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被遊客遺忘的免費景點:曾是青樓之地,一個燒餅才1元錢


到北京,怎能不看衚衕呢?如同上海的巷弄,北京的衚衕裡,藏著最真實的風土人情,藏著最有味道的老北京。 北京老城區內衚衕很多,做攻略時有一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位於珠市口西大街一帶,離故宮博物院不過2公里,讓它聞名的不是衚衕文化,而是那一段段鶯鶯燕燕的故事,它就是八大胡同。

瞭解北京歷史的人,多說都聽說過這裡,可對於外地遊客,八大胡同卻很陌生,我遊玩期間幾乎看不到其他遊客。這裡曾是煙花柳巷的代名詞,縱橫交錯的巷弄裡,密集分佈著上百家妓院。

八大胡同指的是:百順衚衕、胭脂衚衕、韓家衚衕、陝西巷、石頭衚衕、棕樹斜街、朱家衚衕、大力衚衕。但所謂的“八”只是個虛數,據記載這裡至少有15條衚衕為妓院所在地。

八大胡同最初原型,本是戲班子的聚集地。 乾隆時期徽班進京多下榻於八大衚衕中的韓家潭、百順衚衕一帶,之後其他地方的戲班子也下榻於此。當時的北京城流傳著一句話:人不辭路,虎不辭山,唱戲的不離百順、韓家潭。

乾隆二十一年,北京內城禁止開設妓院,因為八大胡同緊靠內城,一些風月場合便遷移到此。作為外地進京的要道,八大胡同每天客流不斷,久而久之便喧囂繁華,每當華月照天,銀箏擁夜,家有愁春,巷無閒火。

老北京的衚衕都不寬,只容得一輛汽車穿過,最常見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偶有小汽車穿行巷弄裡,一路緩慢行駛,十分不自在。 我也騎了輛自行車閒逛,發現衚衕裡的院門大都敞開,絲毫不在意隱私,只在門口貼了張字條:私人民宅,謝絕遊客。我探過頭看,院裡擺放的都是陳舊家居,老舊自行車和三輪車停靠在門邊,讓人恍惚以為來到了80年代。

每一條衚衕都不長,多為二三百米距離,首尾處立有牌子,上寫著自己的過往。朱茅衚衕,長約240米,寬約2.3米,光緒年間曾叫做“豬尾衚衕”,後改為“豬毛衚衕”。民國時期,因為毛通“茅”,便叫作了朱茅衚衕。


這條衚衕裡曾生活著多位京劇演員,京劇老生三傑之一的張二奎就居住在37號。還有三十歲以後才正式下海的孫菊仙,旦角時小福等等。閒逛之時,我還聽到民居里有戲聲傳來,想必是愛好唱戲的票友在此練習,唱腔低聲婉轉中頗有傳承意蘊。

朱家衚衕,全長220米,寬約2.2米--8.4米,2米的寬度很常見,8米的寬度不多,一般只存在於衚衕交錯的拐角處。牌子上寫著在解放前,衚衕裡多為三等妓院,現在都改為了民居。

清代時,妓院分為四個等級,八大胡同裡一二三等級的居多,據統計,這裡有一等妓院八十戶,二等六十戶,三等二百戶。妓女級別高,來的顧客地位也不會太低,慢慢的這個青樓之地便傳播開來。

狀元夫人賽金花,一生漂泊不斷,在最後一任丈夫魏斯炅去世後,搬進八大胡同裡的石頭衚衕,迫於生計只得重新掛牌營業。 還有俠女小鳳仙,也曾居住在八大胡同裡,在此幫助了蔡鍔將軍逃離袁世凱的軟禁,她和蔡鍔將軍的愛情故事也被人傳頌不已。

如今這些青樓之地已經褪去了蹤影,大多改為了民居,唯有賽金花待過的“上林仙館”依舊存在,只是改為了旅舍,據說很受到外國遊客的歡迎,不知道他們了不瞭解賽金花的傳奇。

充滿著各種傳奇色彩的八大胡同,卻成為了外地遊客的遺忘之地。這樣也好,反而給當地居民保留了一絲安靜。石板街道上空搭著洗過的衣服,窗戶裡還會飄進來飯菜味道,老奶奶坐在門口閒聊,處處充滿著煙火氣息。

在這裡拍照要小心,因為不經意間就有大爺騎著自行車從你身邊走過,北京老大爺是絕對不會看一眼外地遊客的,他們已經習慣了北京城的習慣。叮叮噹的鈴聲,迴盪在幾百年的衚衕裡,讓人的思緒也飄向了遠方。

這裡有很多小商鋪,剪頭髮的,賣饅頭的,賣香菸的,裝飾簡單樸素,因為顧客都是衚衕裡的老人,所以價格也是極便宜。

我在這裡吃了一頓飯,是我在北京吃過最便宜的,甚至比三線城市的還要低。這是一家老商鋪,售賣燒餅、餛飩、牛肉麵等,屋裡很簡單,幾張木桌子,幾張椅子,食客都是中老年為主。

一個燒餅1元錢,塊頭很大,一碗餛飩5元錢,給的量也不少,味道鮮美可口。北京城就是這樣,既有昂貴到嚇人的快餐,也有接地氣的小館,它的包容性可見一番。

從小餐館出來,天色已黑,八大胡同裡行人也多了起來,溜孩子的老人,帶著耳機的年輕人,讓這條衚衕更加充滿人情味。 地址:北京二環裡,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不收門票。 作者:小鹿,知名旅行家!帶你遊遍中國各城市冷門、有趣、免費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