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的城墙上放着一块砖,为何千年来没人敢动?

秉烛读春秋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在古代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它不仅是交通要塞,更是军事防御重地。当然,这样的一大关,必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些重要的印记以及传说,定城砖就是其中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

说起来,嘉峪关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从它最初兴建到现在不过才近650年的时间,当时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朝不久,1372年,朱元璋令三路大军远征漠北,而宋国公冯胜领西路大军出征,在这一战中,冯胜最终平定了甘肃,于是在河西走廊的中段选择了嘉峪塬西麓建立关隘,作为控扼西域的军事要地。

于是就有了嘉峪关的雏形,嘉峪关最开始建造的时候,不过是建了一个土城,还远不是我们看到的嘉峪关。

这个略显粗糙的土城孤寂的存在了一百年多年,直到1495年,兵备道李瑞澄负责建立关城楼,从此,嘉峪关有关有楼有城,又十年后的1506年,同样还是李瑞澄又开始修建内城中的光化楼和柔远楼以及一些附属建筑物。在这一年,瓮城也被修建了出来。

瓮城是城楼的一个重要防御设施,有防御和缓冲的作用,古代在修建城楼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城门外(内)修建上瓮城,而嘉峪关的瓮城有两座,分别为东、西瓮城,依附于光化门和柔远门而存在。去过嘉峪关的人们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西瓮城的门楼后檐台上多出来一块砖,静静地待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五百年。

关于这块砖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流传最广的就是定城砖的说法。 当初李瑞澄负责嘉峪关的城楼修建工作,而负责督工的则另有其人,这里姑且称其为督工甲吧。督工甲找了不少工匠来修建城楼,在这众多的工匠中,有一个名叫易开占(这名字很有深意啊)的工匠,他是一个老工匠,常年干建筑。

他设计的建筑造型美观,造出来又结构坚固,是当时有名的工匠,而且他常年做这个,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建筑方式,在施工前就能准确计算出所需要的物料。这一点是相当可贵的,也是极难做到的,但是在过去的数年间,易开占从来没有计算失误过,计算出需要多少的物料,到时候就真的用这些物料完成工程。

督工甲也听说了易开占的名声,不过对此并不怎么相信,但他还是让易开占计算了需要的砖块,易开占很快就计算出了结果,这个数字还挺好玩,即六个九,差一块就是一百万。督工甲觉得很有意思,就连问了易开占好几次,说确定是这个数吗?易开占很自信的表示,就是这个数。

督工甲说:“这是你计算出来的结果,你要为此负责,我就给你准备这些砖块,但是要是少了你自己补上,还要接受处罚。”

但是督工甲并没有真的准备六个九的砖块,而是准备了一百万个砖块,等到开工后,工人们就开始建造城楼,几个月之后,建筑完成。说来也巧,居然只剩下了一块砖,督工甲一看,心想这个工匠还真是计算的准确无比,但是他又不能说是自己多准备了一块,后来他灵机一动,就说易开占计算失误,居然剩下了一块砖。

而易开占对自己的计算很有信心,不过他也不能公开质疑督工甲做了什么,略一寻思,心生一计,就对督工甲表示,这块砖并不是多出来的,因为它是定城砖,绝不能少了它。因为没有它,这嘉峪关就不牢靠,只有将这块砖留在嘉峪关上,嘉峪关才能经受住岁月的洗礼而万年不倒。

督工甲一听,心道这个工匠好厉害的一张嘴,既然这么说了,也不失为一个好彩头,于是就命人将这块砖放在了西瓮城门楼的后檐台上,将其命名为定城砖,任何人不能私自将这块砖取走。从此,这块砖就成了嘉峪关的定城砖,至今已经在那里静静的待了五百余年。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至于这块砖的存在,很可能只是一个小意外,可能是在建造城楼的时候,放在那里忘了,没有取下来,后来工程完成后,也没有将它取下来。而对于看到的人来说,想要将它拿下来是比较困难的,不可能一抬手就够下来,所以谁也不会去动这块砖。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于有一个人对这块砖有了兴趣,并对于它的存在产生了联想,于是关于它的故事就这么出来了,一传十,十传百,这就成了民间传说。你看,一个小意外成了一个富有智慧的传说,这不也正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吗?


