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5年,6轮融资,裁员300:每次危机背后,暗藏着更大的机会

最近,有脉脉网友爆料,Keep近日突然裁员300人以上。

10月24日,程序员在自己的节日,满心欢喜地去上班,却意外收到了裁员通知。

2点通知,3点谈话,4点走人,一切都太过突然,让人来不及反应。

之后还有不少前keep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自己通过校招进入公司,但工作没多久就被裁掉,接下来通过社招很难找工作,无奈只能接受事实。

成立5年,6轮融资,裁员300:每次危机背后,暗藏着更大的机会

这一消息让外界颇为惊讶,此前,Keep是健身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之一,成立5年,就累计完成了6轮融资。

第二天,鉴于网上的关于Keep大裁员的浪潮越来越大,Keep方面不得不针对此事做了正面回应:网传300人不是真实数据,这轮人员优化实际占团队总人数800人的10%~15%。

并且,还给出了人员优化的理由:“Keep目前在快速成长阶段,没验证通过的业务及时关掉,绩效差的进行优化,是合理的组织调整和优化现象。”

但这也间接印证了被裁员工的说法。

成立5年,6轮融资,裁员300:每次危机背后,暗藏着更大的机会

1

裁员就是这样的,悄然无声地来,从不和你商量。

Keep的裁员,让我想起了前几年的联想裁员事件。

被裁员的员工具体记录了当时的场景:“昨晚,公司的研究院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有20多位负责的相关的中层经理参加,我才清楚了整个裁员过程。

12月28日启动计划,29日讨论名单,30日提交名单并让HR审核,31日面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而且必须在31日全部面谈完,这样才好发工资。

裁员就在两个小会议室,进去的人,领导首先肯定他过去的成绩,然后解释战略裁员的意思,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无力,进而告知支付的补偿金额数,然后递上所有已经办好的材料,然后让他在解除劳动关系合同上签字。平均每个人20分钟。”

似乎一切都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压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互网是近些年发展最快的行业,但是这个行业发展得快,消失得也非常快,所以经常会出现裁员的事情。

据不完全统计:

2019年,京东裁员8%;滴滴裁员15%;ofo裁员50%;科大讯飞裁员30%;腾讯裁员10%;华为停止社招;阿里裁员优酷团队;3M裁员2千人;联通强制提前退休;美团(上海点评技术部)裁员50%;苏宁裁员10%;知乎裁员20%;36氪裁员30%...

还有趣店、58到家、人人车、滴滴、唯品会、锤子科技等。

裁员浪潮一波接一波......

公司的裁员技巧也是越来越丰富,很多企业顾及底线会主动提出或者承认“裁员”,但也有很多企业会变换着策略,“明枪”当成“暗箭”。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职场人发帖哀叹:老板不裁员,只放假,怎么办,不给补偿,不给发薪水,就耗着,怎么破?有没有经历的?自己辞职的话,就一分钱都没有了。

沈老师了解到,如果公司主动放假,可以只发当地最低生活保障,但那个没多少钱。

而且正常放假,仲裁不成立啊,国家也是允许放假,只开低保的,低保没有多少钱,仲裁没有意义啊,公司不裁员,员工没法要补偿啊。”

如果公司持续半年这样呢?一直放假,不给钱,不裁员,你挺的住吗?

成立5年,6轮融资,裁员300:每次危机背后,暗藏着更大的机会

2

沈老师总结了目前互联网出现裁员的主要原因有:

1.公司需要通过平薪甚至降薪的方式,招揽到更优秀的人才,实现内部人员优化。

2.公司内部业务线调整,某些业务线裁员,某些业务线招聘。

3.裁掉会说的,招来会干的。

某员工在一家企业呆久了成为老油条,这些人呆在舒适区不思进取,降低企业效能。

这时候,企业会将这些人“一锅端”,而招来工作热情高、效率高、业务水平高的“三高人群”。

从以上三个公司裁员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无论是否是因为企业效益出现了问题,职场从来都是优胜劣汰的。

所以,与其说是裁员,不如说是淘汰。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资历老,在公司服务年限长,认为没功劳也有苦劳,不管公司怎么样也始终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以至于在稳定的岁月中,很多丧失了警觉。

但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我们在公司工作,公司给我们钱,我们拿工资干活这基本就两清了。

公司没有义务雇佣你一辈子,你也没有责任在公司服务一辈子。

现在已是2019年了,时代的变化速度,已不再是线形的,而是指数级的。

所以不要觉得裁员这种事情离你很远,18年年底和19年年初那几波互联网公司裁员潮,20%、30% 的裁员力度大到乃至全项目组被砍掉的情况都并不鲜见。

你以为岁月静好,其实是大江奔流,风起云涌。

谁知道哪天情况更差,裁员名额就落到你头上呢!

3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先,如果自身工资不高、家底不厚的,就谨慎购买房产、车子,尽量少用房贷、车贷。

其次,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创业风险还是较高的。如果个人能力不是非常出色,建议还是好好工作。

不过,这不代表着消极应对。工作不是特别忙的,可以抽出时间来搞点副业赚钱。

当然,副业也要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去选择,如果你把自己定位在很窄的范围内,再怎么努力也赚不了什么钱。如果你不知道做什么副业,可以咨询沈老师。

接着,始终要保持适当的危机感,但面对裁员大潮也不必过度的紧张,因为每一次危机背后,都是另一股更强力量的崛起。

从另一方面来讲,裁员的外在危机也可以是我们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面对挫折,有些人会绕着走,但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做事态度、不提高职业技能、不会与人相处,即使换一家企业也无济于事。

这个时代必须时刻具备忧患意识,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未雨绸缪,才能在变化之时临危不乱。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不断修炼个人的心性,提升个人的能力,你的才华才能撑起你的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