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詩歌格律就不要寫詩,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趙國風采


我很討厭那些懂點詩律而諷刺反對別人寫詩寫詞的人。怎麼那麼討厭。


文61200


看了這個提問,啞然而笑。格律詩始於建安之後盛於李唐,若不懂詩歌格律就不要寫詩的話,那麼從《詩經》到建安間近兩千年曆史長河中便沒有詩人了。這麼簡單的現實與道理,不待辯便知其謬。

需要說明的是,既然有這樣的提問,必有其滋生的士讓,也擁有以此種理念為傲視詩壇,自為至尊的陽春白雪之人群,在他們眼中無格律即不為詩,自以為掌握了詩歌入門之鎖鑰,舍餘者誰?客觀的看格律詩是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詩壇上放射出燦爛的異彩,尤以杜甫的《登高》為凌絕之作,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對仗之工整,意境之沉鬱,曠世絕代,無出其右者。

說罷格律來歷,再看今人格律詩作,有邯鄲學步,東施效頻的感覺。我曾看過當今一著名詩人的詩集,其中之格律詩,從頭到底,就一個調子,格律沒有問題,韻腳也無問題,也有部分對仗,讀起來也還順口,就是味同嚼臘,不要說一杯老酒,淡茶都算不上。如果格律詩都寫成這樣,實在看不出有什麼高人一等,指點詩壇的優勢。

我認為,詩舒情詩言志,一首詩的優劣只要壓韻無問題,重看內容,情調,意境,起承轉合即可。不必以格律之枷鎖桎梏,無病呻吟,為合格而削足適履,為合律而刻舟求劍了。


雙樵\n


我不同意,

寫詩不懂格律、平仄就不要寫詩,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我們中國人,用自己的漢字文化,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有什麼不行的?

不懂格律與平仄,我們也沒用社會資源去學習,同時也沒浪費社會上的一點時間,只是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實現自己的個人愛好。

文化多源化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請不要用專業水準去衡量每一個創作者!每一個業餘愛好者,雖然在寫詩的格律、平仄、押韻上有很大的區別,但是也是一種個人興趣與愛好。

現在詩與古詩有很大的區別,古詩對格律、平仄、押韻有嚴格的要求,但是古時候,沒有飛機、沒有航母、同時也沒有航天事業,現在寫詩就可以加進去。



春華745944080186


對於這個問題,本想一直做個旁觀者,可每次看到又有一種衝動,甚至想大發感嘆和感想,可後來冷靜下來一想,犯不著。因為,在過去的新文化運動的改良中,是將舊的東西,當作批判和有所保留的,也就是說,合理的繼承和發揚……;因此,你按照舊體寫詩,也沒有錯,別人按照常規寫詩,或者說是,超常規寫詩,更沒有錯,要說別人錯了,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都錯了!包括語言和文字都錯了,或者說是,我們都沒有錯,是語言和文字錯了,再或者說是,語言和文字沒有錯,是我們錯了,錯就錯在文字如路,這條路也能走,那條路也通,另外一條路更好走,真是條條通大海……

在這裡,就這個問題,不談是非,只從文字、社會和大眾的角度來談一談自己的一點膚淺的認識。

首先,語言和文字是一種工具,它是為社會、大眾、生活和工作,等等,服務的,它不是哪一個人和某個群體的專利、固化、專營,更不是某種意義上的私有財產,因此,文字和語言的表達,其實質和核心就是為社會、大眾、生活服務的,不是少數人用來炒著玩的,更不是玩物!其後面的話不用多說……

其次,題外話。如,《亮劍》裡的李雲龍,在攻打城樓時,還傻子般的只用小米加步槍?而不用身旁的炮?……;再如,馬和驢相愛,生下了騾子,而騾子呢?永遠沒有了生育能力……

再次,在過去,曾經聽說過,那時搞這東西,就是由於嫉妒前人和身邊的人,而挖空心思想出來的主意。也可以說是另立山頭,自封為王,就如現代興起的什麼私人會所……

總之,無論什麼體裁,都不能違背語言和文字的真正的核心意義和實質所在,否則,就將是背道而馳,令社會和大眾所唾棄!就這個單純的問題來看,甚至是可笑!可悲的!這毫無疑問是走回頭路!排斥異己,是阻礙其發展!是沒落的!更是沒有其思想靈魂和道德可言的……

學問,永遠無止境,做學問,只有端正學風,才能夠發揚光大,更好的為社會和大眾服務……



看了這個問題,我想到一事,老百姓不懂大米的化學成分,那麼老百姓可不可以吃飯呢!如果人非得要弄清大米的化學營養成分才能吃飯,那很多人就該餓死了。同理,不懂詩詞格律就不能寫詩,那詩詞就走進了真正的象牙塔,成了小部分人的專利,那我泱泱大國,還有什麼文化可言?

