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柯左
李顯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子。唐高宗在位時,因寵信武則天,不僅封武則天為皇后,而且還讓武則天參與朝政,從而讓大唐政權逐漸轉移到武則天手中。武則天在幫助唐高宗處理朝政時,因其能力突出、魄力過人、手段凌厲,故而大權在握,手下親信黨羽遍佈朝野。
唐高宗李治去世後,太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尊為皇太后掌握權利。然而唐中宗李顯皇帝之位沒做多久,就被他的母親武則天廢去帝位而為廬陵王,改立李旦為帝。
李旦雖然登基為帝,但大權卻在武則天手中,他則猶如一個傀儡皇帝。李旦迫於武則天的壓力而退位,武則天最終登基為帝、以周代唐,成為了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得到公認的正統女皇帝。
武則天雖然手段凌厲、對政敵不手軟、殘殺李唐宗室,但是她施政確有成效,這一點是得到肯定的的。到後來武則天在選立繼承人的問題上,她也曾想立武家之人為太子,但在其經過考慮後,最終還是立了其子李顯為太子,畢竟兒子是親過侄子的。
然而李顯後來雖被立為太子,按常理來說,李顯是可以順理成章的繼承皇位的,但是之後張柬之等人還是發動了政變,迫使武則天讓位武太子李顯,最終李顯得以復位為帝。
那李顯被立為太子,武則天又已年老,其不久即可繼位,為何張柬之等人還要發動政變呢?
之所以發動政變,就是為了防患於未然。雖然那時李顯被立為太子,但誰也料不到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比如會出現改立太子的可能,或者會出現混亂局面的可能等。
首先,武則天晚年雖然立了李顯為太子,但是武則天曾經是想立武氏之人為太子的。只不過人在大臣的勸諫和她自己的考慮下,放棄了立武氏為太子的想法,而立了李顯。誰也說不準武則天會不會突然又要再次改立太子。
那時武則天年老,身邊又有不少別的勢力。武則天雖然魄力、能力過人,但她終究已經年老,張柬之等人擔心李顯被廢,為了防患於未然,所以就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讓位於太子。
其次,李顯雖然為太子,但是那時還有很多的勢力並存,若處置不當就會發生混亂的局面。比如武氏集團、李唐宗室、張氏兄弟、朝中大臣等。
特別是武氏和張氏兄弟,他們並認同太子李顯。只不過因為武則天還在,他們不敢太過於造次。但是如果武則天一旦去世,那時再無人鎮的住他們,到時可能就會發難製造混亂。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為了提前穩定大局,張柬之等人就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讓位。
因為這樣雖然是迫使武則天退位的,但太子李顯繼位本來按常理就應當繼位的,只不過是提前的,武則天迫於無奈,只得讓位,而主要的是武則天那時還在世,這樣其他勢力迫於武則天的威嚴,只得順從不敢輕易亂來。有這樣的緩衝時間,就給李顯政權穩定時局提供了時間。同時發動這場政變的同時,還可以消滅一些反抗勢力。
最後,武則天雖然以周代唐登基為帝,但說到底她終究是李家媳婦,為唐高宗皇后、李顯李旦之母,她的皇位、天下也是從李家取得的。而主要的是晚年時的武則天已經立李顯為太子。
武則天再位已經多年,這些年裡,李唐舊臣是希望武則天還位於李家。天下也多數是思唐的。
如今李顯既然為太子了,武則天又年老,大臣們是很想李顯能儘快復位登基的。再則朝廷勢力不一,事事難料,為了避免出現始料不及的事情、為了早定大局,所以李顯雖然不久即可繼位,但張柬之等人還是發動了政變。
中孚鑑
李顯雖然是皇太子,但女皇帝武則天晚年生病,李顯等大臣想見武則天一面都不容易,武則天身邊只有她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武周王朝的最高權力實際上掌握在張昌宗兄弟手裡。
如果挾天子令諸侯的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假傳聖旨,發動政變廢掉皇太子李顯篡奪皇位,屠殺忠於唐朝的大臣,李唐王朝有可能徹底滅亡。
何況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曾經挑撥武則天殺害了皇太子李顯與太子妃韋香兒唯一的嫡子李重潤與女兒李仙蕙女婿武延基等人,與皇太子李顯有殺子殺女的血海深仇,因此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既得罪了李唐皇族,又得罪了武周皇族,很可能鋌而走險假傳聖旨奪取最高權力。