萧晓四姑娘


嘉峪关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不少朋友都去过,眼尖的朋友或许会发现后檐台上有一块砖,孤零零地放在那里,显得有些突兀。


不少游客心中不免有疑问:“这块砖是建筑垃圾吗?为何工作人员不把砖清走呢?”

其实这块砖可不是垃圾,而是非常稀有的宝贝,它是块古董砖,距今已有600年历史了,倘若谁把它当做垃圾处理掉,怕是要被判个毁坏文物罪了!

关于这块砖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呢!

当年负责修建嘉峪关的,是一个叫作李端澄的官员。嘉峪关地处甘肃沙漠地带,举目望去,全是沙子,施工条件非常之差,砖需要从几百里外运输过来,颇费周章。


李端澄不清楚需要多少块砖,担心运的多了,还需要将多余的砖再运回去,如此以来,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工程本身预算就不足。

于是,李端澄征召能工巧匠出谋划策,这时候有个叫作易开占的建筑高手,他想到了一个绝妙主意。

他说可以先绘出嘉峪关的小模型,然后将小模型放大到实际比例,然后再根据放大了的比例计算出实际用砖量。

李端澄觉得此法很妙,于是就让易开占计算用砖量,要求他必须计算精确,倘若计算的不多不少,赏金五百两;倘若计算的少了一块或者多了一块,那就要挨五十皮鞭。


这是场赌局。艺高人胆大的易开占接受了这项挑战,他启动了大脑,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终于计算出了工程的用砖量—999999块,数字非常吉利。

李端澄大喜,于是就让人按此数字运砖,两年很快过去了,明天就是嘉峪关完工的日子了,用砖量不多不少,恰好就是999999块。

这时候,李端澄动起了歪脑筋,他想把五百金子独吞,于是他命人连夜偷偷地运过来一块砖,特意放在了后檐台不起眼处。

第二天,嘉峪关顺利完工,这时候李端澄把易开占叫了过来,对他说:“小易啊,今个工程完工了,该兑现奖励了,你说用砖量是999999块,走咱们去现场看看,有没有多余的砖?”


一行人到了现场,这时候李端澄故意走到了前一晚放置砖的地方,故作吃惊道:“呀!这下面怎么多了一块,怎么回事啊?”

众人朝下面望去,发现真的多了一块砖,众人齐齐瞅着易开占,都替他捏一把汗,按照约定,他不仅一分赏金都没有,还要遭受五十皮鞭处罚。

只见易开占神情自若,他早就算到了这一层,只见他大声地说道:“大人有所不知,此砖乃护城砖,可保此城无虞,若没有此砖,此关不保!”

大家齐声附和,交口称赞,都觉得好有道理,只见李端澄灰溜溜地,脸红一阵白一阵,心中不是滋味。李端澄如意算盘落空了,只得给易开占兑现了五百金子。

从此以后,这块护城砖就一直放在那了。


一半秋色


这块砖并非放在嘉峪关城墙上,而是突兀的放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它也没有千年的历史,这块砖与城楼距今524年,而嘉峪关距今也不过才647年,因此“一块砖千年来没人敢动”的说法没有依据。

去过嘉峪关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这块砖是整个景点的一大看点,游客纷纷与这块砖合影留念。这块砖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砖,它见证了嘉峪关五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很多人不禁要问,这块砖为何要放在城楼上?

