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款理財產品,保本保息,21天到期,回報率5.88%,你會買嗎?

胖子你要跑起來


可以購買的。其實類似年化率的理財產品還是很多的,有些活期理財也可以達到6%左右。

我經常用支付寶和微信購買理財產品。不論是買定期還是活期,都是選擇年化6%以上的,而且買入門檻相對比較低,1000元起。

下面兩個是最近的產品圖。


胖虎財經頻道


21天到期的理財產品,回報率5.88%,看似非常誘人,其中,最大的一個誤區在於“5.88%”是月息,還是年息還是日息?如果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指的是“年息”,即年化收益率為5.88%。那麼,你最終能夠獲得多少利息收入呢?

正常的計息是這樣算的:

5.88%÷365×21=0.338%

那麼,作為0.338%的利率水平理財產品,你還認為有巨大的吸引力嗎?

反過來說,假設該理財產品真的是月息5.88%,那麼其年化收益率是5.88×12=70.56%,

而假設該理財產品是日息,則年化收益率為5.88×365=2146%也就是21倍本金的利息收入。

再假設,是“21天5.88%”,那麼按照這個利率水平年化就是5.88÷21×365=102.2%的年息水平。

無論上述哪一種,你覺得可能嗎?

這就是多數人對銀行或者計息的計算方式完全不瞭解,才會被銀行的官方“宣傳”所矇蔽。而事實上,每個被“矇蔽的人“應該都會在產品到期後,拿到實際利息時,先和銀行爭論一通,然後,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傻!被銀行的虛假宣傳和自己“想當然”所欺騙了。

從題主的這個案例,以及身邊銀行的各種產品宣傳,大家在接受該產品或者存款之前,一定要看清,所謂的利率水平,指的是“年息”——通常用%來表示,或者顯示年化收益率;而“月息”——通常用‰來表示,顯示為“釐”。而日息,比如本題的問題,在銀行一般正確表述為利率水平為0.338%(年化收益率5.88%)

因此,我們應該討論的是0.338%,也就是3.38‰的利率的理財產品,你還會覺得有巨大誘惑力嗎?


屠龍刀fei0598


朋友們好!

一款理財產品,保本保息,21天到期,回報率5.88%。對待這樣的承諾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一定要慎重,這個大概率就是騙局,可能會讓你血本無歸的。下面來分析一下。

是否是正規金融機構推出的產品

遇到這樣的理財產品,首先要看一下這款理財產品是否是正規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的產品。

一般來說,這樣的產品可能都不是正規金融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

如果這款產品是街邊賣理財的小夥子或者小姑娘推薦的產品,可能都是一些理財公司推出的產品,對於這些產品,千萬不要買,因為這些理財公司隨時都可能跑路的。

前幾年,院門口有一家善林金融理財公司,做的很大的那樣,每天都有有些人被一些推銷員誘惑著去進行理財,理財收益率年利率大概在12%左右,結果沒有幾個月,公司就關門跑路了。可想而知,有些人可能是上當受騙了。

因此,對於這些來路不明的所謂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一定要小心謹慎。

現在銀行存款最高利息也就是5.88%

現在來說,最高的民銀銀行5年期存款產品,存滿5年年利率才能夠達到5.88%。你這個21天的產品就達到了5.88%,這樣的產品可以說大概率就是一個坑。

現在,一般大型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也就是2.75%,股份制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也就是2.9%左右,中小型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在3.5%左右。

現在民營銀行新型存款年利率高一些,最高的一款億聯銀行5年期存款年利率達到了5.88%,還有一款5年期存款年利率為5.8%。

從現在銀行存款利率來看,現有的銀行存款中,民營銀行新型存款年利率最高為5.88%。

因此,這款5.88%的保本保息的21天的理財產品,大概率就是個騙局。


綜上所述,21天到期的理財產品年利率5.88%,還保本保息,這樣的產品大概率就是個騙局,一定要小心謹慎。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從風險等級、投資週期和投資回報率的角度分別來看。