在千鈞一髮的危急形勢下,張柬之等忠於李唐王朝的大臣決定發動兵變,推翻武則天的武周王朝,擁立皇太子李顯恢復唐朝。
公元705年2月20日,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來到神都紫微城北門玄武門,派李多祚、李湛及駙馬都尉王同皎到東宮去迎接皇太子李顯。
皇太子李顯有所懷疑,沒有出來,王同皎說:“先帝把皇位傳給殿下,殿下無故遭到幽禁廢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無不義憤填膺,已經有二十三年了。現在上天誘導人心。北門的羽林諸將與南衙朝臣得以同心協力,立志誅滅兇惡的小人,恢復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殿下暫時到玄武門去以滿足大家的期望。”
李顯還是孝順母親武則天的,他回答說:“兇惡的小人的確應該翦除,但是天子聖體欠安,你們這樣做能不使天子受驚嗎!請諸位日後再圖此事。”
李湛說:“諸位將帥宰相為了國家不顧身家性命,殿下為什麼非要讓他們面臨鼎鑊的酷刑呢!請殿下親自去制止他們好了。”李顯這才出來。
王同皎將皇太子李顯抱到馬上,並陪同李顯來到玄武門,斬斷門栓進入宮中。
此時武則天在迎仙宮,張柬之等人在集仙殿的走廊下將張易之和張昌宗斬首,然後進至武則天居住的集仙殿,在她周圍環繞侍衛。武則天吃驚地坐起來,問道:“是誰作亂?”
張柬之回答說:“張易之、張昌宗陰謀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將他們殺掉了,因為擔心可能會走漏消息,所以沒有向您稟告。在皇宮禁地舉兵誅殺逆賊,驚動天子,臣等罪該萬死!”
武則天看見皇太子李顯也在人群之中,便對他說:“這件事是你讓乾的嗎?這兩個小子已經被誅殺了,你可以回到東宮裡去了。”
桓彥範上前說:“太子怎麼能還回到東宮裡去呢?當初天皇把心愛的太子託付給陛下,現在他年紀已大,卻一直在東宮當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懷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誅滅犯上作亂的逆臣。希望陛下將帝位傳給太子,以順從上天與下民的心願!”
李湛是武則天的親信李義府的兒子,武則天發現了他,對他說:“你也是殺死張易之的將軍嗎?我平時對你們父子不薄,想不到竟然有今天的變故!”李湛滿面羞慚,無法回答。
武則天又對崔玄暐說:“別的人都是經他人推薦之後提拔的,只有你是朕親手提拔的,你怎麼也在這裡呢?”
崔玄暐說:“我這樣做正是為了報答陛下對我的大恩大德。”
接下來政變軍隊逮捕了張昌宗的兄弟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等人,將他們全部處斬,並在神都天津橋的南邊將他們與張易之、張昌宗二人一道梟首示眾。
在這一天裡,為防範突然事變的發生,袁恕己隨從相王李旦統率南牙兵馬,他們將張昌宗兄弟的黨羽韋承慶、房融及司禮卿崔神慶等逮捕下獄。
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被迫將帝位傳給皇太子李顯。唐中宗李顯恢復唐朝,武周王朝滅亡。
恢復唐朝以後,唐中宗李顯論功行賞,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所以,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
但是,張柬之等五王的下場並不好。武三思與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香兒寵妃上官婉兒偷情並通過她們掌握朝政大權,武氏家族中人及其羽黨仍當權用事,“為天下所患”。
後來,張柬之等五王被武三思和皇后韋香兒譖毀,全部被貶官。
敬暉失掉權柄,受制於武三思後,每每捶床嗟嘆惋惜,直至彈指出血,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殺害。接著,張柬之死於新州,崔玄暐死於嶺南,桓、袁二人則被唐中宗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
厚德載物49847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聖經·舊約·傳道書》
“太陽下沒有新鮮事物”這句話我曾經以為是福爾摩斯說的,後來一查才發現,原來是聖經裡的話。之所以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說這麼一句題外話,是想引出我的一個“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的論點:明英宗的“奪門之變”不過是“神龍之變”的一次翻版,這樣從後往前推“神龍之變”,也只是一次政治投機。