众所周知,嘉峪关地处沙漠戈壁,是古丝路上的交通要塞,也是明长城的最西头,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比山海关早九年。这是当年冯胜在西征之后,向朱元璋提议修建的。

修好的嘉峪关,由内外城、罗城、瓮城及城壕组成。自建成后,嘉峪关便成为西部军事重地,守卫着河西走廊的安全。在长达120多年的时间里,嘉峪关只是一座没有城楼的黄土夯筑的要塞,这块砖还未出现。

直到明弘治八年,时任肃州兵备副使的李端澄才奉命在西罗城正门顶部平台上修建瓮城关楼。在李副使的精心主持下,城楼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修建完成。一座三层三檐式巧夺天工的大楼矗立在西门之上。

在戈壁滩上修建木式或砖式建筑,其取料难度可想而知。正因如此,嘉峪关在修建城楼的过程中,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块砖的故事”。

据说,当时负责修建城楼的李端澄,为了能如期完成修建工作,他在全国招募了数百名的能工巧匠。本着省工省料的原则,李端澄让大家集思广益进行讨论方案。一位名叫易开占的工匠提出了绘制模型的方案。

他首先将整个城楼的图样绘制出,再根据图样按比例制作出模型,然后依据模型对工程用料进行了精确的计算。易开占胸有成竹的向李端澄汇报说,他已算出城楼所用砖的数量为五个九,也就是缺一块一百万。

对于易开占的精确预算,有很多的工匠抱有怀疑态度。于是有人便故意偷偷的藏了一块砖,准备在竣工时刁难一下易开占。结果没想到,工程在收尾时正好少了一块砖,李端澄一看相差不大,另找一块砖补上。

城楼上放着的这块砖,就是当年被偷藏的那块。关于这块砖的传说,还有“定城砖”一说。传说工匠易开占精于九九算法,而监工郝空是个极为刁钻之人。他要易开占准确的算出建城所需的砖块的数量。

如果竣工时砖块数量有误,要拿所有的工匠问罪。易开占经过计算,得出了999999块砖的数量。在关楼建好后,正好多出一块砖,易开占便将这块砖放在城楼上,结果被郝空在检查时所发现。

郝空正要拿这块砖向易开占问罪时,易开战灵机一动大声说,那块砖不能动,那叫“定城砖”。神仙曾托梦于我,如果那块砖被人拿走,整个关楼将会倒塌。郝空不太相信这种说法,但他也不敢拿性命开玩笑。

易开占将砖放在门楼时,为了防止有人取这块砖,他把东西两头的两块砖故意没有坐灰干摆上,如果有人企图取中间的这块砖,就会从没有砌好的砖上摔下来。郝空此人心胸狭窄,据说不久后便气绝身亡。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当时的老百姓并不能理解易开占精确的设计思想,认为易开占神仙下凡,于是编出了这个传说。当时修建关城的用料量确实很大,仅用土就达八万多立方米,都是用牛车来运送。

几百年过去了,嘉峪关西瓮城门楼上的那块定城砖至今仍在,谁也不敢也不愿拿掉,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见证,也是嘉峪关数百年来变迁的见证。如今这块有五百年历史的砖已成为游客心中的网红。


野史也是史


关于这块砖,后人有诗云:

嘉峪关上一块砖,

历经百年无人搬。

一动此砖城门翻,

人言神仙定城砖!

<strong>

先说一下这块砖放在嘉峪关上并没有一千年,仅600多年而已。

定城砖的传说

传说,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大明王朝为了加强西北的防御工事,派人修建嘉峪关关城和城楼。主持修建者是当时的兵备副宪李端澄,负责施工的工头是校尉郝空。郝空不是个好家伙,郝空、郝空,专“好”挖“空”心思欺负残害工匠,为人尖酸刻薄,心肠歹毒。

这次修建嘉峪关关城的工匠中,有一个叫易开占的能工巧匠,他名声在外,相当惹眼!他善于建筑设计、建筑预算,精通九九算法,传说凡经他预算过的建筑,基本上不差毫厘,相当精确,效率又高。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独于重,奸必害之!”果然,让郝空挖空心思找到一个好机会,易开占你不是牛吗?给你立下军令状,看你还牛不牛!于是他就给易开占下套,故意问易开占:“老易,修建关城到底需要多少块砖?你给我算算,不得有误!”易开占信心满满的答道:“我已算过了,一共需要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郝空见他果然上套,于是冷笑道:“好!我信你!我就给你那么多砖,建成之后,少一块也不行,多一块也不行。否则,你的头就不在脖子上了,你还要连累全体工匠服苦役三年!”

