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刷朋友圈,发现很多人都设置三天可见,这些人是什么心态呢?

苍苍爱写作


很多人都说可以通过朋友圈就知道这个人,这些都是啥扯谈的,有些人发美食撒狗粮,就说这个人爱作,有些人嗮一下金银首饰,就说这个人贪慕虚荣等等。

不知道这些人怎么了,是吃饱没事做还是干嘛,发朋友圈,纯属是表达当时的心情,为了留念和回忆。

如果不爱看就直接设置不看就可以了,哪有那么多什么心不心态的。


不为打翻的酱油而哭泣


朋友圈三天可见,我觉得这没啥啊!三天可见好像是微信默认设置这样的,要一定要说什么心理,只能说他们的懒得改,我的微信以前升级后就是自动默认设置三天可见,后来看了好多人说设置三天可见的人都怎么怎么的。后来改成所有人可见,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有些人啊!总喜欢自己加戏,拼自己意断看了朋友发的图片文字什么的就觉得这俩有事啥的。

就说前几天加一个女孩,她看了我朋友圈,刚好我朋友圈第一条动态是和我表姐亲姨的照片,愣是说我表姐是我老婆,给她解释了也不听,后来我把她删了,这种人太会自己加戏了,让人很无语。

我觉得吧!可能有的人不想让别人知道或者误会自己,还要解释一通太麻烦,还不如直接三天可见比较省事。




90chen宗定星满天


这中国语言比较神奇,比喩题主所言:设置三天可见。我想弱弱的问一句:是三天后可见还是三天内可见?

倘若三天内可见,也就是个期限设定。那意思很明显,就三天,时间长了,就是明日黄花蝶也愁了,新鲜劲一过,也就索然无趣。这是督促朋友重视自己的辛勤劳动。这辛辛苦苦弄了个视频或者是一段有趣的文字,在朋友圈子里显摆显摆,挺好!

我就对发朋友圈不设限,爱怎么看就怎么看,无论走着,躺着,跑着,跳着,哭着,笑着,甚至于蹲厕所里,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干嘛设置这些东西呢?朋友圈里的朋友能拿出宝贵的时间,在朋友圈浏览一下,我感觉是无比荣幸之至的事情,这一设限,便显得薄凉了许多。

倘若三天后可见,这是无限广袤时效原野,往后余生怎么看都可以。当然,这是瞎搿。至于设限三天可见的属于何种心理状态,这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了。这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穿农戴帽,各有所好。实在忖度不出是个什么道道,也恕我拙笨,也可能我不是学心理学的,无法正解。

再说了,眼巴前这些日子全耗在今日头条啦,根本就没有余暇光顾微信,球球,凡是挤出来的时间,全在头条上悦读了。我不得不说今日头条上的名家大咖们的作品真好!耐读!给我启迪的同时,也赐予我活人的本事。睿智了脑瓜子,开窍了心智,获益良多。

其实,微信朋友圈就是个互相逗乐的圈子,有那份闲工夫还不如上头条,在头条里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值得人们深刨细挖。

这不算跑偏吧?


一滴水978


[cp]当代成年人的发泄方式:换头像,删朋友圈(或三天可见),换封改签名。

是的,成年人用这种微不足道的方式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很多话是不能够说出来的,毕竟你是个成年人啊。

有人说,换头像换聊天背景换朋友圈封面换签名,把这些全都换成新的感觉,心情也可以变新。

有人说,朋友圈三天可见,可以消失一个月不爱笑,不爱讲话,可以一个人发呆,一个人去散步、跑步,一个人在家里躺着一天,听一天的歌。

还有人建议,你特别烦的时候,先保持冷静,或者看一部开心的电影,或者喝一大杯水;

不要试图跟朋友聊天,朋友是跟你分享快乐的人,而不是分享你痛苦的人,不要做一个唠唠叨叨的抱怨者,从现在起,要学会自己去化解,去承受。

我想,大多数的人大概是想去找人倾诉又发现大家活的都很艰难,于是一个人在夜里默默地失眠到天亮。于是,听歌,吃东西,换头像之类的方式就成了大多数发泄情绪的方式,而哭呢,哭也是一个人偷偷地哭。

成年人只能在朋友圈发那条“我太难了”的视频,玩笑一般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Gong小姐工作室


1.生活状态有变化。

朋友圈是展示个人生活状态的窗口。也许他最近更换了工作,有重要的事情筹办,不希望新环境的同时领导看到曾经的工作状态。

2.情感状态有变化。

同上。

3.个人成长。

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会在个人认知、思想见解等方面获得跃层的突破。例如,不再会发自拍求赞,但不舍得删掉曾经的自拍;不再发微商图片,但是删掉的工作量比较大。

4.加的不认识的人太多

因为不熟悉的人太多,分组比较麻烦,干脆朋友圈三天可见。


夏澄心


设置三天可见动态,不需要查看太多,每天发圈可见就行,至于什么心态?理由只有一个,搬运视频图片作为货源,骗起用户下单收款后直接拉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