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新舊動能轉換基金項目推介會成功舉辦60個優質項目集中推介

日前,山東(濟寧)新舊動能轉換基金項目推介會成功舉辦,精準對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等8大重點產業領域,面向省市58家基金管理機構,集中推介60個優質產業項目。推介會現場達成意向投資項目18個,基金投資額23億元。

“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以財政資金作‘引子’和‘酵母’,吸引社會資本聚力實體經濟,主要解決金融供給不足問題、項目選擇精準問題,建立創新創業支撐體系、打造‘雙招雙引’平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峰介紹,基金設立一年多來,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效益逐步顯現。截至9月底,全省政府投資基金投資項目1147個,基金投資826億元,帶動社會投資3134億元。

推介會上,知名專家就不同視角下的基金、行業背景、政府投資基金、市場化運作等幾個方面作了精彩講解;市直有關部門單位就我市“雙招雙引”政策進行宣傳推介;中泰華信、德豐重工等4家機構和企業進行現場路演;省市項目基金投資機構與項目企業等舉行了簽約儀式,現場簽約金額達153億元,其中我市4個省項目基金成功簽約,投資總額18億元,成為全省第一批投資落地項目基金。樂賽投資基金、現代服務業、醫療健康產業基金、顏店新城先進製造等產業基金投資7個基金項目即將落地,本次簽約基金落地投資額3億元;近期經市政府投決會批准新設11支項目基金、5支產業基金和2支參股省基金,設立總額達112億元。

據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自2014年開始啟動探索政府引導基金運作,從建立政策框架入手,確立了政府引導基金的運作原則、操作規則、部門職責、工作流程和績效評價機制,在全省較早地建立健全了引導基金運作管理制度體系。2018年起,市政府相繼印發了《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管理辦法》、《政府出資方案》、《關於完善濟寧市政府投資基金運作管理機制的通知》和《基金激勵政策》等政策文件,按照“整體設計、分期募集、上下聯動、滾動發展”的總體思路,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支持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吸引集聚金融及社會資本進入實體經濟。

同時,成立市政府投資基金決策委員會,作為政府投資基金的決策機構;成立市政府投資基金決策委員會辦公室,為基金運作管理專門行政機構,承擔基金決策委員會日常工作;確定市惠達投資有限公司為市政府引導基金管理公司,負責市政府出資引導基金的管理及其市場化、專業化運營。

截至目前,我市已設立政府投資基金23支,先後投資了聯誠精密、泰豐液壓等10餘個成熟期項目和尚核電力、支點信息等一批成長期、初創期項目,投出了上市企業兩家,新三板掛牌企業9家,實現投資落地項目64個,投資總額近10億元。(本報記者 宋娜 )

新聞1+1

優先支持動能轉換項目 設立總規模6000億元的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

11月2日,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報告發佈會在濟南召開。發佈會上,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髮布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情況報告》,據周連華在發佈會上介紹,全省新動能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四新”經濟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由2016年的20.7%提高到2018年的25%左右,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

發揮產業專班對“十強”產業發展的組織協調功能,瞄準產業發展佈局空白、鏈條斷點和薄弱環節,建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分兩批推出優選項目950個,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6543個,全省40%以上的投入流向“四新”經濟,帶動新興產業擴容倍增、傳統產業蝶變升級。集聚土地、融資、審批等各類政策優先支持動能轉換項目,設立總規模6000億元的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創新“聚焦重點、精準配置”的土地指標分配使用模式,加強資源要素保障。去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36.9%,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新經濟成為工業增長的新引擎,海爾COSMplate成為首個由中國企業主導制定的製造模塊類國際標準。今年1至9月,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投資增長18.5%。

實施產業集群轉型示範工程,出臺支持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財政政策,鼓勵龍頭骨幹企業縱向延伸、橫向聯合,加快引進一批集群配套、強鏈補鏈的重大項目,累計培育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支柱產業集群8個、過500億元的主導產業集群20個,打造一批區域集群品牌。實施“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倍增計劃,培育試點示範企業及項目150個;完成30個“雁陣型”產業集群和50個領軍企業入庫培育工作。

省財政每年至少拿出100億元,大力實施省級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支持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及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等高層次創新平臺建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掛牌運營,加快籌建高等技術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與中科院共建海洋大科學中心,獲批建設中國康復大學,爭取E級超級計算機等大型科研基礎設施落地山東,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21家,省重點實驗室244家。開展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倍增計劃,以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為示範樣板,加快培育30個以上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輻射帶動各級建設一批不同主體、不同模式、不同路徑、不同方向的創新創業共同體,構建“1+30+N”創新體系。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培育計劃,全面落實研發經費加計扣除所得稅、創新券補貼等普惠性政策,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8916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6878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分別達到181家、84家和203家,傑華生物等一批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隱形冠軍應運而生。加快濟青煙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出臺首臺(套)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新材料首批次、首版次軟件保險補償以及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等政策,技術交易穩步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337.9億元,增長28.8%,其中先進製造領域登記合同成交額增長33.2%。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將科研成果轉化後對科技人員的獎勵由不低於50%提高到70%,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

發揮國資國企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出臺國企改革10條意見,省屬各級權屬企業近60%實現混改。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整合組建山東港口集團、機場集團、文旅集團、頤養健康集團,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29戶省屬企業資產總額突破3萬億元。毫不動搖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打出政策“組合拳”,出臺支持非公經濟健康發展10條、支持實體經濟45條、支持民營經濟發展35條等政策舉措,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落實“五個一視同仁”的要求,全面清理妨礙公平競爭的政策文件,切實解決“彈簧門”“玻璃門”“旋轉門”問題,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2018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68.1萬戶、總量突破900萬戶;今年1至9月,又增加163.2萬戶、增長40.2%。

今年1至9月,全省實現進出口1.49萬億元,增長6.4%,高於全國3.6個百分點。今年1至9月,山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4247.4億元,增長15.5%,佔全省進出口的28.5%,較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今年1至9月,全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075家,增長10.3%;實際使用外資84.3億美元,增長5.4%。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引資繼續向好,新設企業240家,增長24.4%;實際使用外資7.6億美元,增長74%;研發與設計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2.2倍、11.4倍、1.7倍和50.7%。(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