保本保息。

首先,要明確這個保本保險是否是理財協議中約定的。如果是銀行推出的正規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在3R及以下,那麼即使沒有保本保息的約定,也是比較安全的,一般都能夠達到預期收益率。但是要警惕一些不正規的金融機構的推銷,他們為了業績很有可能會歪曲事實,誘導客戶購買。

投資週期。

21天的投資週期太短了。如果你剛好就只有這麼個把月的資金閒置期,那也算了。但如果這個錢你是可以做長期理財的,21天的投資期很不划算。因為回報率是年化的,除以360天才是每天的收益。很多理財產品還有較長的募集期,在募集期結束之前,這錢在銀行是沒有收益的。在產品到期之後,有些可能是隔天到賬,有些可能剛好卡在週五到賬。這些時間加起來,實際上你的年化收益率就沒有那麼高了。

投資回報率。

5.88%的投資回報率是比較高的。正常銀行保本保息的理財是沒有這麼高的。提醒你一定要確保是正規金融機構的正規產品。


阿呆迷



小白卡上剛好有100萬,在我的油嘴滑舌動員下,他決定買它,叫我幫他試算有多大搞頭?預期收益率5.88%,持有21天到期收益3429元。而我剛到期的100萬,5%的銀行理財產品3個月預期收益率5%,到期總收益1.25萬,折算21天2916元,二者僅相差513元。我問小白還買不買?答曰:我~還買個剷剷~!

書歸正傳。在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的當下,再次提醒我們,理財投資行為有必要變得更加謹慎而穩健,尤其是在關於投資標的收益率問題上,切勿被浮雲遮望眼,畢竟以後掙錢很不容易!保本第一,第一,第一。對於以上假設成立的命題,我們有理由提出三點置疑:

1.請問產品的發行方為何方神聖?是P2P,是互金,是信託,是銀行,或者其他?只要平臺不夠優秀,不令我滿意,無論理財產品資金投向任何領域,收益率有多高,我都不放心,故可以不予理會,讓別人去掙吧。


2.為了增加500多的收益,有沒有必要用100萬去投機?本人認為,目前銀行系理財產品綜合性價比是最靠譜的,100萬要買到預期收益率5%的產品也是很容易,而且幾乎沒有不兌現的,儘管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但這主要與監管有關,無傷大雅。如果用100萬去爭取額外的幾百塊,準確的說不是投資,是投機。如果嫌大銀行的普通存款利息低,小銀行的大額存單,3年以上定期存款或智能存款利率完全可以輕鬆過5%,何必在乎這些蠅頭小利。

3.普通投資者買這款理財產品的意義何在?上面講的故事(本故事純屬虛構,我要有100萬,還這麼辛苦搬磚?哈~)中,投入100萬,收益差只有500多,要是投入10萬,也就相差幾十塊,難道就為了保本保息?為了一個5.88%的噱頭?而且只有21天,這一年得有多少個21天,還要將血汗錢交給一個陌生的平臺,這值得嗎?話又說回來,也許就是一個私行或私募產品,你我爾等還真不夠門檻,至少超百萬起步。


醒了~才發現這是一個偽命題!承認目前還有保本保息型理財產品(我趕緊查了一個某國有銀行理財超市,還真有!),但收益率只有3%左右,絕不可能超過5%。要超過5%的,就絕不能是保本保息型,否則就是發行方的噱頭,就是屬於違規的,也許最終騙局一場。


龍門山財經


說實話,這種理財產品我還真不敢買!風險和收益並不匹配,而且週期太短,並不是投資理財的最好選擇!

21天的理財產品,保本保息

短期(1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有很多,但年化收益率能超過5.88%的並不多,目前僅銀行渠道正在發行的短期理財產品就有326只,其中預期最高年化利率超過5.88%只有3只而已,佔比還不到0.93%。何況,這3只產品都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最終期滿,是否能拿到5.88%的預期收益還不一定呢!

