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壓制蘇聯航天事業,美國人想出一個辦法:用核彈炸了月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為首的“北約”,和蘇聯為首的“華約”,展開了長達44年的“冷戰”。

“冷戰”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大國爭鋒方式,數以萬計的“核彈頭”,將全世界的命運連在了一起。從這個時代起,人們對於科技發展的關注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一個科技唱主角的時代。因此,在“冷戰”過程中,科技發展就是“北約”和“華約”,最敏感的神經線,誰都不想、也不能落伍。

為了壓制蘇聯航天事業,美國人想出一個辦法:用核彈炸了月球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了斯普特尼克一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升空,開啟了人類的航天時代。這個消息,引起了美國各階層的憂慮,此前美國在核武器研發領域中,是領先於蘇聯的;但這一次,蘇聯卻在美國之前,率先進入了航天時代。為了制約蘇聯,美國也加大了航天開發力度。1958年,探險者1號進入太空,美國勉強追上了蘇聯的航天步伐。不過1959年,蘇聯又發射了月球探測器,美國當局為此焦頭爛額,由於遲遲跟不上蘇聯航天發展腳步,美國軍方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用核武器摧毀月球。

為了壓制蘇聯航天事業,美國人想出一個辦法:用核彈炸了月球

為了證明美國的科技,並不落後於蘇聯,A119炸月計劃出爐了。這個計劃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發射導彈,將威力巨大的核彈頭帶到太空,進而轟炸月球。讓全世界人都看到,月球上升騰起的“蘑菇雲”,並以此展現美國軍事實力的強悍程度。很顯然,這個計劃並不靠譜,它是以炫耀武力為目的提案,並有可能產生無法預料的災難性後果,是“軍備競賽”時期的產物。但當時的美國政府,卻對此很感興趣,並專門組織了一批科學家,探討A119炸月計劃的可行性。

美國最初打算,在月球投放一顆威力巨大的氫彈,來達到更好的爆炸效果。但當時的導彈技術,並不能支撐,氫彈的投放工作,它太重了。為了將核武器,投放到距地球38.4萬公里的月球,讓世界人看一場“振奮人心”的核爆炸,美國軍方選擇了原子彈。相比氫彈,原子彈重量適宜,爆炸效果也有保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為了壓制蘇聯航天事業,美國人想出一個辦法:用核彈炸了月球

美國科學家瑞菲爾,對軍方發表了反對意見,他認為:核武器會汙染月球的環境,造成不可預料的影響。但軍方負責人,則聲明:軍方只考慮計劃的可行性,也就是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月球能否升騰起“蘑菇雲”。至於核武器爆炸後,產生的環境問題及後果,不在軍方的考慮範圍之內。當時美軍的導彈,可以在3公里範圍內,進行精準打擊,他們是有能力在月球進行核爆炸的,而這個計劃也差點執行了。

為了壓制蘇聯航天事業,美國人想出一個辦法:用核彈炸了月球

最終,科學家們說服美國當局,放棄A119計劃的理由,也非常有意思:一顆原子彈,只能在月球炸出一個大坑;但月球沒有大氣層,爆炸後的灰塵會向四周擴散,而不會形成“蘑菇雲”。由於月球核爆,觀賞效果極差,美國最終取消了A119炸月計劃,月球得以倖免於難,人類也逃過了不可預測的災難。月球作為地球最大的衛星,對地球的自傳、公轉、以及環境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當時的科技發展水平下,沒有人能夠保證,月球的毀滅,會給地球帶來怎樣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