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师父到底有多厉害?

躺着奔跑2019


在水浒中,梁山108将可谓有不少高手,除了卢俊义外,马军头领当以关胜、林冲、呼延灼等五虎将为首,步军头领则以鲁智深、武松为魁。比较特殊的是,鲁智深其实也会骑马作战,他曾与呼延灼大战五十回合,呼延灼很佩服,而且呼延灼特意点明,说鲁智深和杨志的武艺很高,不是绿林手段。

鲁智深心肠也好,救了许多人,包括金翠莲父女、林冲、刘太公的女儿等。

鲁智深虽然厉害,其实他的师父也不简单。这个师父,不是指教鲁智深武艺的师父,而是五台山的和尚智真长老。其实,智真长老和鲁智深只处过一段时间,两人接触时间并不长,但从智真长老的话中,也足以看得出,智真长老是个高人。

首先,智真长老知晓天机

鲁智深因为救了金翠莲父女,打死了镇关西郑屠,犯了大罪。但是,考虑到没人给自己送饭,于是他选择了逃跑。他跑到了代州雁门县,巧的是,金翠莲也来到了这里,还经人牵线,做了赵员外的外室。

后来,为避免官府追捕,鲁智深听从赵员外的建议,到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

鲁智深身高八尺,身躯胖大,面相比较凶,所以起初和尚们还不同意让他出家。但是,智真长老只看了鲁智深一眼后,就力排众议,让鲁智深出家了。这是为何?因为他看到了天机。

(智真)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水浒传》

智真长老直接看出了鲁智深上应天星,也就是说,他知道了鲁智深属于天罡地煞星的一员。而且,他还知道鲁智深以后会得正果,这是别人都无法达到的成就。

智真长老这番话,也足以证明石碣排名是真,并非宋江搞得鬼把戏。其实,作者为了石碣排名多次做过铺垫,第一回就说了天罡地煞出世;后面也多次说过天罡星合当聚会,都是天罡星义气等;戴宗请公孙胜出山时,罗真人更是说出李逵和公孙胜是天杀星和天闲星降世,九天玄女也说了宋江是星主。

如果石碣排名是宋江搞的鬼,敢问智真长老和罗真人,这两位世外高人,也是在配合宋江演戏吗?显然不可能。

其次,智真长老窥测命运

窥测谁的命运?当然是鲁智深的命运,前面他已经说过,鲁智深以后会得正果。不过,这种命运,还表现在他知道鲁智深一生要做什么。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之后,智真长老不能再留下他,让他去大相国寺找智清长老挂搭。很多人说,智真长老很有心计,故意让鲁智深大闹,这样就能让赵员外出钱翻修寺院,让鲁智深滚蛋云云。

其实,智真长老让鲁智深走,并非是因为世俗心里,他知道鲁智深的使命是什么。多年以后,鲁智深招安攻打辽国,到五台山拜见智真长老时,智真长老说出了真相。

鲁智深向前插香礼拜。智真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水浒传》

<strong>

以鲁智深的本领,杀人放火怎么会不易呢?其实,智真长老说的杀人放火,正是普救世人。当时北宋很黑暗,朝廷有奸臣,地方有坏人,鲁智深只有在江湖行走,不断救人,才知道世道之乱,才能明白世人之苦,才能济世救民。

鲁智深杀死了郑屠,邓龙等人,火烧了瓦罐寺等地方,这就是杀人放火。但鲁智深的杀人放火不是作恶做贼,而是救人。鲁智深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丢了官,不断逃亡江湖,活得显然不容易。

但是这种不容易很值得,是立功德,是鲁智深成佛的原因。

最后,智真长老预言生死

鲁智深拜辞师父后,智真长老送了他四句偈语,即“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四句话,直接料定了鲁智深的生死祸福。

所谓逢夏而擒,是说鲁智深会生擒夏侯成;所谓遇腊而执,是说鲁智深会活捉方腊;后面两句,则说鲁智深听到潮信的时候,就会圆寂。事实证明,智真长老的预料丝毫不差。

智真长老不但预测到了鲁智深的生死,还预料到了宋江乃至整个108将的命运与生死。

宋江与鲁智深一起去拜见他,他送给宋江四句偈语: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意思是说,宋江招安之后,起初还算顺利,但是回来后就不能再团圆了,预示着108将最后会有部分人战死、病死等。其实,像许贯忠那样最好,在双林镇隐居,满足于眼前,才能福寿双全,可惜梁山好汉不能。