再者說,保本保息這就是個“玩笑話”。資產新規發佈以後,打破剛性兌付,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都不再、也不允許承諾保本保收益!因此,所謂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要麼是非正規機構發行的,要麼根本就是和部分P2P產品類似,違規操作、以騙取投資人本金為目的的,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值得去參與投資、風險比較大!

產品期限短,除非後期滾動發行,且能自動續買,否則意義不大

即使是正規銀行發行的短期理財產品,風險可控、收益穩定確保在5.88%以上的,一般也不建議去購買,主要就是因為期限太短(21天),連續滾動發行的可能性並不大,因此難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且到期後需要轉投其他的理財產品,手續也比較繁瑣!做為投資理財來說,並不是個最佳的選擇!

總之,即使類似這種短期理財產品,收益再高、且能保本保息,也不建議購買,因為收益根本就沒有持續性!何況,這麼高的收益,能否100%確保本金和收益,還是未知的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平時我們銀行存款都是按照年利率計算,突然出現一個21天的理財產品,回報率是5.88%,應該如何計算相應的年利率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並不是21天就給我們5.88%的回報率,5.88%是年化收益率。

大家存餘額寶的時候,會發現有有一項內容是介紹7日年化收益率。目前接入餘額寶的14只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在2.2%到2.6%之間。規模最大、接入最早的天弘餘額寶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是2.336%。

一般來講,我們在算一定時間的利率的時候,是直接轉化為360天(一年,大家的默認規則)的收益率。

反過來倒推也是這樣。5.88%21天的收益率實際上是5.88%除以360×21,也就是說我們21天實際的收益率只有0.343%。

也就是說我們投資10萬元,利息是343元。看起來是不是不高?

如果這種產品長期存在的話,我們首尾相接形成利滾利了。

一年至少可以滾動使用17次,僅滾動著17次,年化利率就是5.99378%,使用了357天。

雖然說一些民營銀行的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6%,但一般指的是5年定期到期的利率,5年內單利計算。

5年內會出現一個閏年,合計天數是1826天,而21天理財可以做87次,合計天數是1827天。

如果是87次,合計收益率能達到34.7%,平均一年6.94%的利息。

這就屬於非常高的收益率了,現實情況中一些機構長期投資幾天或者幾十天期限的逆回購操作,就是使用的這種方式。

但實際情況是大家並不一定每次都能夠購買到相應的理財產品,操作頻率太大一旦失誤一次就會產生巨大利息損失。所以,一般只有專業的理財機構或者特別有時間的人才會購買這樣的理財產品。

對於大多數人,還是選擇銀行定期存款或者大額存單好一些,本息一樣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利息一眼能看得懂。知名度不高的民營銀行能夠達到6%的利率。

或者購買國債也一樣,5年期按年付息的儲蓄式國債,利率是4.27%。。


暖心人社


因為有一句比較經典的話提到過“在投資的路上,所有的收益都來自於風險。”,因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加上監管層已經規定理財不能有保本保息存在。所以要追求保本保息比較難。

不過在保本的前提下,收益率高的投資品種也不是沒有,甚至還有一些理財能夠做到保本有最低保證收益。

比如像保險公司的一些萬能險,如果能堅持持有到期,保險公司還是會保證有最低保證收益率的。

除此之外,還能保證本金以及存在“保證”收益的,大概就是銀行的一些理財產品以及銀行的一些存款了。

因為有些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標明收益的類型。比如下面這款齊商銀行的保本理財,預期最低收益是3.6%。