回顧奪門之變
明英宗朱祁鎮兵敗被俘,北京的大明朝廷為了不受瓦剌綁匪的要挾,同時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立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帝,是為景泰帝。由於綁匪狠不過人質家屬,什麼贖金都要不到,瓦剌人就把朱祁鎮給放回去了,這樣至少能讓朱祁鎮發揮餘熱,用一個前任皇帝噁心一下大明,最後說不定還能引發內亂。
後面的事居然真的如瓦剌人所想。朱祁鎮回國之後就被弟弟軟禁起來了,過了幾年,在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一干政治投機者的慫恿下,發動奪門之變,成功搶回了自己的皇位。但實際上當時的景泰帝已經病入膏肓,由於他自己唯一的兒子死了,而朝野上下一直希望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能夠繼位,同時奪門之變發動的目的——于謙建議朱祁鈺從外地召藩王入京承繼大統一事更是子虛烏有。
奪門之變中的朱祁鎮
所以奪門之變相當於朱祁鎮被人忽悠著造反,去謀奪一個本來即將屬於自己的東西(朱見深是個幾歲的娃娃,即使真的繼位,也是太上皇朱祁鎮出山重新掌權)。這也是後來朱祁鎮查明真相後,下令朝臣在奏摺中不許提“奪門”字樣,因為這件事他被人忽悠慘了,又冤殺了朝野中很有人望的于謙,有點惱羞成怒的意思。
套入神龍之變
癸卯,柬之、玄、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帥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至玄武門,遣多祚、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王同皎詣東宮迎太子。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同憤,二十三年矣。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凶豎,復李氏社稷,願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太子曰:“凶豎誠當夷滅,然上體不安,得無驚怛!諸公更為後圖。”李湛曰:“諸將相不顧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納之鼎鑊乎!請殿下自出止之。”太子乃出。——《資治通鑑》神龍之變裡的人物幾乎都能在奪門之變中找到自己對應的角色,李顯對應朱祁鎮加朱見深父子二人,武則天對應朱祁鈺(同樣是病入膏肓,即將死去),張柬之等人對應徐有貞等人。通過資治通鑑等史料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這件事李顯事先知道,但大事臨頭有點慫了,藉口擔心母親的身體(當然更多的應該是害怕失敗後步自己哥哥李弘、李賢的後塵)。然後李顯趕鴨子上架,被大家用身家性命作道德綁架,以及皇位的巨大誘惑,這才下決心幹了這一票。
基本上,神龍之變前後的劇情和人設,雖然和奪門之變有些細節上的出入,但幾乎是如出一轍。李顯身為太子,武則天馬上要病死了,之前傳聞要改立武三思為太子的說法,已經被一干大臣勸止了,朝野上下大部分的人心都想恢復李唐。張易之、張昌宗這哥倆是面首上位,平時囂張跋扈得罪了很多人(在這裡他倆對應的是于謙,委屈於大人了),基本上他倆想對李顯不利,攛掇武則天改立太子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果真的能廢掉李顯,早在這哥倆攛掇武則天殺了李顯的兒子女兒時候(他的兒子李重潤和女兒永泰公主夫婦少年氣盛,對祖母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深表不滿,被張易之添油加醋地報告給武則天,說他們誹謗朝廷,結果武則天逼令李重潤、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殺),就一窩端掉李顯了。後面明知道和李顯結仇了,以他倆的枕頭風,都沒能讓武則天廢掉李顯,可知李顯繼位乃是眾望所歸,這件事阻力有多大。
因此,神龍之變中,李顯被張柬之等人忽悠發動政變,同朱祁鎮一樣是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去謀取一個馬上屬於自己的東西。在這兩個相似的政變中,最大的獲利者是徐有貞幾個人和張柬之幾個人。徐有貞等人如願搞掉于謙,掌握了朝政;張柬之等人如願搞掉張易之兄弟,隨後都被封了異姓王,因此後人也稱這場政變為“五王政變”。而明英宗朱祁鎮和唐中宗李顯,不過是陪著這幫人,玩了一次有驚無險的政治賭博罷了。
