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抢占高价,商贩上门“催收”,今名声跌落消费不买账,怪谁?

大家好,这里是“猪友巴巴”,每日分享农村新鲜事,更有趣味冷知识,想要了解更多农村人或事,不妨点击关注持续收看哟,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

为了抢占高价,商贩上门“催收”,今名声跌落消费不买账,怪谁?

瓜熟蒂落本是自然生长的规律,但是,在近年来农副产品经常见到违背果子自然生长的规律,果农为了早日落袋为安,不再担忧果子丰产不丰收,纷纷提早采摘;而对于商贩来说,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果子未成熟之前,纷纷上门“催收”!虽说,短时间内果农少了“大麻烦”,卖上了好价钱,而商贩也在提前上市中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看似双赢,但却忽略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如今名声跌落,消费不买账,种下的“苦果”,又该要怪谁呢?

为了抢占高价,商贩上门“催收”,今名声跌落消费不买账,怪谁?

果子未熟透提前采摘,在柿子行业中比较常见,这源于柿子熟透不利于远途运输,而未成熟采摘只要消费者买回家与苹果香蕉之类的放置几日就能熟透!但是,对于柚子来说,前不久,因未熟透采摘已经败光了名声,很多消费者感触最多的是,买回家的柚子即便是红柚也不甜了,消费者后期不买账也让果子集中上市出现了滞销的现象!与此类似,今天我们谈论的这种果子便是“猕猴桃”!

为了抢占高价,商贩上门“催收”,今名声跌落消费不买账,怪谁?

猕猴桃虽然我国是原产地,但是,20世纪时引入新西兰“一炮走红”,后多次改名定义为“奇异果”,是一种人工选育的猕猴桃的品种,与我们熟悉的猕猴桃相比,绒毛分布更加的均匀,触摸感也更加的光滑,如今在现代化品控管理后,更是享誉全球,价格自然不菲!

为了抢占高价,商贩上门“催收”,今名声跌落消费不买账,怪谁?

猕猴桃口感酸甜,味道犹如香蕉、菠萝、草莓,在营养成分上,不乏一些糖类和有机物,其中也蕴含了高达17种的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在我国猕猴桃的产区,往往大家对于品控的把握不足,思想上也有欠缺,也缺乏统一的科学管理技术,在不断涌入下,种植面积逐渐的上涨!为了早日实现落袋为安,不少果农也“配合”商贩的催收,提前采摘,但是终究忽略了终端消费者的感受!

为了抢占高价,商贩上门“催收”,今名声跌落消费不买账,怪谁?

前不久,笔者去超市买了猕猴桃,回到家放在了角落里,时间过去了多半个月,忽然翻开却发现,买来的六七个猕猴桃,有3个还是硬邦邦的,还有2个已经腐烂了,可是,即便如此也没有熟透,果子也没啥滋味!这与之前吃的红心的猕猴桃有显著的差异,为啥放置这么久的红心的猕猴桃也没有甜味呢?

究其原因,还是果子未熟透提前采摘上市酿下的苦果,对此,果农也应该明白,果子提前采摘,口味肯定不佳,早晚猕猴桃的口碑被慢慢的败光,而一旦如此,猕猴桃集中上市了,不又重蹈“柚子早采摘”,酿下的苦果吗?

为了抢占高价,商贩上门“催收”,今名声跌落消费不买账,怪谁?

思维局限了,目标只盯住了自己眼前既得利益,“抛弃”了整个行业正常的发展规律,终究会自食其果!倘若要说怪谁,在笔者看来,一方面是商贩,另一方面还是果农自己!由于很多果农单打独干,很难形成规模化,进而对于猕猴桃的品质进行把控,为了降低自身滞销的风险,往往要提前谋划,而早采摘不仅获利高而且好销售,自然更让果农喜欢!可是,偌大的猕猴桃市场,有人早采摘打消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又有谁会为那些遵循自然规律成熟采摘的果农负责呢?他们的销路又该如何保障呢?

因此,在笔者看来,规范猕猴桃行业自控能力,不断落实行业规范,督促果农在种植好果子的基础上,让市场连成一片,这样才有利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更强的能力,抵御滞销带来的困局!

以上仅为笔者个人观点,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评论,感谢大家的关注,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