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城市中,誰實力最強,後勁最大?

13862937296


近些年興起了一個叫作新一線城市的說法,二線就二線,哪有什麼新一線城市?不過在原有的幾十個二線城市當中,這15個確實算得上是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先來看看哪些城市屬於比較強的二線城市


從上表不難看出,這15個城市其綜合實力也是相差懸殊。那麼具體誰能當得起二線TOP1呢?我覺得應該從幾個方面來衡量。在城市評價體系中,都會參考諸如GDP總量、科教文衛、城建水平、交通樞紐、財政金融、商業指數、城市軟實力等等各方面的指標來加以評估。

一、經濟

15個城市中: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在經濟實力方面比較強勁,其中又以重慶GDP總量最高。總量產生規模效應,例如城市的固定投資,重慶投GDP的30%就是6000個億,而居末的昆明投入100%都不夠,這就是總量懸殊所帶來的差距以及優勢。

至於人均GDP,其實和城市整體實力並無直接關聯,並不作為城市綜合實力參考項,也不能真實反映人均收入的高低。澳門的人均GDP52萬元,並不意味著澳門的城市實力比人均只有13.5萬元的上海強4倍。

上述,重慶在經濟總量單項上是屬於TOP1的。

二、財政金融

稅收的多少往往能反映這座城市的商業實力,企業多,產值高稅收才能高。而真金白銀的存款更能體現這座城市的真實身價。下表中,重慶、蘇州和天津財稅前三;而杭州、成都和重慶金融存款前三。綜合來看,重慶在財稅和金融存款方面均位於前三,在財政金融方面,重慶單項第一是問題不大的。

三、科教文衛

從高校數量、在校人數,高層次人才和衛生體系來看,武漢均有較大的優勢,在這一點上,武漢第一問題是不大的。其餘依次為南京第二、西安第三、杭州第四、成都第五、長沙六、天津第七、重慶則只能屈居老八了。

四、交通樞紐

交通樞紐反映一座城市的聯通性、吸引力以及城市硬實力方面的體現。而大交通往往又分為鐵路和航空兩方面。相對而言,航空樞紐對於一座城市的發展更是至關重要,在交通樞紐中所佔權重要高於鐵路。

火車站隨便途線路都能設個站,而空港則不然。縱觀世界性大都市,均坐擁一座或多座國際機場。另一方面,國內航線越多,代表其樞紐性越強;國際航線多,代表其對外交流和國際知名度也更高。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擁有通達歐、美、非、亞、大洋洲的航線。截至2019年9月16日,已開通航線350條,其中國際(地區)121條,國內211條,經停國內轉國際18條,國際通達程度僅次於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和廣州白雲。

從去年的機場排名和通達航線來看,顯然成都一騎絕塵,遠超其餘城市。說明成都正在成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從其入駐16間外國領事館也可得知,成都在對外交流方面是要強於包括天津和重慶在內的直轄市的。另外東莞和蘇州就比較吃虧了,境內並無機場。在這點上完全和其餘城市不在一個層次。

在鐵路方面,由於國家幹線規劃和基礎設施佈局,總體而言東部和中部城市要強於西部城。在每日始發、途經高鐵和普速總車次上,南京第一,武漢第二,長沙第三。

  1. 南京781

  2. 武漢718

  3. 長沙657

  4. 杭州643

  5. 天津631

總體而言,西部城市航空較強,東部、中部鐵路佔優。具體到這15個城市的交通樞紐性,仍屬成都為TOP1。


綜合以上來看,成都無論從經濟體量、財政金融、科教文衛、交通樞紐及國際化程度都比較均衡,在這15座城市當中,個人認為是屬於第一的。至於未來的發展前景,其實現在的一切已決定的了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發展。

發展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無大的意外,強者恆強,這種城市間的格局未來並不會發生太多改變。在發展前景上,個人仍然看好成都。


極度深寒


武漢除了消費,薪資那叫一個稀爛。我在廣州拿30K,安徽也能拿20K,回武漢15K都找不到合適工作,身邊同學、親戚基本在上海廣州深圳,他們想回回不來,工資太低了,出去至少翻倍。順便說一句,我重點表達的是武漢薪資太低,不是武漢消費太高,沒有所謂的罵武漢,我自己就是武漢人,也認識很多在外地的武漢朋友,只是替他們表達一個共識。麻煩那些覺得我在罵武漢的人,從北到南一路省市走下來,看看了解了解在說,不要總待在武漢冥想,也抽抽時間到外省走走,謝謝。