唐中宗李顯
結局
這兩個政變的結局也十分相似。奪門之變沒過幾年,明英宗獲知真相,徐有貞等人全部被清理,有生理生命結束的,有政治生命結束的;神龍之變不久後,武三思勾結韋后,反攻倒算,五個王爺三個被殺,兩個鬱悶病死。
大黃扯點歷史
太子李顯本來可以很快繼承皇位,為何要發動政變奪年邁的母親之位
在武則天風燭殘年的時候,作為太子的李顯,之所以會急急忙忙發動神龍事變,普遍的觀點認為,主要原因是武則天年事已高,深居簡出。同時又偏信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又不甘心只當一個面首,而要參與政治生活。再加上武則天侄兒武三思還不死心,還一直在爭取武則天再次廢掉李顯,立他為太子。還有,剛剛又發生了李顯的兒子、懷孕的女兒、女婿被二張讒害,被武則天賜死的事件。所以,李顯雖然是太子,但是他有一種朝不保夕的感覺,要不及時把皇位拿到手,很可能在武則天去世前,又會變身莫測,甚至失去身家性命。
這種解釋看起來有道理,但是有個嚴重漏洞,就是這次神龍事變,主謀者並不是李顯。而是崔玄暐、張柬之、敬暉、桓彥範、袁恕己這些人事先聯絡好後,再去找李顯承頭的。當時李顯並不同意這樣做。李顯說,天子正在生病,你們這樣做,不是讓她受驚嗎?等她病好以後再說吧。
這些大臣們聽了後,說,殿下,你說這個話,不是要我們所有人的命嗎?我們今天這個事要是不幹起來,我們一家老小都沒有一個人能夠再活在世上了。
這樣一來,李顯也知道事態嚴重,才出來見這些大臣們,而且還是被大臣們抱上馬的。很顯然,這是李顯的一個被動事件,而不是主動而為。
同時,我們分析李顯的一生作為,也會發現,他不是一個有計劃的,有超前眼光,有膽量做事的人。當他當了皇帝以後,所做的事情都有些想當然,有些昏庸。而且,他還被他老婆韋皇后,以及女兒安樂公主架空,什麼事都聽他們的安排。最後,居然還被安樂公主毒死。由此可見,李顯肯定不是神龍事件的主謀。
既然不是主謀,就不存在他想上位,把風燭殘年的武則天趕下臺去的說法。
那麼,張柬之等人,為什麼要在這時候發動事變呢?我覺得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武則天雖然奪取李唐江山,建立了武周江山。但是,無論朝堂還是民間,都不願意承認,也許暫時承認了,也是心中不服,等待著重回李唐江山的一天。也就是說,做這件事,是早遲的問題。關鍵是看時機。如果等到武則天去世,就算順利把皇位傳給李顯,那時候,很可能還要繼續武周,而不是李唐。
第二,通過政變的方式奪取政權,這是從李世民開始,在唐宮中就已經演習過很多次了,是有成功先例的,而且代價也不是很大。所以,張柬之等人,覺得完全可以獲得成功。
第三,這也是最重要的。張柬之等人和李顯的立場完全不一樣,李顯可以等到武則天去世後登位,但是,這與張柬之等人有什麼關係呢?反之,若是張柬之等人利用武則天防範最弱的時候,逼武則天把皇位傳給李顯,恢復李唐的江山,那樣的話,張柬之等人都是開國功臣。
開國功臣,自然就有開國功臣的待遇。歷史上有殺開國功臣的現象,但是,李唐從李淵、李世民開始,都是不殺開國功臣的。所以張柬之等人會積極去做這件事,這也是張柬之等人挾持李顯發動政變的根本原因。
不過,張柬之等人可能沒想到,因為李顯並不是李世民那樣的英武皇帝,他們雖然被封王,但最後還是受到打壓,命運多舛。
Kaiser凱撒
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神龍政變並不是李顯主導的。神龍政變的實質就是大臣們為了自保而發動的一場政變,武則天到了後期,格外的寵愛自己的兩個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兩兄弟,甚至非常的放縱他們,而且還封他們高官,朝臣都不敢得罪他們,後來武則天病重,張氏兄弟把持朝政,根本不讓外人見武則天,這樣的局勢對於李顯來說,是非常不樂觀的。
而且因為張氏兄弟的囂張跋扈,跟太子李顯還是有很多矛盾的,這個時候,把持朝政,萬一武則天駕崩了,加上張氏兄弟跟武氏集團的人勾結,皇位很可能到不了李顯的手裡。
還有一個就是,當時雖然武則天已經立了李顯為太子,這只是在狄仁傑等忠心唐朝的老臣的勸說下,才改變了心意的,其實對於李顯也是不滿意的,當時的武氏集團力量也很龐大,如果不發動政變的話,萬一武則天改變了心意,那麼李顯只能重新被流放了,為了自己,所以李顯不得不發動神龍政變,但是李顯是悲哀的,因為他的妻子韋后也想做皇帝,最終被妻女聯手害死
飛天的流浪貓
政治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顯地位不穩,性格懦弱。"神龍政變"其實與其關係不大,只不過是地位正統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