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麼能及早發現孩子有孤獨症傾向?

璟雲康復


這是一張嬰幼兒正常發育的標誌列表,我們在臨床問診過程中也會提及這些表現,如何判斷孩子可能存在孤獨症傾向,我們可以借鑑一下這個列表;比如孩子在十個月左右,普通幼兒會在語言溝通、社會交往和動作方面有一定的體現,而在接下來的成長過程中,這些功能會不斷提高,但孤獨症的孩子往往會在這些方面有所延遲;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這裡只是一個參考,而且在每一個功能表現中,不是孩子沒有符合就一定是孤獨症,在這些列表中,孩子符合的項目越多,才需要我們引起注意。

哪些行為更能說明孩子有孤獨症的傾向

很多患兒社會交往障礙和刻板行為會在早期出現,而使得我們容易觀察到的標記大致有五種,我們可以簡單記為“五不”行為。

首先孩子的目光接觸異常,患兒早期開始表現出對有意義的社交刺激產生的視覺注視缺乏或減少,對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視減少,比如家人在抱患兒時,孩子與家人沒有眼神交流,有研究表明最終診斷為孤獨症的患兒在24月齡時對於人眼部的注視時間僅為正常兒童的1/2。有些患兒即使可以對話,但是面對面注視仍然不正常,這就是多為的不看。

幼兒對父母的呼喚聲充耳不聞,叫名反應不敏感通常是家長較早發現的自閉症表現之一,也有證據表明叫名反應不敏感不僅可以從正常兒童中識別出孤獨症,也可較好地分辨自閉症與其他發育問題的兒童;共同注意是幼兒早期社會認知發展中的一種協調性注意能力,是指個體藉助手指指向、眼神等與他人共同關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體或者事件,因此共同注意缺陷也是"不應"的表現。

很多患兒缺乏恰當的肢體動作,無法對感興趣的東西提出請求,不會和父母撒嬌表達情緒。患兒可能早在12月齡時就表現出肢體動作的使用頻率下降,如不會點頭表示需要、搖頭表示不要、經常將自己的要求用簡單刻板的行為來表達。

語言障礙是多數孤獨症患兒的表現,家長最多關注的也往往是兒童語言問題,儘管語言發育延遲並非自閉症診斷的必要條件,其他發育行為障礙也多表現有語言發育延遲,但對於語言發育延遲兒童務必考慮自閉症可能。

最後一點就是,患兒會出現不恰當的物品使用及相關的感知覺異常,包括旋轉、排列以及對物品的持續視覺探索。很多患兒在玩玩具的時候喜歡把它們排成一排,或者喜歡看新聞聯播、廣告,喜歡錶面光滑或者旋轉的物體;言語的不當也應該注意,表現為正常語言出現後言語的倒退,難以聽懂、重複、無意義的語言。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做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夠幫到家長朋友,大家也可以發私信給我,感謝大家的關注。


精神知多少


臺灣作家三毛年少時就患有自閉孤獨症,原因是被數學老師侮辱。

她的一生經歷了四次自殺。

真的好痛心,她是我最愛的作家,沒有之一。

所以當我的7歲的兒子入學後,我更看重的是他心理的成長,而不是成績。

記得有一次,班主任老師沒有經過認真調查,只聽片面之詞而冤枉了他,並要求他主動道歉,我兒子就是不妥協,老師問什麼也不說話,只是低頭哭。

想起三毛的遭遇,我特別後怕,如果當時我不能及時趕到,把問題搞清楚,此事勢必會成為他幼小心靈的一塊心病,這樣的事日積月累,開朗性格的會逆反,厭學。內向的自閉症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兒童自閉症防患比事後才發現,去治癒重要很多。

三毛是幸運的,有很溫暖的家和開明的父母,長大後自閉症被慢慢治癒,但陰影卻伴隨一生。

而你的孩子呢?祝福你!