对此易开占并不惧怕,他成竹在胸。他带领工匠们加紧赶工,经过他们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关城终于如期竣工了。但是问题也来了,多了一块砖,易开占心中自有计较,并不慌张,他把那块砖借助工具放在了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了。

郝空可是个精明的人,检查一番,很快就发现多了一块砖,于是大发雷霆道:“易开占,你算的并不准确,多了一块,明天午时三刻,你的脑袋就要搬家!”易开占不慌不忙道:“那块砖乃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就会倒塌。”郝空一听,无计可施,只好作罢。时至今日,那块砖还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放着呢!

几百年来无人敢动的原因

一、建筑是人类最巨大的美术作品,定城砖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这是后人对工匠们技艺的肯定,对伟大作品的敬畏以及对历史的尊重。

二、它已经不是一块单纯的砖了,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景和文化,它是一块有故事的砖!

三、没必要动它,那么高,又够不着。




<strong>


问礼历史


嘉峪关修建于明朝洪武五年,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不过最让嘉峪关出名的却是一块砖头,这块砖头就放在在嘉峪关的城墙上,千年来无人敢动,这又是为何?


定城砖

说起这块传承近千年的砖石,还要从正德元年说起,此时西北地区经常遭受游牧民族入侵,朝廷为了巩固边境安全,因此下令扩修嘉峪关的城楼。

为此朝廷下令于全国各地征调匠户前来服役,在这些匠户当中,有一个叫易开占的人,此人精通算法,能丝毫不差的算出工程用量,他做出来的东西不但节省材料,而且结实耐用。

易开占的本事传到了一个叫郝空的校尉耳中,此人心胸狭隘,动辄处罚手下的工匠,还经常借故克扣匠户们的钱财。


郝空找到了易开占,想要刁难于他,借此打压易开占的威风,因此问他修建城墙需要多少块砖。

易开占经过一番计算后回答说,只差一块就是一百万块砖。

郝空听后觉得十分可笑,于是对易开占说到如果数量不对,就要定他为死罪,还要加罚众匠户三年的劳役。说完也不等易开占拒绝就走了。

等到城楼修建完成后,恰好用了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这样的结果让郝空觉得很没脸面,于是他让手下人偷偷的在城楼上放了一块砖,想要借此刁难易开占。

之后郝空召集了众匠户,打算当场定易开占的罪,哪想到易开占说这是定城砖,是上天放在城楼上的,如果拿开此砖,嘉峪关就会顷刻倒塌。


郝空虽然不相信这样的话,但他不敢轻易冒险,毕竟他是负责修建城楼的官员之一,如果嘉峪关倒塌,他肯定要被问罪,于是郝空只好放了易开占一马。

之后这块砖一直被放在嘉峪关的城墙上,近千年来无人敢动。


东方大史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也就600多年的历史,所以那块砖,没有千年的历史。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向朝廷提议:在河西走廊中部建立一个关城,方便更好的管理西部。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 嘉峪关、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

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嘉峪关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这里因为地势险要,还称为“河西咽喉”,“天下第一雄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和我国的5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大批游客。

其中有一块砖已成为网红砖,这块砖的位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别看它和普通的砖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作用却远超于其他砖。它被称为“定城砖”。