用戶167689120


本人武漢生活 20年 的青年人 對武漢還算是較為了解 這個問題 我沒有差資料 簡單談一下 我的看法

武漢相比於杭州,重慶優勢還是不明顯,重慶直轄市,3000多萬的人口,無論勞動力還是政策上都是

巨大的優勢,杭州自古以來就是富裕的城市,擁有1000萬的人口的杭州環境優美,擁有長三角經濟帶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是我還是看好武漢,我覺得一個城市的發展有幾點,1.需要很多的工業,來帶動就業。2,需要有強大的

物流來帶動金融,3.需要很多的高新技術企業來吸引人才(武漢是留住人才)

分看開,我們國家的發展也是依靠幾十年的工業,帶動農村人口外出務工,有了工業,就有了就業,前面30年

我們國家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江浙,廣東。所以這2個區域先富裕起來,現在隨著沿海用人成本高,土地

成本高,很多企業為了節約成本,獲取更廉價的勞動力(武漢工資低),把企業往內地遷是必然的趨勢。那為啥選武漢呢

就是第二個,武漢五省通衢,擁有全國最牛逼的鐵路交通,貫穿全國,水路擁有長江天然水道,船隻可以從上海到達武漢

(陽邏崗),貨物無論是從我國東到西還是南到北,現成的交通網,武漢是工資低消費不低,確實這樣,一線城市工資高

那是因為金融,高新技術企業多,高新技術人才多,平均工資自然就高了,有人說同崗位回武漢基本上少5k工資,你也要橫向

比較一下一線公司的利潤規模,公司賺錢自然就不會虧待你,所以歸根結底還是高新技術企業少,各方面都差了。但是這幾年

可以看到很多大型公司再武漢建立總部。這是一個信號,國家承辦世界軍運會(僅次於奧運會),也是一個信號,就是想發展

武漢帶動中部,其實說那個城市潛力都是扯淡,就看中央想讓誰發展。武漢本身獨有的地理位置,人民勤勞,教育資源多。

只要中央想提拔,分分鐘起飛


勇敢的心187939346


收入才是真實力,GDP是浮雲。


鷹jm


二線城市孰強孰弱?

近幾年各種版本層出不窮,主觀客觀夾雜其中,今日就說一說我心中最強二線城市排名!

 

杭州

成都

南京

蘇州

重慶

武漢

天津

青島

西安

長沙

鄭州

大連

瀋陽

濟南

寧波

東莞

 

普遍情況,國內二線城市大都是區域政治中心加身,靠著吸血政策成長起來的,對周邊區域的虹吸能力極強,導致資源分配極度不均衡;

一個省域除了省城,其他屁都沒有,像成都省,武漢省,這些年大城市戰略,導致省會城市極強,省內其他區域一窮二白;

這些都讓我想起了中世紀的城邦制,一城一國,周邊領地只是向我納貢的!






萬千城市的唯一


我們都知道,北上廣深是全國公認的一線城市,這麼說的話,那麼剩下的就是二線、三線乃至四五線城市了?但近年來卻出現了所謂的“新一線城市”,它是由第一財經評選出來的,共有15個,分別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那麼這15個城市到底是算一線還是二線城市?

如果算二線強市的話,那麼誰的實力最強?這也很難說,因為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也要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城建等多個方面,官方並沒有公佈有關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的情況,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其它機構評選的報告。

根據中國城市經濟學會與聯合國人居署、經濟日報與華頓經濟研究院兩大機構發佈的兩份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名報告顯示,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分別位居前四,而排名第五的都是武漢,那武漢就是中國實力最強的二線城市了?當然這只是民間機構公佈的排名,僅供參考,孰強孰弱,還是留給大家來討論。


至於誰的後勁最大?在這15個新一線城市當中有大部分都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或者國家中心城市等,這些城市政治資源優勢大,優先享有國家政策傾斜,未來的發展前景自然是非常好的,要說哪一個城市後頸最大,看來也沒有一個能夠服眾的,小編則最看好成都、武漢、杭州三座城市的發展。