智真长老这番话,后来全部得到应验。

能知晓天机,能窥测宋江、鲁智深乃至梁山好汉的生死、祸福和命运,智真长老不愧是世外高人。其实,作者说过智真长老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显然,智真长老很牛。


自说文史


《水浒传》中,在施耐庵的笔下,既有道家的扶危济困,亦有佛家的除暴安良。代表人物分别是公孙胜和鲁智深,而且他们各自还有一个神秘莫测厉害非凡的师傅罗真人和智真长老。罗真人这里不作赘述,咱们单讲这位智真长老到底有多厉害。



智真长老是普通人

智真长老是五台山文殊院主持,说他是普通人,因为他虽然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人,但他为了寺庙的生存,依然和尘世中人有交集,并不是只顾埋头念经的迂腐和尚。

赵员外道:“若如此,最好。离此间三十余里有座山,唤做五台山。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

由此可见,智真长老和这赵员外还以兄弟相称,彼此关系非同一般。

“庄客把轿子安顿了,一齐搬将盒子入方丈来,摆在面前。长老道:“何故又将礼物来?寺中多有相渎檀越处。”赵员外道:“些小薄礼,何足称谢!”道人、行童收拾去了。”

为了让智真长老收下鲁智深,赵员外一边大讲兄弟之情,一边用钱财开道。



其实按照大宋当时的律令,鲁智深这种负案之人是不可能做和尚的。因为出家当和尚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必须先参加官府的考试,再经过审查合格后,出家人还需要支付一笔不菲的手续费,这才能得到官方颁发的度牒,才具备做和尚的资格。

负案在身,属于黑户的鲁智深什么要求都达不到,硬是靠赵员外和智真长老的关系以及大把的金钱开道,最终不仅顺利当了和尚,而且还和智真长老混成了平辈。

“智真长老却很顺从的照办,给鲁智深剃度。不仅如此,还念念有词:“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

看来,即使作为普通人,智真这老和尚也是一个不简单的八面玲珑之辈啊!



智真长老也是神通广大的活佛

当众和尚认为鲁智深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可剃度时,智真长老说道:

“他是赵员外檀越的兄弟,如何撇得他的面皮?你等众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

随即焚起一炷信香,盘膝口诵咒语,入定去了。一炷香过,却好回来,对众僧说道:

“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由此可见老和尚的厉害,一柱香的功夫,他是推算卦象去了还是神游佛界了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短短的一柱香功夫,这老和尚已经看透了鲁智深的前世今生。



当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不得不离开时,智真长老又送给他四句偈言: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可怕的是,这四句偈言在鲁智深今后的生活中居然一一应验。

征辽后,宋江一伙上五台山参禅,临走时智真长老又送鲁智深四句偈言: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当然这四句偈言又都一一应验。可见这智真长老真乃一通晓前世今生的活佛啊!



智真长老其实是鲁智深成佛的引路人

其实原著中是这么解释这个智真和尚的:

“话说五台山这个智真长老,原来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只是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因此教他来尘世中走这一遭。本人宿根,还有道心,今日起这个念头,要来参禅投礼本师。”

由此可见,在鲁智深修佛的杀戮之路上,智真长老一直是他的引路之人,给他指明道路,帮他解除心魔。

第二次刚见面,智真长老就说道:

“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这实则是对鲁智深的点醒,鲁智深默然无言,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丝明悟。

综上所述,《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师傅智真长老非常厉害,他看似五台山文殊院的主持,实则是宋时当世的一尊活佛。



本文参考文献:《水浒传》、《宋史》

(欢迎点击关注墨鱼轩书画,阅读欣赏更多文史典故)


墨鱼轩书画


鲁智深的师父是智真长老:

赵员外推荐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文殊院其他众僧见鲁达形容丑恶,相貌凶顽,不似个出家人的模样,纷纷建议智真长老不可收留此人。智真长老却力排众议,坚持剃度了鲁达,并赐名“智深”。

《新水浒传》电视中将智真长老改编成会武艺了而且很强,是罗真人,周侗那个级别的。在原著中他却是不会武功的也不会杀伐类的法术,但他深得佛法,知得过去未来之事!

