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如果是冲着《时效警察》的“神剧”之名,而去点开时隔十二年的续篇《时效警察开始了》的观众,或许会看得一头雾水,甚至有些愤怒——这部人物浮夸,剧情跳跃的作品,凭什么就被“封神”了?

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的确,和一般的推理作品不同,《时效警察》当中并没有精妙的、反转再反转的案件设计,主人公雾山总是会从一些奇怪的地方得到灵感。有时是因为犯人被蚊子咬了,他反推出这是因为犯人说谎,体温升高;有时是看见犯人的腋下湿了一片,从而成为其说谎的证据。

观众看到这里,肯定会忍不住来一句:“这胡说八道吧!”

是的,这就是胡说八道。并且,导演想获得的,就是观众们这样的反应。

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每集片头都会出现的闹钟

2006年,导演三木聪开启了《时效警察》系列,同时,也为日本影视界开创了以“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为主要特点的“脱力系”风格。

简单来说,“脱力系”作品总是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外表看起来与现实世界没有两样,但其中人物的行动、思维、甚至道德规范都是跳脱我们日常的认知与思维的。

就以《时效警察》来说。故事设定在总武警察署中的“时效案件管理科”,该部门的日常事务是整理已过或将过时效的案件卷宗。而大部分时间,这些成员都在插科打诨地聊天。

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女主角三日月是交通科的女警,经常无所事事地来时效科串门,并陪着雾山慢悠悠地查案。神出鬼没的十文字虽然是在职刑警,其穿着和言语,即便在这一群怪胎里,还是显得不太正常。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群警察的认知中,对“正义”的伸张,对“真相”的探索并不是那么重要。雾山调查过了时效的案子仅凭兴趣。在破获案件之后,雾山总会给犯人发一张“绝不外传”卡,加盖印章,作为自己绝不外传的凭证。

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绝不外传”卡

在三木聪的手下,“警察”和“正义”的概念都被进行了彻底的解构。早期的日本刑侦剧倾向塑造热血、正直、具有威严的警察形象,基本的服装配置就是十文字身上的双排扣米色风衣。而在《时效警察》中,双排风衣也好,警察制服也罢,基本上都只出现在警察局内,角色间神叨叨的谈话之中。

“警察”的设定在剧中对案件的推进并没有什么关键作用,只是为了让雾山和三日月能接触到已经过时效的案件而已。

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因此,雾山也没有履行作为警察,必须弘扬“正义”的义务。在目前已播出的三集案件中,两起是子女杀父母,一起是女性为爱杀人。

不管是什么原因,雾山在面对杀人犯,以及杀人犯的理由时,他都是平静的,甚至冷漠的。在雾山的表现中,你看不出对受害人的同情,也没有对加害人的厌恶,对于“杀人”本身,雾山似乎也没有多余的情绪。

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三木聪通过“雾山”这个形象所揭露的,是一个在谎言中扭曲的社会。背负着杀人的罪孽过了15年,甚至更久的犯人,从杀人的那一刻到真相揭露之前,都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挣扎和沉重。

比起“正义”“真相”“人性”这些响亮的词汇,《时效警察》显得漫不经心,吊儿郎当。从“兴趣”出发的雾山,抛开体制内的制度和规范,挑选过了时效的案子来调查。对于并不复杂的案件,雾山的破解也没有用到太高科技的手段,只是跳出了思维定式,便找到看似“不可能”的答案。

就像第二集的小说家弑父案一样。初中生破绽百出的杀人计划从一开始就失败,但父亲却把刀子插进了自己的腹部,为了帮助儿子完成杀人计划,还在房中留下了更多的谜团。此时,雾山看破一切的关键,是一本被刺穿的书。

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但就在泪点刚刚被煽起来的时候,证据的特写却又让人突然失笑。明明是一本《罪与罚》,导演却偏要搞成《罪与拔》,将好好的气氛“破坏”得一干二净。

我们不知道这是导演的玩心大起,还是这本《罪与拔》和风衣、卡片一样,都是在对推理剧作进行解构中所必须的道具。与2006年和2007年的两季相比,如今的第三季讽刺意味更重,而事件背后的原由,也更令观众反思。

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必须说,对于一般的中国观众来说,《时效警察》是一部相当有门槛的剧目。最主要的障碍,便是其中独特的日式冷幽默,以及以吐槽为主的喜剧设计。剧中的笑点通常与主线剧情无关,并大都以语言推进,偶尔配合夸张的动作。

“吐槽类喜剧”一直都是日本影视文化中的热门流派。电视剧《勇者义彦》系列,以及电影《银魂》系列,都是这一风格的代表。而以上两部作品的导演福田雄一,也偶尔会写上一两集《时效警察》的剧本。

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日本观众对“吐槽”的熟悉和喜爱,和语言类喜剧节目在本土的风靡不无关系。类似中国相声的“漫才”,是日本搞笑艺人组合经常使用的表演形式。“漫才”的基本配置,就是一个人负责装傻,另一个人进行吐槽。而判断段子好坏的标准,便在于吐槽的质量。

在推理作品里中加入如同“多人漫才”一般的群戏场景,要求编剧除了写出案件发展,更要在一部约45分钟时长的作品中加入五到六个“漫才”段子。除了导演三木聪会承担主要的编剧任务外,《时效警察》的编剧团队人员多达14位,饰演男主人翁的小田切让也是其中一员。

喜剧效果,或者说“无厘头”和“胡说八道”,这些“不正经”的东西不仅并非多余,而且正适合解构。无所不在的调侃和吐槽有时不符合角色的身份,但正是因为这些“不符合”,这些颠三倒四,让本应沉重的主题富有魅力。

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十二年前,在网络还不发达时,年轻人就已经在论坛上热烈地讨论《时效警察》了;十二年后,在导演本人都有点担心这一波年轻观众能否接受一群中年人的创作时,一经播出的《时效警察开始了》,就在推特和脸书上引发热议。

若将《时效警察》系列看作是一部严谨的推理剧,无疑是对主创意图的误读。在“有趣”这一大前提下,《时效警察》无意于以法律和惩罚来使观众对“杀人”这一行动心存畏惧,而是去展现人世间许多“看似异常”的真实,和“看似丑恶”的美好。

就像第三季的特别篇中,号称能永葆青春的“美魔女”,最后变得衰老丑陋,但同时却又格外动人。

保鲜12年,“胡说八道”的《时效警察》为何能永不过时?

特别篇中被揭穿年龄骗局后的“美魔女”夫妻

画面之外,能让人反思、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这就是观赏这部作品时更深一层的乐趣所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