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拿地后为什么喜欢高层、低层共同开发着卖?这种楼盘买高层还是低层?

木西文武


我作为开发商企业内的一员,也曾经参与过几个新地块的开发,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不是开发商喜欢高层、低层共同开发,而是开发商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还是容积率的问题。我们知道开发商要要拿地,而拿地的时候,该地块是已经有了各种规划条件的,而容积率就是最主要的一项指标了,所以对于该地块的开发密度是锁定的,要就是说这块地里面能盖多少面积的房子是固定的,那么在房企设计规划的时候,就只能在这个容积率指标内进行装面积了。

如果纯盖高层的话,楼位太多,密度太大,不被允许;纯盖低层的话,容积率装不满,造成浪费,所以只能结合两种产品一起做,这样刚好能按照要求的容积率指标把整个地块的建筑面积填满,仅此而已。所以说,不是开发商喜欢不喜欢的问题,二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种楼盘买高层还是低层?

那么现如今的市场上,一般的开发商都会做几栋高层,然后做一定的洋房产品或者叠拼别墅,这样既能形成价格差,洋房及叠拼又能卖高价,对于企业获利是最有利的。高层主要还是围绕刚需来做一些小户型产品,就是为了跑量的,而底层的洋房或者叠拼来说才是开发商获利的产品,所以一般的小区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就把高层设计在沿街或者靠北,这些相对价值点比较低的位置上,把中心部位或者靠南这些给洋房,主要还是考虑到日照。采光、舒适、安静等这些方面考虑的。

对于个人该如何选择,这就要看自己的需求和经济实力了。如果你是刚需,我建议还是先买高层吧,毕竟高层的价格和洋房的价格相比还是较低的,而洋房产品一般面积较大,总价较高,所以一般的刚需是难以承受的,这种产品更适合于刚改或者再改客户。


个人观点,欢迎留言或私信我,我们一起探讨。

超哥说房产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高低配楼盘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来说还是比较普遍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楼盘的容积率,楼盘的容积率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楼盘的品质,楼盘的容积率还要满足城市控规,因此很多时候全部建设高层建筑的话,容积率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好低配的建筑产品,一来能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二来能起到宣传的底容积率配置,三是,高低配产品是开发商的利益最大化,因此高低配产品才普遍存在。

二是、楼盘的规划布置要满足设计要求,比如光照时间等等。

三是、高低配产品能满足不同的城市人群,刚需人群,中层人士的购房选择,客源更广泛,更便于楼盘销售。

对于这种楼盘到底该怎么购买,其实同属一个小区,享受同样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除了个人经济实力和个人喜好以外,其实没有什么差别,看你自己的情况吧,未来的升值保值的能力也是一致的。现在的高端楼盘,一般不会出现这种配置,这种楼盘布置片刚需和刚改一类的。

所以买这类产品的看区域配置,如果属于城市的一流配置,小区的品质也不错的话,经济不错的话可以购买洋房。

希望回答对你有用,谢谢。


地产与情怀


开发商高层低层共同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容积率、增加小区视觉层次感以及丰富商品房种类面向更多人群!

作为建筑设计师,从业八年多来,独立规划设计了许多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之前,首要的是对接开发商,所以,对于从拿地开发,到设计完成的过程是非常了解的!




从一个拿地块到完成方案图、施工图,最终形成能销售的商品房,各阶段都有很多人在参与。其中决定最终商品房布局的最直接指导因素就是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设计方案的形成,有很多制约因素。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规划设计条件

2.市场需求

3.开发商对地块定位

4.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5.当地领导的意见

以上五点是商品房是高端低端品质、楼栋数、高层多层、户型配比等方面的决定因素。综合以上几方面的意见,就会形成您现在所买房子的布置方式。


下面根据我做的实际项目具体介绍一下各方面对项目方案的影响

1.规划设计条件

规划设计条件是政府出让土地的时候已有的前提条件,是根据城市整体规划确定。里面确定了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退线、限高、日照要求、停车位配比等基本的要求,这个是地块规划设计的前提。