在鲁智深临行时,智真长老送给他四句话:“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遇林冲杀官兵开始起事

遇二龙山为大当家而富

并入水泊梁山形成规模

遇到宋江应该停止的,因为取代了晁盖、宋江统领下的梁山,已经背离了替天行道;与朝廷作对的意愿。而是一心想要招安。

智真长老的偈语在水浒传堪称一绝‘都准确的预判了事态的走向!



散打兄弟


鲁智深原名鲁达,是一个军官,官称叫提辖。他因打抱不平而流落流湖,后来辗转到五台山出家。名为出家,其实就是找个地方避风头。五台山的主持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表面上是看赵员外面子,其实他已洞察鲁达一生因果。父僧都感觉鲁达非修行之辈,反对收留。但智真长老力排众异,剃度了鲁达,并赐法名智深。

鲁智深的师傅,是《水浒传》里一位得道高僧,是小说里面的几位高人之一,佛法应该是很深的。他深知鲁智深是上天派下来历却的,所以才任由他在五台山胡闹。对众僧说是大施主所托之人,不好推却,其是他知道时机不到,鲁智深还不能下山。也就是他那一辈所说的天机不可泄露。所以,当时机一到,他也就顺水推舟的将鲁智深送到了相国寺,因为鲁智深要在那里将要遇见一个人。

智真长老送鲁智深走的时候,一翻嘱咐之后,送了他四句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鲁智深当然不知奥妙,但智真长老已将鲁智深的一段人生,暗含其中了。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知道了其中含义。鲁智深将遇到林冲而起事;遇到二龙山而落草(打家劫舍而富);遇到水泊梁山而兴旺;遇到宋江将停下来,暂告人生的一个段落。

《水浒传》前八十回故事所述就到这里了。

再后来长老又给鲁智深四句偈语,就再次寓言了他的人生终结。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那是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个英雄走完了他的凡尘之路,在钱塘江的潮信声中圆寂。他那一句:洒家要圆寂了,显得无比平静。他的内心平静如水,和雄伟的钱塘江潮,形成了强烈对比!

这一切,都在智真长老的法眼中,他就看了鲁达一眼,就知道了他的一生。

其实,这已经不能用厉害二字来形容了。他能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的意识可以穿越千年,我已经找不到词来形容。

呵呵,就按小编说的吧,他是很厉害的了!


正义之声一


书中交代的说智真长老是当世活佛。前后指点鲁智深两次偈语,都能应验。

个人感觉,真长老也让鲁智深陷得太深了。最后的听到潮信而死的,大可不必。鲁智深也是过于迂腐了。

鲁智深上应天星,为何不能像武松等人一样多活些年岁,善终即可,还能多造福百姓一些。觉得挺可惜的。

坏人吧,该道早死,鲁智深是水浒中唯一智勇双全,没有缺点的英雄好汉,这般死法,不免有点不该。


评说天下善留心间




智真长老力排众议,说鲁智深虽然时下凶顽,然久后正果非凡,众僧皆不如他。就这样,鲁智深遁入空门,成了名满江湖的“花和尚”。后来鲁智深酒后大闹五台山,搞得文殊寺鸡犬不宁,智真长老无奈将他打发到了东京大相国寺。

临走时,智真长老赠予鲁智深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这四句偈言准确的概括了鲁智深的一生,下面我们逐一解读。

遇林而起:很多人觉得这个林指的是林冲,我认为不然,它应该指的是野猪林。众所周知,林冲遭高俅陷害,持刀误入白虎节堂,被刺配沧州,行至野猪林时,差点被两名押解公人杀害,得鲁智深及时出手相救才幸免于难。而鲁智深也因此得罪了高俅,被高俅派人缉拿,失去了立锥之地,从此流落江湖。遇林而起的意思就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后,彻底与朝廷划清了界限,开启了他草寇生涯的前奏,也是标志着他至此暴起于绿林。



