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繼續“交鋒”天氣依舊波動

昨日,天氣竟然意外地有點“暖”,走在市區街頭,雖有風吹來,卻並不讓人感到寒冷,溫度也恰到好處,整體感覺比較舒服。眼下天氣變化反覆,接下來的天氣情況如何呢?記者昨日從市氣象臺獲悉,市區今日氣溫走低,最低溫再次跌破10℃,明後兩日雖略有回升,但有北風的“夾擊”,保暖工作不能鬆懈,市民要隨時關注天氣變化,適當增減衣物。

今日最低溫降至9℃

這段時間我市氣溫起伏不定,前幾天體感溫度較冷,街頭,大家紛紛穿上了毛衫、秋褲、厚大衣等。還沒冷幾天,氣溫又回升了。這不,市區昨日小幅回暖,體感溫度比較舒適,前幾日還冷得驚呼“要穿毛褲”的劉女士,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感慨道“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其實,眼下的天氣變化不定,啥樣的天氣都不讓人意外。

記者從市氣象臺瞭解到,市區今日多雲,北風4~5級,最低溫降至為9℃;最高溫13℃。寒冷的北風搭配走低的氣溫,市民朋友要留意這種變化,適當添衣。市區明日晴間多雲,北風4~5級,溫度小幅回升至11℃~16℃。而到了11月6日,市區多雲轉陰,風力則由北風轉西南風4~5級,最低溫再次跌破10℃,為9℃,最高溫則仍為16℃。

從天氣預報的情況來看,今起三日,氣溫雖然呈小幅回升狀態,但我市仍以寒冷的北風為主,且早晚溫差較大,所以記者還要提醒大家,天氣漸冷易誘發呼吸系統疾病、關節痛、頸椎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因此,保暖非常重要,尤其是肩頸部、手部、腳部等部位。

深秋養生多喝湯水

眼下正是一年中天氣最為乾燥、多變的季節,面對日益漸冷的天氣,市中醫院營養師高梅潔建議,養生要以潤燥、養陰、潤肺為主,可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溫熱食物包括紅棗、蘿蔔、雞肉、羊肉、牛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羊肉、牛肉等並不適合脾胃虛弱或是容易上火體質的人食用,如果食用也要儘量少食。

高梅潔說,對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可以做一些潤燥的滋補湯水。對於沒時間做湯的人,可以在水中適當泡一些紅棗、枸杞、桂圓飲用。

高梅潔為大家推薦了一款潤燥的滋補湯水,主要食材為銀耳、蓮子、雪梨、紅棗、冰糖。首先,將銀耳用清水泡開,將底部泛黃的硬結剔出,然後撕碎備用,一般用三、四朵即可;蓮子需要中間無芯的。然後,湯鍋放清水,水要一次放夠,要留出蒸發的餘地,煮的過程中不可加水。將銀耳、雪梨、紅棗、冰糖放入冷水中煮沸,且要不斷攪鍋,防止銀耳膠質粘鍋。煮開後,關小火熬煮,也要不斷攪鍋。隨後,將蓮子放入鍋中,繼續熬煮,直到銀耳膠化,湯粘稠即可食用。

高梅潔表示,食補大有益處,但並不是所有進補食材都適合自己,應按需進補、適當進補。(威海晚報記者 周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