2.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也就是各地方人们的买房需求,是刚需还是改善型,是三室要求多还是两室,高层卖的好还是多层,消费水平怎样,家庭结构大部分是怎样,其他楼盘情况怎样。地域不同,需求也就不同。比如一线城市,大部分是小户型,由于单价高,所以总价早控制在大部分人买房的预算内。小县城最近几年就流行三室及以上改善型住房,也可能有几代人共同居住。


3.开发商对地块定位

开发商不是慈善家,他们要把这个地块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就要详细考察当地市场,以及当地其他楼盘情况,然后确定整个项目定位!比如主打高端、中高端品质或者做针对大众的能快速消化的产品,快速回笼资金,减少成本。也有做混合型的,中高端划定一定区域,采用最好的位置和户型、层数、景观来体现。中端或者普通的相对集中,一般设置在地块边角位置,常常采用高层,来弥补高端拉下的容积率。这样做各个品质商品房都可以包含,针对的人群面也会广阔一些。


4.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根据以上各方面的意见,进行规划设计。划分地块区域、布置楼栋、计算日照、确定层数、规划路网、协调景观……再加上自己团队的设计理念(比如体现当地文化,山水田园中式,还是气势恢的欧式等等)。

这个过程时间会很长,设计师会修改很多版本,反复协调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达到一个既满足规划设计条件、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甲方地块利益最大化、和包含设计师设计理念的产品方案。

设计师为了开发商利益最大化,一般会用足用地红线退线内的地块,根据日照和消防确定楼栋数和层数。层数一般有几个开放商控制成本的节点,6层、9层、11层、18层、33层。





5.当地领导意见

规划设计方案完成之后,需要通过政府的通过,一般政府会召集规划建设局、电力、燃气、热力、供水、城管、消防等部门举行方案评审会。本着对城市建设添好砖加好瓦的态度对方案提出意见,比如颜色选择,沿街层数限制,每栋楼单元个数限制,出入口的协调等等。通过规划意见之后,设计院就可以往下进行施工图设计了,没有特殊情况,商品房的最终布局就是规划会通过的方案!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一个小区有高层和底层混合,是受到规划设计条件层数限制、当地市场需求、开发商小区品质定位和成本控制、设计师根据国家规范和设计理念、规划评审会的意见等各方面影响的最终结果。

我是设计院车工,从事建筑设计,从建筑师角度为您解疑答惑!欢迎关注。关注作者不迷路。 最后,码字不易,多多支持!


设计院车工


这主要是容积率的限定,容积率2.0的时候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容积率可以规划成高层+小高层+多层、小高层+多层、高层+多层的形式,前面两种情况增加建筑栋数,而采用高层+多层的形式,减少了建筑栋数,加大楼间距,楼间距越大,提升了居住品质,采光、通风、绿化景观面积都会好,像这种情况,有的楼间距可以达到100多米,有的也称为“低密度高层”。

从销售上,采用高层+多层的排列形式,提升了项目品质,有利于销售,相对来说,多层有稀缺性,好卖一些,价格也要高一些。

至于买高层还是多层,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考虑,从宜居性上来说,多层要好一些。


骏策论


涉及到一个购房时机的话题,这类话题聊的相对少,所以借此问题聊一聊!

首先来谈谈开发商同期推高、低层产品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看都有“试水”的成分,至于试的什么水,得分中小盘和大盘两类情况看!

在此之前,科普两个基本概念,分期开发和分期销售;

分期销售,一种销售策略,不论大盘还是小盘,大部分楼盘都会实行分期销售策略,因为推盘需要有一个人气聚集和氛围形成的过程,所以一般楼盘都会采取分期推盘策略,前期铺垫,中期高潮,后期收尾!当然,也有整盘销售的情形,多见于小盘、mini盘、网红盘,前期功课做足,市场氛围火热,房企想快速回笼资金的情形下才会出现!

分期开发,一种开发策略,多见于大盘,为房企立足于资金平衡及滚动开发的考量;一般将小资本投入项目、利于资金回流项目(可售易售快售产品项目)、易开发的项目放在前期开发,而大型配套、自营项目等放在后期开发,政府强制要求的配套项目例外!

