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爺劉渭——潁州審死官

劉渭,清乾隆時期人,居住在潁州城東劉上臺。劉渭幽默詼諧,倜儻不群,博學強記,才思敏捷,隨意而出不為八股文所拘。因其鬼點子多,嘴刻薄,經常為人寫狀子,被稱為刀爺。

刀爺劉渭——潁州審死官

劉渭幼時家貧,父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劉渭在少年時便顯露其聰明才智。16歲考中秀才後,母親去世,為生活所迫,劉渭在潁州府衙門外擺了一張桌子,專為人寫狀子謀生。

劉渭寫狀子常對人說,要想叫原告勝時,就說他如不是感覺吃虧冤枉,是不會來打官司的。要想叫被告勝時,便說原告率先狀訴,可見是老訟。如果富人相訟,責富人為何欺負窮人,則窮人勝。責窮人者,若不敬富人貢獻,則富人勝。——這就是所謂的“刀爺筆法”。有了這種“刀爺筆法”,便有了“衙門深似海,弊病大如天”,“冤死不告狀”等飽含著百姓血淚的俗語。之所以出現這種病態,是他們的筆刀、鐵嘴、辣手釀出的惡果,是封建社會制度弊端的一種折射。

刀爺劉渭——潁州審死官

但劉渭則不一樣,富人的錢論字收,一個字一文大錢,窮人的錢他不收一文。他的口頭禪,窮得只有命,還收啥錢。這一來,富人恨他,窮人敬他。孬人害怕他,好人喜歡他。富人稱他刀筆客,百姓稱他刀爺。

一天早上,劉渭正在桌前閒坐,三河灣口地保李彪苦喪著臉來到他跟前。劉渭眼皮一斜示意他說,聽完,劉渭哈哈大笑:“不就是三河灣中發現一具無名女屍嗎?這事可大可小,大到你坐牢,小到挨板子。”劉渭說完,李彪腿就哆嗦了:“請刀爺指教,小的會重謝的。”

刀爺劉渭——潁州審死官

刀爺面對這個對百姓刮地三尺,對官府阿諛奉承的李彪,一字一句地說:“路有兩條,任你挑選。一是,一文不花,坐牢三年。二是拿出30兩銀子,讓你只挨三十大板。”末了,刀爺甩了一句:回家拿錢去吧。

太陽射到頭頂,刀爺剛寫好呈狀。就見李彪汗淋淋地跑來,嘩地從布袋中倒出一堆白花花的銀子:“刀爺,這是一百兩銀子,我不選你給的那兩條路,再給我指點一條路。”刀爺沒有看他,只是眯著眼看了一下銀子,然後右手執毛筆在呈狀中“三河灣口”的“口”字上加了一豎,把狀子往前一推,去衙門呈報吧,保你無事。

李彪忐忑不安地捧著狀子進了衙門。知府接過差役遞的狀子一看,見上面寫著“在三河灣中發現一具無名屍體……”不待看完,就把呈狀摔出,“混蛋,屍體在三河灣中,就該任其向下遊漂去,出了潁州府地界就是壽州府地界,還與本官何干?多事!”

刀爺劉渭——潁州審死官

無巧不成書。後來,在潁州府兩河口發生同樣的一件事,另一職業寫呈子的刀筆吏,模仿刀爺寫了同樣的呈狀。然而,知府看到這份呈狀,卻親自前往勘查。待知府看到是一具腐爛無下體的女屍後,草草問了幾句,便拂袖而去。回到府衙,知府命差役重重打了地保五十大板。

捱打的兩河口地保跑到劉渭桌前不解地問:“刀爺,小的怕你宰我多花錢,才另找人給寫的狀。但我就不明白,一樣漂來的無名女屍,都是一樣寫法,我咋就捱了板子?”

刀爺嘿嘿一笑:“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其實,只有刀爺心裡知道,知府是個變態好色的主,刀筆吏寫成“漂來一具無名女屍,約20歲”,好色的知府焉能不去查看一下。(作者:張殿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