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點擊右上方“關注”,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在房山,有這樣一個村子:她建於明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

她古韻古香是遠近聞名的四古文化村;

她曾獲得包括“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國之最”“北京最美鄉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北京市紅色旅遊景區”等眾多榮譽。

她也曾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北京市傳統村落名錄”。

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以及2009年建國60週年的慶祝活動上,她還曾憑藉非遺項目——中幡,代表房山登臺表演。

她就是——南窖鄉水峪村,一個詩情畫意的文化名村。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水峪村,走進這個古老而又別緻的村落。

01、歷史悠久的文化村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南窖水峪村落形成於明洪武年間,距今已逾六百餘年。“水起千波動,峪深百鳥鳴”,水峪村因此而得名。村內現保存有完整的明清時期古建築村落100餘套620餘間。該村藏於房山區北部深山中,距北京市區40多公里,距房山區政府所在地50公里,為深山區典型的自然村落。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水峪村四面環山,東臨貓耳山,北依王位山(王二尖),成口小肚大之罄型,南峰朱雀傲,西山白虎遙,北嶺立玄武,東坡青龍高,四象兼備。水峪村整體錯落有致,以太極八卦圖案形成獨特而完整的風水佈局。

如今,村中依舊保存著100多套、600餘間原生態古民居,走在村間的青色石板路上,古樸的民居靜靜的屹立在兩邊,時光也彷彿凝固住一般。

02、遠近聞名的“四古”村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四古”即“古宅、古碾、古商道、古中幡”,它們形成了水峪村有名的‘四古’文化。這些古文化或古遺蹟不僅是歷史最好的見證,同時也是水峪村民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給世界留下的寶貴遺產。

  • 古宅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水峪古村建成於明朝初期,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北方山村四合院民居建築風格,至今還保存著100餘套,600餘間的原生態古民居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

在這100多套古宅中四進三十六間房的楊家大院,是水峪村裡最氣派的宅子。寬大的院門有石鼓把守,門上是三根分別刻有“福”、“祿”、“壽”的椽子。楊家大院又名學坊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據說,建造這所宅院的一個富商, 主體建設以北方風格為基準,石砌而成;蟠龍門嶺,簷下石雕花卉簇擁。

  • 古碾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據統計,水峪村共有128盤古碾被譽為“石碾收藏世界之最”,村裡找到了有石刻文字的5盤古碾,最早是道光18年(1838年)製造。

房山南窖鄉水峪村現有村民650多戶,村中眾多石板做瓦、石塊做牆的房屋院落,但大多房屋已破敗不堪,並沒有人居住了,不過水峪村中分佈著古碾128盤,這些石碾記錄著水峪人的飲食、生產、風俗,是一部厚重的史書。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在2008年獲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國收藏之最證書,是村民眼中特有的“吉祥物”,古石碾大小不同,用途也各異,最重的一盤直徑約1.8米,僅碾軲就重達300多斤。村中的村民普遍認為有的石碾或許年代更久遠,但因為碾上沒有刻字,所以無從考究。

目前有幾盤石碾還在發揮著它的功用,比如西村西甕城附近的石碾還經常被當地村民用來磨米磨面。

  • 古中幡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除了古宅、古碾等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見證物承載著水峪村的歷史與文化外,“水峪中幡”作為本地民眾自娛自樂的傳統文化形式,從明朝初年創始至今已有600餘年歷史。每到廟會、重大民間節日,村民就有耍幡祈雨納福的風俗,後演化成集體表演,代代相傳至今。它是水峪村一個非物質文化遺傳的活態傳承,作為傳統村落,凝聚了地方特色的人文風俗無疑是最大財富。

水峪中幡是當地百姓農閒時節、節日慶典的重要娛樂形式,也是當地百姓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現在也成為週末和節假日招待遊客的保留節目。中幡又分大幡小幡,大幡重50斤,小幡重40斤。原來村中是男子耍中幡,後因大多數青壯年男子外出工作,為了不讓這門傳統藝術失傳,很多留守婦女就肩負起了傳承的任務,水峪村最有特色的就是女子中幡隊,目前中幡被列入了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曾參加過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國慶60週年演出等重大活動。成為水峪村的又一張“文化名片”。

  • 古商道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水峪村曾是由山西通往北京的古商道驛站,從豹井溝爬小西嶺,至茫茫的南大嶺蜿蜒而奔長溝峪。在沒修國道之前,這裡是進城的必經之路。

當時山裡的煤炭、毛皮、各種乾鮮果品被騾馬駝出,帶回來的是糧鹽、布匹、糖和京城異聞。站在古道上,閉上眼睛,彷彿能聽見清脆的駝鈴聲、把式們的吆喝聲,感受到人們帶回貨品的喜悅和滿身的疲憊。

03、原汁原味的自然村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水峪村歷史悠久,古遺蹟眾多,雖然建村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但是大體上仍然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這一點可以說是極為難得。