因为只要有人搬动这块定城砖的话,那么城楼就会立刻崩塌,而老百姓也借由这块砖延伸出了传说,他们认为这是神仙设置在城楼的砖。

这块砖为什么会孤零零的放在那里?流传比较广的一个故事,它与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叫易开占,他是一位能工巧匠,负责建筑材料预算。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大明王朝派人继续修建嘉峪关,主要的负责人是兵备副宪李端澄和校尉郝空,这两个人找到了名声很大的易开占。易开占精通九九算法,会预算工料,每次预算非常精准,不差毫厘。经过他的预算之后,成本得到了控制,所以制砖的数量和规范就变得更加明确了。易开占经过细细测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

而监工郝空是个极为刁钻之人,因为易开占的精确计算,导致他没有任何油水可捞。他警告易开占:“如果竣工时砖块数量有误,要拿所有的工匠问罪。”,在关楼建好后,正好多出一块砖,易开占便将这块砖放在城楼上,结果被郝空在检查时所发现。

郝空正要拿这块砖向易开占问罪时,易开占灵机一动大声说:“那块砖不能动,那叫“定城砖”。神仙曾托梦于我,如果那块砖被人拿走,整个关楼将会倒塌。”郝空不太相信这种说法,但他也不敢拿性命开玩笑。无奈只有认栽。

易开占当时说这话应该也是急中生智,应该是想维护那些辛苦建筑城墙的劳动人民的利益。结果这个故事,口口相传,竟然到最后成了一个美丽传说。

有人认为这块砖放的位置非常险要,不容易触碰到。按照现在的技术和设施,拿走那块砖是轻而易举的事。

为什么不拿走呢?

一、那块砖的真相或许已经很难查清,放在那里增添了很多神秘感,很多人都会去看。现在它已成为一个游客必看的一个景点。

二、当年修建关城的工匠们,肯定是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汗水,用这块砖来纪念他们的功劳很有价值,它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见证。

这块砖放在那里已经有500多年了,看到这块砖,我们就想到了中国古人精湛的计算能力,精致的施工工艺,严谨的建筑施工流程。是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建筑起一座如此完美的雄关。


历史逸事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从明朝洪武五年开始修建,是古代“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关口。

嘉峪关除了雄伟壮观,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去过嘉峪关游玩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西瓮城一座门楼的后檐台上会放着一块砖,这块砖放在那里显得格外显眼。因为这块砖既不是城墙的主体部分,也没有其他特殊用途,完全是一块多余的砖头。

那么这块砖为什么会摆在这里呢?关于“一块砖”的传说有不少,有美好的传说,也有惊险的传说。

美好传说:朱元璋时期,命令官员李瑞澄负责修建嘉峪关。由于明朝初建,国库比较紧张,所以上面拨下来的工程款不是很多。李瑞澄为这事伤透了脑筋,这时候一位叫易开占的工匠给他绘制了关城的设计图,并且准确算出所需材料,其中用砖是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

李瑞澄非常开心,因为按照易开占的预算,皇帝给的钱就够建嘉峪关了,便按照这个预算给足了材料开工。但工程队里有个坏人不服气,他觉得这么大的工程怎么可能算得如此精确?于是偷偷藏了一块砖。

工程结束了,李瑞澄来检查的时候发现和图纸上一样,唯独少了一块砖。但他没有生气,而是另外找了一块砖给补上去。这时候藏砖的坏人被感动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把那块砖拿出来主动交代了前因经过。大家对这位坏人表示鄙视,也对易开占高超的技术表示赞叹,最后决定把这块多出来的砖放在高高的门楼檐台上,永作纪念!

惊险传说:这个传说的主角还是易开占,当初建嘉峪关的时候,主管官员要他预算所需材料,他算出需要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砖。最后关城建成了,但多出一块砖来,主管官员可逮着理了!他要治易开占的罪,而且是掉脑袋的罪。

易开占也不惊慌,他指着这块砖说:“这是一块定城砖,神仙所放。有此砖在方可保关城稳固!”主管官员被说得哑口无言,易开占因此保住性命,这块砖也就一直被放在门楼的檐台上。