但大部分剩餘的投資產品都不會保證收益,只是保證本金的多。

比如貨幣基金,收益在大約在3%—5%之間,如果投10萬,贖回的時候肯定本息超過10萬。

比如國債,靠國家信譽發行,也不用擔心安全性的問題。

除了記賬式國可能會出現“浮虧”,問題也不大。比如16國債19(019547),現在的價格就只有91.91元。不考慮持有國債期間利息的情況下,每張(100元一張)就虧了8.09元。但按照16國債19(019547)的到期日2046年08月20日,肯定是拿回100元的,且每年還能拿到該國債約定的3.27%的票面利息。

所以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不是沒有,只不過保本保息,21天到期,回報率還能超過5.88%的是沒有的了。就是有也不會買,因為風險和收益不成正,不相信有這麼大的餡餅掉下來。


多多說錢


這款理財產品是有問題的,我來幫您分析一下:

1、先說保本保息。

自從人民銀行資管新規下發後,理財產品都不允許保本保息,銀行存款的本息保障也限定在50萬元之內,您說的這款產品承諾保本保息不符合國家政策,因此絕對不會是正規金融機構發佈的理財產品,其保本保息承諾關鍵時候可能是失效的。

2、再來說一下投資收益。

這款產品屬於短期理財,你說的5.88%的回報率沒有表述清楚,是21天的回報率5.88%,還是年化回報率5.88%?

如果是第一種,年化回報率超過了100%,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民間借貸,風險很高,不可能保證本息,也超過了最高法院的對合規借貸利率的解釋口徑。

如果是年化5.88%,這個利率倒是在正常範圍,但是21天的短期借款,顯得有點高。從借款時間看,這種短期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是應急資金,利率高一點是正常的,但是,既然是應急資金,風險就比較大,不可能保本保息。

3、我認為這可能是一種過橋借款

所謂的過橋借款,就是兩個長期資金之間的時間銜接出現問題,需要借錢來搭橋。比如張三從銀行貸款100萬,將於3天后到期,但是他的資金回款需要23天后才能到賬,暫時還不上,這兩筆資金中間有20天的間隔,為了還上銀行貸款,張三就需要找21天的100萬的借款做過橋。

題目中的所謂理財產品,很可能就是這樣的一種臨時借款,保本保息只是借款者的承諾,至於他能不能保證,誰也沒有把握。

我曾經見過一篇報道,說有人到銀行存款,結果被客戶經理“飛單”(就是指資金未經過銀行就被轉移)辦理了過橋借貸,結果本息不能按時償還,銀行認為客戶辦理的不是本行業務,也拒絕賠償的情況。

所以,像這種理財產品,時間太短,利率中等偏上,風險不能把握,只要你不是很瞭解,我認為還是不買的好。


互金直通車


不會,買理財產品收益與期限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安全性。承諾保本保息是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的顯著特徵之一!

2016年4月,工商總局等十七個部委出臺有關互聯網金融廣告的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中提到,“互聯網金融平臺不得對未來效果、預期年化收益做出保證性承諾,明示或暗示保本、無風險或者保預期年化收益。” 回顧這些年投資人的悽慘經歷都可以證明這一點——比如:血洗中產的“E租寶”非法集資案、中晉系非法集資案、團貸網、網信等等,都是以令人心動的預期年化收益吸引投資人,投資人也正是被“保本保息”迷惑,才把錢投進去。

不僅僅是互聯網金融中宣傳保本保息是被禁止的,線下理財中“保本保息”一樣不能相信。因為投資都有風險,風險與收益相對應。仔細看很多金融機構的宣傳單中都會提示“過往的業績不能代表未來的業績”,因為市場是變化,風險也是變化的,真正瞭解市場,為投資人負責的機構是不會隨意承諾產品“保本保息”。

當理財產品無法兌付時,這種寫有“保本保息”字樣的合同也不會受到法律保護。因為委託理財屬風險投資,“保本保息”的做法違背市場經濟基本規律,有違公平原則,從法律上講應屬無效。故“保本保息”約定的無效會導致委託理財合同的整體無效,最終導致投資人蒙受損失。

綜上,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們家的理財產品保本保息,那他一定是個騙子!千萬不要上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