一一醬香


★走近“孤獨症”

“孤獨症”,一個遙遠又熟悉的名詞。看到這個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語言障礙、社交障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與人群格格不入……這是大眾對“孤獨症”最淺顯的瞭解。對於我來說,真正走近並瞭解“孤獨症”源於一個名叫軒軒的小男孩。

2013年9月,新一屆小班新生入園,軒軒進入了我的班:哭鬧不止、對老師的話無動於衷、不會獨立吃飯、不敢進入衛生間……幾天下來,我和班裡的老師就已精疲力竭,軒軒的“與眾不同”也逐漸顯現出來~

1.表情冷漠,對周圍的一切無動於衷。

2.不能與人對視,經提醒後也只能在對方臉上一掃而過。

3.語言能力明顯滯後。

☆語調刻板、怪異。

☆機械重複對方的話。例如,問:你吃飯了嗎?答:你吃飯了嗎?

☆會回答幾個固定的問題。例如,爸爸叫什麼名字?媽媽叫什麼名字?(應該是訓練的結果)

4.顯著的社交障礙。與同伴沒有任何語言的、肢體的交流(一直到大班畢業)。

5.喜歡旋轉的東西,特別是車輪。會興奮的地用手模仿車輪行進的樣子,並大聲講述著什麼。

6.會盯著窗外圓形的監控,自言自語、獨自發笑。

7.對聲音特別敏感,經常會用雙手堵住耳朵。

8.不喜歡身體接觸,會不自覺的躲避。

9.完全無法理解同伴的遊戲活動,在人群中左右閃躲、情緒緊張。

10.不能獨自小便也不會表達,會大哭不止,直到有人帶他去。

11.需要餵飯,從沒有表現出對飯菜的好惡。

……

看到軒軒的種種表現,我自然而然想到了“自閉症”。在搜索瞭解了所有關於自閉症、孤獨症的信息後,我開始一次次與其父母進行溝通。無奈所有孩子在父母眼裡都是完美的,待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認真對待時已經是兩年後了。

與瞭解孤獨症的表現相比,真正重要的是家長客觀理性的態度,不逃避、不執拗、不自欺欺人,早發現、早干預!

★走進“孤獨症”

真正走進孤獨症源自一本書《我想飛進天空》。

作者東田直樹是一位重度自閉症患者,這本書是他十三歲時寫的,全書以問答的方式完成。他會告訴你,自閉症兒童會有哪些表現、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以及如何與他們相處等等。

如果您有這方面的困擾,一定要讀讀這本書,它會讓你在黑暗中看到點點亮光。

強烈推薦!


暖暖老師的日誌


● 呼喚名字,孩子回應很少,多是自顧自玩。帶到戶外,孩子會一直在馬路上、商場裡自顧自跑,不能夠停下來等待大人,也無法叫回,直到追上抱起才能停下。

誤區:會被誤認為孩子學走路比較興奮或者難帶。

● 踮腳尖走路。孩子日常行走時習慣腳後跟不落地,踮著腳尖走、跑。

誤區:會被誤認為孩子可愛。

● 眼神飄忽,和他人沒有眼神交流。在任何環境中都沒有陌生感、沒有危險意識。

誤區:家長和孩子非常親暱,有的家長自身也有不關注外界的習慣,很難留意到這個細節。

● 語言發育明顯遲緩,表達需求時直接用手拉著大人的手指向他所需求的物品。

誤區:會被認為孩子有主見、聰明。

● 興趣刻板狹隘。同一類事物會無休止玩下去,過分喜歡玩小汽車、玩水、玩識字卡片、玩寫字,反覆看電視廣告。

誤區:初期給人印象很專注,貌似很聰明。

● 不聽指令。除了極少數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事物之外,大人無法指揮孩子完成簡單的配合、互動,孩子自己沒有執行能力。

