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廣水歷史文化之《天一閣嘉靖應山縣誌》,作者顏木馬坪鎮人

《天一閣嘉靖應山縣誌》的主編是明代知名的方誌家顏木(1484——1544)。顏木是廣水市馬坪鎮顏家鋪人,進士出身,曾在許州和亳州任知州,後遭誣陷退居馬坪,絕意仕途,潛心著述。該志完成於嘉靖十九年(1540年),分上中下三卷,繁體字文言文,內容相當豐富。因能力有限。只能簡單介紹,也算是娛樂一下吧。大明王朝是(1368年一1644年)。

湖北廣水歷史文化之《天一閣嘉靖應山縣誌》,作者顏木馬坪鎮人
湖北廣水歷史文化之《天一閣嘉靖應山縣誌》,作者顏木馬坪鎮人

該志中提到應山人善良不爭,多信厚知廉恥,好文多學者。這點的確符合廣水人的特點,無論封建時代的農民起義,還是近代的革命戰爭,廣水都很少有大規模的人參加。廣水自古文人輩出,如今更是獲得了,書法,楹聯,詩詞“三鄉”稱號,這在全國的縣級市中首出一指。

湖北廣水歷史文化之《天一閣嘉靖應山縣誌》,作者顏木馬坪鎮人

應山在該志中被稱為楚之窮邑,在四百多年前的農耕時代,應山雖說坐擁三關之險,但交通蔽塞,商貿不活躍,稱為窮邑也不為過。即使是現在,廣水的國民收入在省內也是中等偏後,看樣子要摘掉“窮邑”的帽子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湖北廣水歷史文化之《天一閣嘉靖應山縣誌》,作者顏木馬坪鎮人

志中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2年),應山只有九百六十戶,六千四百一十五人。到嘉靖十一年(1532年),也只有一千五百五十一戶,二萬六千三百五十五人。這就有點讓人不可相信了,而且對“江西填湖廣”,“麻城過籍”,等史料,沒有半點記載。但是無論從廣水的民間傳言,還是有些姓氏的族譜記載,從明朝洪武年間開始,有大量的江西,河南等地的人移民到應山定居,“江西老俵”的說法就從那時開始的。縣誌中隻字未提,可能是因為這種移民活動不是官府組織的,所以正規的縣誌不便記載。好比如今有許多廣水籍的人,已在全國各地定居,但是戶口還在廣水。如果這樣分析,當時的應山人口應該不止這個數,這是官方繳稅的統計人口。即便是這樣,當年的人口也實在少的可憐,還不足現在的三十分之一。

湖北廣水歷史文化之《天一閣嘉靖應山縣誌》,作者顏木馬坪鎮人

縣誌中對人物的記述大多從宋代開始,那麼宋之前應山的名人是沒有記載呢?還是該志沒有收錄就不得而知了。關於地名,變化不太大,其中多次提到的九女巖,可能就是現在位於隨州境內的巖子河。我老家漿溪店幾百年來道是一直沒有改名,廣辦在那時就設有巡檢司,可見自古就是廣水重鎮。

湖北廣水歷史文化之《天一閣嘉靖應山縣誌》,作者顏木馬坪鎮人

名勝方面,縣誌中提到很多地方,其中最多的一個是寶林寺(是當朝名寺,有很多關於它的文章)。另一個是四賢祠,其中關於重修四賢祠的記載非常詳細,可惜的是1938年10月被日本人的飛機炸燬,同時炸燬的還有離四賢祠不遠的蔡氏祠。

從該志的記錄看,明朝中葉,社會極不安定,有明確記載的動亂就有四五次。最著名的是正德六年(1511年),流賊(農民義軍)從山口入侵,都司馬振率軍迎戰不幸戰死,去任劉知縣被迫屈膝郊迎。次年另一股流賊(農民義軍)再次侵入應山縣城,並且住了三天,殺掠搶劫慘不可言。直到嘉靖十年(1531年)才修建了四處城門,後來又逐年修城牆,並在各個關口增設駐軍。到嘉靖十八年才將城牆基本完善。

該志中還記有兩件奇事,一件是正德二年(1507年),張必顯的老婆崔氏突然長出鬍子,長到五寸多長得暴病而亡,陰曆十月野花盛開。另一件是嘉靖十年六月,劉思祿的老婆樂氏生了個怪胎兒子,頭髮是紅色的,頭上長有肉角,三隻眼睛,手和嘴就像鳥的形狀。

該志中還記錄有當時的賦稅官俸,這對研究那時的社會情況有幫助。總之裡面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仔細查閱。

湖北廣水歷史文化之《天一閣嘉靖應山縣誌》,作者顏木馬坪鎮人
湖北廣水歷史文化之《天一閣嘉靖應山縣誌》,作者顏木馬坪鎮人

編者:天高雲淡(為達到宣傳廣水目的,如有侵權,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