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創意回收好處多,政府也支持,企業響應號召,卻來一家虧一家

​以前,農民處理秸稈的方式大多是焚燒,這一種方法由來已久,沒有多少人關心會產生什麼“後遺症”。隨著秋冬季節重度霧霾天越來越多,環保成為一大問題,農民焚燒秸稈也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之一,逐漸遭到輿論指責。為了保護環境,農村開始禁止燃燒秸稈,另一種處理方式秸稈還田被大力提倡。

秸稈創意回收好處多,政府也支持,企業響應號召,卻來一家虧一家

按理來說,秸稈還田在減少大氣汙染的同時,能夠改良土壤,增肥增產。不過這個好方法在實踐過程中卻引起了農民的質疑,在經過幾次還田之後,人們紛紛表示粉碎的秸稈不容易分解,給土壤造成了負擔,農作物生長受到了影響,產量也下降了。秸稈不讓燒了,粉碎還田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農民發愁:糧食收了,秸稈該怎麼辦?

秸稈創意回收好處多,政府也支持,企業響應號召,卻來一家虧一家

與其指責秸稈產生的各種麻煩,不如想想如何更好的處理,越拉越多的人瞄準了秸稈回收利用這個項目,如果能變廢為寶,不僅解決了問題還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一些人將秸稈用作飼料餵養牲畜,一些人把秸稈當做基料養殖食用菌,還有人將秸稈用作生活燃料,像沼氣、燃氣、發電等,還能用秸稈替代木材或糧食,用以造紙、制板、生產活性炭、木糖醇、製作工藝品等。

秸稈創意回收好處多,政府也支持,企業響應號召,卻來一家虧一家

像最近江蘇的一家公司就利用秸稈生產出了餐盤、水杯、牙刷、梳子等各類生活用品。根據瞭解,每生產1噸秸稈紙漿,可節省4立方米木材,保護約合0.7畝天然林或2畝人工林。儘管秸稈的綜合利用能帶來這麼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但是在農村秸稈的處理仍然處於兩難的境地,一邊是農民抱怨沒發處理還不願回收,一邊是企業成本高,做一家虧一家。

秸稈創意回收好處多,政府也支持,企業響應號召,卻來一家虧一家

秸稈回收需要經過多少個環節?收集、打包、運輸、儲存、輸送到廠、生產,這是最基本的一些流程,去掉收購費用、運輸成本、代收成本、儲存成本之後,企業的利潤只剩下很小的一部分。減少中間環節還不簡單,企業不能從農戶手裡直接獲取原料嗎?然而農作物秸稈質地蓬鬆、附加值低、運輸成本較高,使得部分農民收集的積極性不高,企業也沒辦法從分散的地頭集中秸稈,秸稈收集量得不到保障。

秸稈創意回收好處多,政府也支持,企業響應號召,卻來一家虧一家

這些年我們國家也先後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包括對使用秸稈生產電力、熱力的企業給予所得稅減免優惠,將青貯等多項機具納入農機補貼範圍等。但對於企業來說,前期的時候支持力度大,到了後期資金、技術就難跟上,秸稈的收儲運、產品的應用都成為一個問題。可以說,秸稈利用仍然只是一個項目,而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可以說,即使有政府的支持,這些企業絕大部分還是虧損。你覺得如何才能讓更多的秸稈回收利用呢?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