我的观点

嘉峪关“一块砖”的故事非常有趣,但始终是个传说。

嘉峪关工程如此浩大,哪个官员会为一块砖的预算较劲呢?再说工程预算是每项工程前必须要做的,作为工匠都会材料预算,这并不算什么高超技能。

如果完全按照设计图纸去做,所需材料也可以预算到非常精准。但是修建过程中的损耗是无法估算的,谁能保证漫长的工期内不碎一块砖?所以这些传说并不真实。

关于这块砖,我认为要么是工匠所留,要么是人为故意上去的。

有看过建筑施工的人应该都知道,工匠在干活的时候会有很多辅助工具,其中“线坠”就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它可以用于测量高度和直线辅助。线坠使用的时候是用一根线在上方固定,然后坠头垂直落下。嘉峪关的这块砖就有可能是用于固定线坠的,只是没固定好,在使用完后线突然脱落或者断了,工匠也就没有再去管这块砖了。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人为放置,具体原因我们也不好猜测,或许是某人与别人打赌,徒手走到那个位置,放一块砖作为见证;也或许是为了给嘉峪关增添神秘色彩,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游玩。

结束语

嘉峪关除了“一块砖”的传说,还有“击石燕鸣”和“山羊驼砖”。这些传说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嘉峪关的险要,工匠们修建时的艰辛,也是伟大工程的见证!

有些传说我们不一定非要查个水落石出,让它继续保持着神秘,让所有来到嘉峪关的游客们通过这些传说,脑海中重现雄关初建时的场景。


水煮汗青


嘉峪关城墙上的确是放着一块砖,这块砖头年代久远,但也没有千年那么久远,这块砖头,放在城头上已经六百多年了。


作为明长城最西端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本是明初为抵御西域吐蕃建造,也是丝绸之路东方的一个重要补给关口,数百年来,嘉峪关屹立在遥远的西方,如今也成为了游客们的目标。

来嘉峪关的人,相信都听过关于嘉峪关城头上那块定城砖的故事。

传说嘉峪关城头上放置着一块定城砖,这块定城砖是数百年前仙人亲手放置,有这块砖在,关口不倒,若是拿走了这块转,嘉峪关将瞬间土崩瓦解。

当然了,这块定城砖的故事确实是传的有些虚了,就算拿走了这块定城砖,嘉峪关也不会倒塌。


这块定城砖虽然传说中那么神奇,但也有一个很奇幻的故事。

明朝弘治年间,李端澄负责修建嘉峪关,为的就是抵御西方吐蕃入侵。

修建关口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这次修建的嘉峪关跟普通的关口更是大不相同,嘉峪关所处之地正是漫天黄沙,气候恶劣,根本就是一个不毛之地,但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依旧有人能够将这所关口修建好。

为了能够修建好嘉峪关,李端澄遍邀天下能人,前往修建这座嘉峪关,其中正有一人,名易开占。

易开占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其他,恰好正是在修筑房屋子前精确计算出所需砖头的数目。

要知道,当时易开占负责估量所需砖头的数目,这可对监工很不友好,监工可以依靠拖延工期,谎报账目从中谋利,若是易开占准确的估计出了所需砖头的数目,那么监工也就没有什么油水可以贪了。

为了报复易开占,监工恶狠狠的对易开占说,若是这次使用的砖头多一块或是少一块,那么他就会将这件事上报朝廷,要朝廷治他的罪。

易开占本就是将城墙的图纸先做成小的模型,再借此估算所需砖头数目,对于自己的估算能力十分有信心,于是便应了下来。

易开占估算出,修建整座城墙一共需要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待到施工的时候,也确实使用了这么多砖,但,施工完毕,工人却给易开占捧过来一块砖头,原来多出了一块砖。

监工知道以后,立刻将这件事上报朝廷,要求治他的罪。

朝廷听说了这件事,不仅没有治他的罪,反而是惊叹易开占的技艺,嘉奖了易开占。

而这一块砖头,也被留在了城头上,用来纪念易开占的高超建筑技艺。


魏青衣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嘉峪关城墙上的这块砖,号称“定城砖”,当然没人敢乱动了。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我们说起长城的时候,都会说一句,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对,这个嘉峪关,就是长城的最西边关口,号称河西咽喉之地。

