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縣:“賈子”書記的產業扶貧經

地處太行山區的河北保定唐縣河北村有這樣的傳統,在姓氏後面加上“子”字,是對一個人最親切的稱謂,這樣的稱呼,一般只留給“家裡院裡”的親戚。作為“外來人”,賈斌享受著河北村鄉親們樸素的最高待遇。

“多虧賈子書記幫我們出謀劃策,車間就在家門口,一天下來,能掙到幾十元錢,再也不用跑到外地去打工了,還可以在家照顧老人孩子!……”10月31日,在革命老區河北保定唐縣河北村,村民陳超一大早就匆忙趕到村頭的扶貧車間忙碌。陳超曾長期在外地打工,這樣的生活,在兩年前他是不曾想象的。

陳超口中的“賈子書記”是河北村第一書記賈斌。2017年3月,河北唐縣供電公司扶貧工作隊進駐河北村,作為駐村扶貧第一書記,賈斌成了這個貧困村的脫貧“領頭人”。

河北村地處太行東部山區,乾旱少雨,土壤貧瘠,農作物產量低。全村共236戶,曾有一半以上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人口中老年體弱者偏多,勞動力缺失,導致窮根多年來始終拔不掉。

起初,村裡沒什麼產業,大家無所事事。在賈斌看來,脫貧攻堅根本在產業。“扶貧先扶精神氣。”——改變村子的貧困面貌,沒有扶貧產業支撐是不行的。為了摘下村裡的“窮帽子”,以賈斌為組長的駐村工作隊四處串門子、找點子。

“一年四季往外跑,一家才能吃得飽。”由於地處偏遠山區,河北村面積近八成為山坡和林地,村民收入多以外出務工為主。針對這一情況,駐村工作隊協調縣裡一家箱包企業在村裡開設了2個扶貧車間,安置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月收入能達到2000餘元。此外,村裡還設立保潔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崗位,為村民創造就業機會,實現工作顧家兩不誤。

“現在,已經有20餘名貧困群眾在扶貧車間上班了,年收入都能過2萬元,一年下來就脫貧了。”河北村村委會主任張玉璽說。

“光伏發電不需要勞力投入,一次投資就能長期收益,適合村子‘失能’‘弱能’貧困戶較多的實際情況。”賈斌介紹說。2017年,在當地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爭取下,河北村引進一座300KW光伏扶貧電站,年發電收入在18萬元左右,全部用於貧困戶分紅。

經過調研,結合河北村實際情況和群眾意願,駐村工作隊積極爭取資金、政策支持,鼓勵引導村民發展肉羊、肉驢等特色養殖,還在山坡旱地搞起了山核桃、大紅棗、磨盤柿等經濟作物種植……

“自從賈子書記來了,咱村就大變樣了,人也有了精神氣,村裡日子越過越紅火!”70歲的陳五女老人談起村裡的變化,臉上笑開了花。

如今,河北村已實現整村脫貧出列。從產業扶貧這一根本上尋求突破,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讓鄉親們脫貧之後不再返貧,“賈子”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摘帽’並不意味著對村裡的幫扶就畫上了句號。”賈斌說,“實現穩定脫貧,鄉親們有一個算一個,誰都不能落下。”(記者朱旭東)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