回到“试水”话题,上文讲到分两类情况!

第一类,中小盘!

对于中小盘来说,试的主要是各类产品的市场热度,便于后期产品的价格定位,以达到利润最大化;主要目的是为后期产品定价的试水,首期高溢价产品(低多层产品)的投放量一般会比较少,等氛围和热度起来之后才大量投放高溢价产品;

此外,同期推多种产品还是为了吸引多层次的客户;

第二类,大盘!

对于大盘来说,试的主要是各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度,便于后期开发产品的产品定位;大盘一般都是分期开发的,报批也很可能分批报规报建,前期开发的产品试水可为后期产品定位和配比提供依据,灵活调整产品策略,对于不畅销的产品可以在后期取消或者调低配比,相反,对于热销产品则可以在后期开发产品中调高该产品配比!当然,对于定价、满足不同客户的产品需求也是同时推高、低层产品的原因;

不论大盘、小盘,一般都会实行分期销售,人气和热度的聚集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对于追求高性价比或者相对低价产品的朋友,可以选择在首期或者尾盘下手,首期产品所处位置一般相对弱势,尾盘产品多是别人挑剩下的,当然,运气好可能可以捡漏到别人退房的产品;对于追求较好产品的朋友可以选择在中期推盘时下手,楼王就在此阶段推出,但价格相对偏高;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购房时机!

补充一点,年底有一波冲业绩行情,开发商一般会在年初设定销售目标,年内要完成xxxx亿元的销售额,年底时,如果距离年初的销售目标差距较大时,就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以实现或者尽量接近自己年初吹出去的牛,赶巧的朋友,年底也不失为一个捡便宜的好时机!


夏日冷霜


从社区规划和设计上来讲,首先,容积率是政府规定的,多大的地块在哪个地段,允许建多大总建面的项目,然后是绿化率也有规定,必须达到规定指标。从项目整体设计说,不同高度的建筑错落有致,更有设计感更美观,还有另一个重点就是从市场需求来考虑,不同的购房者喜好需求不一样,有喜欢住的高看的远的,有喜欢住电梯不希望太高的,有喜欢得房率更高的多层爬爬楼梯,高层、小高层、多层因为类型不同,可以设计的户型及品质可以多样化,满足不同客户需求,项目卖的更好更快!


海外房产那些事


谢谢!

开发商拿地后是否喜欢高层、低层共同开发?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一块地在挂牌的时候,都会有很多限制条件,比如容积率、限高、建筑密度、建筑退让距离、绿地率等等,这些条件基本上限制了你的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其次,每个开发商都有自己做产品的风格,有的专门做高层产品、有的专门做洋房低层产品,由于有了前面土地出让的各种条件限制,再加上每个开发商都是商业趋利的企业,必定会把指标尽量做到最大化,不浪费一点点的资源,所以会出现高低结合的产品;

第三,同时还要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市调情况,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做到适销对路,项目销售才会顺利!


地产智汇


又骗老百姓进城买房子,城里住着物业费、停车洗车费每月就得一千多元,住70年后产权收回,下辈人还不能继承。在农村住房不花钱,院子里可建车棚,自来水洗车,可种蔬菜果树,空气也好,何必顶着高消费的压力住城里,都不买房才是最好的调控,房产税不出台绝不买。


特立独行方能长远


高低层混着盖,是设计问题,涉及到地质结构、容积率、采光度、整体协调、城市美观等多方面原因决定的。是规划部门根据有关法规决定的。开发商能左右的因素实在整体框架设计下的有关房屋的样式、户型、套内面积和综合配套等等整体内部的因素。


问问答


高层低层一起开发,主要是现在小区地皮大,都开发高层会挡住采光,一般都是三面都是高层,中间和另一个面为多层,这样不影响其他楼栋的采光,最大化利用地皮

同一个小区的话个人觉得多层和高层区别不大,无非多层的楼层矮,同一个小区绿化与物业环境没有啥大的区别,多层的户型相对更大一些,价格也贵,同小区买多层的三四楼和高层的三四楼效果不是太明显,价格差的却很多。而且物业费也比高层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