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甘肅張掖的肅南縣坐落在祁連山腳下,縣城看起來貌不驚人,全縣人口也只有幾萬,卻是中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古老而神秘的裕固族是隋唐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的後裔,因歷史上無休止的戰亂輾轉遷徙於河西走廊,目前僅有一兩萬人口,幾乎全部居住在這裡。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肅南縣保留了很多歷史文化遺蹟,其中以馬蹄寺、文殊寺最為著名。離縣城以南不遠處,還有一座創了世界紀錄的景點,2009年開始興建,投資超千萬,2011年建成時被世界記錄組織認證為世界最大的轉經輪,一時引起轟動,很多人慕名前來祈福朝拜據說還很靈驗。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裕固族屬於阿爾泰語系,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文字,生活習慣上與西北和內蒙非常接近,宗教信仰上卻信奉藏傳佛教,轉經輪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祈禱工具之一,信徒們將觀世音菩薩大明咒六字真言等聖物裝於經筒內,每轉動一圈就等於唸誦經文一遍,轉動越多持誦六字真言越多,表示對佛菩薩越虔誠。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小山坡上這座直徑9米,高24.623米,重達150多噸的金色轉經輪,巍峨壯觀,金光閃閃。整個轉經輪自上而下以紫銅打造,外面用金箔包裹,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表面還雕刻了浮雕形式的菩薩、經文、圖騰等宗教圖案,讓人心生敬仰。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這座轉經輪內據說供奉了泥塑和紙印各類佛像88萬尊,泥塔及紙印佛塔20萬個,此外還有瑪尼經120億,因為在古代,信徒大多不識字,將經文裝在經筒內,每轉動一圈就相當於唸誦了120億次的六字真言,能助人早日脫離輪迴之苦,可謂功德無量。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深秋的祁連山已經白雪皚皚,山間的林木悄悄變成了金黃色,給巨大的轉經塔有添上了一抹亮色。古老的裕固族就在連綿的山腳下生息繁衍,清冽的雪水和純淨的草原給了一代代遊牧民族無限的生機。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正午時分當地的裕固族的帥哥美女從四面八方聚集在大金塔下,換上五顏六色的民族服裝,今天在這裡會有個盛大的歡慶儀式。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裕固族的祖先與天山南北的少數民族同根同源,從長相上也可以看出相似之處,其中一個小姑娘還有幾分像明星熱巴。他們的服裝據說融合了先民和周邊其他民族的特色,女人們高領外套以大紅、桃紅、翠綠、翠藍等色彩鮮豔的絲綢為主,配上紅、綠、藍色系醒目的坎肩和腰帶,身上佩戴耀眼的首飾,她們頭上戴的喇叭形紅纓帽據說是為了幾年本民族的女英雄,也非常有特點。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在轉經筒下,能歌善舞的裕固族姑娘小夥伴著歡快的民族音樂載歌載舞,裕固族的舞蹈大多來源於生活,以普通勞動中的場景為藍本,很多跳躍和旋轉動作據說都是從古老的祖先流傳下來的。逢年過節等喜慶節日,當地裕固族都會歡聚在這裡用音樂和舞蹈歡慶,關鍵對所有人都免費。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表演結束,我們隨著當地人走上高臺,可以看到巨大的轉經輪華麗異常,從上至下佈滿了蓮花、金剛、獸頭、吉祥八寶甚至祁連山風景等圖案,可以說除了宏大也很精緻,鑄造時也是花費了不少功夫。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甘肅縣城建世界最大轉經輪,直徑9米,全身鍍金,20人才能轉動

雖然在轉經筒下也安裝了滑輪裝置,但靠一人之力真是很難撼動,十幾二十人同時用力一起轉動這個龐然大物,才感覺輕鬆了許多,轉經以三圈為宜,遙望雪山,默默許下對親人的祝福,也祝願裕固族朋友繼續守護好自己的民族文化,世代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