入選“北京最美鄉村”讓她獲得了不俗的人氣,當地政府部門也在原有古村落的基礎上對她及周邊地區進行了因地制宜的適度開發,先後修建了包括七條登山步道在內的眾多旅遊基礎設施。近年來又開發了諸如“西山文化節”等傳統民俗活動,在社會上獲得了極大的曝光量。

在原有“四古”介紹的基礎上,現在,就讓我們再去看看她的其他一些自然及歷史遺存景觀。

  • 一、街屋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街屋在水峪東村入口的右側,因為臨街而建,就叫街屋,長15米,高4米。街屋和東甕橋連成一體,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築風格。街屋北院古時候叫“德善堂”,門樓高聳,氣勢壯觀。抗戰時期為保護八路軍傷員,被日本兵火燒,現已看不到原貌。大院裡外的兩套街屋,白石鋪地,乾淨又整齊。二門頂上的條石,有很多種花紋,比如三環套日、香草蘭花啥的,很別緻的說。大門外的澆築石上刻著“松茂竹苞”四字,這是出自《詩經·小雅·斯干》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寓意家門興盛。街屋南院澆築石上的“居仁由義”四字出自“孟子·盡心上篇”。

  • 二、東甕橋&紗帽山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水峪村東西村各有一座甕橋。別看現在河道里沒水了,明清時期,水峪村每到夏秋季節,雨水都很大,常常會形成泥石流,危及村莊安全。村民為了鎮住洪水,在村子東西各修建了甕門,又叫甕橋。東甕橋據說是清乾隆年間修的,在甕橋正中有個石匾,上面刻著“寧水”二字,一看就明白了,是鎮水保平安的。

從東甕橋下遠眺就能看到一座尖尖的山,叫紗帽山,因為遠遠看去很像古代官員的烏紗帽。紗帽山是東村最高的山峰,是登山的好去處。水峪有句“拜了紗帽山,發財又升遷”的民諺,遊客來到水峪村總要站在甕橋下的拜山石上拜三拜。

  • 三、王家大院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水峪東村甕橋附近有一片院落,建築格局各有千秋,都很氣派,這是東村王家修的,村民把這些房子統稱“王家大院”。大院門樓上有三幅工筆巖畫,分別是宮燈、花瓶、蘭花和蓮花圖案,真是灰常高雅脫俗啊。後屋門樓上也有三幅巖畫,具有明代山西畫派風格,很有特色。

  • 四、娘娘廟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東街娘娘廟是清康熙年間修的,算得上是水峪村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了,坐北朝南,正殿三間,側殿兩間,立柱橫樑上有彩色繪畫。院裡原來有一棵古槐,遮天蔽日,開花的時候,香飄十里。要說為啥修廟,那是因為舊時大山深處醫療條件惡劣,很多村民死於“天花”等疾病,修廟來求子、保平安,廟裡供的娘娘是“九蓮菩薩”,聽說很靈的,曾經香火不斷。如今,娘娘廟已經整修了一番,銀杏樹也長得越來越有仙氣了。

  • 五、羅鍋橋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羅鍋橋在娘娘廟正門外,也是清康熙年間修的。娘娘廟正殿、門樓與石橋在一條直線上,橋是拱形結構的,雖然很多年了,但是還很結實。

  • 六、賞月丘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賞月丘,又叫長嶺坨,長嶺坨土壤裡面含有很多金色的沙粒,所以人們都願意圍繞著它居住。這裡冬天陽光明媚,在雪天還可以欣賞南山北嶺的雪;夏天涼風陣陣,是避暑的好地方。每到十五月圓的時候,可以看到一輪圓月不偏不倚地頂在紗帽山尖上,終於明白為啥叫“賞月丘”了。

  • 七、鴛鴦井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傳說清雍正年大旱,滔滔東河水突然沒了,山根石縫的溪水也斷流了。村民來到一片空地上挖坑找水,挖到約五米深時,忽然有兩股溪流從不同處的巖縫中湧出,還有魚蝦冒出來,村民樂翻了天,砌成鴛鴦井,開鑿了雌雄石槽。20世紀60年代前,水峪村民都來鴛鴦井打水,有的扛,有的挑,人來人往,好不熱鬧。20世紀70年代,水峪村打了深井後,鴛鴦井也就乾涸了。現在,鴛鴦井遺址和大小石槽還陳列在那裡,坐著安靜的美男子和恬恬的女子。

  • 八、西甕橋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西甕橋就在水峪西村(現稱西街)入口的地方,是清道光年間修的,毫無疑問,也是鎮水的。