大家知道,我國詩歌起自《詩經》,然後經歷了楚辭漢賦,樂府,這些都是沒有格律要求的,想寫就寫,直抒胸臆,出現了很多優秀的詩人。到了唐朝,才慢慢形成了詩詞格律。李白時代,格律還不成熟。所以李白的詞,只有一首菩薩蠻。杜甫時才形成了格律詩。格律詩的形成,對於規範化寫詩,有促於詩詞的精細深化,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百姓寫詩的積極性,實際上是詩詞向貴族化發展的弊病。綜觀唐宋以後,老百姓可不買格律詩詞的賬,也是想寫就寫,信口拈來,其中也有很多好詩,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五四以來,提倡白話詩,古詩詞受到一定冷落。在當今百花齊放,萬馬奔騰的時代,你說不懂詩詞格律的人不要寫詩,真有點不合時宜。現在懂格律的人可以寫格律詩,不懂格律的人可以寫自由詩,各隨其便,只要具有詩味就行。正象吃飯一樣,懂大米營養成分的人可以吃,不懂大米成分的人也要吃,道理是一樣的。


夏冷


從古到今,在浩瀚無垠的詩歌海洋中,只有極小數的講平仄對仗的格律詩,絕大多數的詩歌都不受平仄對仗限制。

古代形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及以上的詩都不受平仄對仗的約束。只是到了唐代,在古詩五言詩、七言詩的基礎上,形成了平仄對仗押韻的絕句、律詩。現代新文化運動提倡寫不受平仄約束的自由詩。

我認為應尊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工作方針,從實際情出發,根據各人的興趣愛好而選擇寫詩的體裁,可寫古代形成的不講平仄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詩,可寫現代提倡的長短句不限的自由詩,律詩、絕句愛好者也可寫律詩、絕句,但要嚴格遵守其規則,不能掛羊頭,賣的卻是狗肉,有的人寫的五言、七言詩,並沒有嚴格按律詩、絕句的規則寫,卻以律詩、絕句相標榜,這種作法是錯誤的,也會令人恥笑。

"不懂詩歌格律就不要寫詩"是極端錯誤的言論。


夕陽紅155908541


中華文明有五千年的歷史,詩歌起源於先秦,逐浙從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詩發展而來。注意是先有古體詩後有格律詩。

關於不懂詩歌格律就不要寫詩,本人嚴重不認可,在晉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寫的春,夏,秋,冬四季歌中。好像沒有一首格律是與“五絕”相符的。但那優美的詩句,讀起來卻朗朗上口,美幻絕倫。其中的夏歌是:

朝登涼臺上

夕宿蘭池裡

乘月採芙蓉

夜夜得蓮子

這美妙的意景,流暢的音律絕千古。

在近代也有很多優秀的,不依格律寫出的詩句。如“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對於上述二位大師級才子的詩句,我只想說大寫的服,再也不敢去亂評眾友友詩詞中的平庂、對仗等等……






太陽神大地


不懂格律就不要寫詩,持這種說法的人本身就不懂格律。在格律詩出現之前,就有民歌,古風,樂府等,包括《詩經》,《離騷》等也不講究格律,我們總不能說那不叫詩吧。唐代出現了格律詩,也並沒有影響不講格律的詩歌創作和流行,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杜甫的三吏,三別等,李白的歌行體詩更多。這樣看來有格律詩之後,這些大家也照樣可以寫不講格律的詩,誰能說李白、杜甫、白居易做錯了。近代又出現了白話詩,其間不乏上乘之作廣為流傳。詩歌作為文學體裁的一種,其樣式也多種多樣,格律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應該繼承發展,但不能因之否定其他詩歌樣式。詩歌園地也應該百花齊放。


老馬識途173246722


看著大家討論得熱鬧,不由也想說上兩句。

詩以言情,詞以言志。【詩】凡三百零五篇,集春秋前代詩之大成。詩起源於民間,起源於勞動生活,因此詩的根基在民間。只要是抒發情感便於吟誦又朗朗上口的,我便會認為是詩。

不過李唐兩宋時代對詩詞的界定限制,

詩詞儼然成了文人騷客宮廷貴族的東東了。要說的是格律詩是詩中精品,詩與格律詩不是敵對的,但格律詩引領風騷。涉略一下格律,多少了解一點格律知識,對寫詩還是有幫助的嘛。


晴空一鶴46


不懂詩詞格律就不要寫詩,這句話跟不會畫油畫就不要畫畫、不懂微積分就不要做數學題、不會彈鋼琴就不要拉琴一樣荒謬可笑。

格律詩詞只是古典詩歌的一小部分,代表著古典詩歌發展的小高峰,只是詩歌海洋中的一朵小浪花,而並非全部。所謂的格律其實也並不深奧,只要有初中文化水平,不腦殘,肯下功夫,三週兩週就能弄明白;如果有良好的詩歌素養,一月兩月,勤學苦練,也能做得象模象樣,風生水起。

筆者個人在入住頭條以前,從未寫過詩,對格律也只似懂非懂。去年入住頭條後,在與頭條朋友天天玩對聯的過程中,努力惡補格律知識,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雖然離詩人水平還相距甚遠,但總算能哼幾句。

所以我只想說,不論詩歌詩詞,並不是文人雅士的專利,胸中有愛、心中有情、眼中有淚,任何人心底就一定有詩,就算腦癱也不是障礙,只需把她化成文字,一定能動人心絃,與人共鳴,收穫快樂!

山高休仰止,

路險亦從容。

一介揹包客,

今朝我是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