教育、可控性因素(户外活动、提高光照)的控制、延缓儿童近视的公共卫生措施势在必行。她认为,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友好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动、规范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科学诊疗与矫治等近视防控国家推荐技术的推广将有利于青少年近视防控。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伍晓艳授课

医术、学术,需要的是精雕细琢的临床态度。对医术的无限追求,是一份匠心的坚持。徐兆宏表示,此次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医院整体发展以及特色学科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对中西部医院,特别是对基层医院在提高自身能力、加快业务发展、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同时,为大家开阔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与会同道也将通过此次大会聚智凝力、探讨发展,交流互享、共同提升,更好地为广大群众的眼健康保驾护航,为实现“健康中国”不懈努力!

“院中院”模式备受关注 大咖齐聚渭南“开眼界”

学术论坛结束后,与会人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渭南市第二医院。众人“零距离”了解了该院75年尤其是近20年来“院中院”渭南市眼科医院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对医院整体环境、文化建设以及眼科等特色学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