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丨国产第一支手枪,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缺点和遗憾


国产64式手枪:在1964年我国自主设计开发的新一代自卫手枪终于横空出世,并被命名为1964年式7.62mm手枪。该枪为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可单、双动发射。保险机构非常完善,除手动保险外,还有跌落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等,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安全可靠的设计要求。同时还具备了弹膛有弹指示和空仓挂机解脱等机构,是小型自卫手枪中较为先进的。

基于我国先前生产过仿制PPK的52式和仿制马卡洛夫的59式手枪,在64式手枪上也有诸多结构沿袭了这两种手枪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部分。照门、保险、击针、弹匣、击锤联动缺口与59式手枪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套筒座、扳机、空仓挂机则沿用了52式手枪的结构。

64式手枪作为一支60年代诞生的武器,同时又作为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支手枪,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缺点和遗憾,其一武器外形缺乏威慑力。小型手枪的一些弊端,群众与罪犯习惯以54手枪的外形衡量武器,小手枪基本谈不上什么威慑力,再加之64手枪表面加工工艺比54手枪好很多,按理说是技术的进步,但加工细致的表面缺乏金属质感,容易让人产生塑料制品的错觉。


时至今日,每一个曾经公开佩带64手枪的民警,都还经常遇到群众好奇地询问:“同志,你们这枪,究竟是真的还是塑料的”?也有群众把64枪皮套看成是另外的东西:“同志,你们同时带两个手铐干什么”?甚至有检查民警工作的人大代表也提出类似质询,问全副武装的民警:“有枪否”?让人哭笑不得,手枪体积小,很难让群众有安全感,同时也对罪犯缺乏威慑力,甚至引起更严重的误会。

其二,枪底把设计不甚科学。64式手枪属于小型手枪,其体积较小。手较大的射手在使用时只能将小指蜷曲在弹匣底部,甚至还有射手要翘起“兰花指”来射击。而很多国外的小型手枪均在弹匣底部设计了指托,如PPK手枪就有这样的设计。塑料制成的指托结构很简单,成本也不高,可由民警自行安装,但是多年以来从未有厂家提供过类似的产品。

其三,容弹量偏少且停止作用不足。64式手枪仅有7发的弹匣容量不能满足需求。多数民警日常持枪时,为减小托弹簧压力,延长弹匣使用寿命,通常只装5发子弹。但是在必须使用武器的场合,往往不是一两发子弹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还要加上鸣枪警告所用掉的子弹,民警手里的枪只剩下3~4发。如此少的子弹,如何能应付现场瞬息万变的情况?曾有民警戏称:啥时候有弹链供弹的手枪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