誤區:會被認為孩子調皮、不聽話。

● 莫名笑或哭。隨著年齡增大,孩子無由來的笑或哭的頻次越來越頻繁,且不分場合,無法控制。

誤區:24個月以下的孩子笑起來非常可愛,家長不會太留意。

● 和家人、同齡孩子沒有交流互動。在人際交流中,需要孩子擁有對他人的觀察、關注、理解能力,理解一些基本交往規則,比如輪流、等待、交換等。

誤區:家長會誤把孩子的主導需求性表達當成交流。

● 沒有模仿能力。孩子不能夠跟隨老師學習任何需要模仿的事物。

誤區:模仿能力的缺失一般要在孩子送到幼兒園才會被發現。

● 自閉症一般會伴發多動,孩子無法安靜坐好或站好。

誤區:會被認為孩子活潑可愛、身體健康。

● 無法控制大小便。有相當數量的自閉症兒童,2週歲都無法控制大小便。

誤區:家長過分照顧,容易忽略這項能力的缺失。

● 情緒問題比較突出。部分自閉兒童的情緒問題比較嚴重,會無緣由的哭鬧,自控力差。

誤區:會被以為孩子難帶。

● 有經常性的睡眠障礙、腸胃消化問題。

誤區:會被單一地認為是器質性問題。

● 有認知障礙、數字障礙,身體不協調、精細動作笨拙現象比較明顯。

誤區:會被認為“貴人語遲”。

● 沒有親密感。對父母沒有正常的依戀和親密。天天帶孩子的爸爸媽媽下班回來,孩子熟視無睹。

誤區:會被認為孩子性格使然。

每個自閉症孩子表現都不盡相同。但大多有以上15個比較突出的特徵,如果有孩子符合特徵超過50%以上,就要引起足夠重視,儘早去醫院篩查。不要認為孩子大了自然就會懂事,一味被動等待。特別是在大城市,因為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居環境和從前不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鏈接不再像過去那麼緊密,公共環境中的包容性也不容樂觀,孩子自然的成長交往環境已缺失。

所以,一旦在幼時被公共環境邊緣化的孩子,家長期待通過環境自然修復孩子自身成長中的缺失,基本不會實現。還有,不要輕易對孩子某項特長沾沾自喜,一定要清醒認識到,未來孩子要經過大量的學習,才能勝任成年後的社會生活。特別是孩子成長初期,聽指令的能力最為關鍵。

家長要注意,在孩子養育中,不要以孩子為中心過度服務,不要盲聽盲信“愛與自由”的教育理念,孩子守規矩、有禮貌、懂規則的好習慣要從小養成。

現在我家寶寶已經上中班了,我開始給她找一些app來對她輔導學習,英文類的還沒找到,但是識字類的我有特意買一個,我先自己試玩一遍,覺得比較好操作,有趣味性,才讓她試玩一下,看她喜不喜歡,叫《貓小帥學漢字》,也沒有天天教她看,但她隔一段時間會要求自己要看,當走在街上看到哪個認識的字,她就會開心的指出來 ,然後回來查看自己讀的對不對,如果她不想看我們也不強求。到現在,已經能認800個字了呢。


摳腳老爸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嚴重影響兒童精神健康的發育障礙;早期症狀,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溝通障礙和只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些患兒在7至8 個月時仍然分不清親人和陌生人,什麼人抱他們都一樣。

自閉症的18 種早期表現行為:1、對聲音沒有反應;2、難以介入同齡人;3、拒絕接受變化;4、對環境冷漠;5、鸚鵡學舌;6、喜歡旋轉物品;7、莫名其妙地發笑;8、抵抗正常學習方法;9、奇怪的玩耍方式;10、動作不平衡;11、對疼痛不敏感;12、缺乏目光對視;13、特別依賴某一物品;14、不明原因哭鬧;15、特別好動或不動;16、拒絕擁抱;17、對真正的危險不懼怕;18、用動作表達需求。

那麼,如何早期識別“自閉症”?家長注意以下時間節點:

六個月大:沒有燦爛的笑容或者是高興的表情;

九個月大:沒有和周圍人互動的聲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

十二個月大:對於別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應;

十二個月大:沒有嬰兒語;

十二個月大:沒有和周圍人姿勢上的互動,比如指東西、讓別人看一個東西、伸手去拿東西或者是招手;

十六個月大:沒有語言;

二十四個月大:說不出有意義的兩字短語(模仿別人或者是重複別人說話的不算)。

如果發現孩子同時具備以上症狀中的7 種,可能就有自閉症傾向了,家長需要帶孩子去看醫生。


心理諮詢師馬珂


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可以發現一些孤獨症的症狀,比如:雙眼不會追視一個物體,對周圍的聲音事物都絲毫沒反應,家長叫孩子沒反應等等。


還有一個明顯的症狀就是,會發現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也依然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界不感興趣,但卻又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表現出極度專注。


我曾經和幾個孩子有孤獨症的媽媽聊天,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當你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他們的雙眼是不是跟你對視的,所以有發現孩子有這些症狀的需要到專業機構進一步診斷。