遇山而富:这个一般没有什么异议,山指的就是二龙山。鲁智深和杨志夺了二龙山,从此占山为王,成为他人生咸鱼翻身的转折点。

遇水而兴:这也很好理解,水指水泊梁山。三山聚义打青州之后,鲁智深率领二龙山众头领入伙梁山,从此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旅途,也是他人生当中一次兴旺和升华的节点。

遇江而止:这个和第一句很相似,容易引发歧义,很多人认为江是指宋江,我认为是钱塘江。因为第二句和第三句毫无争议指的都是地名而非人名,鉴于排比统一,第一句和第四句也应当指的是地名。鲁智深听到钱塘江的潮信之后便圆寂了,这个止指的就是他生命的终结。



在梁山征讨辽国之后,鲁智深二上五台山,拜见智真长老,久别重逢,智真长老又送了他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个我们放在一起来说。

顾名思义,逢夏而擒就是鲁智深生擒方腊手下大将夏侯成,遇腊而执是活捉江南贼首方腊。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指的是鲁智深听见钱塘江上的潮信圆寂而死,这个和第一次四句偈言的最后一句逢江而止相吻合。要说这个智真长老真是一位大神,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准确无误的定位了鲁智深的一生,牛逼的一米。

西岳顽石~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西岳顽石


鲁智深武术上的师傅很多,过去的人喜欢武术先是闻名而去投师的,带着礼物四处寻访,不过老师总喜欢有所保留,那么只能多拜名师,自己取长补短,也终能学有所成。这是除家传,高薪聘请武术教头外的另一条学习的路。

鲁智深另外因见义勇为而大因缘于当世时高僧为徒,长老慈悲,因材施教,短短数日教诲,有了后来鲁智深的证。从鲁智深对于技艺的态度,对于人的态度,对于世道的态度,对于老师的态度,说明其根器之上。五台山三大菩萨道场之一,自古有成就者辈出,鲁智深之师即是其中之一,不在话下。


不是一个词


水浒传所刻画众多梁山好汉中,有两位当属顶级步战高手,一是武松,二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鲁智深,鲁智深原名鲁达,本是渭州小种经略相公的提辖官。注:提辖官:提辖兵甲,盗贼公事。

鲁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而惹上人命官司,逃亡期间幸由所救的金老汉父女报恩,受赵员外指引在五台山剃度出家避祸,这也是鲁达与师傅智真长老的初次相见,但当时众位高僧因鲁达”形容鬼恶,貌相凶顽‘’而不愿接受他在本寺出家,这时智真长老初显神通。

智真长老

首座、众僧禀长老说道:“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鬼恶,貌相凶顽,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长老道:“他是赵员外檀越的兄弟,如何别得他的面皮。你等众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焚起一炷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 语,入定去了。一炷香过,却好回来,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由此观之智真长老至少是位已经开悟的高僧。

鲁智深出家后先后两次醉酒大闹五台山,最后因又一次大醉,打坏了金刚,坍了亭子,卷堂闹了选佛场,而被智真长老推荐去了东京大相国寺,这其中颇具玄机,为什么是推荐去东京而不是其他地方,或许智真长老通过上次入定,早已暗悉鲁智深的命运,因而特有此安排。

临行前智真长老说:“我有一个师弟,见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我夜来看了,赠汝四句偈言,你可终身受用,记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洒家愿听偈言。”长老道: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对于此偈言中的“林、山、水、江”会不会是今后的林冲、二龙山、水泊梁山、钱塘江呢.

东京遇林

征方腊后,鲁智深在六合寺圆寂前曾提到智真长老提到的另外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洒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待宋江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中天月孤流


谁定义了鲁达的师傅一定是至真长老?根据鲁达的武术他的师傅不止一个,最后的封门授业是僧人的可能性大,因为他以禅杖和戒刀为兵器,但不一定是智真。原著也没描绘智真是武僧出身。我认为有可能是这样:学成后鲁达投军,受训于老种经略种师道麾下,后被安排到小经略种谔帐下。智真以只言片语点化鲁达,而对人生的感悟则是后天个人参透


金风未动


得道之人看破人生,有何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