  • 九、先生院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先生院在西村甕橋西面。分大先生院、二先生院、三先生院和四先生院,一聽就知道是大戶人家。大先生叫王淑民,是個舉人,曾經當過通州師範學校的校長,還指導過大名鼎鼎的張學良呢。房山縣誌評價他為“清筆”——一支畫筆春秋筆,從不用筆來害人。二先生叫王治民,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還是個自學成才的中醫。二先生院叫“三槐堂”,名字取自宋代蘇軾《三槐堂銘》。“…鬱郁三槐,惟德之符”。二先生院現在已經很破敗了,只有門前的石墩子還在忠心耿耿的守候。三先生叫王溥民,他主要負責王家的農事和家務,為水峪村引進作物良種,還栽了不少樹,三先生院門壁上有《蘭亭集序》。四先生是位私塾先生。四先生院曾被日軍放火焚燒,已經面目全非了。

  • 十、南嶺古商道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南嶺古商道有五十多里長,經過豹井溝爬小西嶺,到茫茫的南大嶺蜿蜒曲折而奔長溝峪,最後到達房山、良鄉,與京城連通了。那時候山裡的煤炭、毛皮、各種乾鮮果品被騾馬馱出去,換回糧鹽、布匹、糖、針線和一些新奇玩意兒,有點茶馬古道的意思。

04、七大登山步道

提起水峪,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古村,其實,水峪村的登山步道也是超讚的。因為村莊位於一個山坳裡,四周都是山,這幾年,水峪村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給山系上了一條條“腰帶”,這些腰帶就是登山步道。要是您來到水峪村,不走走登山步道,那還真是沒有完全領略最美鄉村的美。

  • 1.豹井庵步道(南嶺古商道東段)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從水峪東村楊家大院門前的岔路口往右走,經過鴛鴦井一直進小西嶺…咦?咋這麼熟悉呢,這就對了,這就是傳說中的古商道,古人開闢的道路,當然是要走一走的,而且這條路還保持了原生態,驢友們可以來挑戰、探秘。

  • 2.紗帽山步道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楊家大院門前岔路口的左分支去哪兒了呢?紗帽山!又是一個熟悉的地方,前幾期裡也講過,往上走會經過長嶺坨,再沿山脊往上爬,一會兒是石砌臺階,一會兒是水泥路面,時而陡,時而緩。小編走過以後有兩大發現:第一,在半路上有一個廁所,能緩解“燃眉之急”,非常體貼有木有?第二,快到山頂的那一段臺階會讓你感覺你爬的不是紗帽山,而是華山!有圖為證,恐高症的朋友千萬不要單獨挑戰哦。當然,上帝從來都不會虧待艱辛攀登的人,站在山上鳥瞰水峪村,甚至它的鄰居南窖村,都是獲得很好的視覺感受。

  • 3.西邊庵步道(南嶺古商道西段)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有東就有西,西村的古商道去哪兒了呢,從西甕橋出去的岔路口右邊有一個道光年間的石碾,從這裡出發,穿過村子上山去,其間有一段石砌的護坡非常壯觀。

  • 4.松樹嶺步道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從水峪村委會對面的鄉村路拾階而上,繞過村莊,來到山邊,一條小路呈“之”字行盤山而上,山頂有一片幽靜的松樹林,要是有風,會聽到松濤陣陣,倍兒有感覺。

  • 5.西山步道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從水峪旅遊資訊站前面的小橋出發,向西北方向的一條水泥路叫西山步道,路上還能看到京棗-39、久保桃的果園,這條路坡度平緩,非常適合入門級爬山者。

  • 6.小黑江-水峪口路(李家灣溝路)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在水峪,還有這樣一條路,將水峪東村環抱一週,這就是小黑江-水峪口路,又叫李家灣溝路。這條路是從水峪口出發,沿著南窖河堤往南,從李家灣溝進山,到山頂再繞到水峪村,與水峪水庫路交匯,這條路也是水泥路,雖然少了幾分征服感,但周邊的風景也是很不錯的。

  • 7.工農兵水庫步道
房山的這個村落,有六百多年曆史,古老別緻、遠近聞名

從水峪村委會往裡走,有一條通往水峪水庫的路,可以用“曲徑通幽”來形容,走到山的深處,終於可以看見水了,如果您走這條路,一定會被水峪工農兵水庫的美景所吸引。

遊行指南

公交線路

1、由北京天橋長途汽車站乘836路公交車至房山客運站公交站,下車換乘房23路公交車至水峪村站下車即到;

2、由地鐵蘋果園西站乘948路公交車至紅煤廠公交站,下車換乘房23路公交車至水峪村站下車即到。

自駕線路

1、從北京市區走京石高速公路,在良鄉出口或閻村出口出高速,經過閻村鎮、青龍湖鎮、河北鎮、佛子莊鄉,沿108國道至紅煤廠三岔路口,看見南窖牌樓,向左進入紅南路,到水峪口三岔路口,向右直行即到;

2、由北京蘋果園或衙門口走108國道,路過鬆樹嶺、三十畝地、東莊子大橋、河北鎮、佛子莊鄉、繼續沿108國道至紅煤廠三岔路口,看見南窖牌樓,向左進入紅南路,到水峪口三岔路口,向右直行即到。

更多美文,請持續關注“遊遍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