而如果以上15個新一線城市不算二線城市的話,根據第一財經評選的報告,除了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之外,還有30個二線城市。從這30個二線城市來看,實力比較強的要數濟南、大連、哈爾濱、長春、佛山和合肥等城市,實力最強、後頸最大的城市小編認為是濟南,濟南是經濟大省山東的省會,副省級城市,綜合實力是很強的,而且近年來山東開始推行“強省會”戰略,提高省會首位度,濟南與萊蕪的合併就是很好的證明,在山東重點發展下,未來濟南經濟有望實現快速發展。


錦繡中源


在傳統的一二三線城市劃分之後,由於城市之間的差距在不斷擴大,於是近幾年出現了一個新的劃分,既一共六線,分別為一線、新一線、二三四五線。

題主所說的二線,大概是過去說法中的強二線,也就是如今的15個新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當中,綜合實力最強的5個分別是南京、武漢、天津、成都、西安。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5個分別是蘇州、杭州、武漢、南京、天津。

上述兩大類別中綜合實力以及經濟實力都入圍五強的只有南京、武漢、天津,所以新一線當中實力最強的結論就是南京、武漢、天津這三座城市。

後勁最大的城市,我認為會是最高層級規劃偏重的城市,以及區域核心地位最強的城市,這個就無關於經濟體量和收入水平了,重點在於產業結構以及在全國範圍的影響力。

蘇州的經濟體量很龐大,但是製造業佔比重過大,多元經濟不及綜合型強市。寧波民富程度極高,但是也存在類似蘇州的問題。所以這些純經濟型強市並不在“後勁最大”的範疇當中。

所以我認為後勁最大的城市是:區域核心地位極強的成都、武漢、西安;綜合實力強,並且外來資本和外來人口吸引力最強的南京和天津,規劃定位最高、承辦高級別盛會最多的杭州和青島。

按順序排列的話,我認為是:杭州、成都、西安、武漢、青島、南京、天津。


城市發展報告


城市排名是從2016年起,設立的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大指標,維持了原有的算法框架重新評估中國城市的商業魅力。

最新二線城市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最具實力的城市應該是珠海

  • 珠海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與澳門相聚九公里,橫琴新區與澳門隔江相望。
  • 珠海市主要設立了橫琴新區,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保稅區,珠海高欄港經濟區,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5個經濟特區。
  • 2018年珠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14.74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農林牧漁增長50.0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1433.82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1430.83億元,增長3.5%。珠海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5.94萬元。
  • 所以說,在二線城市中,珠海是實力最強的城市。

後勁最大的城市蘭州

  • 蘭州是甘肅省的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絲綢之路上的經濟帶。
  • 2016年完成生產總值2264.2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糧食生產增加60.36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790.0.1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1413.78億元,增長10.9%。
蘭州是中國重要的路網型鐵路樞紐之一。是中國重要的科研基地。所以說蘭州是後勁最大的二線城市。

社長財經


從交通和人才方面來看,我覺得是武漢。

本人在武漢讀的大學,畢業留漢工作了5年,現在雖然回了老家鄭州,但對武漢還是很有感情。

簡單說下吧,武漢的船運、鐵路、航空、地鐵,可以說構成了一個日趨完善的城市立體交通網,南通北達,東連西接,交通方面的優勢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同時城市規劃也十分合理。

人才方面,重點院校數量全國前列,在校大學生人數全國第一,應該也是世界第一了,武漢市政府肯定也清楚人才意味著未來,所以近些年為留住人才,也出臺了很多幫助大學生就業以及往後落戶購房方面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互聯網行業巨頭也看中了武漢的人才優勢,以小米為例,本來雷軍就是武大畢業的,現在也已經在武漢金融港設置了新的辦公室,小米武漢總部也準備動工,定位就是研發中心,華為就不說了,老早就在軟件園佈局了。再加上武漢本土互聯網企業也發展迅猛,以鬥魚為首,所以就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前景可以說是一片大好。

就這兩方面來看的話,我覺得武漢會是二線城市中更佔優的那一個。


一豫見一


二線城市,武漢居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