大部分孩子最好在6歲之前能夠給與干預治療,這樣未來也能夠比較好的融入社會,一旦年齡超過12歲,改善的希望就比較渺茫了。


現代都市很多雙職工家庭,父母忙著工作沒空照顧孩子,而孩子交給老人照料,孩子缺少戶外活動刺激,老人也很少和孩子交流,出現感統失調的孩子現在也很多,而孤獨症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有感統失調的症狀。


建議父母平時應該多抽時間陪孩子,多去戶外活動,多交流,如果孩子有什麼問題也能及早發現。


C媽生活志



小Yi兒


自閉症,這個世界難題,越來越多的出現的人們的視野中,被診斷的自閉症孩子也是急劇增多,每個被診斷的孩子家長都可能會被告知這樣一句話:“早發現,早康復”那麼到底什麼是自閉症?如何做到早發現呢?

一、什麼是自閉症譜系障礙

自閉症是以社會交往障礙、狹隘興趣和重複刻板行為為主症的常見兒童行為發育疾病,自閉症現在成為“自閉症譜系障礙”,是因為自閉症兒童的表現有輕到重呈現連續發佈,而不是單一的表現,他們無論在社交障礙、交流能力、狹隘興趣和刻板行為、感覺敏感性以及智力高低等特徵上都是輕重不一,呈現類似於光譜分別,故稱為譜系障礙。

二、如何早發現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週會走”是最經典的育兒俗語。意思是嬰兒三個月時會翻身;六個月會坐;七個月會來回滾;八個月會爬;一歲會走。這句話與現代醫學理論基本是一致的,能有效地幫我們家長確定一些孩子生長髮育的一些標誌性事件。

自閉症兒童也是可以從小發現一些生長髮育異常現象的,下面就詳細列舉兒童生長髮育各階段的標誌事件。

  1. 2-3個月:正常兒童你逗能時間會微笑,但是自閉症兒童幾乎或很少有微笑,不會以笑應答。正常孩子這時間會用眼睛觀察大人,會對移動的物體感興趣,自閉症兒童則很少注視別人。

  2. 4-6個月:正常兒童開始分辨熟悉的面孔,喜歡和親近的人擁抱,6個月左右叫名字有應答,會咿呀回應,自閉症兒童對親人冷談,沒有情感,叫名字無應答,像聾子一樣。

  3. 7-9個月:正常兒童開始喜歡和人玩耍了,喜歡互動遊戲,可以用哭、笑表示喜歡和不喜歡,對陌生人有畏懼,自閉症兒童則對人缺少興趣,更喜歡一些無生命的物品,不會玩玩具,不理解面部表情,如鬼臉、笑等,對陌生人也沒有恐懼。

  4. 10-12個月:正常兒童已經懂得“不”、“給”、“再見”等詞,可以把物品和名字配對,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和自己配對,有假裝遊戲的能力,會用搖頭表示不願意,揮手再見等,但是自閉症兒童不理解語言的含義,聽不懂被人的話語,也不會玩假裝遊戲,也不懂搖頭、揮手等手勢語言。


  5. 13-18個月:正常兒童已經可以模仿人的行為或者聲音,可以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等簡單詞,可以執行一些簡單指令,會用手指需要的東西,自閉症兒童不會或者很少有模仿能力,大部分不會說話,不會用手指物,只會拉著大人手去幫助他。

  6. 19-24個月:正常兒童已經回表達同情,會扮演遊戲,喜歡和小朋友玩耍,能記著熟悉的人或物品,會說短語,簡單指令可以服從;自閉症兒童對周圍仍然是漠不關心,喜歡獨自玩耍,對同齡小朋友沒有興趣,也不玩假裝遊戲,語言再落後一步。

  7. 36個月:正常兒童可以表達豐富的情感,能操作機械玩具,會角色扮演,可以和別人進行語言交流,會使用你、我、他等詞,能聽從兩到三步指令;自閉症兒童情感反應淡薄,不看看大人臉,不和小朋友玩,不參加合作性遊戲,不會玩躲貓貓,不能用語言表達需求,不能正確使用你、我、他。

這些都是兒童在正常發育過程的一些關鍵事件,如果發現有不符合情況,還是要留意觀察。

這些看著比較複雜,我們來看一個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研究者總結的一些特徵供參考:

  1. 到6個月大,孩子還沒有出現大笑或者其他熱情、愉快的表情

  2. 到9個月大,孩子對聲音、微信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沒有互動式的分享

  3. 到12個月還不會咿呀學語,還不會做手勢,如:用手指物,給他人展示東西、伸手夠東西等

  4. 到16個月還沒有語言

  5. 到24個月還不能說出兩個單詞組成的有意義的詞組


  6. 在任何年齡出現的語言、社交能力的退化。

這也是自閉症早期的一些症狀表現。由於兒童發育不是標準化作業,每個孩子都會有差異情況,我們家長也不要已到年齡出現哪些不符合的就擔驚受怕,一些孩子也存在發育遲緩情況,如何需要診斷,還是希望到兒童發育門診進行確定為準。

小蝸牛慢跑


自閉症的孩子,有的較小就能看出異常,而有的,一開始和同齡孩子一樣,兩歲左右呈現倒退的情況。

家長如果發現自己孩子異常,要及時帶去醫院確診,在要誤了孩子。

自閉症的核心是社交障礙、刻板形為與興趣狹隘。但這些對家長來說不好辨別。

那麼,我們日常生活中怎樣去了解孩子是否有異常呢?

一、不看或少看

孩子與大人沒有或者少有眼神注視,這裡請留意觀察,內向害羞的孩子可能也會有眼神躲避。自閉症孩子不是眼神躲避,而是眼神飄忽。其實很好觀察。

二、不應或少應

自閉症孩子你呼他的名字他不回應你或者極少回應。(所謂回應,不一定是語言,非語言的回應也是回應)有時身旁突然出現較大的聲音他也無動於衷,讓大覺得他可能聽力有問題,但當他感興趣的聲音:比如電視的、玩具的等等,你又發現他馬上就有反應。

三、不指或少指

他們不會用手去指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會用點頭和搖頭去表達同意與不同意。有的孩子在大人指向某事或某物時也不會順著手指的方向去觀察。

四、不語或不當用語

不語,即語言發育遲緩,不會說話。

不當用語,是與同齡孩子相比,使用語言落後。別的孩子會在生活中學習語言或技能,而自閉症孩子不能,且當他們開始仿說時,你會發現他們就是仿說你最後的那幾個字並不理解。

比如:

大人說:寶寶好開心。他說:好開心。

大人說:和阿姨再見。他說:和阿姨再見!

還有,自閉症寶寶不會提問,也不怎麼會回答。

比如:

大人問:寶寶要喝水嗎?

孩子回:要喝水嗎?

如果你教他說:你說要。

孩子就回答你:你說要。

好的那麼如果你用語言教:寶寶要喝水嗎?——要!

孩子學會後你會發現他給你要水喝是這樣的:寶寶要喝水嗎?要!

症狀的表現很多,還有較為明顯的是喜歡旋轉的東西、玩東西就喜歡疊高或者排排站。有的孩子合併多種症狀,異常表現較多。有的孩子卻不太明顯。發現異常,及時找專家診斷,不要耽誤了孩子。




子寧


孤獨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和重複刻板的行為及興趣為主要症狀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的統稱。大部分患者同時伴有智力低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情緒障礙等問題,成年後生活不能自理、社會適應不良,致殘率很高,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及精神負擔。

ASD早期跡象

大部分ASD患兒在12~24月齡時即表現出發育異常,有些孩子甚至在12月齡前即有所表現。家長一般在15~18月齡左右可以發現異常,主要以非言語溝通能力等社會性行為缺陷最為顯著,如缺乏眼神交流與接觸,呼之不應等。其他異常跡象還涵蓋言語發育、遊戲技能、感覺、運動等方面,這些早期跡象使得早期篩查工具的研發成為可能。下表簡要列出了ASD的早期跡象。

常用早期篩查工具

1、一級早期篩查工具,嬰幼兒孤獨症篩查量表(CHAT),CHAT是國際上首個早期篩查工具,主要關注18月齡幼兒的共同注意和假想遊戲能力。

2、改良版嬰幼兒孤獨症篩查量表(M-CHAT)鑑於CHAT的靈敏度低,有學者對CHAT進行了改良。

3、量化的嬰幼兒孤獨症篩查量表(Q-CHAT)

4、廣泛性發育障礙篩查量表第二版(PDDST-Ⅱ)PDDST適用於18~48月齡的嬰幼兒。

早期規範的康復干預,是唯一有效的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兒的社交、溝通及自理能力,改善患兒預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