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工奉旨为乾隆雕琢玉碗,顺便用废料刻成玉雕,结果却成惊世国宝

乾隆一位见过大世面的皇帝,居然对一件宫廷造办处制作的玉雕赞叹不已,这里面的原因和答案,其实正刻在这件“桐荫仕女玉山子”之上,就在乾隆题写的“御题诗”和“御识文”的内容之中。

御识文中曰:“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且仍完璞玉。御识。”末有“太璞”印。

意思是:这是一块和田进贡的籽玉,早先将中间挖出做了一只玉碗,但是苏州治玉巧匠居然将剩下的废料通过奇妙构思雕琢成了桐荫仕女山子,这样既没有浪费珍贵的玉石原料,又造就了一件崭新完美的玉雕作品。

玉工奉旨为乾隆雕琢玉碗,顺便用废料刻成玉雕,结果却成惊世国宝
玉工奉旨为乾隆雕琢玉碗,顺便用废料刻成玉雕,结果却成惊世国宝

谁能想到,这件宝物竟由一块废料琢成。原来,它本是一块琢玉碗时剩下的废料,废料既有裂痕,又有桔黄色的玉皮子,一位工匠不舍得把它扔掉,。玉石上的裂缝,经过匠师的巧妙处理,竟然变成半开半掩的门缝,自然光恰好由此穿透。可以说变废为宝,巧夺天工。

这件玉山的原料,其实是雕碗的弃料。也就是说,那个洞的存在——是因为挖走了一块做碗。

因而月亮门的构思,也确实可以称得上妙手回春,神来一笔。

玉工奉旨为乾隆雕琢玉碗,顺便用废料刻成玉雕,结果却成惊世国宝
玉工奉旨为乾隆雕琢玉碗,顺便用废料刻成玉雕,结果却成惊世国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