说到嘉峪关,就不得不说这座雄关的督造者——易开占。

据说这个工匠非常厉害,数学功底很棒,每次建造什么建筑,都能把用料算的很准。

这在古代真的是太厉害了,特别是像甘肃嘉峪关这样,位于边塞之地,运料不易,修造艰难的地方,能算清楚大概需要多少物料,如砖块和木材之类的这些,就能节省不少银子。

这次督修嘉峪关,这个数学学霸再一次显示了自己的实力,算的准准的,最后雄关落成之时,就剩下这一块砖,众人在惊奇的同时,也有人鸡蛋里挑骨头说,你看,还是剩了一块不是~学霸也有算错的时候嘛。

于是这个易开占就告诉众人,这一块砖其实是定城砖,就放在嘉峪关西城门瓮城门楼后的檐台上,如果轻易动这块砖,嘉峪关就有坍塌的危险。

其实看看这个位置,就是在修造时候留下的,肯定没有人去冒着危险去动这块砖了。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一、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有“河西咽喉”之称,又因所处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被称作“连陲锁钥”。嘉峪关是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传,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嘉峪关城墙上那块砖的来龙去脉

嘉峪关是用几乎数不清的砖修的,但偏偏就有一块砖,没有垒到城墙的主体中,而是被放置西瓮城门楼的后檐台上方,这块看似闲置的砖头,为什么千年来没人敢动呢?它究竟是什么来头?其实,它并没有千年高龄,因为嘉峪关建于明朝,距今也就5、600年。当时修建嘉峪关的负责人是兵备副宪李端澄和校尉郝空,他们看到嘉峪关地处沙漠地带,施工条件差,修建用的砖头需要从几百里之外运转过来,工程量大,耗时耗力耗钱。为此,他们找到了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易开占想办法。易开占认为可以先按比例制出嘉峪关的模型,然后计算出所需要砖块的实际用量。方法是不错,但李端澄要求易开占计算精确,为此还设下赌局,如果易开占算的不多不少,赏金500两,若是少了或是多了,那就要赏他50鞭子。后来,嘉峪关修建需要的砖块数量就按照易开占所计算的来运输,两年后,嘉峪关建成,果然不多不少。但此时李端澄又想反悔,于是他令人偷偷多运了一块砖放到了现在的那个位置。然后他带着易开占验收工程时,顺路看看砖的用量,等到了这块砖所在地方后,李端澄故作惊讶:“怎么多了一块砖”。然而易开占已经料到李端澄会这样,然后便说:“这块砖是护城砖,没有这块砖,嘉峪关将不保呀”。易开占此话一出,谁敢冒险去动那块砖,倘若真如他所说,皇帝还不得杀了他全家,于是李端澄不得不兑现他的诺言。当然这个传说还有其他一些版本,有的说法是监工本来就想刁难易开占,然后借此赌局杀掉他,但是易开占托出和前文类似的说辞后,也就没人敢动了。还有的说法是这块砖也叫定龙砖,因为长城绵延千里,就像一条长龙,定龙砖是为了镇住桀骜不驯的龙,以维持皇家基业,保明朝千秋万代。

三、真假之辨

传说有真有假,因为这个传说未见于相关的史料记载,民间传说的可能性较大。例如易开占这个人的名字,就带有很强的玄学色彩,易应该是指“易学”,开占这两个字同样体现出来占卜的意思,所以,易开占这个名字,更像是传说制造者所特意设定的一个名字,来渲染这个传说的玄奥。不过,无论传说是真是假,也是嘉峪关所具有的一个文化特色,同时也启发我们:就像《道德经》所言“物无弃才”,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个事物其存在的价值,随机应变。

我是文史墨客,一己之言,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